付 静 吴云勇
(沈阳师范大学 辽宁沈阳 110168)
技术导向的教育思潮影响下的教育问题分析
付 静 吴云勇*
(沈阳师范大学 辽宁沈阳 110168)
在技术导向的教育思潮影响之下,教育更加注重技术的运用与客观性的考量,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育的发展。但是,如果过度强调技术导向而忽略了教育的本质,也很容易产生负面的影响。本文主要围绕技术导向教育思潮影响下考试、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师生关系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并得出教育在发展中要适度运用教育技术的结论。
技术导向 教育思潮 影响
苏永明在《当代教育思潮》一书中,对技术导向的教育思潮有系统的分析,并归纳出四个主要的教育主张,分别涉及教育行政和学校管理方面﹑考试方面﹑智力测验及课程与教学方面。技术作为一种手段被运用到教育当中,自然会发挥它特有的优势,从而促进教育的发展。但过分强调技术而忽略教育的本质,让技术在教育领域达到喧宾夺主的地位,则很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忽略人的情感诉求﹑道德考量﹑个性发展等。因此,在教育发展中对于技术本质的把握要理性﹑适度,既要发挥技术在教育当中的优势,又要尽量避免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过度运用。技术导向的教育思潮所涉及的问题有很多,本文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加以展开,探讨技术导向下的考试﹑教师的课堂教学以及师生关系的形成分别受到的影响,并提出一些观点与看法。
技术导向下的考试,更加重视的是考试的客观性,用统一的标准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统一的评量。这样的评量方式一直被教育领域所推崇,因为它足够客观,而且操作方便。但是,为了维持考试的客观性,在考题的确定上却很容易出现只重视“客观”而忽略“效度”的问题出现。首先,我们很容易发现考题的设定若想完全满足客观性,就要寻找可以客观衡量的题目,而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并不只是受到客观性题目的单一教育,对于那些难以进行客观评量的内容,如道德水平﹑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都很难通过客观的考题加以考量。现实中,学校在考试的设定中往往为了追求客观性,而忽略对难以客观命题的内容进行考量,这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利于学生的整体发展。其次,为了拿到好的考试成绩,学生很容易走入刻板学习的误区,甚至会出现为了答题而学习的心理倾向。尤其在升学压力之下,很多老师和学生会以研究命题趋势为导向展开学习,师生研究的可能更多的是如何接近标准答案,如何可以在考试中多拿到一些分数,而忽视了考试只是一种评量手段,真正的知识掌握才是教育的目的。当然,提出考试存在的问题并不是完全否定技术导向下考试的意义,而是希望考试并不要成为学生学业评量的唯一标准,在教育中还要注重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避免将一种评量手段当做是教育的终极追求。
技术导向下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但教师也容易过度依赖和使用本应作为辅助工具的各种教学设施。主要产生的问题有三个:第一,一个课件可能会被很多教师使用,也可能被一个教师使用很多年。这样既不利于教师推陈出新﹑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也不利于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即使可以广泛的引起学生的注意,也不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第二,教师过度依赖早已准备好的PPT一方面会局限教学思维;另一方面,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无需再一字一字地板书,在节省教学时间的同时,学生也“节约”掉了思考与记忆的时间。因为本来教师在书写的过程中,学生多数会做的是记笔记,在这样一个看与写的过程中,更有利于学生记忆与思考,并提出不懂的问题,而技术导向下的课堂,学生对PPT可能更有兴趣,但是兴趣过后记忆与思考的内容却很容易“打了折扣”。第三,由于借助先进的技术,学生很容易获得课堂上的教学资源,如录音﹑录像﹑PPT文稿﹑照片等。但是多数学生并未能利用好这些资源,反倒是抱有“日后复习”的心态,未能认真对待课堂教学,而课后也无法还原课堂的教学内容与学习氛围,从而浪费了本应效率最高的课上时间。由以上分析可以清楚的发现,在课堂教学中既要肯定技术导向下的方便性与趣味性,也要同时注重传统教学难以超越的优势,当两者的优势得到巧妙的结合过后,相信会更有利于课堂教学实现其真正的存在意义。
技术导向下的师生关系并不能一概而论,因为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与学生进行沟通﹑相处的方式,不能绝对的说哪一种思潮影响下的师生关系是最好的。但是就大的范围与影响来讲,技术导向下的师生关系容易出现并不亲近的可能,因为在技术导向下,多会考虑客观性﹑教育技术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对于学生的内心关怀却有所忽视。要知道,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学习的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他们还有情感上的诉求﹑道德上的塑造,他们需要教师的关怀与引导,需要与每天相见的教师在情感上相融合,才会发自内心的愿意接纳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教育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环,也是提升教学效率的催化剂。教师想要真正达到较高水平的教育目的,除了要有先进的教育技术作为支撑以外,还要始终保持一颗爱人之心,用真诚的关怀与爱心来与学生建立良好﹑亲近的师生关系,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才能真正发挥技术为教育所带来的各项利好条件。
总的来说,技术导向的教育思潮对教育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还是正向的居多,这也是技术能够在教育领域被广泛运用的原因之一。但是任何一种教育思潮都不可能是完美无暇的,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也是必经的一段历程,教育者不能因为存在问题就全面的否定技术导向所带来的一切影响,但是也不能忽视其带来的问题。要做的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对在教育中技术所带来的问题要积极面对,想办法克服,从而促进教育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使教育能够利用好技术这一新型手段,得到更加务实的进步。
[1]苏永明.当代教育思潮[M].台北市:学富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15.15-21.
付静,女,1991年9月出生,辽宁义县人,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2015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高校产权制度绩效研究。
吴云勇,男,1975年12月出生, 吉林省梅河口市人,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学。
*通讯作者:吴云勇Email:wuyunyong200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