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德育教育贯彻在我的地理课堂上

2016-03-03 17:57:42张登峰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23期
关键词:德育教育教学

张登峰

(新泰市楼德镇初级中学 山东新泰 271212)

如何将德育教育贯彻在我的地理课堂上

张登峰

(新泰市楼德镇初级中学 山东新泰 271212)

在我国古代,如果要说一个人知识渊博﹑能力超众,通常会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天文和地理属于今天地理学科的范畴。可见,地理学在古代是倍受推崇的。即便是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地理知识也是相当重要的。农业生产离不开地理知识;工业﹑交通﹑开矿离不开地理知识;航海﹑航空离不开地理知识;行军打仗乃至居家旅游都离不开地理知识。但是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束缚,一些地方﹑某一时段地理学科竟被认为是“副科”,甚至“负科’,大有偏废的趋势。

地理课的性质和内容,决定着它的教学是一个具有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的过程。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学科,也是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初中地理教材的内容更是一门具有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的课程。如湘教版八年级要学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学习了中国的行政区划和民族,了解了我国的基本国策与民族政策;学习了祖国复杂的地形﹑气候与湖泊﹑河流,学生可真切地领会到祖国的博大精深,并由衷地发出了“江山如此多娇”的感慨……总之《中国地理》的章章节节,字里行间无不浸透着内在的德育教育因素。 教学生知识的重点在“学”上,而德育的重点是“育”,所以要在上课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的德育,这其中如何教育是重点,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实施德育呢?下面我说说我的粗浅看法。

思想教育不能仅仅说,让学生不能干这,不能干那,让学生爱这,爱那,在教学中要结合教材让学生学会知识的同时也受到相应的思想教育。

一、教材中挖掘,让学生知识德育两不误

1.让学生科学地看世界,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一定的教学内容必然蕴含着一定的教育要求,因此,在教学中除了获得知识目标外,还要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例如无视国家有关法令,私自开矿﹑淘金﹑伐木﹑大肆毁坏自然资源与国家财富;为谋私利获回扣,舍近求远“吃”价高质次的原料;利用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公路﹑水路上任意设卡,罚款,非法谋利;搞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阻止正常的商品流通;为追求经济效益,全然不顾环境效益,造成水质﹑大气污染等等。种种问题告诉我们:市场经济呼唤现代人要有现代地理意识,呼唤人们弘扬与树立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以及高尚的道德观,教育出来的学生如果都能具备这些观念,那么他们将来就能成为健全的社会公民,而不是那种只懂得赚钱,没有知识素养的粗人。事实证明在地理教学中注意正确的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的教育,结果是喜人的。

2.让学生乐观地看祖国,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和价值观

同一类教学内容和教育要求,是在统一中逐步实现的。从教育内容的外延看,德育教育的材料必须有原有教育内容作“附着点”。如:我国位于亚洲东方,在地球北半部的温带,气候温和。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地形俱全,有绵长的海岸线和许多的大小海岛,有不少名山大川和世界著名的旅旅游胜地。有丰富的水利资源和矿产资源,有品种齐全的农副产品,有一望无际的林海,有四通发达的交通网络……在教学中,生动形象地将这些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更觉得我们的祖国美丽富饶﹑可亲可爱,为生长在这样的国家而感到幸福而自豪。

二、在教学中引进社会发展新信息,以鲜活的事例强化德育效果

例如:在讲天气时,笔者绘了一幅用天气符号表示的“天气图”,让学生说出图中反映的天气状况,并说出天气与日常生活﹑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商业活动的关系,由于学生们提前注意了观察﹑思考,所以,基本都能顺利答出。例如:2008年1月10日-2月2日,我国南方地区接连出现四次严重的低温雨雪天气过程,致使南方近20个省(区﹑市)的遭受历史罕见的冰冻灾害。使得交通运输﹑能源供应﹑电力传输﹑农业及人民群众生活等方面一时间受到极为严重的影响。此次灾难最终导致一亿多人口受灾,经济损失达540多亿元。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次罕见冰冻灾害的发生呢?气象专家分析指出:2008年1月份欧亚地区大气环流异常是导至我国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直接原因。而在其背后,太平洋上强烈发展的拉尼娜事件则是引起大范围环流异常和低温雨雪冰冻的“幕后黑手”。在讲课时,从感性到理性,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增强了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了良好的学风。

三、结合实际,加强国情教育

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并将忧患转化为学生的危机感和改变现实的紧迫感,从消极的事实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改变中国落后面貌的决心。

例如:在讲“中国人口”的“计划生育是一项基本国策”课时,可结合我国现有人口多﹑基数大,人口增长快的现状,给国家﹑社会﹑家庭﹑环境都增加了沉重的负担。从而理解实行计划生育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唯一出路,再结合身边的人和事进行讲解,入情入理,这样学生不仅乐于接受,而且日后能主动向其亲友宣传。

四、地理教育中要注重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专心钻研科学文化知识,立志成才的精神

初中地理内容是对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教育的顶好教材。学习欧洲﹑北美等先进发达国家的地理知识时,充分调动学生好奇﹑上进的心理,鼓动他们树立不认输﹑不自卑﹑努力成栋梁,共建繁荣富强的大中国的远大理想。学习南极洲地理,通过85年﹑89年中国分别在南极洲建立长城站和中山站的史实的介绍,培养学生刻苦学习,立志成才,为国争光的精神。学习地理史上的中外名人故事,如麦哲伦环球航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郦道元与《水经注》﹑哥白尼与布鲁诺的“日心说”等等,都是引导学生学习榜样,奋发图强的最好德育舞台。

结语

总之,“欲育人者先自育”,只有教师提高了德育教育的自觉性,并不断地提高德育渗透教育的本领,其正做到“自觉”和“自然”,地理学科的“育人”优势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猜你喜欢
德育教育教学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 09:09:50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50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东方教育(2017年19期)2017-12-05 15:1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