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兴趣,让生物课成为学生发展的加速磁场

2016-03-03 13:53张玉秀刘剑宁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26期
关键词:学习动机创设课堂教学

张玉秀 刘剑宁

(荣成市第二十四中学 山东荣成 264307)

激活兴趣,让生物课成为学生发展的加速磁场

张玉秀 刘剑宁

(荣成市第二十四中学 山东荣成 264307)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润滑剂。兴趣会导致学生学习的深入、深度与执着痴迷,会让学生的学习更主动更自觉,会让学生的学习走的更深、走得更远,并实现学习动机的良性循环。教学中笔者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努力激发激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兴趣愉悦、有效学习。

好之不如乐之 激发兴趣 良性循环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人们学习时保持注意,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激发求知欲,调动自身和各种积极因素,使学习者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因此在生物教学中,笔者遵循“学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的原则,坚持设疑激趣,通过兴趣培养,实现学习动机的良性循环,促进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笔者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在兴趣的延长线上助推学生快乐学习、有效学习。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生物教学中如果能恰到好处地创设问题情景,就会一扫课堂的沉闷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例如在学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一章时,笔者这样创设了问题的情景:曾经有个问题一直困惑着我,为什么章子怡长得那么漂亮,而我却长得一点也不漂亮?今天我弄明白了,这不是我的错,这都是遗传惹的祸!同学们听完了我这自嘲的话语都哈哈笑开了,学习兴趣也立马来了。在学习“人的性别遗传”时笔者讲了一个故事来创设问题情景,在非洲的一个部落里,年轻的部落酋长新婚不久,其结发妻子就生下了一个女孩。可是这个部落有重男轻女的传统,认为这个女子不能为酋长生到男孩完全是她的问题,所以这个女子在部落里处处受到冷落、非议和辱骂,最终她被赶出了部落,而部落酋长则再另娶妻。同学们认为这个女子生不到男孩是她的问题吗?听完故事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立马认真讨论起来。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效率极高。

二、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所涉及的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如果只靠教师用语言进行讲述,难免会使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学生容易失去学习生物的兴趣。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声、图、像等具体刺激出现在课堂,通过直观生动,多彩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会使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小羊多莉的身世》之前先让学生观看视频,对学生分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这个问题时有很大的帮助,而且直观的视频也使学生对整个克隆过程有更深刻的理解。例如在讲尿的形成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动态地演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最终形成尿液的全过程。在动态演示过程中并伴随着液体成分的变化,既形象生动又便于理解和记忆。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播放关于基因、病毒、试管婴儿、吸烟、吸毒的危害、人体奥秘等视频资料,也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三、利用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中学生都有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那就是好奇心很强。而这种好奇心则是由于他们听了闻所未闻的事情,或看到了从未见过的情景而引发的。一旦产生了好奇心,他们的兴趣就会勃然而发,表现为注意力特别集中,对事物的发展及结果急切等待,并要通过自己的眼、耳、手、脑等学习通道主动地去探究,学习过程也就变成了他们的自觉行动。好奇心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之一,是学生寻求知识的动力,只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学习愿望,他们才会主动地去学习知识和发现问题,因此生物教学中要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生物学素养,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设计一些学生觉得新鲜有趣的问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一节时,这样巧妙地设计问题:准备移栽的白菜秧、黄瓜秧,根部总是带有一个土坨,为什么?俗话说:“人要面,树要皮”为什么树怕伤皮呢?学生有了好奇心,就会带着这些问题去看书、讨论和探究。不仅不会感到枯燥无味,反而会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时,先做一个有意思的假设:如果你遭遇沉船被困荒岛,岛上寸草不生,你只有一些玉米和一只鸡,怎样可以让自己活得更久?这个问题一抛出来,学生们就叽叽喳喳开始讨论,有的说先吃玉米,有的说先吃鸡,有的问是公鸡还是母鸡,有的问能不能种玉米。总之,答案千奇百怪,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了,学习兴趣特别浓厚,都想一探究竟。

四、创设生活化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生物学知识取自于自然,源于人们的生活。可以说起点是生活、终点也是生活。只有将知识的课堂变成生活的课堂,生物教学才能焕发出勃勃的生机与活力。课堂教学生活化,可打破课堂沉闷的局面,营造出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并可结合具体事例进行德育渗透。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生活化情景,尽可能将课本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能激活学生学习兴趣点,使学生的课堂学习内化为学生自觉的行为。例如:在讲解呼吸作用的原理后,可联系生活实际提出:“为什么要经常给庄稼松土?”“刚收获的粮食在入库前为什么要晒干?”“分析粮食放了一段时间后分量会减轻的原因?”根据呼吸作用的原理采取哪些措施能延长粮食的储存时间等问题,这些贴近生活实际的问题,对学生有着较强的吸引力,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例如:在学习“糖类”时,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经常食用的糖类。提出问题:是不是所有甜的物质都是糖类?是不是糖类都是甜的?通过问题的否定回答和学生诧异的表情,让学生意识到对概念认识的误区,激发他们要弄清其真相的欲望。

结语

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润滑剂。兴趣会导致学生学习的深入、深度与执着痴迷,会让学生的学生更主动更自觉,会让学生的学习走的更深、走得更远。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文化苦旅。而有了兴趣作伴,学习生活就变得丰富多彩。只有在兴趣的学习之下,学生才能真正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也只有这样的学习活动,才能让学生真正领会到学习的乐趣,并在这种乐趣中取得成就、获得发展,并实现学习动机的良性循环与学习成绩的螺旋上升。

猜你喜欢
学习动机创设课堂教学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