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勇
办好特殊教育,提高特殊教育质量
丁勇
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明确提出“办好特殊教育”。这为我国特殊教育“十三五”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办好特殊教育,最基础的是要提高特殊教育普及水平,确保“一个都不能落下”。这就要求我国特殊教育“普九”要从三类残疾儿童扩大到全部残疾类别,从轻中度扩大到重度、极重度和多重残疾;与此同时,要基本普及免费的学前特殊教育(至少学前一年教育)和免费的以职业技术教育为主的高中阶段教育,推动残疾人高等教育整体进入大众化阶段,确保残疾儿童平等受教育权和教育公平的实现。
办好特殊教育,最重要的是要大力发展随班就读,积极推进我国特殊教育走向融合。随班就读实际上是我国安置残疾儿童接受教育的主要方式。但是,由于未能全面建立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很多地方的随班就读还处在“随班就坐”和“随班就混”的状况。因此,建立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仍然是“十三五”期间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未来几年,我们要加强随班就读管理体制、专业服务和巡回指导等支持体系建设,大力发展随班就读,提高随班就读质量,促进我国特殊教育逐步走向融合。
办好特殊教育,最根本的是要提高特殊教育质量。为此,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三类特校课标的贯彻落实为契机,全面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积极推进信息技术、辅助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加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残疾学生的综合素质、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教师是提高教育质量之根本。所以,要以《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为依据,创新教师培养和培训方式,加强特殊教育教师准入、资格证书和考核等管理制度建设,形成教师发展机制,不断提高特殊教育教师整体专业化水平。
办好特殊教育,最关键的是要建立完善特殊教育支持保障机制。首先是要加强特殊教育立法,逐步将特殊教育(从学前教育到大学教育)全部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政府主导、多渠道筹措特殊教育经费的保障机制;其次是在治理机制上,要建立和完善政府统筹、多部门协调配合、全社会关心支持特殊教育的管理体制、工作格局和运行机制。
总之,办好特殊教育,基础在普及,根本在质量,关键在保障,最终要融合。
(作者为江苏省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江苏省残疾人联合会副巡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