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阜宁县东沟中学 徐晓庆
高中语文课堂如何彰显语文魅力
江苏省阜宁县东沟中学徐晓庆
语文是高中教学的重要组成,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它不仅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一门艺术。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要注重其语言能力、欣赏能力、迁移能力以及自学能力的培养发展,让其在接受文化熏陶的同时,促进语文素质的提升,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魅力价值观
当下的语文课堂正面临一种尴尬的境地,一面倡导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素质培养;一面过分注重以高考为中心的考试文化,让学生处于应试制度的重大压力下,无法体会到课堂学习的趣味。处于这样的矛盾下,我们不能逃避也不能放弃,要尽快改变现状,着重于观念的更新,教法的改善,努力为学生打造一个魅力课堂。
语文课堂离不开一个“情”字,我们的教学要充满激情,学生才会有学习热情。创设情境是帮助学生领会文章的好方法,学生跟随文字的引导,一步步靠近作者,融入教材情境,就能充分体会到作者的所思所想,把握其情感。
比如,在学《荷花淀》一课时,我将学生带到了荷花的世界,借助多媒体向其展示了各种形态的荷花,有完全盛开的,有含苞欲放的,有花骨朵的,满眼的荷花让学生感受到了自然的美。联系文题《荷花淀》,必定是与荷花息息相关的,很自然地,我就借学生对荷花的喜欢转入其对文本的探究,引导其从荷花的美中感悟出家乡的美。紧接着是祖国的美,进而领悟荷花淀人民为了保家卫国成长为抗战游击队的情怀。最后在荷花美中探究出荷花淀人与荷花一样美好的品质:善良、淳朴、热爱生活。整篇文章,荷花贯穿始终,学生能在荷花情境里激发对文本的兴趣,带着热爱、探究的心情步步深入,得出感悟。
语文教学不能停留在单一的讲授形式上,要转换形式、更新教法,设法活跃课堂,避免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学生有了兴趣之后,我们要鼓励其参与,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只有其融入课堂,我们才能顺利地开展教学活动,完成目标。
一般我会采用提问和鼓励学生质疑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不断的思考中探究、进步、提升。比如,我在教学《离骚》一课时,我就先让学生观看一个有关屈原的片段,让其在看的同时思考我提出的问题:屈原遭遇了什么?他为什么要沉江?学生一边看电影,一边思考。看完之后,他们对事情始末有了了解,我就鼓励其讨论交流,问题很快就解决了。在讲《孔乙己》时,我转换角度,让学生质疑,首先,我让学生阅读文章,了解内容,对文本提出问题。然后,我就鼓励学生深入阅读,尝试着解疑。最后,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互帮互助,解决问题,我在一旁适当地指导、点拨,启发学生思考解疑。此外,我会让学生朗读课文、表演课本剧,让其充分融入,深入探究文本。比如,在教学《雷雨》一课时,我就在课前让学生观看《雷雨》的电影,让其对文本产生兴趣。在课堂上,让其充分阅读感知,体会人物性格和文章内涵。等到学生掌握的差不多了,我就鼓励其表演课本剧,设计台词,自编自演,学生积极性很高,对文本的领悟也更上一层楼。
语文学习不仅是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教材中的文章,更多的是要发挥文本的作用,在探究的过程中,传授学生探究思考、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其形成自己学习的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就能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比如,我在教授《孤独之旅》一课时,我就着重给学生灌输自主学习的理念。在课前,布置预习的任务,让其充分了解文章。在课堂上,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快速进入探究学习的阶段。先让学生复述文章情节,说说自己的感受,然后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点。最后,思考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联系文本内涵,谈谈自己的认识。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地放手,只要是学生能做到的,我们就不要插手,适当地指导启发,让其自主学习,发挥自己的能力才智,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
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要求语文教学走出课堂,面向生活、社会,丰富学生认知,开阔学生视野。新时代的学习要打破传统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观念,让学生接触外界,多一些体验、感触,为语文学习注入“活水”。
教学时,要注重教材和生活的联系,在讲到一些情节时可以插入社会见闻、国际新闻,像小月月事件、马航失联、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四川乐山地震、上海美领馆遭轿车冲撞、缅甸签订停火协议等都可以让学生了解。他们不仅是学生,也是社会的一员,有必要了解国家、国际上的事件。每次写作前,我都会让学生去了解身边发生的大小事,作为素材,写进文章,作为论据和亮点,为文章增光添彩。此外,我们要鼓励学生课外阅读,仅仅了解新闻是不够的,文学作品中有很多精髓值得积累学习。所谓“课内学方法,课外求拓展”,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积累丰富知识的途径,也是其享受语文乐趣的媒介。很多时候,我会布置延伸作业,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一方面,与教材结合,实现衔接拓展学习;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其在阅读的世界认识自己、挖掘自己、发展自己。
总之,语文课堂不仅是学生的舞台,也是教师施展才华的天地,教育的目的不只是知识的传授,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生活、懂得做人,在文化的熏陶中,体会到语文课堂的魅力,提升审美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