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学生厌学问题的干预策略探索

2016-11-30 07:24:23河南省淅川县第五高级中学多明月尚俊会
学苑教育 2016年21期
关键词:心理学生

河南省淅川县第五高级中学 多明月 尚俊会

留守学生厌学问题的干预策略探索

河南省淅川县第五高级中学多明月尚俊会

当前在薄弱学校中,部分留守学生厌学现象比较严重,我们通过深入调查,从心理干预入手,重视氛围熏染、师生的良性互动,采用家校联合、慢细透的教育策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干预留守学生厌学策略

我校是薄弱高中,学生来自农村,有五分之二以上的留守学生,这些学生一路磕磕绊绊地走来,跨进高中大门,成为寄宿生的一员。大部分留守学生虽然成绩不理想,基础差,但进了高中也想学好。可在学习的进程中部分留守学生出现了厌学现象,为了这些留守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我们认真查找原因,全力以赴采取措施,实施干预。现总结如下:

一、厌学表现

厌学的留守学生课堂上没精神,感觉枯燥无味,浑浑噩噩,迷迷糊糊;心情烦闷,内心焦虑,整个人浮躁,脑子很乱,或胡思乱想,思想外撤,心情久久无法平静,无心学习;缺少成就感,对未来没信心,基础差,学不会,听不懂,考试老出错,有种挫败感,感到脑子不够使,用功没成绩,失望沮丧,抗拒学习;贪玩懒散,学习习惯不好,整天无所事事,虚度光阴,松松垮垮,总想请假外出不上课。

二、厌学原因

其一亲情缺失。对于农村留守学生的学习,要么父母不管不问,要么监管人不善于教育。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留守学生缺失了安全感和爱的需要。他们的成长需要父母的陪伴。父母的缺席,使他们感觉孤独,特别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无助感一阵阵向他们袭来。虽然高中生独立性增强,可一旦学习上遇到坎坷,跨不过去,学习吃力,身边少了父母温暖的关怀,及时的鼓励和帮助,疲惫的心得不到安慰,累积到一定程度,情绪低沉,心理压抑,渐渐对学习产生了厌倦。

其二成就感缺失。留守学生大多基础较差,但他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开始新阶段的学习时,非常努力。结果月考就遭到打击,坏情绪来袭,产生焦虑。如果总是无法达到他们的预期要求,班级年级排名时时靠后,他们的心里就像一块大石头压着沉重无比,接连的挫败和成功迟迟不降临,使他们厌倦了学习。

其三留守学生亲情缺失,学习成绩不理想,如果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处理不好,该生就会厌学甚至辍学。

其四兴趣缺失。留守学生有探求事物的强烈兴趣,如果教学过程忽视了这部分学生,引不起他们的探求欲望,探究心理满足不了,会引起学习上的厌倦。

三、干预措施

一是解决心理问题,做好学生心理的调适工作。关爱至上,实施情感渗透,师生情感能够有效互动。留守学生中的一部分人,学习赶不上,情绪烦躁,如把卷子揉成一团,做作业无法静心,把作业撕得粉碎,迁怒于卷子和作业本。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能把这种表现理解为学生品质恶劣,应当认识到这是学生心理受折磨的一种反应。教师应冷静引领学生学会反思,激励学生升华这种苦恼和焦虑的情感。安抚学生一步步慢慢来,不能急躁,静下心来,从一个个小问题入手,回答好一个问题、做好一道小题就是进步,及时肯定学生,耐心开导学生,给学生以力量来应对自己的不良情绪。

二是做学生心灵的摆渡人。发现留守学生心理脆弱,抗击打能力较弱,一定要尽力避免在众人面前批评他们,以免学生受不了外界的打击,无所适从,消极逃避,甚至精神颓废。开通和留守学生交流的绿色通道,或课下和学生谈心时指出错误,或用批语文字表达交流,表达出对学生成长的期盼,进步的渴望,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唤醒学生向上向善之心,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增强能力,报效社会,使心理防御机制中的升华和补偿作用在留守学生身上得以体现,使留守学生从挣扎的漩涡中脱身,获得心灵的安宁。

三是为留守学生建档。让留守学生选择分包自己的老师,这样方便师生间的交流互动。老师记录分包的留守学生家庭的基本情况,包括成长环境、学生精神状况等,每两周至少有一次深入的交谈,了解学生期望在哪些具体方面得到帮助,及时做好记录,认真分析该生性格特点、优势劣势学科,并仔细观察日常表现,洞察有可能发生的不利于该生学习和健康成长的事,做好预防,防微杜渐。

四是创造良好的氛围熏染留守学生,教室内外随处可见激励学习的哲理名言,课前宣誓,背诵《弟子规》中的名句,组织一些小型的演讲活动,使班风清正。在以班干部为主组织的班会上,每周确定不同的主题内容,班干部总结一周里大家学习生活的表现,老师真诚赞扬慢慢进步的留守学生,指出下一步努力的阶段目标。鼓励学习好的学生主动帮扶有困难的留守学生,班内人际关系融洽,在温暖和谐的大家庭中留守学生就会成为快乐的一份子。

五是多种评价机制并存,激励学生进步。不以单一的文化课成绩去评价留守学生,开展多项活动吸引留守学生参加。用补偿的办法来增强学生的信心,天生我材必有用,学生各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多一次活动多一次展示的机会,多一次信心的提升,还可以引导他们中有体音美专长的学生成为特长生,使学生对自己未来充满希望,这样学生能以一种快乐的心情投入到学习中。

六是家校联合,促进厌学者思想的转变。邀请家长及监护人到学校开会,邀请教育专家作报告,使放任自流型家长及监护人认识到教育孩子是门大学问,想办法教育孩子树立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使强制性家长及监护人明白,不能单纯以自己意志为转移给学生施压,懂得做有效沟通,理解学生,做好学生的有力后盾。

七是采用慢、细、透的教育策略,让厌学者体验进步的滋味。

重视基础知识的慢渗透,学生的慢吸收。大多数留守学生由于积累不够,语感较差,语病和成语的运用这样的基础题成了学习的难点。虽然在老师点拨下,几节课就能把知识点理清,总结出规律,可是一旦运用,就不是那么容易了。为此花一段时间,在语文早读的最后七分钟内,让学生轮流出一道语病和成语的运用题,大家做,然后由出题人讲解释疑。要求人人参与,不仅会做而且会讲,大家渐渐有了一点进步。教学进度慢一点,同时各科插补一些初中没掌握的知识,大家有机会细嚼慢咽。

重视慢进步,杜绝慢掉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多提问,多关注,留守学生觉得老师在关注着自己,学习上会更用心。如小范同学升入本班时成绩差,作文没思路,整个人显得闷闷不乐。有次他写出了脉络较清的文章,让他在班内诵读,及时表扬他。后来多次提问他,他变得自信,学习更加努力,虽然进步慢,但他受到老师的肯定,精神面貌为之一变,整体成绩得到较大的提升。

教学上抓落实,在细节上下功夫。譬如学习语序错误这一类语病,先精心挑选语序错误的典型语句,让学生自行分析,再把这一大类病因归为几种小类型,对点练习两道题后,学生试着总结规律,最后运用规律去解题。每次考试过后,实施大数据分析法,了解学情,明白每个留守学生的强弱项,细心地有针对性地弥补弱项,纠错的作业不同。

组建互帮小组,实施小组自治,便于透彻地掌握知识。一方面留守学生偏科严重,小组成员在一起取长补短,交流便利,效率提高。譬如议论文写作有困难的学生,通过小组互帮,能领悟到作文好的学生是如何立意,构思的,段内是怎样运用“三层六步法”写作的。他们同时写,及时交流,有时效性。在一些时候背诵量大的情况下,小组长负责制,会督促任务完成慢的学生及时完成,大家一齐进步。

最后,教学上重视互动,巧妙引导、启迪学生,唤起学生的探究问题的兴趣,对学生的活动,能准确地给予评价诱导,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以上内容主要是从学校角度探索的干预策略,我们呼吁更多的力量投入其中来消除留守学生的苦恼。

本文系河南省农村学校应用性教育科研课题“农村留守学生厌学问题干预研究”,课题批准号15-HJYY-094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心理学生
看见具体的自己
光明少年(2024年5期)2024-05-31 10:25:59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4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快把我哥带走
心理感受
娃娃画报(2019年11期)2019-12-20 08:39:45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电影(2018年9期)2018-11-14 06:57:21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学生写的话
心理小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