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第二中学)
影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调查
李静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第二中学)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教师关注的核心问题,参考相关文献资料,结合对教师和学生的访谈与问卷调查,来探讨影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教育者、学习者以及教学内容和环境,三者相互影响,综合作用,共同影响教学有效性。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影响因素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展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深入到学校内部的教学活动。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发生的主要场所,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得到发展。教学的有效性指的不只是效果,还有效率和效益,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达到了相应的学习效果,并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才是有效益,才能促进学生主动继续学习。要研究有效教学,必须先搞清楚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目前针对有效教学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出发点大都集中在教育者和学习者两个方面,然而,要具体到现今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笔者除了参考相应的文献资料,还设计了一系列调查方案试图对问题进一步探讨。该调查具体包含了以下内容:
(1)旁听并录音28堂生物课,对课堂上发生的相关事件进行了记录和分析;
(2)向189名学生(高一63人,高二61人,高三65人)发放问卷,搜集相关信息,整理出问卷中反映的问题;
(3)对8名高中生物教师进行访谈,采用集体座谈的方式围绕访谈提纲的问题进行交流。
通过调查,笔者认为影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教师教育理念决定了教师对三维目标的理解,以及对课堂效果预期的高度,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决定了教师所采用的教学策略和手段,教师的道德水平和心理品质对教师的教学态度产生了重大影响;另一方面,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决定了教学是否成功,课堂活动的参与程度对教学有效性的影响是具体而直接的,而年龄、个性、知识基础、学习策略等又影响着学生对课堂学习活动参与情况,并且直接或间接地对教学有效性产生影响;另外,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尽管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考验,每位教师都有各自的处理方式,但是具体学科有其固有特点,这些特点不容忽视。良好的教学环境,要更加关注人文环境,环境对学生起到的感染和熏陶,远胜于教师反复的讲解强调。
如上文所言,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不同的情况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不断变化。有时教师占主要地位,有时学生起主导作用,有时相互影响、教学相长,但如果上述因素都能够积极地发挥作用,至少是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国内外很多研究成果都显示教师对教学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中,在学生向教师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将接受教师有意识授予的一切,同时将接受教师无意识流露出来的某些行为,适应教师。而这种适应可能是正面的,积极的;也可能是反面的,消极的。
1.教育者的教育理念
从与教师的访谈中,笔者发现,教师尽管不能准确地表述出何谓教育理念,但在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上均表示,要把以人为本,提升素质等作为指挥棒,对“教学三维目标”耳熟能详。同时,参与访谈的教师表示如何达到三维目标,尤其是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一直备受困扰。有一名教师这样描述:“课时少,内容多,讲不完,题目难,学生做不来,分数不好看,日子不好过!”因此,能否将教育理念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才是一大难题,原因一方面是教师主观上对国家的教育方针不理解或者理解不透彻,另一方面是客观实际限制了教师的发挥。
这导致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偏离了最初的教育理念,在教学活动中,大部分教师还是选择紧抓“双基”,教师也表示,这样“出分数快”。在笔者旁听的28节生物课中,有14节是这样的。教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讲解归纳知识,经常这样强调:“这个名词大家注意,是专有名词,去年高考填空就填了这个,大家记住,不要写错。”又或者“这段描述很重要,经常考,大家回去把他背熟。”笔者课后曾对此问题与授课教师进行交流,教师表示他们也很无奈,“学生总是在这些方面出错,不是错别字,就是相近的东西互相搞混,多提醒下总能好点。”而学生问卷调查显示,这样的作法尽管吸引了一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却让学生感到枯燥,效率不高,学习过程中也难以体会到乐趣。
2.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
教师的专业知识主要包括学科专业知识和与从事教育活动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是教育学生的基本保证,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是保证教学活动符合学生特征的条件和桥梁,是对学生的人性关怀。
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善于组织教学和利用教材的能力,综合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基本原理和原则的能力,观察和管理学生的能力,准确运用语言信号和非语言信号的能力,因材施教的能力等。
在对教师的访谈过程中,大部分的教师把教学能力排在影响教学有效性因素的前三位。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更喜欢“知识渊博”“理解并关心学生”的教师。
在一堂练习讲评课上,由于时间有限,教师只能对部分题目做出讲评,而填空题,教师让学生自己对照标准答案订正,这时有位同学提出异议,希望能够把填空题也详细讲解,教师未加处理,同班的一大部分同学也认为不需要讲解。但实际上,大部分同学存在填空题答不准确,得分率低的问题。
一位教师曾提到,在她刚参加工作的第一年间,苦于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一位与她合作的班主任告诉她,实在不会做就多布置作业,做得多自然会有效果。这种做法显然是低效的,将学生置于一种枯燥沉闷的环境中,付出的代价将是降低学生求学的热情以及求知的愉悦。
教学时间总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效果,才是有效的教学。“时间不够,讲不完”几乎是每位老师都提及过的困难,如何取舍和组织教学素材,开展真正的“双边”教学活动,将效益提升到一个高度,是对教师自身能力的考验。
3.教师的道德水平和心理品质
一位具有高度责任感、爱岗敬业、以身作则、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教师能够以其人格魅力令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的道德水平对教学有效性的影响是潜在而长远的,难以量化评价。但教师作为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倡导者和训育者,更要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作用和影响,净化心灵,提升修养,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
教师的心理品质与教学的有效性之间也有较大的关系。只有胸怀博大宽容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相应品德的学生,一味专制的教师营造不出融洽、民主的氛围,反而制造出紧张、对立、沉闷的气氛。总的来说,热情诚恳、自信自强、民主平等、团结合作、积极进取、勇攀高峰等个性品质对教学有效性都会产生正面的作用。
课堂教学是学生与教师的双向活动,现代学习理论越来越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和地位。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教学过程的能动参与者。
1.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
心理学研究表明,高中生处在心理上的成人感和半成熟状态的矛盾之间,身体上的快速成熟使其产生成人感,心理发展的相对缓慢使他们仍处于半成熟状态。在高中阶段,学生记忆的广度达到一生中的顶峰,思维形式摆脱了具体的内容束缚,假设演绎推理能力、抽象逻辑推理能力显著发展,这些为更加复杂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学生调查问卷显示,高中生在生物课堂上的需求和小学及初中生不同,尽管有趣的现象和事件仍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但理性分析和推理归纳性质的内容越来越引起他们的关注,这也与其思维的逐步成熟,和对认识客观世界的内在需求有关,我们可以尝试从这些角度出发,指导和改善教学。
而同时高中生的自我意识表现在,把自己作为人际关注和社会性关注的中心,喜怒哀乐往往都源于自我体验,容易将自己的心境投射到别人身上。如果教师能够起到正向的导向作用,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和积极乐观的态度感染和调动学生,将使教学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2.学生的知识基础
根据南昌地区的中考政策,2009年以前的中考生物成绩是以折合分的形式计入总分的,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自2009年起对中考史地生施行抽考制,如果没有抽到生物,为了节约时间,学生基本上就不学这门课。另外,本校的招生范围是本县所辖的各个乡镇中学和县城中学,乡镇中学学生对史地生科目的学习更加轻视,导致不同届学生基础有差别,同届不同区域的学生也有差别,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参考相关情况做出应对。
3.学生的学习策略
据调查问卷显示,大部分学生对生物的认识存在误区,进而采取了错误的学习策略。超过60%的同学(主要是高一和高二的学生)认为生物知识主要是靠“背”,在之后的访谈中发现,持有此种观点的原因有三:(1)教师曾多次强调对知识的识记;(2)自己平时学习生物的经验总结;(3)中考生物成绩靠“突击”而来,认为此方法在高中同样适用,生物比数学物理容易,在考前突击背诵完全来得及。
基本上每一个高中教师都有过“赶进度”的体验,感觉怎么也讲不完,课时总是不够,好多要说的还没有对学生说就过去了。但实际上,教学的有效性不取决于教学内容是否正确、是否丰富和教学时间的长短,而取决于有效的知识量。有效知识量的核心是给学生基本的方法、系统的知识,从而达到启发学生智慧的目的。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只有能够迁移的知识才能被学生熟练运用,学生的知识水平才能提升。换句话说,一定时间内,讲的过多,学生却没有真正参与的机会,这样反而会降低学习的水平。
可见,教学内容多少与学生掌握量的多少并不成正比,教学内容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如何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组织教学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以生物实验教学为例,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大多是向学生介绍实验步骤、介绍实验现象、介绍或讨论现象所能得出来的结论。这往往使得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着重于对知识的记忆而忽视了对探究过程的体验,使得教师和学生都缺乏对探究思路形成过程的关注。比之前老教材,新版人教版教材介绍的经典实验显然更加丰富,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细胞核的功能、DNA的复制、酶的发现、遗传密码的破译等。在非正文的课外读等处补充介绍了科学家探索研究的曲折过程,在习题中设计了对历史人物事件的评论分析等。真实的科学史历程可以为我们提供真实的观察、推理、实验、想象的思维和操作过程,是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的优秀范例。笔者在随后会有专门的案例来阐述这个问题。除了科学史的材料,挖掘与课本相关的现实生活事例和现象可以为我们的教学提供有实际价值的命题,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探究更禁得起推敲,其探究本身也是对学生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的一种肯定和鼓励。
良好的教学环境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没有证据表明物质环境越好,学生的学习成绩就越好。为优化学校办学条件,我校引进了多媒体教学,据部分学生问卷调查显示,使用多媒体教学“来不及记笔记”“一堂课下来,脖子抬酸了,眼睛看得好累”“没有老师板书有条理,上完感觉有点混乱”。
相反,在历史上,有很多物质条件贫乏却创造了精神文化繁荣的例子。可见,人文环境对学生影响更加明显,在平等、尊重、民主、和谐、互相关爱、互相促进的人际关系中,学生的认识、情感、态度和行动都会得到积极的发展,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学生问卷调查中,对于学习气氛的看法,有沉闷和压抑体验的学生竟然达到将近一半,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可见现在的教学在效益指标上的水平是多么的低。不难发现,沉重的作业负担、频繁的考试,课堂的“满堂灌”都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没有乐趣、情绪低落自然就没有学习的内驱力,大大降低了教学的有效性。对课堂环境的心理认识无论对学生的成就、表现和自我认识、还是对其他宝贵的教育成果都有重大的影响。
如上文所述,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在不同的课堂情境下,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表现,教师只有深刻认识到其内在作用规律,才能避免低效、无效教学的出现,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课堂朝着积极有效的方向发展。
[1]钟启泉.“有效教学”研究的价值[J].教育研究,2007(6).
[2]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李其龙.德国教学论流派[M].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4]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
[5]褚旭.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分析:以某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为例[D].辽宁师范大学,2010.
[6]田慧生,李如密.教学论[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7]郭念峰.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民族出版社,2005.
●编辑 贺轶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