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峰
和谐教学思想引领下的普育大讲堂实践探索
——以天津市普育学校为例
■梁 峰
天津市北辰区普育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地处城乡接合部的宜兴埠镇,初中学生中有60%的是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2009年,全校没有一位是区级名特优教师,甚至连教学骨干都没有,2009年以后毕业的大学生占全体教师的三分之二以上。面对这样特殊的教师结构,面对社会各界的热切期盼,普育学校要走什么样的路,如何突破发展的瓶颈?学校的核心工作是教学,教学工作的中心是课堂,只要抓住了课堂就抓住了普育发展的牛鼻子。
普育学校是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实验基地,王敏勤教授作为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的所长,直接指导我们的学校。为了便于王敏勤教授的指导,使老师们有一个集中学习研讨的时间和地点,普育学校设立了“普育大讲堂”,每周三固定一天,上午下午各一门学科,初中和小学间周进行,系统进行和谐教学的实验。
从2010年春季学期开始,王敏勤教授每周三风雨无阻,到我们学校参加“普育大讲堂”,听课评课,指导老师们按照和谐教学法上课,至今已6年12个学期。12个学期里,王敏勤教授在普育学校指导点评了936节课。前来参与同课异构的有北京、重庆、上海、山东、河北、内蒙、江苏、安徽等十几个省(市、自治区)以及天津本市的133所学校,除青海、宁夏、台湾以外的各个省市都有学校或教育局派人参加,大约3.1万人次。现在每周的大讲堂更是座无虚席,从周一到周五都有前来挂职学习的外省市老师。
“普育大讲堂”是立足课堂、立足校本进行教学研究的一个平台。每次都是2-3位老师同课异构,之后是同学科老师的点评、管理干部的点评、王敏勤教授的点评。因为在这样的课堂里,老师讲、同伴讲、校长讲、专家讲,大家都讲,所以称之为“大讲堂”。和谐教学思想在这里碰撞,和谐教学模式在这里形成,取得大家的认可后再推广到全校。每学期大讲堂的课表在开学前就安排,开学后将整个学期课表下发到老师们手里,同学科的老师都要参加听课。现在“普育大讲堂”已经成为学校的一张名片,很多外校的老师以能在这样的大讲堂上课、得到王敏勤教授的评课为一种荣耀和资格。
六年来,学校在和谐教学思想引领下的普育大讲堂实践探索中梳理出了“普育学校的三级教研体系”,为教师专业培训找到了抓手。三级教研即备课组教研、学科组教研和学校教研。
首先,备课组教研的主要形式是“四同一异的课堂教研”、“以七说为形式的集体备课”和“阶段教学质量的分析”。“四同一异的课堂教研”是备课组教师每周必做的一项活动,“同题、同备、同听、同研,找出之间的差异”,其安排会在周课程表中体现。同备课组的教师立足课堂教学一个课题、一同备课、一同听课、一同研讨,在比较差异中相互学习和切磋。
“以‘七说’为形式的集体备课”是根据分工,每位教师提前准备好上课要用的“教案、导学案、当堂达标题、课件”,在固定时间和地点进行集体备课,通过“说教材、说学情、说目标、说模式、说方法、说设计、说板书”的“七说”说课来进行交流、研讨,形成共识后再次修订,形成个人上课的资源。
“阶段教学质量的分析”是通过备课组交流期中与期末试卷分析,来查找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的办法,是每考必做的一项工作。我们要求教师既要分析学生考得怎么样,还要透过试卷看学生学得怎么样,更要分析老师教得怎么样;既要从横向上找到与同伴教师不同考试各知识点掌握的情况,找到教学中的“短板”,又要从纵向上分析自己最近两次考试之间相同知识点掌握的情况,摆查教学“短板”的落实情况。质量分析不单要有文字说明,还要列表格,用数字进行对比。
其次,学科组教研主要抓手有“说课标说教材”、“大讲堂”和“三级建模”。“说课标说教材”是普育学校在王敏勤教授指导下开发的一种研读课标和教材的教研常规。老师们借助专家对课标的解读、对教材的说明,自己反复研读课标和教材,“高占位把握课标,立体式驾驭教材”,整合课标和教材之间的关系,利用知识树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并给同伴演说。“说课标说教材”每学期初举行一次。通过“说学段”、“说一册”、“说单元”、“说专题”、“说考点”等形式打通课标、教材和考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让任课教师从一般的熟知教材、把握教材提升为自主建构教材体系,创新整合教材结构,保证教学内容设计准确。
再次,校级教研由“教师讲坛”和“校长讲坛”两个讲坛构成(教师讲坛为单周周二下午,校长讲坛为双周周二下午)。“教师讲坛”由中小学两个学部分头组织,分德育和教学两大主题,讲的内容要立足普育的课改、课堂、学生管理。讲题由自选主题逐渐过渡到由学校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实际进行命题。学期初,由教师自报具体讲题之后,学校统一安排。宣讲教师要准备PPT和3000字左右的文字稿。演讲时间为10分钟。活动的评委由全体教师担任,从演讲内容、语言表达、形象风度、演讲效果进行打分,学期末评出奖励等级。“教师讲坛”让每一位教师将研究的着眼点放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从教学的实践者走向教学的研究者,突破了专业发展的瓶颈。“校长讲坛”由几位校长和骨干教师轮流主持。校长们根据自己在承包学科组、备课组和年级组工作中的思考,通过整理和提升成为培训内容。“联系实际工作,问题和亮点并重,方法加策略引领”是校长讲坛的原则。骨干教师所做的培训是从普育讲坛优胜者中选拔,特别是选取与当前教学实际接近的主题,在讲坛稿件的基础上修改。“全员化、科研化”是两个讲坛的基本原则。
在以“三级教研”为形式的校本培训中,既有每一段教研和培训的重点,又始终围绕课堂教学这一核心展开,提升了校本研修的实效。
六年来,学校在和谐教学思想引领下的普育大讲堂实践探索中梳理出了“课堂体系”,提高了课堂效率和品味。“课堂体系”主要由“课堂理念、课堂模式、课堂要素和课堂策略”四部分构成。
首先,我们积极践行新课改的理念,“以学定教、顺学而教、当堂达标”,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自主学习与体验放到首位,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自学情况,老师通过反馈确定教不教、什么时候教、用什么方式教。
其次,为了让课堂理念能落地生根,老师们易于操作,我们进行了“三级建模”。宏观上,学校要有相对统一的教学模式,落实学校课改要求,体现学校课堂特点;中观上,每个学科不同课型要建立自己的模式,体现学科特点和课型特点;微观上,即使同一学科同一备课组的老师用一样的模式,但每一位老师都要有自己的个性设计,体现教师个人风格与特色。即一校一模、一科多模、一模多法。既能很好地落实普育课堂理念,又防止了“模式化”。
再次,普育学校的课堂要素主要有“学案导学、小组合作、课堂检测”三个。导学案要当堂发放,其设计要依照学校规定的格式,导学习流程,导学习思路,导学习方法、导知识规律和体系,导学习激情,最重要的还要导出问题;普育学校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在人数安排上是“同桌互助下的4人合作”,教师评价依照“郎氏分层计分法”,要评价到组,既调动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保证不让一名学生掉队,又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品味;每节课临近下课,按照目标设计都要有“当堂达标卷”,落实“堂堂清、人人清”。
最后,普育学校提出了“三真三实一及时”的课堂策略。“三真”是真思考、真合作、真理解。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考要深、要透、要放得开;小组合作要发挥互查、互助、互促的作用,要有效率;“真理解”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步步能清、当堂能会,不留尾巴。“三实”是设计实、反馈实、达标实。“设计实”是指教学的设计要符合学情,重难点的设计要准,要当堂完成;“反馈实”是指通过“检测、互查、展示、巡查、提问”等多种手段将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反映出来;“达标实”是通过检测检查目标达成情况,检测后拿出补救的办法。“一及时”是评价要及时,评价要过程化——自学情况、导学案完成情况、小组合作情况、课堂表现、达标情况等等,从而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六年来,学校在和谐教学思想引领下的普育大讲堂实践探索中培育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独立学习时学生冷静思考,小组合作时又能积极主动交流,展示的时候大大方方走到讲台,能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辩论时又能大胆踊跃,学习的自信心有了长足进步。基础薄弱的孩子有人帮助,不让一名学生掉队的承诺得以实现,优秀的孩子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就更加优秀,良好的学习风气成为普育课堂中最亮丽的名片。
六年来,学校在和谐教学思想引领下的普育大讲堂实践探索中培育了浓厚的教研风气。围绕学科建设和学生素养提升,围绕课程建设和班级文化建构,围绕课堂小组合作、学案导学等核心要素的提升,围绕学生学习障碍的突破等等的小课题研究开花结果。仅仅2014—2015年上学期初中部就有69个小课题的成果在全校推广。如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方面,赵春梅的“化学课中小组合作的实效”、李娜的“如何应对小组合作中的闲聊现象”;学科建设方面,苗红英的“数形结合在数学课中的应用”、闫文硕的“文言文教学研究”、杨晓伟的“史料在历史课中的研究”;导学案实效方法研究方面,王楠的“地理课中的导学案使用思考”;课堂环节要素方法研究方面,刘兆楠的“如何设计好生物课的开头和结尾”、苏丹的“在物理教学中的课堂引入激情”;班级管理以及班级文化建设方法研究方面,于淑委的“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艺术”、刘惠的“营造班级凝聚力的小妙招”、罗辉的“唤回漂泊的心”,等等。这些小课题的研究成果在全校产生了很大影响,助推了学校各方面工作的提升。“全员推进,分层发展”的骨干教师培训理念得到落实,一批骨干教师脱颖而出,在北辰区举行的初中语数英三个学科教师基本功比赛中,三个第一名均被普育学校教师获得,一等奖的一半也被普育教师拿走,引起了天津市内外同行的震惊与关注。
六年来,学校在和谐教学思想引领下的普育大讲堂实践探索中总结出了普通学校发展提升的有效路径。立足常规扎扎实实抓落实,立足校本老老实实去谋划,不追风,不搞运动,“向课堂要质量、向管理要质量”,高效低负的目的基本达到,在几年的中考中得到验证。送毕业班的老师三分之二是2009年以后毕业的大学生,虽然经验不足,但是在和谐教学法指导下,旗开得胜,取得中考成绩连续两年全区第一名的好成绩,骨干教师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齐头并进与梯次发展的格局形成。
六年来,学校在和谐教学思想引领下的普育大讲堂实践探索的模式为很多学校和区域的课改提供了一个成功典范。从大讲堂的学科课改延伸,普育学校积极构建适宜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满足不同孩子的个性需求。探索出了以“基础类、活动类、拓展类、探究类”四大领域的78门(类)小课程、活动队和社团。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课程”系列成为普育校本课程的核心。学校充分挖掘天津资源、宜兴埠资源、社区资源、家长资源、校本资源,先后开设了20多门有民族特色、宜兴埠乡土特色、普育特色的非遗校本课程。其中民族舞蹈、武术、京东大鼓、书法、农民画、剪纸、京剧脸谱、陶艺等课程,已经成为普育学校品牌校本课程。2011年5月,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中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研究”课题列为教育部重点课题。课题组从全国选取了包括普育学校在内的12所有实力、有基础、有成果的学校作为“‘十二五’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研究课题”核心校,全面参与课题的研究工作。通过以非遗课程为核心的培训活动,开拓学生的视野,陶冶情操,培养民族意识,培养了一大批学有特长的体育明星、艺术能手,一批好苗子已经在全国、市区级等各类比赛、活动中获得佳绩。京东大鼓社团中28名孩子成为第四代正宗传人,节目两次登上天津电视台。普育学子两次走进央视“看我七十二变”节目并获周冠军。让老百姓的孩子不平凡,更不平庸,向“办全国一流平民学校”的办学特色迈进。
六年来,学校在和谐教学思想引领下的普育大讲堂实践探索中强化了对外交流的水平。六年来,吸引了来自北京、上海、重庆、内蒙、河北、辽宁、河南、山东、江苏、浙江、甘肃、新疆、广西等二十几个省、市、自治区同行的学访,市内几十个兄弟校也慕名学习;普育学校的年轻教师在大讲堂得到锻炼和提升,也走出家门,为十几个省、市的教研队伍和学校进行展示与培训,传递和谐教学的理念。南至三亚,北到大兴安岭都留下了普育人的足迹;不论是经济发达的江、浙、沪,还是西部的新疆、甘肃,都有普育学校的朋友;广西百色的隆林,甘肃的宕昌,河南的平顶山、鹤壁,河北的邯郸、廊坊,山东的青岛、威海、日照、淄博、枣庄,辽宁的大连,内蒙古的赤峰,北京,重庆等地都有普育的友好学校。
六年过去了,普育学校初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都是全市一流,中考成绩位居全区第一,学生素质与教师素养提升迅速。先后获得市级以上奖项43个,2015年9月,学校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人民教育》2015年第18期发表了我的文章《三级教研改变学校》,2015年11月4日《中国教育报》发表了我的《三级课程助德育落地生根》。在和谐教学思想的引领下,普育发展的道路越来越宽,普育队伍的成长越来越快,普育整体办学的水平越来越高,普育的朋友越来越多,普育发展的前景越来越明亮。
天津市普育学校,天津 30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