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研究

2016-03-02 08:15魏志平邹家柱张赛斌
现代教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学分激励机制大学生

■肖 怿 魏志平 邹家柱 张赛斌



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研究

■肖 怿 魏志平 邹家柱 张赛斌

在当前社会形势下,革新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已成为高校必须重视的关键问题。激励机制是指通过系统化的规章制度,调动被激励者的积极性。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主要目的在于发挥大学生的创业潜力,激励其创业积极性。完善的激励机制可以促进大学生进一步认识自我,并发挥自己的创业潜能,进而解决就业问题。同时,有效的激励机制还能够为大学生提供奖励和帮助,为大学生分担创业风险,增强大学生的创业信心。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激励机制缺乏创新

任何机制缺乏创新就会失去存在的基础和动力,大学生创新创业机制亦是如此。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激励机制仍沿用传统模式。这显然无法适应当前日益多变的社会发展形势,更不能增强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因此,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必须紧密结合社会实际,并广泛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不断革新和发展。

(二)激励机制的标准过高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将获得奖项、自主创业成果、申请专利和发表论文等因素作为激励衡量标准。这些要求不仅缺乏合理性,而且标准过高,使得许多大学生望而止步,严重抑制了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并扼杀了大学生的创业激情。

(三)激励机制流于形式

一些学校将社会实践作为激励机制的衡量标准,对社会实践的实效性缺乏关注。部分高校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规定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可以加分,但由于监管措施不到位,一些学校出现虚假报分现象,部分学生甚至在社会实践中敷衍了事,根本没有得到相应的训练和提高。

二、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的原则

(一)强化实践环节

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应当通过创业实践与创新训练,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巩固大学生已经习得的专业知识。创新创业实践是丰富大学生创业经验、增强大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目前,许多大学生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但缺乏必要的实践锻炼,因此,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应当关注大学生的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大学生会不可避免地遇到许多问题和挫折。在努力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大学生才能够积累丰富的创业经验。同时,在创业实践过程中,大学生可以进一步深入接触社会各个领域,将自己所学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深化自己的专业认知。当前,许多大学生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耐力,通过创业实践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抗压能力。因此,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在校内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展示大赛、大学生商业计划书大赛等创业实践活动。同时,还应鼓励大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创业见习、求职体验、职业见习、社会兼职等活动,引导大学生了解社会发展需求。另外,引导大学生多与有创业经验的同学、朋友、长辈等沟通交流,或通过电话、微博、邮件等形式与优秀创业家联系,听取他们的经验和建议。除此之外,高校还应当鼓励大学生从事实际的商业行为,例如合作承包店铺,或从事服务、销售、修理、加工等工作,引导学生在这些实际创业活动中增强自身的组织协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应变能力、管理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为毕业后的创业实践积累经验。

(二)面向全体大学生

面向全体大学生是构建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的主要原则。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实践主体,因此,高校应当面向全体大学生制定系统化的激励机制。在实施激励机制时,应不论出身、年龄、家庭、性别、文化背景,公平地实施创新创业激励活动。同时,充分关注大学生的创业需求和个性差异,尊重大学生的人格,构建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环境,增强他们的创业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而帮助他们完成创业目标。学校要给予每位大学生公正全面、多角度、多层次的评价,并为每个大学生提供参与创新创业理论及实践活动的机会,根据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及时调整激励机制。此外,还应当鼓励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评价,实行班级互评、学院互评等活动,增强评价的公平性,进而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

(三)实行分类培养

分类培养是构建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的个性化原则,要增强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的科学性,就必须增强个性化指导。创新创业激励机制一方面要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做到因材施教,尊重大学生的个体差异。在面向全体大学生的同时,要关注每个学生的特长与兴趣,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的创业目标。高校应当在创新创业方面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操作、自学、表现、观察、交流、思考的机会,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加平等、宽容与和谐的创新创业氛围,鼓励大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个性优势,寻找适合自己的创业渠道和项目。

(四)结合高校专业教育

专业教育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知识基础,因此,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应当将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经验作为深层动力。鼓励大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中发现创业机遇,并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引导不同专业的大学生运用所掌握的学科专业知识在相关领域探索新途径、发现新机遇、寻找新项目。

三、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的对策

(一)增强激励机制的持续性

就心理学层面而言,构建科学的激励机制需要一个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应确保激励信息可以连续、及时和明确地传递给信息获取者。因此,如果学生在创新创业活动中取得了成绩,就应当奖励相应的创新创业学分,并保证学分认定程序流畅。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积极性。当大学生受到持续性的奖励时,就会自觉地强化他们在创新创业活动中的某种反应或行动,进而加深对创新创业实践的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及时、持续的激励能够使人们快速地产生心理反应,审视或回忆自己的行为,进而加深实践记忆。因此,增强激励机制的持续性,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激励机会,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动力。

(二)优化激励要素配置

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它要求高校优化内部奖惩机制、学分机制和课程设置,增强大学生的个人素质,提高硬件设置和管理水平。首先,高校应当加强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基础,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它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如何利用资源、搜寻机会、实现价值、创造机会。因此,高校应当开设创业演练实践课、创业基础理论课和强化创业意识活动课。其次,要完善大学生的学分机制,以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规范化和科学化。这要求高校必须明确创新学分的内容和范围,细化创新学分的考核标准,了解创新学分的相关规定。只有建立规范化的创新学分机制,才能更加有效地激励大学生积极创业。此外,高校还可以根据自身办学条件建立创新创业基地,促使更多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得以实施。并积极吸纳社会基金,建立创业孵化基地与创新实践基地,鼓励学生研发新产品,结合研究课题创办新企业。

(三)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

高校应根据大学生的不同需求给予不同的奖励,在关注物质奖励的同时,还应当重视精神激励。经费是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的物质保证,因此,高校应当为大学生提供相应的创业科研经费,强化物质奖励。同时,也应当深度挖掘物质奖励中的精神元素,经过公平考核评选出创新创业先进分子,并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宣传。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学习的典范,另一方面也可以鼓励这些先进分子在创新创业活动中更加努力,从而增强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的实效性。

[1] 施菊华.大学生创业教育引导就业教育的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05,(7).

[2] 于淑玲,张占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机制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3,(5).

[3] 赵川平,张聪,楼程富.大学生科研训练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1,(4).

[4] 周显军,商桑,蒋定定.谈军校教学现代化的几个问题[J].海军院校教育,2003,(13).

[5] 杨阳.大学生自主创业激励机制的构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

[6] 胡春光,杨宁芳.大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强化创业教育[J].大学教育科学,2005,(2).

南华大学,湖南衡阳 421001)

猜你喜欢
学分激励机制大学生
激励机制在中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学分美食
大学生之歌
激励机制助推节能减排
山西票号的激励机制及其现代启示
浅议中小企业激励机制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