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建兵
摘要:课程能力是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也是构建有效课堂和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必备条件。儿童研究,是教师的“第一专业”。基于儿童视角进行课程的设计、评价、反思和建构,是教师建构课程能力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儿童视角;教师课程能力;基本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1A-0070-03
钟启泉教授指出:“新课程的课程发展观,可以用‘儿童本位来概括。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尊重儿童、理解儿童、关心儿童。”“对儿童和儿童学习的研究是教育学中最根本、也是无法回避的内容。”[1]成尚荣认为:“对儿童的认识,对儿童的发现,引领儿童的发展,真是我们的第一专业。研究儿童,它就是为了重新认识儿童,重新发现儿童,引领儿童的发展。我坚定地认为,儿童研究,应该是我们的第一专业。”[2]
课程能力是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也是构建有效课堂和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必备条件。“课堂教学的根本性改革,应以教师研究儿童为基础,以儿童学习的觉醒为保证,以儿童的自主学习为标志。”[3]关于教师课程能力的研究,我国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以往课程开发把教师排除在课程之外,教师所有的课程活动都只体现在“课程实施”的阶段。也就是说,教师只需要考虑“如何教”,至于“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这样一些课程设计、评价等问题是课程专家的事,教师无需关心,也无权干涉。[4]
2011年,我校着力“教师课程能力自主建构的行动研究”,我们把“研究儿童”作为课程实施的起点,以学习者为中心,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需要出发,高度关注具体的教育情境,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生生活领域各种有意义的背景,转换研究视角,变革教学方式,积极引导教师自主建构课程能力。
一、基于儿童学情,进行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具有超前性和计划性,一方面要求教师对课程文本、学生情况和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有一个清晰、理性的认识,并能在自身及教师共同体经验的指导下对三者进行统筹分析,通过合理的取舍和最优化的安排,帮助学生在系统设计的情境下不断超越自我;另一方面,计划只是一种理想,并未能考虑课堂的生成和学生的变化,所以课程设计的弹性限度不容易把握。[5]关于“儿童研究”视角下的课程设计,我们的落脚点在儿童,是基于学情展开教学。其首要任务是研究教学的起点,把备课的重心从传统的备教材、备教法转向备学生,研究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旨趣成为备课的第一步。我们采取了“学情前测”的研究方法,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习技能、生活经验等进行测试。主要方法有三种:习题检测、调查访谈、日常观察。通过这些方法,获得学生学情的具体数据,然后针对数据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设计。
以下是笔者在执教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0课《诚实与信任》第二课时所编制的学情前测题:
这份前测题总共有五道题目,前四道是客观题,答案固定,主要指向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第四题虽然也是指向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但主要是检测学生对文本主旨的把握能力;第五题是开放题,出题意图是检测学生对文章表达形式的关注。根据学生的习题反馈,整理成下面两张表:
根据以上前测数据,我们清楚地知道,这篇文章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一读就懂,教学时不必在文章内容理解上多花时间,而应重点引导学生关注文章标题的拟定以及对话的表达形式。
有了精确的数据分析,可以使课程设计指向儿童所需,指向儿童旨趣,从而更好地实施课堂教学。
二、基于儿童学习,进行课程评价
新课程所倡导的发展性评价是一种“过程取向”、“主体取向”的评价,它主要体现在对学校课程本身的价值判断及其运行状况的评判、对学生学业表现与成绩的评定以及对教师课程实施行为的反思与评析等方面。[6]基于儿童视角的课程评价,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是进行镜像研究。
镜像研究是教师自我观察的一种方式,需要通过录像来辅助完成。教师可以邀请电教组专人拍摄教学过程,也可在专门的录播教室实现自助式的课堂教学信息的采集。通过回放教学视频、观察教师的教学行为及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来进行研究,反思教学。我们要求教师在进行镜像研究的时候关注课堂教学中有价值的教学细节和问题环节,要求站在儿童学习的立场反省三个问题:1.儿童的主体地位有没有得到保障;2.儿童的自主活动时间有没有得到保障;3.儿童的知识、能力、水平在这节课有没有得到发展。这些问题虽然是粗线条的,但是可以帮助教师始终站在儿童的立场,为儿童的学习服务,为儿童的发展考虑,为儿童的成长谋划。
通过自评和互评等不同方式让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自主探索、积极反思、提高驾驭课程的能力,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使课程开发、实施能够更加适合学生的发展。[7]
三、基于儿童行为,进行课堂反思
不同的课程内容,不同的执教教师,不同的教学设计,不同的执教理念,教师不同的关注视角都会带来学生在课堂上不同的行为表现。引导教师关注“儿童研究”,构建课程能力的过程中,我们采取的另一种策略是主题观察。在确定观察主题的情况下,我们对课堂的推进过程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反思。
主题观察活动的主题可以根据不同的观察目的来确定,比如“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有效构建”等。主题观察一般采取团队合作的研究方式,对整堂课设定不同的观察时段,分工合作,凸显“儿童课堂行为”主题。在主题观察中,我们重点通过观察儿童在课堂中的反应来考察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比如,教师一个问题抛出去,没有一个学生举手回答,那教师就要反思是不是问题太难了,就要考虑引导的层次性;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听课后,学习状态开始变差,热情消减,注意力分散,那教师就要适时调整教学,尝试激发学生新的兴奋点。endprint
基于儿童行为视角的主题观察活动,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寻找亮点、发现问题,以利于教师深刻反思,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
四、基于儿童发展,进行课程建构
教师的课程能力发展是动态的,有其发展性和生成性;教师的课程能力也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周围的环境因素互动的。如何基于儿童发展,引导教师进行课程建构?
第一,进行学情后测,在自我反思中构建课程能力。教师在课堂上教什么,学生学得怎样,我们可以通过既定的教学目标拟定测试习题来进行检测。根据反馈的结果,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儿童在课堂上的发展情况,进而反思自己的课程实施,进行必要的课程重构,建构“怎样教学”与“教学什么”有机整合的反思性课程能力。
第二,建立学习共同体,在交往和对话中提高课程能力。古人云,“相观而善之谓摩”。虽然我们强调教师课程能力的自主构建,但在构建的过程中,同伴之间就来自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探讨,不仅有助于缩小课程发展与教师之间的落差,也有助于建立同伴互助的教师合作研修共同体,开展教师之间平等的交往、互动与合作。
第三,专业引领与指导,在专家引导下发展教师课程能力。一线教师的课程理论素养相对比较薄弱,课程专家对于中小学教师课程能力提升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领和指导作用。[8]根据不同专家的特长及教师课程建构能力的需要,我们可以邀请专家做学术专题报告,进行“坐堂问诊式”咨询,开展研修结合的专题新课程培训,还可以进行专家与教师的合作研究和专家工作室与导师团的听评课指导。
融教、学、研、修于一体,既能让教师在学习中提高课程理论素养,还能让教师在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进行有新意的课程实践。
课程是构建学生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基础,而教师则是实现课程价值的决定性力量。基于儿童视角,可以引领教师更好地建构课程,提高课程建构能力,从而为儿童的快乐成长提供更好的基石。
参考文献
[1]王艳玲.儿童本位:中国课程发展的转型——钟启泉教授访谈[J].基础教育课程,2010(Z1):13-20.
[2]成尚荣.教师的第一专业是儿童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13(36):10-15.
[3]成尚荣.教学改革与儿童研究[J].基础教育课程,2010(04):1.
[4]魏青云,张立新.教师从“教学能力”向“课程能力”发展的专业要求及其体现[J].教育导刊,2006(01):54-55.
[5]李玲.论教师课程能力的提升[J].黑河学刊,2009(02):97-98.
[6]田秋华.论教师的课程能力[J].课程·教材·教法,2013(08):24-29.
[7]张庆华.课程改革中教师课程能力的培养与发展[J].济宁学院学报,2007(05):88-90.
[8]方健华.从教学能力到课程能力:基于新课程的教师专业发展理念与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3):34-38.
责任编辑:杨孝如
Strategy for Teachers' Curriculum Capacity Construction
from the Children's Perspective
SUN Jian-bing
(Shanhu Huayuan Primary School, Suzhou 215217, China)
Abstract: Curriculum capacity mainly embodies teacher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which is also the necessary condition to construct effective classroom teaching and promote the reform of new curriculum. Research on children should be the first profession of teachers and teachers should design, evaluate, reflect on and construct curricul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ldren, which is the basic strategy for teachers to construct curriculum capacity.
Key words: children's perspective; teacher's curriculum capacity; basic strategy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