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俞+王晓莉
摘要:在探索“乌托邦”式的学校过程中,历史上曾出现了高尔基工学团、夏山学校、公正团体学校的理想模型。通过对“乌托邦”式学校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模式的比较分析,发现三所学校在招收“问题”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共同参与学校生活等方面表现趋同性,但在制度安排、机构设置、内部倾向等又呈现出一定的差异。通过对比,可为我国中小学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乌托邦式学校;高尔基工学团;夏山学校;公正团体学校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1A-0017-05
21世纪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不再满足和停留于“有学上”,而是力求为适龄儿童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这种方向的变化,意味着学校教育由追求“量”的扩张转向促进“质”的提升。事实上,从苏美尔的“泥版书屋”到我国的“庠”、“序”以至到今天的学校,每个时代的人都在寻求“理想状态”下的教育。本文从历史上对“乌托邦”式学校的探索入手,介绍了高尔基工学团、夏山学校、公正团体学校等三所学校的理论基础及其实践模式,同时对这三所学校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得出对我国中小学改革和发展的相关启示。
一、“乌托邦”式学校的探索与实践
在探索教育变革的进程中,传统型的学校教育因其固有的弊端,比如学校的教育理念陈旧、课程设置过于单一等,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针对这一现象,产生了像高尔基工学团、夏山学校、公正团体学校这样的“乌托邦”式学校。
(一)高尔基工学团——集体教育模式的典范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在1920年开办了一个少年违法者工学团,于同年末改名为“高尔基工学团”。自创立后,工学团走上了“采用新方法创造出新人来”的光辉曲折的道路,最终工学团成了模范的教育集体。高尔基工学团培养了工程师、教师、医生、科学家等很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创造了教育史上的一大奇迹。
1.理论基础:马卡连柯的集体教育思想理论
(1)尊重与要求相结合的原则。在马卡连柯看来,尊重和信任是教育人的前提。他将“违法者”或“流浪者”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在热爱和尊重他们的同时,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马卡连柯认为其教育经验的本质就是“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1]。
(2)平行教育原则,即强调集体在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马卡连柯认为,教育过程应当遵循“在集体中,通过集体和为了集体”的原则。[2]在他看来,集体首先是教育的基础。一个人只有长时间在有纪律、有组织的集体中生活,才能形成良好的性格。其次,集体是教育的手段。教师必须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人。最后,集体是教育的目的和对象。
(3)前景教育原则。马卡连柯强调要不断激发集体的生命活力,提出了“近景—中景—远景”的教育路线。按照这一原则,教育首先应该激发学生生活的乐趣,从最开始的原始满足感承接到复杂的责任感。具体说,教育者在向集体展现未来的美好愿景的同时,应不断向集体提出新的任务,引导集体为实现新任务的目标而奋斗,激励集体不断进步。而个人在集体的前进运动中随之逐渐成长起来。
2.高尔基工学团的实践模式
(1)建立统一的学校集体。统一的学校集体是班级集体和社会之间的联系环节。通过学校集体的舆论,学生才能养成有利于社会的行为习惯、公民荣誉感和责任感,并认识到自己对别人的义务。统一的学校集体的形成有两个条件:一是统一的教师集体,二是统一的学生集体。
(2)半工半读的践行模式。高尔基工学团的教育过程主要以教学与农业生产劳动相结合为基础,学生每天在学校学习半天,工作半天。劳动是按分队的形式来组织,通常各分队由7—15名儿童组成,并分配相同类型的工作,如木工、养马等。
(3)设立自治机构。这是集体教育的核心环节。高尔基工学团主要是由自治机构来负责决策和管理,包括全体大会、队长会议等。全体大会由全体学生参与,是主要的自治机构,负责解决日常生活问题和工作问题。而队长会议是作为解决工学团内部生产组织问题、劳动生活问题及一切其他重大问题的机关,它是在马卡连柯的领导下,由每个分队的队长组成。队长作为每个分队的全权代言人和负责人,是通过推选或指定产生的,负责协调分队内部的工作,队员绝对服从队长的指挥。
(二)夏山学校——自由快乐的民主学校代表
夏山学校由英国教育家尼尔于1921年创办,它是现代教育史上最著名的学校之一,因其民主的、自由的教育方式,被视为因材施教的典范,被誉为“最富人性化的快乐学校”。
1.基本理念:自由、民主、爱相融合
(1)给儿童以自由。尼尔创办夏山学校的最初理念就是主张遵循儿童的自然天性,让儿童能够自由地发展。尼尔认为,如果儿童受到太多束缚与压制,他们就会对社会产生恐惧感,这样对儿童的成长是有害的。因此,只有赋予儿童充分的自由,他们才能全面地发展。但这种自由并不是无限制的,其前提在于不伤害他人。
(2)让儿童参与到民主中。夏山学校的师生一律平等,他们在学校规章制度等大小事上均拥有相同的表决权。夏山学校改变了传统学校中教师处于权威地位的情况,让教师走到儿童中去,形成儿童自主管理的民主氛围。这种打破原有常规的举措,能锻炼儿童独立思维、人际交往等能力,提升其民主意识。
(3)关注儿童的情感。夏山学校最初关注的学生基本是问题儿童,形成问题儿童的原因在于他们情感受到压抑,缺少“爱”。尼尔认为,治疗方法之一是尽可能地关注儿童的情感,并给予他们爱和赞许,这样儿童才有可能健康成长。另外,夏山学校主张生命的意义在于寻找兴趣和幸福。一个人成功与否,就在于他能否快乐地工作,积极地生活。“我情愿看到学校教出个快乐的清洁工,也不愿意看到它培养出一个神经不正常的学者。”[3]这是夏山学校教育的完美体现。endprint
2.夏山学校的实践模式
(1)上课自由,游戏至上。夏山学校的学生年龄分布在4岁到16岁。班级既按年龄分班,也按兴趣分班。每周上课五日,上午五节课,下午自由活动。学校在学期之初会定好课表,学生可以自行决定上什么课,乃至去不去上课。一天当中,通常下午时间学生可以自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做,可以是玩游戏、画画或工艺制作等等。此外,夏山学校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比如:在演戏上,让学生演自己写的剧本;在音乐上,让学生自己选择欣赏任何作曲家的音乐。
(2)民主大会,共同协商。夏山学校是以民主自治为特征的学校。每周六晚上都召开学校大会,商讨集体和生活的事情,包括对违规者的处罚等。师生无论长幼,每个人都有同样效力的一票。每次开会都有一个新主席,这个新主席由前主席指定,秘书的工作则是自愿的。大会的议程主要包括了三个步骤:首先,宣读议事报告;其次,讨论意见;最后,进行决议。其中议事报告是在会前草拟的,凡是成员不满、渴望或争执不下的事,都可以提出来予以讨论。任何人都有发言权,如讲清事情的原委或提出自己的看法。在夏山学校中,所有规则都是在公开大会上讨论并制订的,这些规则通常与师生生活中重要的事相关,既真实又民主,代表了普遍的意见和建议,能够得到大多数人真诚的拥护与尊重。
(三)公正团体学校——民主团体的理想学校模型
1974年,美国儿童发展心理学家科尔伯格与他的同事在马萨诸塞州的卡布里奇中学建立了校中校——克拉斯特学校,开始公正团体法的道德教育实验。公正团体学校是一个充满民主道德氛围、集体共同管理的场所,其核心是民主管理,学校采用直接参与的方式进行管理,并通过建立一套有益于团体发展和学生生活的集体行为规范,以帮助成员形成集体协作、共同负责的精神。
1.思想基础——两种道德教育理论的融合
公正团体法实际上是吸收了两种道德教育理论:一是由杜威和皮亚杰所阐述的道德教育的心理学传统,通过给儿童提供合作和决策的机会,来建立民主型学校,从而推动学生的道德发展;二是由涂尔干所阐明的道德教育的社会学传统,即通过使学校成为一个共同体,在群体的规范和对群体的认同下,儿童的道德社会化进一步发展。[4]
2.公正团体的实践模式
(1)设立不同层次的组织结构。公正团体的规模不大,大致有60~100名学生以及5名教师。组织机构包括议事委员会、顾问小组、集体会议和纪律委员会。详见表1。
(2)建立周集体会议制度。公正团体的关键是建立制度性的集体会议,会议内容为制订相关的规则和纪律,计划集体活动和决策,处理违纪事件等。其核心思想是民主参与,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集体感。
(3)开发克拉斯特课程。学生参加了以克拉斯特为核心的英语、社会学习,也注册上克拉斯特和传统学校的选修课。
在该实践模式下,学生获得了思维和行动上的民主习惯,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也不断地被调动,一些儿童的不良行为也得到了矫正,成为集体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二、“乌托邦”式学校发展的趋同性分析
高尔基工学团、夏山学校、公正团体学校是人们追求“乌托邦”式学校的过程中的产物,也体现了人们对理想型学校的向往。这三所学校在招收“问题”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共同参与学校生活以及营造良好的集体氛围方面表现出趋同性。
1.招收学生的趋同:关注“问题”学生
生源的多寡与质量,将影响学校未来的发展。在招收学生方面,这三所“乌托邦式”学校表现出趋同性,它们均重点关注“问题”学生。高尔基工学团最初设立的目的就是为了改造一些少年违法者和流浪儿童,因此这些青少年就成为它最初的学生;夏山学校最初招收的学生是那些厌学、自卑、叛逆等老师和家长眼中的问题儿童;公正团体学校主要招收的对象是怀孕的、退学的、生育孩子的、被开除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等等。这些学校的开设给了这些学生二次选择的机会,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使他们走上了新的良好的发展道路,这体现了这些“乌托邦”式学校的包容性及重大意义所在。
2.师生关系的趋同:尊重信任学生
尊重信任学生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这三所学校在处理师生关系上,能把学生看作是独立而平等的个体,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情感,给予其真诚的爱与帮助。譬如,在高尔基工学团中,学生原本大多数是少年违法者。在教育这类学生时,高尔基工学团的老师没有过多地关注儿童的过去,而是积极地坚信每个学生都能教好,同时在行动上与学生沟通,并给予学生心理和情感上的安全感。
3.学校管理的趋同:学生自主管理
学校管理层面上,三所学校都能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一所真正好的学校,不仅需要先进的教学设备、优质的教师资源以及明确的管理制度和发展目标,同时也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在行动上调动起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意识,让自主管理成为师生生活的一部分,继而让师生对学校形成强烈的归属感。这三所学校都很重视学生对学校生活的参与,具体表现为:设有学校大会,师生有共同的表决权,对规章制度、违纪处理等学校事务进行共同决策。如在夏山学校里,有两位男同学因为违反了学校纪律,被罚一周每晚必须在八点上床睡觉,并且不准看电影,而他们都心悦诚服地接受处罚。这说明通过民主产生的决议不仅能够产生效力,而且也得到了学生的拥护。
4.校园文化的趋同:创设良好的集体氛围
在校园文化建设层面,三所学校都注重集体的教育作用。人的发展是个体与环境互动的结果,良好校内生活的道德氛围对学生的影响是无可替代的。自从教育由个体化时代步入制度化时代,集体就不仅只是一种组织形式,而是一种教育力量。比如,公正团体学校重视开发隐性课程,并注重发挥和利用隐性课程的道德教育作用,要求学校有民主管理的结构和气氛,使民主成为学校的一种生活方式。同时注意到左右学校氛围的关键力量之一——教师和校长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意识。endprint
三、“乌托邦”式学校的分野与内部差异
这三所“乌托邦”式学校的趋同性体现了“乌托邦”式学校某些共同点,这为探寻理想型的学校提供一定规律。但在具体分析这三所学校的学校生活安排、民主组织结构、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等方面时,发现它们既在学校生活安排、民主设置机构上有分野,也在内部的个人与集体关系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1.制度上的分野:办学形式多样化
三所“乌托邦”式学校最大的差别在于制度上的分野,这主要体现在办学形式的多样性上。高尔基工学团是一个半工半读的劳动集体,在学校生活的安排上,学生上午上课,课程内容包括法制和文化教育;下午参加共同的劳动。也正是因为如此,高尔基工学团更易形成一个凝聚力较强的集体。而夏山学校虽然上、下午的安排也不同,但学生上午主要是学习学科知识,包括英语、数学、历史、地理等等,下午则是自由活动,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这是因为该校主张让学生拥有一个自由、快乐的童年,只有这样,当成为青年之后,他们才能面对现实的生活,而不是去向往儿时的游戏。[6]而与前两者不同的是,公正团体学校,以克拉斯特学校为例,属于校中校,学生每天要在克拉斯特上两个小时的英语和社会科的核心课程,也学习一些选修课,但是大部分的课程都是在一般的学校(指的是校中校所在的更大的学校)里上的。
2.机构设置的分野:程度与层次不一
虽然这三类学校都设有民主的组织机构,但是在机构的设置上并不相同,主要体现在设置程度和层次的不一。高尔基工学团设置了“分队—队长会议—值日队长—全体大会”这一系列既有自上而下也有自下而上、层次相互交叉的民主组织机构。夏山学校的民主组织机构设置上相对较为简单,主要是全体师生大会,由它来决定学校所有事务。而公正团体学校的民主组织机构设置相比之下最为复杂,包括集体会议、小组会议、顾问委员会、纪律委员会、教师—学生顾问会议,其中集体会议是核心组织机构。
3.内部倾向的差异:以个人与集体为例
在三所“乌托邦”学校的内部倾向上,其表现各有侧重点。以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为例:高尔基工学团作为一种集体教育的实践模式,更倾向于强调集体的力量。这很大程度与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密切相关,通过集体进行教育是前苏联特殊时期的产物,依靠集体的力量在“集权化”社会的初期是有所帮助的,个体在“集权化”的社会中能够迅速适应当前的角色,并被集体的力量所感化,这也是高尔基工学团办学的一大法宝。由于崇尚充满民主风气的自由主义,夏山学校更多的是关注个体而不是集体,它倾向于培养独立、自主、快乐的个体。相比之下,公正团体学校中既重视学生的民主参与,也让学生体验到对学校的一种共同责任。
四、“乌托邦”式学校的反思与启示
从三所“乌托邦”式学校的比较研究中,不难发现他们的共通之处:尊重与信任学生、让学生共同参与学校生活、创设良好的集体氛围等,正是这些因素支撑着学校的良好发展。当前正值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进入深化阶段,为适龄儿童提供更为优质的教育资源是国家和社会所倡导的重点内容。尽管,这三所学校的学校规模与我国当前的学校存在较大的差异,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它们的经验对我国中小学的改革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启发意义。
首先,尊重学生的人格,还学生以自由。我国当前进行的基础教育改革,就是要尽力为所有儿童创造理想的发展空间,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第二,实施学生自治,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在三所“乌托邦”式学校里,学生对学校充满着热爱之情,这来源于他们能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对学校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因此,教育者要从心底相信学生有自我管理的愿望和能力,并敢于把自我管理的权力交给学生。第三,在学校教育中注重发挥隐性课程的作用。比如,在师生关系上更加重视平等与互相尊重,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注重多元化,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浓厚文化氛围。
在永远不甚完美的教育现实中,人们心中总存在着一种建设类似桃花源的“乌托邦”式学校的冲动。真正的乌托邦学校(理想学校)是什么样的呢?或许无数人有无数个答案,我们应学会去倾听各方的声音,进一步进行筛选,确定一个目标并付诸实践,切切实实地推动学校成为一个民主共同体。
参考文献:
[1][2]何国华,燕国材.马卡连柯教育思想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149.137.
[3][6][英]A.S.尼尔.夏山学校[M].王克难,译.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0:2.51.
[4]孙虎.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共同生活[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26.
[5]郭本禹.道德认知发展与道德教育——科尔伯格的理论与实践[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207.
责任编辑:杨孝如
Utopian School Practice and Contrastive Analysis: Case Study
ZHANG Xiao-yu & WANG Xiao-li
(School of Education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1, China)
Abstract: The exploring of Utopian schools finds some ideal patterns of school in history such as Gorky Engineering Group, Summerhill School and Justice Community School.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their theoretical underpinnings and practical models shows that the three schools have similarities in accepting problem students, respecting and trusting them, and encouraging them to participate in school activities, while there also exist some differences in system arrangement, body designing and internal tendency, in hopes of providing references to school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
Keywords: Utopian school; Gorky Engineering Group; Summerhill School; Justice Community School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