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贝勒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 新闻系,江苏 南京 210003)
从受众心理看网络谣言传播
徐贝勒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江苏南京210003)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每日都有大量的信息涌入人们的生活当中,这其中不乏部分居心不良者制造的谣言。谣言制造者针对受众的恐慌心理、盲从心理、宣泄心理、猎奇心理制造谣言,使得谣言的传播更加迅速,传播面也更广泛。本文从受众的心理角度分析谣言传播的机制,分析受众传播网络谣言的心理原因和动机,并提出提高受众对事物的认识、增强受众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学会控制猎奇心理、合理地宣泄情绪这四点解决策略。
关键词:网络谣言;心理;传播
网络谣言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产物。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络社交平台、信息发布平台涌现在网络中,如微博、微信、百度贴吧、天涯论坛等知名度高且具有庞大用户群的社交和信息发布平台。这些平台在使人们便捷地发布信息和交流表达的同时,还为受众提供了一个快速获取信息的渠道,对人们扩大眼界、增长知识、提高学习能力有极大的益处。但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在网络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和益处的同时,有些用户利用网络虚拟性、自由性、开放性等特点,在网络上发表一些虚假的、捏造的甚至是有害的信息来蒙蔽人们的双眼,迷惑人们。
谣言,指的是没有相应事实基础,却被捏造出来并通过一定手段推动传播的言论。在受众未被明确或暗示虚构的前提下,被捏造及传播的与事实不同甚至相反的言论即是谣言。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介质(如邮箱、聊天软件、社交网站、网络论坛等)传播的没有事实依据的带有攻击性、目的性的话语。主要涉及突发事件、公共领域、名人要员、颠覆传统、离经叛道等内容。谣言传播具有突发性且流传速度极快,因此易对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不良影响。
受众因为对谣言的甄别能力不足、预警能力差、防范心理也有待提高,极易成为网络谣言的传播者。思想是影响行为的决定因素,受众的心理对网络谣言的产生和传播起到重要的作用。
恐惧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活动状态,是情绪的一种。恐惧指人们在面临某种危险情境,企图摆脱而又无能为力时所产生的担惊受怕的一种强烈压抑情绪体验,人们会显示出慌乱、紧张、不知所措的状态。受众对日常生活中发生在身边的突发事件会产生恐惧感,这样的恐慌心理给网络谣言的传播创造了基础。
例如,澎湃新闻等媒体在2016年1月4日14时35分发布“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区发生6.9级地震”。该消息一出,引发了网民争相转发,他们告知身边的人要做好再次地震的准备,一时间造成了不小的慌乱和紧张的气氛。群众在遇到地震这样的天灾时往往处于手足无措的状态,对地震的恐惧和惊慌使得他们在收到地震的消息时总是容易轻易相信这样的谣言,在没有经过充分求证的情况下,不经思考地将地震的消息继续扩大传播。受众这样传播不实的言论,正是网络谣言利用了受众在面对突发事件前的恐慌心理。
从众心理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时,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实验表明,只有很少的人保持了独立性,没有“被从众”。所以,从众心理是大部分个体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由于部分网民对网络谣言的防范意识薄弱,在面对看似很真实的网络谣言时缺乏自己的判断,所以容易在不了解事情的具体情况时盲目地跟随其他受众的观点,将谣言传播给别人。
“在现实生活中,有极少一部分人的心态极不正常。这些人一旦看到或者听说某些不公平、不合理的信息,就将此类信息歪曲放大,将其搬进网络,利用网民的好奇心来发泄个人情绪。”造谣者因其宣泄心理而制造谣言,很多受众在看到这些谣言后,也会因相同的宣泄心理将谣言继续传播下去。这种宣泄情绪的成因有多种,包括对某社会事件或社会现象产生了不满情绪,也包括私人矛盾、利益纠纷等个人因素,甚至有人因为嫉妒而将谣言扩大传播。受众在网络上接收到相关信息,出于对个人的同情或是对社会事件处理结果的不满,而将这些谣言传播扩散。网络是开放的,人们能够在网络上自由表达意见。网络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宣泄负面情绪的平台。正确的宣泄方式是提倡的,但错误的宣泄方式则极为不可取。
网络谣言能够被受众传播开来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利用了受众的猎奇心理。现在,人们在巨大的工作压力、枯燥重复的生活之下缺少新鲜事物的调剂,因此当一些新鲜、刺激、调侃甚至是荒诞的消息随着网络的发展涌入人们眼中时,总是能引起受众的关注。网络谣言制造者利用受众的猎奇心理造谣,可以很快地达到目的,他们甚至不惜诽谤造谣明星、官员等。例如,赵本山被抓事件,网传赵本山涉黑曾买凶杀人,家中藏有20吨黄金,被警察带走。但是官方信息称绝无此事,赵本山本人随后也登台调侃此事。但在事件刚发生时,受众纷纷转发该谣言并且展开激烈讨论,微博上“赵本山被抓”连续多天成为热门话题。受众正是因为对明星的猎奇心理而将这则谣言不断地传播扩散。
在面对网络上传播的大量信息时,受众应当最大限度地避免被谣言蒙蔽双眼,不做谣言的传播者。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建议:一是提高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增加知识,扩大视野。通过自己的认知和学识来辨别事件的真假,不盲目跟随其他人的意见和做法,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二是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面对事件不惊慌、不冲动,灵活机智地处理网络上的谣言传播情况。三是学会控制自己的猎奇心理。对未知、新鲜的事物好奇是人的本能,但是不应当在不了解情况时随意转发、评论。四是控制自己的情绪,合理地宣泄情绪,避免对网络上信息的渲染,避免过分展现自己的情绪。
参考文献:
[1]姜胜洪.网络谣言的形成、传导与舆情引导机制[J].重庆社会科学,2012(6):12-20.
[2]张钦朋.网络谣言的传播机理及其治理路径:基于传播心理的分析[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3(2):87-96.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6-009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