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网络谣言的传播学探究

2016-11-15 00:41王冰董成双袁振宁
新媒体研究 2016年18期
关键词:网络谣言传播学自媒体

王冰 董成双 袁振宁

摘 要 进入自媒体时代,公众媒介话语权得到不断提升,但同时“高风险社会”也成为其代名词,这种高风险与网络环境中充斥的谣言有着很大的关联,自媒体的便捷性使得网络谣言更是层出不穷。每个受众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客户终端App都成为自媒体的形式,但因没有系统采编制度的约束和把关人的缺失,导致了网络谣言的肆无忌惮。与此同时,在网络中,真实性在媒介传播中的弱化,使得受众分辨不清事实,这是网络谣言传播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 自媒体;网络谣言;传播学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6)18-0024-02

1 网络谣言传播阶段

1.1 产生期

谣言在产生的初期阶段是与现实生活中具体的人或者重大事件相关联。在现实中出现相关的事件后,受众希望得到该事件的最新消息并且他们愿意去把这样的信息传递给其他受众,在好奇心的作用下,他们会关注该事件或者该人物的各种“小道消息”,在相关的网络环境下会形成话题,比如在微博上形成热门话题、在论坛上发帖等方式酝酿着网络谣言的传播形成网络谣言的潜伏期。

1.2 爆发期

随着事件关注度不断提高,在虚拟的环境中所形成的讨论开始大规模展开,网络谣言从网络环境传入到实际生活中,关注的人群形成规模效应,网络谣言甚至会造成现实中的动乱,形成群体活动,仅仅转发者这样一个小小的行为就引起了“蝴蝶效应”,关注和转发的人群呈指数增长,网络谣言经历着爆发期。

1.3 衰退期

但真实的状况如何呢?当权威人士出来澄清或者官方把事实公布于众的时候,谣言在事实面前也就失去了传播的根基,或者网络谣言随着时间的流逝或者关注的热点的转移,病毒般的网络谣言也就失去流传的载体。像马航传出的网络谣言大多是在官方认证的情况下得到澄清与证明。比如微博上多家媒体称CNN已经报道马航MH370航班已确定在越南胡志明市以北100千米境内坠落。但实际情况是CNN官网上并未有这样的报道,在专业媒体面前,这些谣言都成为报道的对象,更有“恐怖袭击”“乘客被救”等网络谣言还在不断被媒体报道,在此时只有官方才能破解谣言,这些谣言是在马航发布会后,终于尘埃落定。

2 关于网络谣言形成分析

2.1 网络谣言与使用和满足理论

传播学家E·卡茨等人在1974年发表的《个人对大众传播的使用》一文中将媒介接触行为概括为一个“社会因素+心理因素促成媒介期待到媒介接触到需求满足”的因果过程[1]。经济的日益发展使得人们对于物质的需求大大降低,在无聊空虚的时刻需要娱乐化的信息进行消遣和刺激,每个受众都有猎奇的心理,对于社会上的不公平现象都有探知究竟的欲望,以及低级趣味的八卦心理。这样的心理需要为网络谣言的传播提供了基础,观察网络谣言可以发现,大多数网络谣言是在迎合受众的需求。

2.2 网络谣言与网络技术的支持

麦克卢汉有着“媒介即讯息”的经典理论,网络迅速普及,讯息传播技术更加精湛,这些是网络谣言得以传播的必要条件。2015年元旦发生的“外滩踩踏事件”是一个典型案例。网传拥挤踩踏事件系有人在外滩18号抛撒疑似“美金”引发,次日,一张机场公安的“人员布控”照片在微博上被传开,为数不少的网友把矛头直指当晚发布微博称“有钱任性撒钱开心”的博友,但经证实踩踏事件与撒钱无关。除了图像外,声音、视频、文字的一一上阵把网络谣言包装、加工后迅速传播,因谣言的逼真性使得人们相信这是事实。

2.3 网络谣言与沉默的螺旋

沉默的螺旋是说当人们通过媒介表达观点时,如果受到他人的赞同和附和,会使其言论会得到共鸣,传播者愈加认可这种观点,从而相似的言论会被认同的人群转发扩散[2]。然而,一旦出现不一样的声音,因为这在言论群中属于另类,即使少数人认同这种不同的声音,也会因群体压力保持沉默。这就是在网络环境下多数认可的观点形成一种舆论压力,使得少数人的观点没有存在的“优势”,这种舆论压力使得少数人用沉默去认同,呈现出一种螺旋式上升的情况。可是在沉默的大多数背后,大多数人认可的观点却不一定是对的。

3 应对网络谣言的建议

3.1 政府需完善法律制度,建立长期的督管制度

政府对网络谣言传播机制有着强有力的监管作用,能够对危害社会的言论进行澄清或中断。在抢盐事件中,沉默的螺旋已经形成,最后打破谣言的是真相,政府部门通过微博发出“食盐供应充足,碘盐并非抗辐射”的言论,这时沉默的螺旋才被破除。另外,我国在网络法律制度方面存在着诸多缺陷,这也是谣言得以传播的一个重要因素,“秦火火诋毁雷锋形象”“立二拆四”等被查办使得网络谣言有所减少,网络环境也因此变得明朗。明确了网络谣言在什么情况下构成犯罪,建立长期有效的网络监督机制迫在眉睫。

3.2 提高警惕性,加强网站责任感

在网络这个媒介环境,网络谣言需要信息载体才能够传播,论坛、微信、微博等都是谣者产生的根据地,对此要从传播途径上控制网络谣言,这就要求网站自身按照有关法律的要求,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明确网站的社会责任,在法律的框架内,谨慎对待处理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做好把关人的工作。

3.3 受众要回归理性

自媒体从本质来讲还是服务受众的工具,理性是受众控制媒体的重要要素。克罗斯认为,谣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公众批判能力[3]。可见,公众批判能力越强,则网络谣言的传播力度就越弱。就像在抢盐事件中,公众只是盲目地追随大多数人的行为,并没有去思考在灾难发生地日本为什么没有人急着买盐,在网络言论的背后是不是真的在为受众着想。所以,受众在接受自媒体信息的同时,要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要能识别基本网络谣言,能够批判地接收和思考网络信息,不盲目听从微博、微信上的网络信息,要多思考。

4 结论

综合看来,谣言形成主要是网络技术上的支持和人们的心理因素在起作用,针对网络谣言的特点从信息传播的流程打破网络谣言传播,从信息源开始到接受信息的受众,对其进行一一切断,特别是强调受众的作用,受众自己在使用媒体时要理性接受信息,切勿被迷乱的内容所迷惑,把自媒体当成工具使用,不被网络技术操控,是广大受众避免网络谣言侵扰的重要途径。政府、媒体、受众三者必须做好防止网络谣言的任务,三者必须结合起来联合防护才能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168-169.

[2]新浪网.马航飞机失联谣言满天飞迄今为止的谣言整理[EB/OL].[2014-03-10].http://cq.sina.com.cn/news/z//1115111313.html.

[3]霍晶晶,刘兵.论网络谣言的成因危害与治理[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7.

猜你喜欢
网络谣言传播学自媒体
危机事件中网络谣言的理性追责问题
自媒体时代网络谣言界定与产生的概述
网络谣言的产生、传播与对策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
2016央视春晚“咻一咻”的传播学解析
传播学视阈下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的培养研究
相遇中的“传播”:传播学研究反思
大数据的传播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