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淑杰
(莫旗达斡尔中学,内蒙古 呼伦贝尔 162850)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董淑杰
(莫旗达斡尔中学,内蒙古 呼伦贝尔 162850)
摘要: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都越来越重视一个人的团队协作能力,因此小组合作学习越来越被学校所重视。合作学习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更加强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在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合作能力。初中化学也不例外,同样要注重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实施效果都大大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初中化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应用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它是将班级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成学习小组,共同研究和探讨教师设定的学习任务,共同开展学习活动,使小组每一个成员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效。以下是我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一点粗浅的认识:
1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
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孩子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也不是你,而是孩子队伍中最进步的孩子!”小组成员组成十分重要,这是合作学习成败的关键。合作小组以4-6人比较合理,人数过多,会有个别学生无事可做,人数过少,有时达不到集思广益的目的。建立合作小组时学生自由组建,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性格、学习特征等方面合理调配,这样才能博采众长,互相促进。
化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方式有很多,教师可根据授课内容的需要,安排同桌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师生合作学习等不同形式的合作学习。但这样的安排并不是盲目的,座位的安排、小组的分配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律。首先,按照学生性别差异、性格差异、思维差异、语言差异和动手能力差异,优化小组组合,形成互补型合作团体,便于发挥小组各成员的个性特长,达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良性竞争环境,为课堂评价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小组成员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该是动态的。教师可以根据学习的内容变换小组。如,解决一道难度适中的计算题时,可以让同桌之间进行合作学习;实验课上,以固定的小组成员围坐一起,互相协助完成实验;课外的研究性学习小组,可以让学生进行自由的组合,选择感兴趣的课题,分工、分时间合作完成。这样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交往能力与合作能力,充分地发挥自身及其同伴的学习优势。小组合作学习不但是教学中经常应该使用的方式,而且它更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容以及与人交往、合作的态度与精神。
2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
其实小组合作学习的成败离不开教师的大量的、适时的、有效的指导。合作前、合作时、合作后教师的科学的指导都是很有必要的。
合作学习要以学生为主体,但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也应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新课程提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和学生一起学习探究,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心声,为学生的合作学习起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
某些教师片面地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性,而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教学过程,在内容过易或过难的地方设计小组讨论,既浪费时间又达不到教学目的;或是在一节课中安排多次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由于时机不当,收效甚微。合作学习是化学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如,在“硫酸”的课堂教学中,为了巩固对浓硫酸性质的学习,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你能用多种方法鉴别两瓶失去标签,等体积且外形相似的浓硫酸和稀硫酸吗?”此问题有一定的开放性,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它的难度在于“多种方法”。像这样要求学生多方面思考以寻求多种解决方案的学习任务,适合课堂合作学习。另外,实验课是化学教学中最好的合作学习场所。
3合作学习的时间不足
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某一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匆忙的时间中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合作学习的状态,活动就已经停止,教师已经在总结问题的答案,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依赖,对合作学习失去兴趣,把合作学习的时间当成闲聊的机会,在激烈的讨论假象下等待教师的结论,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因此,教师要创设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尊重学生的讨论结果,鼓励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给学生足够的讨论、探究、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都有发言、更正、辩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4组内合作学习的任务不明确
合作学习是一种常见的学习方式,但也有组织困难——纪律,对于一场看似热闹非凡的合作学习,只要稍加注意就不难发现,这其实是一场“假热闹”.有些学生之间,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没有共同的讨论与交流,一味地坚持自己的意见;而有的学生沉默寡言,对别人的一切漠不关心,也不参与其中,对这样的学习方式没有丝毫的兴趣。针对这样的一种怪像,曾有一个古老的故事:“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因此,教师要积极应对,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事可干,要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组内有组长、记录员、检查员、汇报员等,明确责任,人人参与小组管理,努力培养小组成员的主人翁意识。
5多样化的课堂评价方式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分数至上”理论的影响,教学评价只关注个体在整体中的位置,热衷于分数排队,比较强弱胜负。这样,只有少数学生才能得到高分,而大多数学生则注定是学习的失败者,从而不利于他们的和谐发展。鉴于此,教师应该以团队作为考核评价的新型方式。把个人间的竞争改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和认可学生的依据,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际成员竞争”的新格局。良好健康的竞争只会使人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在竞争中,教师重视的是成员的参与、分工的不同、合作的协调。在一段时间的小组竞争下,能够使小组成员之间分工合作非常默契,并逐渐形成各小组的特色。
参考文献:
[1]伏铃林.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考试周刊,2014年63期.
[2]罗学林.初中化学教学中创设情境[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4年11期.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6)06-0177-01
作者简介:董淑杰(1977-),女,汉,内蒙古呼伦贝尔人,中教一级,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初中化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