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巍锋,李昭慧
(1.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江苏 无锡 214000;2.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上海 200000)
日本江户时代的输日宜兴窑紫砂茶壶
黄巍锋1,李昭慧2
(1.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江苏 无锡 214000;2.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上海 200000)
摘要:作为中国重要的茶器,宜兴窑紫砂茶壶自明朝中晚期开始在国内享有盛誉。在嗜茶的东邻日本,来自中国紫砂茶壶从江户时代起就受到日本茶人的重视。文章着力还原近代宜兴窑紫砂壶外销日本的历史,归纳输日紫砂茶壶的艺术特征,解读其背后的物质文化背景因素。
关键词:紫砂茶壶;外销;日本;江户时代;宜兴窑
宜兴窑的紫砂茶壶在明朝中晚期开始作为茶器出现。根据明人周高起《阳羡茗壶系》①,紫砂茶壶的创烧在明朝正德年间。紫砂茶壶对日本的外销,自紫砂壶创烧始至清朝中晚期为盛,这段历史贯穿了日本江户时代。对于宜兴窑紫砂茶壶的外销,国内外已有前辈关注此领域。我们应当在前辈的研究基础之上继续推进。
1日本饮茶采用紫砂茶壶的文化背景
中日两国文化背景具有高度相近,在历史上有着互相学习与交流的氛围。饮茶在两国都是重要的生活方式,两国有着类似的饮茶方式,这是日本采用中国宜兴窑紫砂茶壶的重要文化历史背景。受中国撮泡饮茶法影响的日本煎茶道是日本茶人采用宜兴窑紫砂壶的直接而重要的原因。
日本在平安时代从唐代中国引进了茶饮。当时嵯峨天皇在贵族中兴起了“弘仁茶风”。这种茶风憧憬和模仿唐代中国的茶文化,所用茶器以进口自中国的“唐物”为上等。这种以中国产器物为贵的风气影响了后世的日本茶文化。
紫砂壶在明朝中期开始烧造,这与当时流行饮茶法的改变有关。唐宋两朝流行煎茶和点茶这两种饮茶法,其共同的特点是将茶制成团茶,在饮用前碾成茶末之后再行饮用。1168年和1187年,日本僧人明庵荣西②两次入宋求法,将宋代点茶法带入日本,逐渐演化为日本近世的抹茶茶道。
明朝的饮茶法改变了先前流行的饮茶方式。其中,最重要的改变在于不使用由团茶经碾茶而得的末茶,而直接采用散茶。《万历野获编》中提到“至洪武二十四年九月,上以重劳民力,罢造龙团,惟采茶芽以进……今人惟取初萌之精者汲泉置鼎,一瀹便啜,遂开千古茗饮之宗”③,废弃团茶,改用散茶。散茶的兴起,使得唐宋两代流行的煎茶法和点茶法所需的团茶式微。此时,开始流行一种新的饮茶方式,将散茶置入茶壶中,用沸水直接冲泡散茶。这种饮茶方式还造就了闽粤一带的功夫茶。
除了饮茶方式改变之外,宜兴紫砂泥制成茶壶与当地的人文地理环境也有关联。宜兴一带自唐代起便是贡茶的产地,“大历五年,始于顾渚置贡茶院。院侧有碧泉涌沙,粲如金星,则金沙泉亦大历后所进也”④。宜兴盛产茶叶,这也促成宜兴窑用当地的紫砂泥制成茶壶。宜兴产的紫砂泥经烧成,具有透气的特性,对于茶汤风味的具有特殊的促进作用。宜兴窑紫砂茶壶在明朝中期开始逐步兴盛。根据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被奉为宜兴窑紫砂茶壶“正始”的供春,是明朝正德九年进士吴颐山⑤的家僮。供春本人生活在明朝正德、嘉靖年间⑥。据此,宜兴窑紫砂茶壶的创烧应该在明朝中期,至迟在十六世纪中叶之前。
日本进入江户时代⑦后,传统的贵族武士阶层不断发展的商人、市民阶层等的挑战。日本自此开始逐渐步入市民化社会,普通大众对于世俗娱乐的需求增加,传统精神和技艺的地位因此受到挑战。日本抹茶茶道因为与武士权力阶级的关系密切、仪式复杂,发展因此受到限制。
2宜兴窑紫砂壶输日的历史境况
清末民初,在国内各大沿海通商口岸出现了一些专营陶瓷器外销的商号,其中也出现了宜兴窑紫砂茶壶外销的业务。清朝末期,蒋万丰在宜兴设立万丰顺记,从事宜兴窑紫砂壶销日活动。1902年,宜兴窑陶匠鲍明亮在上海设立鲍信源陶器商行,涉及紫砂壶对日本销售的业务。1912年,宜兴窑陶匠葛逸云与日本商人和田一雄在中日两地合作开设葛德和陶器商行,进行陶器输日经营活动。在1913年,戴国宝在上海的铁画轩开始经销宜兴窑紫砂茶壶。
3输日宜兴窑紫砂茶壶的种类
供陶时窑壶是当时新烧造的紫砂茶壶。这是输日紫砂壶中流通最多的一类。这种茶壶按当时日本煎茶道用壶的需求烧造。这类紫砂茶壶多为圆壶,且器表光素、使用朱泥。这与日本文人所崇尚的风雅精神和所用茶叶有关。而煎茶道所用的绿茶对于茶壶有导热快的性能要求,含铁量高的朱泥满足这一需求。当时特制的输日宜兴窑紫砂壶,其中一部分的壶把采用柄的形式,而且与壶流的角度呈直角。这种茶壶按日本煎茶道中部分流派倾倒茶汤的手法的要求所特制,在中国鲜见。与日本煎茶道和文物性质的老壶和巨匠之作相比,这类茶壶的价格更为亲民,所以在输日的数量上占有很大的比例。上文提及的近代紫砂茶壶商号输日的茶壶大部分属于此类。
朱泥水平壶是中国功夫茶道所用的茶壶。这类茶壶一般以朱泥制成,适合功夫茶所用的绿茶和青茶。根据功夫茶道的需要,茶壶在使用过程中会浸入水中。这要求茶壶在水中能够保持平衡。“水平壶”的名字也因此得来。日本煎茶道部分流派也采用闽粤功夫茶的茶器。宜兴窑所产的一部分朱泥水平壶进入日本市场。
4输日宜兴窑紫砂茶壶的艺术特征
前文所述的四类输日宜兴窑紫砂茶壶在艺术上有着相似的风格特征。这些特征可以从器形、色彩和装饰这三个主要方面进行探究。输日紫砂茶壶艺术特征的形成与近代日本所处的文化语境、近世日本煎茶道饮茶需求有着因果关联。在考虑这些紫砂茶壶的器形、色彩和装饰等方面时,也有必要结合文化语境与饮茶需求两方面讨论。
输日紫砂茶壶适应日本煎茶道茶会情境中紫砂茶壶所扮演的角色。整个茶会“和敬清闲”的氛围要求各类茶具不应当过于华丽而哗众,需要紫砂茶壶在艺术上表达谦和、简约的态度。所以,输日宜兴窑紫砂茶壶以器表光洁的“光器”茶壶为主。除了光洁素雅的装饰之外,紫砂茶壶的艺术美感还通过茶壶的轮廓线条的优美圆融来表现。紫砂茶壶圆器是一种经典的器形,在明朝中期紫砂茶壶创烧之时是最常见的一类。专门为日本茶人烧造的具轮珠茶壶也属于圆器。具轮珠茶壶在器形上的特点在于口、盖、钮三处。具轮珠茶壶的盖口采用压盖的样式,壶盖覆于壶口之上。具轮珠茶壶的盖钮在其他紫砂茶壶上罕见,是一种呈与壶身相协调的、有一定弧度的圆盘样式,且圆盘的顶面直径大于底面直径,方便用手拿取。在器形角度看,输日宜兴窑紫砂茶壶具有端庄、协调的艺术风貌,体现了经典紫砂茶壶器形的美感。
宜兴窑紫砂茶壶的色彩主要由烧造时采用的泥料决定。紫砂泥料最基本的类型是朱泥、紫泥和团泥,输日紫砂茶壶的泥料大多采用前两者。这两种泥料所制的茶壶对于日本煎茶道所用绿茶和青茶较为适宜。朱泥因为泥料中含铁量较高、导热性能好,熟汤注入朱泥壶中,茶壶首先会快速升温,带出绿茶的清香。其降温也较快,这样不易使不耐泡的绿茶或青茶在壶中闷熟,而可以继续保持茶香。紫泥由于其泥质疏松,容易吸附茶叶的气味,长久使用以后,会使茶汤的味道更加浓郁。这两种泥料烧成之后呈现朱红色和紫色,又因为各把茶壶烧成温度有差异,所呈现的色彩也有深有浅。输日紫砂茶壶也有一部分使用团泥,烧成之后呈现黄色。这类茶壶以具轮珠茶壶居多。在民国时期,西方化学工业技术传入中国,宜兴窑工匠可以利用化学药剂改变泥料烧成之后的颜色。如添加含钴药剂的紫砂茶壶烧成之后呈蓝色或绿色,添加含锰药剂的紫砂茶壶烧成之后呈棕黑色。输日宜兴窑紫砂茶壶也有一些这种添加化学药剂的茶壶。
由于受到日本煎茶道所崇尚的“和敬清闲”的精神的影响,输日宜兴窑紫砂茶壶中少见添加繁复装饰的器物。输日紫砂茶壶中,大量是光器,以器形本身的艺术美感取胜。其他还有部分采用陶刻或夹砂作为装饰的。这两种装饰方法与堆塑、贴花、雕镂等紫砂茶壶装饰方法相比,显得恬静自然,适合日本煎茶道所要营造的朴素优雅的意境。紫砂茶壶器表的陶刻装饰,一般的内容是山水、花卉、人物,或者诗词佳句。使用紫砂壶进行煎茶茶道的日本文人对于中国文化有着向往,所以这种紫砂壶就格外受到此类消费者的喜爱。紫砂壶承载的中国书法和绘画与茶会中使用的书画卷轴相映成趣,融入日本煎茶茶道氛围。夹砂的装饰方式,是在泥胎中加入另一种颜色的砂粒,紫砂壶烧成之后,会有星星点点的色彩在器表出现,并不喧宾夺主。
5宜兴窑紫砂茶壶对近代日本陶业的影响
6结语
在文化方面,中国和日本具有紧密的关系。这使源自中国的茶文化也深刻地融于日本文化中。明朝中国饮茶方式的转变不仅使宜兴窑诞生出紫砂茶壶,也影响日本形成具有其本土特色的煎茶道。由于饮茶方式相近,产自中国宜兴窑的紫砂茶壶很好地适用于日本煎茶道。近代中日两国茶人、陶匠之间的文化交流,推动了宜兴窑紫砂茶壶的输日。这种外销也使宜兴窑紫砂茶壶显示出特别艺术风貌。在两国茶人、文人、匠人和商人的共同作用下,具有中日两国文化基因的输日宜兴窑紫砂茶壶得以呈现在世人面前。输日宜兴窑紫砂茶壶成为中日两国文化、艺术和贸易交流的缩影。
注解:
①(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二集第五帙,清康熙三十四年《檀几丛书》刊本。
②明庵荣西(1141年-1215年),日本佛教临济宗初祖,著有《吃茶养生记》。
③(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补遗卷一,清道光七年钱塘姚氏扶荔山房刻本。
④(清)郑元庆:《石柱记笺释》卷一,1937年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版。
⑤吴颐山,名仕、字克学,生卒年不详,生活在明朝正德年间前后,明朝官员。
⑥正德,即明武宗朱厚照在位的1506年至1521年的年号。嘉靖,即明世宗朱厚熜在位的1522年至1566年的年号。
⑦日本江户时代,即1603年至1868年。
⑧隐元隆琦(1592年-1673年),日本佛教黄檗宗始祖和日本煎茶道始祖,出生于中国福建。
⑨柴山元昭(1675年-1673年),日本佛教黄檗宗僧人,晚年自号“卖茶翁”,以号行,被视为“煎茶道中兴之祖”。
⑩青木木米(1767年-1838年),日本著名陶匠、画家、茶人。
中图分类号:K 2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6)06-0156-03
作者简介:黄巍锋(1989-),男,汉族,江苏无锡人,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研究生。李昭慧(1990-),女,汉,河南开封人,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