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微创业模式的构建
——基于常州高职教育园区的实证分析

2016-02-15 19:25:58王娟
职教通讯 2016年17期
关键词:高职学生

王娟



学生管理

高职学生微创业模式的构建
——基于常州高职教育园区的实证分析

王娟

摘要:微创业是一种新型的创业模式,具有成本小、见效快、时间灵活等特点,成为很多大学生尝试创业的首选。课题组通过对江苏常州高职教育园区五所高职院校的学生微创业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从三个方面创建多位一体的高职学生微创业模式,即构建微创业实践体系,提升微创业项目的运行质量;构建教育培训体系,强化高职学生微创业素质;构建政策支持体系,优化高职学生微创业环境。

关键词:高职学生;微创业模式;常州高职教育园区

创业是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引擎,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2015年,李克强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拉动经济发展的“双引擎”之一。大学生是整个社会中最具创新能力和创业潜力的群体,也是国家和社会优秀的人力资源。因此,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是发挥人才资源优势,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措施,也是应对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一、高职学生与微创业

(一)微创业的界定及与大学生创业的匹配度

微创业概念的提出,最早源于2011年发起的一项“中国互联网微创业计划”,即指创业者用微小的成本进行创业,或者在细微的领域里进行创业。这种模式非常适合大学生首次创业,大学生可以通过微创业进行自我孵化,积累实战经验,提高自身的经营能力,积累原始资金,待条件成熟之时,进一步扩大经营范围与规模,从而走上真正创业之路。[1]在自媒体发展如此迅猛的时代,微店微商的快速兴起使得依托网络进行的微创业项目,以其成本小、见效快、时间灵活等优势,迅速成为很多大学生尝试创业的首选。

(二)高职学生创业的现状与微创业模式的契合点

根据2014年人民网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创业比例远高于本科生,而自主创业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学生非常重要的就业途径之一。调查显示,在高职学生创业中,缺乏资金、知识、技能和信息是比较大问题。同时,急于求成、市场意识与商业管理经验的缺乏,是影响高职学生成功创业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积累实战经验,提升创业素质成为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创新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微创业模式的构建,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创业兴趣,积累创业经验和资金;另一方面,能够为在校学生创业提供宝贵的“试错”的机会,使其毕业后能够更好地规避创业风险,从而提升创业成功率。

二、高职学生微创业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

(一)高职学生创业意愿及创业情况

课题组随机选取常州高职教育园区5所院校在校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 000份,实际回收901份,有效问卷890份。本次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个人情况、专业能力、机会能力、个人特质(心理资本)、创业倾向性、创业态度、创业环境、对创业政策的认识与看法等八个方面共110个项目。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30位有创业经验的学生进行了深度访谈。

通过调查,得出以下三点结论:(1)创业热情高。在本次调查中,63%的学生表示有创业意愿,25%的学生表示有创业经验(95%以上是小规模的微创业);(2)多选择低风险领域进行创业。在行业选择方面,高职生倾向选择容易开业、风险低的行业及与校园市场结合紧密的行业,其中,86%的学生倾向于从事代理销售、小规模餐饮、二级物流配送等;(3)自主创业成功率较低。与高职学生创业热情高涨形成对比的是,高职学生创业成功的比率并不高。在对有创业经验的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69%的创业项目生存时间不足一年,很多创业项目的盈利也处于低水平。

(二)高职学生微创业模式分类

根据调查结果,从创业资源角度进行划分,高职学生微创业的模式大致有代理加盟、依托型创业、模拟孵化器、法人股份制小型公司四种模式。

1.代理加盟模式。创业者或创业团队(一般不超过三人)出资,加盟或代理一些相对成熟的品牌,从而开展创业活动。在调研中,此类创业模式占高职大学生创业比例的86%。此创业模式有三个特点:(1)立足于学校与周边市场;投资规模不大,一般有实体店面的投资在15万以内,网上经营的初始资金一般在万元以内;(2)容易上手,经营管理有固定模式可套用;(3)技术含量不高,集中在小餐厅、低端零售、配送及代销等。在调查中,这类模式比较典型的包括各类化妆品、服装品牌的校园代理,以及校园周边的餐厅连锁加盟店等。

2.依托型创业模式。创业者与一些成熟的企业建立协作关系,利用这些企业的客户资源进行创业,拓展自身的业务市场。有一些成功的企业会到校园进行宣讲,将其相关的管理模式等方面的知识传授给大学生,并对大学生创业进行一定程度的帮扶。[2]在调查中,选择这类模式进行创业的学生比例约为1%。此创业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对创业者创业素质要求较高,企业会根据相应的标准挑选合适的创业者和创业团队;(2)有成熟的模式可以借鉴,可以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3)企业成长周期短、风险小,资金回笼快。如亨特威公司是一家以软件开发、技术维护为主要业务的高科技团队,团队在技术方面依托信息系统研究所,原始资金来源于一家民营企业的投资,其运营模式与这家民营企业相似,但客户群体不同,作为民营企业业务拓展的一部分,亨特威公司的受益也非常可观。

3.模拟孵化器模式。即指大学生创业者通过创新创业大赛和创业孵化园区的影响而进行的创业模式,此类模式在调查中所占比例为2%。随着国家对大学生创业越来越重视,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涌现出的创业项目也越来越多。大学生通过参与创新创业大赛,对创业点子进行开发,储备了创业知识,提升了创业技能,得到专业的建议,同时,也有可能得到创业基金和创投公司的青睐。此外,目前一些省市建立的创业孵化园,有很多是面向大学生群体的,此种创业模式一般能够获得政府在资金、租金、税收、资讯等方面的支持,但对项目科技含量及团队成员的要求较高。如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创业项目“琼玉豆腐连锁公司”,最初的构想源自宿舍“卧谈会”,后来几位学生带着完善创业计划书参加了各级创业大赛,不仅听取了很多专家建议,也获得了10万元的扶持资金,之后,该项目进驻了常州市级创业园进行孵化,三年时间已发展至300多家门店。

4.法人股份制小型公司。法人股份制的小公司是指大学生以股份形式合资从事创业活动的,调研中,此类模式所占比例为11%。这种模式也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条途径,主要分布在高年级或者刚刚毕业的创业团队。这类模式的启动资金相对较高,风险性较大,要求具有较好的知识储备及专业能力。例如,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酒店管理专业的几个毕业生,在五星级酒店工作了一段时间,有了一定的资金和资源积累,合伙成立了“熊孩子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将高端酒店的服务引入家政领域,服务于高端家政市场,目前,此公司已经在常州市场已颇有名气。

(三)高职学生微创业存在的问题

1.缺乏创新性思考,模式较为单一。在调查中发现,高职学生创业的模式比较集中,代理加盟的模式占了86%,行业主要集中在日用品、化妆品销售及餐饮业。这类模式容易上手,可操作性强,但往往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及创新思维,“同质化”竞争异常激烈,淘汰率也较高。在团队成员构成方面,91%的学生选择自己的同学和朋友,其中,85%的学生选择的理由认为“相互熟悉,易于沟通”。但团队成员在知识结构、经验技术的过于相似而缺乏互补性,容易产生决策上的偏差。

2.缺乏必要的创业素质,项目生存周期短。创业者需要具备良好的知识储备、业务处理能力、学习能力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对个人机会能力的评估中,学生的创业理念对创业机会的警觉性比较强,对商业构想的规划能力比较弱;在对个人特质——心理资本的评估中,学生的冒险性较强,心理耐挫力较弱;在知识体系方面,学生普遍感觉在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学习能力有待提高;在对创业政策的认识方面,大多数学生表示比较模糊,甚至高达35%的创业学生从未进行过创业政策解读。基于上述原因,造成了创业学生行为能力的弱化,加大了创业风险,很多创业项目容易出现中途夭折现象。调查中,69%创业项目生存周期不足一年,82%的创业项目生存周期不足两年。

3.缺乏融资渠道,项目做大做强难。资金保障是大学生创业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会形成制约作用的瓶颈问题之一。在调研中发现,创业之初,八成以上的学生创业资金来源于家人亲戚提供、同学朋友合伙,同时,大家普遍觉得筹资并不轻松。在项目发展到一定程度,想继续扩大规模时,融资难也成为大学生创业的一道高门槛。目前,大学生获得融资的渠道并不畅通,银行和社会机构向大学生放贷的条件限制比较多,手续也比较繁杂。很多从事微创业的学生因为信用有限,缺乏担保,很难从银行获得小额贷款。虽然,国家近年来出台了包括扶持资金在内的关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但在政策落实上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都影响了创业项目的成长。

三、构建多位一体的微创业模式

(一)构建微创业实践体系,提升微创业项目的运行质量

创业者是最核心的要素,对创业的成败起着关键的作用。在微创业项目选择方面,创业者要带着创新的思维选择与自身匹配的创业领域及模式,从细微处入手,不盲目贪大,不脱离实际;在营销方面,微创业项目要建立比较完整的“微传天下”运行模式,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自媒体等先进技术与手段结合,通过虚拟与现实是互动,建立传播链条,达到以小博大、以轻博重的营销效果;[3]在项目成长方面,要摆脱“小作坊”的运作思维,建立起经营管理体系,做好产品管理、销售管理、售后管理、财务管理等,将项目逐步做大做强。与此同时,创新性是微创业项目的生命力,创业者需要不断挖掘潜在资源,提升创业项目的独特性和难复制性,从而保持创业项目的持续发展。

(二)构建教育培训体系,强化高职学生微创业素质

学校对于“微创业”活动的引导和支持是非常关键的因素。(1)学校应积极营造创新创业的氛围,使广大学生能够感受到创业带来的新鲜空气。通过宣传途径传播创业政策及创业典型,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从而增强学生对创业的认知和感受;(2)建立以学校为主导的“实践教学+创业平台”模式。从课程体系着手,开设大学生创业方面的课程,聘请、引进在创业教育方面有经验的教师和人员进行授课指导。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提供专门场地,并提供政策咨询、信息服务、项目开发、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创业服务,让学生在实际创业的操练中不断成长。

(三)构建政策支持体系,优化高职学生微创业环境

政府是构建大学生自主创业平台的中坚力量,而政策体系是大学生开展自主创业活动的有力支撑。因此,政府应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完善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体系,积极鼓励和引导大学生投入创业实践中。(1)政府应多方面入手,降低大学生创业的准入门槛,简化相关政策的申请、办理手续,在税收、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等方面提供保障支持;(2)政府应积极整合优质资源,促进银行、企业、基金会等组织为大学生提供资金支持。建设符合大学生创业需求的创业孵化园,为大学生提供便捷的资讯及配套服务。与此同时,开展各类大学生创业大赛活动,积极引导大学生关注创业、投身创业。

参考文献:

[1]田军鹏.微创业:大学生创业与创业教育的新视角[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9-12.

[2]彭小媚,陈祖新.大学生创业模式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31-32.

[3]杨铖,吴泽俊.微创业:大学生创业实践教育的思考[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4(5):89-92.

[责任编辑李漪]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职学生微创业模式的探索与研究——基于常州高职教育园区的实证分析”(项目编号:2015SJB503)

作者简介:王娟,女,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17-0042-03

猜你喜欢
高职学生
英语行业化教学下高职学生职业规划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1:32:26
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缺失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00:12:54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3:05:02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测评机制建设问题研究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5:11:25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05:08
高职房地产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问题刍探
企业导报(2016年11期)2016-06-16 13:4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