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国清
高职院校师德存在问题及培育路径
何国清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我国对职业教育的重视,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已占据我国高校的大半壁江山。在新形势下,师德及师德建设的内涵都发生了一些变化。目前,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现状却不尽如人意。深入分析这些现状,并积极寻找和探索高职院校师德培育的途径,对解决高职院校师德建设中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师德;存在问题;培育途径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师德是深厚的知识修养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教育培养,更需要老师自我修养。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应该是每一个老师的不懈追求和行为常态。”[1]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既要培养学生成才,也要培养学生成人,将教书育人作为教师安身立命的根本。而要完成这一使命,教师自身的道德情操培育尤其重要。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道德观念、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这种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已经内化到教师的个体心理结构中,它有利于提升教师个人的职业操守和心理素质,因为其具有自觉性和内在性。师德能很好地调节教师个人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2]
有学者认为,现代教师职业道德应包括教师义务、教师良心、教师公正、教师责任感四个方面。教师义务在1993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规定:“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3)对学生进行了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教师良心,是教师在履行教师义务的过程中形成的职业道德意识,是深存于教师内心的道德自制能力,是一种自觉履行职业义务的道德责任感,因而表现为教师对社会高度负责,对学生、对工作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
教师公正是教育公正的核心内容,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待不同利益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公平和正义。即主要表现在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同事、教师与领导等人际关系当中,能做到对人公平一致。
教师责任感是教师对社会及群体对其个人职业角色的期望的认同与承担。有责任感的教师意味着首先要有清醒的任务意识,能在不同情境下选择适当策略,发挥自身作用,能够有能力对学生的需要采取行动,特别是能关注学生的精神需要。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地,教师是人才培养的主导力量。高职院校的教师的职责亦为“传道、授业、解惑”,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其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的高低,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关注高职院校教师的师德现状,切实加强教师师德建设,对全面提升教师的师德素质,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敬业精神缺乏
高职学院的教师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既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技术人员,又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责任,理应珍惜这项光荣又伟大的事业。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受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思潮的影响,有一部分教师缺乏对国家和社会的使命感、缺少为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服务的事业心,个人的职业理想和信念随之发生了动摇,没有职业的神圣感和自豪感,因而,在行业上不思进取,在工作中懒懒散散,人到心不上。有些教师上课自由散漫,随意旷课、调课,治学不严,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而是放在“捞外快”或其他方面。甚至学院布置的正常教学任务和工作都不能完成,严重影响学院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为人师表欠缺
教师的为人师表是中华民族教育的一个优良传统。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并将“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作为教师的崇高境界。但有的教师却做得比较欠缺,如有的老师上课仪表不整、谈吐举止不文明;有的老师上课吸烟、接听手机;甚至还有的老师把个人偏见、不满情绪甚至是更偏激、错误的观点带到课堂上,以至于在讲台上发牢骚,把不正确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在学生群体中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教师为人师表意识淡薄,缺乏自尊自爱精神。
(三)育人意识淡薄
没有爱的教育谈不上教育,同理,没有爱的师生关系也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关系。[3]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重知识传授、轻育人意识的现象也比较严重。部分教师只注重“教书”,却忘记了“育人”才是教师最重要的职责。在课堂上,有些教师对学生玩手机、睡觉等违纪行为不闻不问,不制止、不教育。部分青年教师十分重视个人业务上的发展,确切地说是在科研工作投入的精力很大,对教学特别是对育人工作热情不高。表现在教学中敷衍了事、对学生缺乏爱心,对学生的违纪行为和思想道德培养视而不见,听之任之。不能及时鼓励、引导和支持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还有部分教师不能做到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真正关心、尊重每一个学生,忘记了自己的工作职责是育人,对待学生没有投入真正的感情。
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则是教育之魂。高职学院必须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师德师风建设工程的长效管理机制,确立高职院校师德培育的科学路径。
(一)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和教书育人的使命感、责任感
提高教师的师德师风水平,要倡导教师的人文精神和敬业精神。教师的人文素养是师德素养的核心。即使是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再强的老师,也要注重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因为人文素质的提高是教师综合素养的基础。一个没有基本的人文素养的教师是不太可能做到教书育人的。教师的敬业精神是指一种工作态度,教师敬业是教育本质属性的反映和要求,也是师德建设的核心,同时,敬业精神也体现出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如果没有敬业精神作为最基本的师德支撑,即便其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再高,也不会实现良好的育人效果。
除此之外,一个具备良好师德师风的教师,往往具备很强的荣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作为一名教师,要树立一身正气,要有崇高的职业理想。要能真正培养出思想品德良好、职业技能过硬的高素质人才,要做到这些,要求教师不仅仅是把教书育人当成一种职业,更应作为一生的事业来追求。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道德水平、行为规范,用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来引导和影响学生,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所以,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和教书育人的使命感、责任感是教育教学成功的关键。
(二)建立健全科学的考评机制、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
1.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在师德建设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会为教师的教育行为提供政策导向、价值导向。(1)设计科学的考核评价标准,评价标准要有全面性、层次性和科学性;(2)采用恰当的考核方法。在对教师的师德状况与工作实绩进行考核时,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动机与效果的统一;(3)制订考评教师师德的详细实施方案。学院要全面实行师德师风建设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要按照师德表现以及工作业务相结合的原则,对教师进行全面综合地考核评价,考核评价由教师个人自评、教师互评、学生和家长评价以及各相关组织评价的师德考评机制组成,考核结果可在在教师和工作人员的职称资格认定、职务评聘、选拔提升、工资奖金发放等多方面进行结合运用。此外,要通过一系列的机制建设,促进良好师德师风建设环境和氛围的形成,如在评先评优方面,可以按照师德师风建设的有关规定实行“一票否决”制,由此推动和形成教职员工比风尚、赛师德的良好风气。
2.在高职院校的师德建设中,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必不可少的。为了鼓励教师能够自觉提升其师德水平、提高教师对职业的认同感、满意度,增强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师德建设可以综合使用多种激励方法,满足老师多方面的需要。一方面,物质鼓励是最基本的。因为对任何从业人员来说,物质鼓励首先是有工具意义的,教师这个职业也不例外。虽然教师职业是最崇高的职业,但对于教师而言,物质也是赖以维持生存、养家糊口的工具。一味地强调教师的奉献精神而无视教师的物质需求是不科学、不理性、不正确的;[4]另一方面,精神鼓励是最重要的。教师不仅有物质需要,相对于其他群体来说,教师的精神需要更加突出。教师的精神需要得到了满足,也就得到了持久的、源源不绝的动力。所以,高职学院的管理应该注入必要的情感因素。
3.学院还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师德建设过程是一个更强调教师自律的过程,依靠慎独的修养方法让教师达到慎独的境界,这是师德的最高境界。在目前,大部分教师的师德水平还无法达到这种境界,还需要有外在的监督来帮助教师提升师德水平。高职学院要有监督意识、要创造监督条件和宽严相济的监督环境。监督严格是应该的,但有效的监督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特征,在实施监督的过程中,切实顾及被监督者也就是教师的感受,顾全到教师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学院在促进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方面,要广泛听取广大师生群众对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各类意见,实现良性互动循环。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在建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引入目标责任制的基础上,学院要强调精细化管理、实施合理的奖惩制度,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只有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考核监督机制,才能取得持续性的效果。
(三)加强队伍培养,注重人文关怀
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培养与本科院校不同,因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不一样,是要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所以,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完善教师定期赴企业实践制度,提高专业教师持有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要注重提升教师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进一步创造机会,让更多的教师进入“双师型”的培养体系,要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以打造“名师工程”为抓手[5],定期开展教师业务能力比武,让教师之间的教学活动交流正常化,坚持以老带新的培养方法,不断提升新进教师的综合素质,从而促进教师整体队伍师德水平的提高。同时,在高职院校师德培养中,要注重给予教师更多的人文关怀,要进一步关注教师的工作和生活,这样教师在学校才能找到归属感,才能以校为家,热爱教师这个职业。在对教师师德师风进行监督考核的基础上,要不断完善学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监督制度,通过制度建设和科学管理,使师德师风建设内化为每一位教师的自觉行动。
总之,师德师风建设关系到学校形象,是学校最重要的竞争力之一。正因如此,此项工作具有一定的艰巨性、长期性、紧迫性和挑战性。在师德师风建设上,学院领导和广大教师必须统一思想,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高质量,才能取得成效,也只有在师德师风建设上取得一定成效,才能彰显每一个高职院校的文化软实力,从而提高学院的综合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EB/OL].[2014-9-9].http://www.chinanews.com/gn/2014/ 09-10/6575002.shtml.
[2]王正平.教育伦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3]傅维利.师德读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秦小红.当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刍议[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202-205.
[5]郑魏静.当前我国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2:4-5.
[责任编辑秦涛]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05- 0057-03
作者简介:何国清,女,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伦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基金项目: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重大攻关项目“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与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YA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