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珍,顾 丹
互动式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
梁珍,顾丹
摘要:校企合作是技工院校生存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也是实现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互动式校企合作是校企合作的深化,是校企之间基于共同的目标和利益追求,在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的过程中,深化双方合作,实现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过程。
关键词:互动式校企合作;综合职业能力;高技能人才
综合职业能力是学生在真实工作情境中整体解决综合性专业问题的能力,是从事一门或若干相近职业所必备的本领,是现代社会中生存生活、从事职业活动和实现全面发展的主观条件,涵盖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1]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依赖于校企之间搭建的良好平台。互动式校企合作注重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互动,通过互动,营造校企合作的良好氛围,形成校企合作的良性机制,搭建学生实习就业的平台,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一)国家政策为互动式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提供理论基础
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充分发挥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与职业院校采用联合办学、委托培养等方式,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2010年,人社部颁布的《关于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指出,校企合作既是技工院校发展的方向,也是技工院校的一项基本办学制度,学校要积极探索多种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努力实现校企互利双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指出,政府要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等。相关政策的出台,为校企互动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提供理论依据,为互动式校企合作的开展提供政策保障。
(二)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是互动式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外在动力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不仅体现在数量的增加上,还体现在素质要求的提高上。技工院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熟练的职业技能,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通过校企互动,将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相融合,通过产品教学、顶岗实习等途径,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负责、遵章守纪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技工院校内涵发展的要求是互动式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内在动力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学生能否顺利就业,能否高质量就业,是衡量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随着生源的不断减少,很多技工院校面临招生难的问题。如何在激烈竞争的情况下保持市场占有率,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实现以质量促就业,以就业促招生的目标,就必须树立质量立校的理念,通过校企互动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实现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一)师资队伍难以适应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
拥有一支良好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关键,但目前技工院校的专业教师有很大一部分缺少行业背景,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与行业和企业要求相脱节,直接影响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因此,如何通过校企合作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任务,但很多校企合作协议中只面向学生做出要求,对教师的行业实习缺少共识和重视。
(二)校内实训设备跟不上企业的更新速度
对于现代制造业,由于企业技术比较先进,设备更新速度快,而学校的教学相对落后,实训设备更新缓慢,造成技能教学与行业要求落差较大,影响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学生往往发现学校学到的知识很难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造成学习动力不足,企业也认为学校培养的学生不具备工作能力,培养的是半成品。
(三)校企双方的合作还处于浅层次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为使学校的培养更具针对性,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很多技工院校在吸收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参与学校培养目标、教学计划的制定及课程的设置中进行了一些尝试,但由于企业缺乏对技工教育的了解及相应的教育教学专业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合作的深度,对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效果不明显。
(四)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学校“一头热”的现象比较明显,多数企业认为,教育和培养人才是学校单方面的责任与义务,企业没有对教育投入的责任,加上缺少相关制度的约束和保障,造成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一)互动式校企合作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
专业能力是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是作为岗位技术人员必备的能力,是综合职业能力的核心。互动式校企合作通过校企之间搭建的良好平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学习情境,提高专业技能教学的针对性,实现了教学与企业生产的零距离对接,在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互动式校企合作促进学生方法能力的提高
方法能力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学习方法、工作方法的能力。互动式校企合作通过为学生提供接触企业真实生产的机会,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生产过程和企业独特的工作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培养学生周密、严谨的工作方法以及科学管理的态度。学生通过对企业工作方法的认识,促进他们对学习方法的重新认识。
(三)互动式校企合作促进学生社会能力的提高
社会能力是指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即所需要的社会行为能力。企业如同社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矛盾,在互动式校企合作过程中,学生学会处理与上级和同事之间的关系,在与别人的合作中培养团队意识,学会做人,学会共处,锻炼社会能力,增强适应性。
(一)校企互动开发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提供载体
面向工作岗位构建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邀请企业专家、课程专家、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通过工作分析,确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确定完成工作所需的职业能力。围绕职业能力和工作任务,筛选出学科中与培养职业能力直接相关并且使用频率较高的专业知识内容,并注意吸收企业中实用的新知识、新技能,对原有的知识系统进行重构,配合实践性教学环节,形成一个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主体,突出技能和岗位要求为目的的课程体系。
(二)校企互动培养双师型教师,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水平的提高
学校应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师企业实践的相关制度,深化产品教学,组织教师深入校内外实训基地开展培训,教师在实习场地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同时,使教师所教课程内容的前沿技术及时补充到课堂教学中,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校企共同聘请企业技师到学校对教师进行培训,带动学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与专业技能。鼓励教师与企业合作开发项目和课题,促进产学研的结合,提高教师的研发能力。
(三)校企互动打造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提供外部条件
实训基地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要载体,学校应密切与企业的合作,充分利用现有的实训资源和条件,邀请企业专家或技术人员合作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按照“课堂即车间”的标准进行建设,缩小课堂教学与企业实际之间的差距,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技能,提高职业素养。利用企业场地、设备、人员的优势条件建立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践一体化教学。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学习,除了接受企业人员的技术指导外,还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加深学生对企业生产和职业岗位的理解。
(四)完善互动式校企合作机制建设,确保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工作顺利进行
学校应逐步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建设,建立互动式校企合作指导和咨询机制,就合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管理与协调。(1)动力机制,充分调动企业和学校参与合作的积极性;(2)运行机制,确保合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3)资金使用管理机制,加大资金投入,为合作提供资金保障;(4)评价机制,检验和评估合作开展情况;(5)反馈机制,邀请企业、教师、家长、学生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效果评估过程中,科学地评价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五)推行企业冠名,举办技能大赛,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提供强有力的助推剂
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企业冠名班,与企业共同制定教学计划,探讨专业教学问题,邀请企业专家为学生举行专业讲座。通过企业冠名,开展定向培养,促进了招生工作,同时,使人才培养更具针对性,符合企业需求,密切了校企之间的合作。开展技能比赛,通过邀请企业冠名比赛项目、组织企业管理人员现场观摩,举行企业招聘会等方式,不断加强校企合作,增进校企沟通,为学生搭建实习就业平台。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李漪]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05-0018-03
作者简介:梁珍,女,青岛市技师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顾丹,女,青岛市技师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