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化学教学中的实施探索

2015-09-17 16:44林燕燕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综合职业能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摘要:本文通过具体案例阐明了“理实一体化” 教学模式的流程,同时说明了使用这种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有效性。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综合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8-0079-03

收稿日期:2015-05-16

作者简介:林燕燕(1974-),女,肇庆市农业学校化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化学教育、班主任工作等。(广东 肇庆/526070) 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的人才是摆在中职学校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项艰巨而又崇高的历史使命,可是当前职业学校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不容乐观。为进一步了解当前职业学校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状况,笔者对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四个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统计数据显示:选择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良好的有80.5%,选择具有良好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2.5%,选择具有良好的经营管理能力的8.9%,选择具有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的25.3%,具有较强的不断学习能力的28.7%。分析其中的原因,笔者认为除了与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有关外,还与学生所处的环境和教育状况有关。虽然随着教学改革的开展,广大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上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但受传统教学模式和学校办学条件的限制,教师更关注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传授率,而忽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学生的精力也主要放在应付学业上,而很少考虑与自己职业相关的外部世界和自我发展的活动。

针对现状,笔者积极开展对教学模式的反思与研究。经过反复听课、评课、调查、实践、论证,逐步确认“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更受到现代中职学生的欢迎,企业的认可。这种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为载体,面向全体学生,创设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情境”,在引领学生完成一个个具有重要职业功能的学习任务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实践证明,这一教学模式对培养受企业和行业欢迎的中职学生是适用和实用的。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

职业教育办学指导思想是:全面落实“以就业为导向、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那么职业教育首先要体现职业能力导向的要求,反映企业和行业的典型工作实践;其次要体现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要求,通过在校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再次建立起学习与工作的直接联系,从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理实一体化”教学就是在职业教育办学指导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以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结合起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模式,其教学特点是“做中学,学中做,重能力,见实效”,教学做三位一体,教学的重点从教师教转变为学生做,以教材为中心转变为以培养目标为中心,理论实操一体化,知识能力一体化,教室实训室一体化。这就需要制定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以学习任务为驱动,注重内容的职业性和实用性,在完成典型的学习任务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这种教学模式实施过程的实质是完成一个典型工作任务的过程,是学生经历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决策、实施计划、检查控制到评价反馈的过程,是综合职业能力生成的过程。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

这种模式的教学流程可用如下图所示的流程图来表示。

1.“学习情境设计,编写学材”是基础

学习情境是学习任务所包含的职业信息在教学过程中的体现。由于学习情境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学校现实教学条件的制约,因此,在学习情境设计之前,应充分考虑本专业学生就业的岗位,研究教材并对学校的教学条件进行系统的分析,分析内容包括相关人员的基本条件和物质条件。相关人员的基本条件既包括学生的现有专业水平和学习能力,也包括教师本身行动导向教学的经验和专业能力,特别是专业实践能力;物质条件包括教学资源、专业教室和教学设备媒体等。其目的就是将教材变为学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引导,提高学生不断学习的能力。本环节的核心是学习任务的设置,好的学习任务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使学生产生“我想试一试”的行动愿望,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欲望,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也会逐渐形成。

2.“课堂组织”是关键

和谐、团结、民主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解放、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其综合能力得以发挥。在“小组合作研究,完成学习任务”环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思考、实践与合作交流。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的组织下,各成员对学习任务进行讨论、安排、计划、决策、实施、质量控制到展示成果。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小组进行合作研究,接受学生制定计划和实施计划的咨询,进行学习过程的监督,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成果展示,组际交流”中,小组之间可互相评价、自我分析、相互竞赛、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完成知识和技能的自我建构。以上环节中老师除关注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外,更要关注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情感、意志、态度和协作互助的工作作风等方面的进步。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化学教学中的实施探索 3.“迁移”重运用,“评价”重提升

“知识迁移,提升能力”的核心是教师通过创设一些新的学习任务,通过改变学习任务的条件、结论,把学习任务进一步深化,从而引导学生应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新的学习任务,促进知识的迁移和技能的提高,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对学生的评价不仅有终结性评价,还要有过程性评价,不但老师参与评价而且学生小组和学生个人也要参与评价,充分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促进其人格的完善。另外,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评价时不但注重巩固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鼓励相互协作、相互促进,鼓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独创性、方法的创新性,促进全体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探究氯及其化合物”是中职化学(农林版)第III单元第一节“常见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第一点内容。“探究氯及化合物”主要学习任务是学习氯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及制取方法。下面以“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就其核心环节重点说明。

1. 学习情境中学习任务的设置

学习情境中学习任务的设置(见表1)。

表1

学习任务设置设置目的(1)你能在几个分别装有H2、Cl2、O2、N2、CO2的集气中快速找出Cl2吗?引导学生认识氯气及其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并引起学生注意,氯气有毒,注意安全使用,为后续的探究做好准备(续表1)

学习任务设置设置目的(2)在我们生活中哪些含有氯的物质?通过查阅资料、上网等手段,认识常见的含氯物质。

(3)氯气有毒吗?如何能证明氯气有毒?

(4)某一则新闻:某工厂氯气泄漏,消防员用水枪喷洒氯气,使得空气中的氯气含量达标。氯气溶于水吗?你能设计实验证明氯气溶于水吗?

(5)请从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氯气具金属性还是非金属性?并推断分析它能跟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并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6)前几天实验员在制氯水时,不小心氯水溅到黑色的衣服上,衣服出现了白色的斑点,请设计实验证明褪色的是氯气的作用还是氯水的作用?氯气与水反应,可生成什么物质?请利用现有的试剂(氯气、有色布条、水、硝酸溶液,硝酸银溶液,PH值试纸,碳酸钠溶液,镁条,锌粒)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具有漂白作用的又是什么物质?

(7)我们的食盐含有氯,可用什么方法检验我们食盐中的氯离子的存在?引导学生思考根据结构决定性质理论,从分析原子结构来预测氯气的化学性质,联系生活让学生利用已知物质的性质验证未知物质的性质,并应用此方法自主设计实验方案验证推测的正确性,引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掌握Cl-常用的检验方法为以后物质的鉴别作好准备

以上学习任务的设计摆脱了一般教案的照本宣科,通过创设有层次、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引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

2.课堂互动

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实施中将4-6人组成一个小组,每组选出一名组长负责协调、组织本组同学开展学习,组内同学相互协作,相互交流,组间开展相互竞争、相互借鉴,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经营管理能力。

(1)“小组合作研究,完成学习任务”环节

[交流讨论]表1中前6个问题。

[小组实验]证明氯气有毒、氯气的水溶性。

[师生归纳]①通过分析氯原子结构可知其最外电子层有7个电子,容易得到1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而显示出活泼的非金属性。能跟多种金属单质(Na、Fe、Zn、Cu等)和非金属单质(H2、P)及化合物{H2O、NaOH、Ca(OH)2发生反应,并写出具体化学方程式(略)。

②在干燥的氯气、氯水中分别放入有色布条来判断褪色的是氯气还是氯水的作用。预测氯水生成物有Cl-和H+,在氯水加入AgNO3和稀HNO3检验Cl-,用PH值试纸(或PH计)或在氯水中加入锌粒检查氯水中的H+。通过查阅教材氯水中含有HClO并具有漂白作用。

[活动探究]实验证明褪色的是氯气的作用还是氯水的作用?氯气与水反应,可生成什么物质?

要求:组内对各自实验方案进行可行性评价,选择其中现象明显、操作简单安全的方案进行探究,细心观察,完整记录现象,归纳结论,注意结论与预测有无不同,如有不同分析原因。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完成学习任务而经历接受任务、制订计划、决策、实施、质量控制到成果展示,这一整个解决专业问题的全过程。在这过程中获得理论知识,掌握操作技能,同时同学之间互相讨论、相互协作、相互提高,激发他们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促进他们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

通过课堂观察发现,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会给我们带来意外的惊喜。例如,学生通过讨论达成以下共识:在查阅了教材得知Cl2能跟Na和Cu反应,那么Cl2一定能跟Mg、Al、Zn、Fe反应,而跟Fe反应由于Cl2非金属性强,反应后Fe显+3价,至于能不能跟Ag和Au等金属性在Cu之后的金属反应,要通过实验才能求证等。在后面的“海报展示,组际交流”中,学生不仅明确了教学活动的核心内容——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能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还总结了他们的成功和不足之处。

(2)“知识迁移,提升能力”环节

[迁移应用]①84消毒液和漂白粉如何保存?

②能否用自来水配制AgNO3溶液?为什么?为什么自来水需要在阳光下晒一段时间或放置几天后才能给金鱼换水?

③在氯气泄漏现场有何逃生措施?

设计目的:引导学生应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到化学的价值,进一步感受到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加深对Cl2性质的理解,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提高。

3.评价反馈

以小组讨论方式进行学习评估,并派代表交流学习体会(1-2人,每组用时不超过5分钟)。接受来自教师和小组长的反评馈意见。

考核评定表

氯及化

合物评价内容评价标准个人评价

(30%)小组评价

(30%)教师评价

(30%)专业知识

与技能

(60%)氯在自然界

的存在(10分)1.回答正确率

2.相应例子是否正确正确说出氯气的

物理性质(10分)回答的正确率及

完整性氯气的化学

性质(30分)1.分析推理的科学性2.选择的探究方法是否正确 3. 探究的方法是否简单安全4.探究方法是否保护环境5.小组协作情况能解释生活中

与氯有关现象

(10分)解释正确率,依据理论合理(续表2)

氯及化

合物评价内容评价标准个人评价

(30%)小组评价

(30%)教师评价

(30%)职业素养

(40%)责任心(10分)工作认真负责,有始有终关注细节(10分)细心观察,能发现问题计划能力(10分)考虑周详,可行性高决策能力(10分)民主集中合计100其它表现备注:有其它突出表现,可额外加10分评价评语班级姓名总评教师

签字组长

签字日期

设计目的:实现评价主体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还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以促进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笔者在参加“工学结合一体化”培训后,在教学实施中取得良好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均有利弊,教师只要积极探索,合理运用,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赵志群.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 高爱玲,李丽. “小课题定向研究式”教学模式在化学教学中的实施研究[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4(1-2):136-138.

[3] 杨剑春,徐春芸. 初中化学中学生角色扮演活动的评价[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3(7):20-23.

[4] 茆建军. 氯气性质的教学设计与反思[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3(9):31-34.

责任编辑 陈春阳

猜你喜欢
综合职业能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体化课堂分组教学中确定展示学生的策略
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实施途径与策略
胶囊剂的制备课程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汽车营销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电子商务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