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稳苗
宝鸡文理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陕西 宝鸡 721013
王汶石:彰显时代新风貌的情感书写
王稳苗*1
宝鸡文理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陕西宝鸡721013
摘要:现实生活的人文关怀,在秦地作家笔下,其视角不尽相同。柳青侧重于新事物诞生的艰难过程,杜鹏程则在关注新事物诞生后的严峻矛盾斗争,而王汶石却以喜剧的方式,展示新事物的新面貌、新人物的新精神和新情态。在中国当代文学约占百分之七十的农村题材创作中,秦地的柳青、王汶石追踪时代精神,倡扬社会主流意识,既有题材意义上的先导作用,又有主流意识上的高扬昭示性,这是陕西当代文学主流意识的重要特征。
关键词:人文关怀;王汶石;主流意识
以幽默笔法讽弃旧意识是王汶石小说反映现实的创作意愿。具有渭河两岸乡土意识的王汶石,15岁时就是“儿童救亡会”会员,红军东渡黄河时遇到了贺龙将军参加入了不对,成为红军队伍中的“红小鬼”。1942年到延安上的第一课就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懂得了我们的文艺是革命的文艺,是革命工作的一部分。随后从延安到西北前线,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朝鲜战场。革命胜利后作为作家一头扎进陕西渭北民间村舍,一位外籍人从此与渭河两岸结缘,其乡土意识日渐浓厚。他以“微笑着看生活”的审美观,创作了《风雪之夜》、《严重时刻》、《大木匠》等名篇佳作,给秦地文学平添了几多黄土的芬香。他的新农村新气象的执着创作,勾画了共和国新农村新风尚的历史图画和历史史线。
幽默,体现着王汶石的善美文学观。说他幽默者,在于他文学创作的审美价值观。我“要把笔墨献给新生活,献给新人物”,“要把英雄人物描写得像现实中的现实人物那样丰满,就要想法子点染描绘出我们这个时代的风景画、风俗画,描写各种各样生活场景、生活情趣,描写人的多方面生活活动和生活兴趣。”[1]这段话是构成王汶石作为新时代幽默者的基本注脚。理论上的价值体认,奠定了作家涉足生活情趣与生活兴趣视野的自觉意识。于是也就有了王汶石笔下大木匠的迷恋新农具革新的幽默行为(《大木匠》);有了王云河老汉卖菜经营行为上的唯利巧取而失算的可笑与可叹(《卖菜者》);有了张腊月、吴淑兰姐妹成为劳动竞赛对手的快乐(《新结识的伙伴》);有了“肩膀还嫩”的年轻生产大队长陈大年积极进取而又不乏失误的曲折(《沙滩上》);有了赵承绪与大姐娃夫妻纠纷的幽默性冲突(《春节前后》);有了亚米与铁蛋老八侄叔间既隔阂又富有幽默性格的转化等等。王汶石作品的幽默所产生的价值导向,展示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农民新与旧、传统与革新、进步与落后、大气与小气的行为转化过程;展示出生产劳动与人际关系,家庭矛盾与邻里纠纷,伦理道德与婚姻感情,物质利益与精神文明方面的种种生活世相,从而赞美了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善意地针砭了保守落后、自私愚昧的旧习气,帮助人们摆脱传统观念,在幽默的笑声中认识自身的可笑和无知,以尽快适应新时代。这个愿望无疑是良好的。
杜鹏程给王汶石的一封信中这样说:“你相当敏锐,仿佛心灵的弦一触动就共鸣,不费劲地人物就画出来,而且是活生生的。”“善于捕捉喜剧性情节,具有农民诙谐气质的《卖菜者》,乡土风味,风俗习惯常常唤起我的回忆。”[2]这就是说,善于捕捉喜剧性情节,微笑着看生活,构成了王汶石人文关怀的形态特征和美学观。他的作品以《风雪之夜》为代表,几乎都是以歌颂新生活、表现新人物为基本主题的。他总是带着微笑观察生活,反映生活。即使在批判农民的缺点时也仍然是善意地笑着,在笑声中达到批判的目的。因此,其作品富有生活情趣,带有喜剧色彩,形成了清新、幽默、朴素、明快的创作风格。
微笑着看生活和善美形态的人文关怀,并不等于对生活的廉价歌颂和粉饰,而是体现着王汶石描写生活理念和视角的独特。他不采取撕开生活之悲之痛让人看的方法,却摄取新事物成长的萌芽予以深情关怀,成为他创作的新视域。“自从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来,我们的文学面貌发生吧划时代的根本的变化。工农劳动者的形象,在文学作品中才得到日益深刻和真实的描写;劳动者的精神领域,才成为革命文学新开拓的富饶的疆土,劳动思想感情的光芒日益灿烂地照亮了当代文学。”“这正是我们的任务。既然文学的任务是帮助人们摆脱旧意识,培养共产主义的新思想,那就让我们的文学更加细致更加深刻地来展示劳动者精神世界的全部宝藏和无限的美吧!”[1]这种理解,便是王汶石笑看生活的理论基础,于是在他的作品中,深深地蕴含着两个基本创作点:一是以轻松幽默的笔法写出了中国农民坚决跟共产党走的骨气和忠诚,以及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二是写出了农民特点有的对自己原有生产方式的留恋心理。
《风雪之夜》共包括11篇作品,描写的是农业合作化后农村的新人新事,以渭南城郊几个农业合作社为对象,勾画了从建社整社、转化高级社的全过程。王汶石不像柳青那样描写合作社如何诞生,而是通过合作社给农村带来的新变化、新因素,来讴歌新的人物、新的生活,从而真实地反映了农村特定的时代风貌和生活节奏。《大木匠》可谓典型地体现了新人新风尚,反映了农民对革新生产技术的渴望和要求。大木匠是个业余的新式农具爱好者和创造者,他像许多先进农民一样,诚实、勤劳、热爱集体,对新技术“迷”和“钻”的执著体现了他“大木匠式”的个性特征。当新女婿要来家,老伴让他上集买东西,大木匠答应后却不知不觉地沉迷于革新农具的思考中而忘了主事。两手空空返回后仍未意识到这趟赶集的目的是什么,进而一如既往地又钻进他的木工房。这个人物正如评论家胡采所讲“是真正的大木匠式的”、“空空而回,已经够叫人哭笑不得了,但他还是像没事人似的,按照他的老规程办事”。“连对新女婿的态度,也是完全大木匠式的”。“看了大木匠的全部处事为人,你也许禁不住笑出声来,但你不能不对他怀有深深的敬意,被他富有魅力的独特性格所感动”。同样,在《新结识的伙伴中》,作者塑造了两个既是竟赛对手又是好姐妹的张腊月和吴淑兰两个人物形象。这是一对极普通的农村妇女,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热潮使她们成为时代的英雄、创业者和劳动模范。作者赋予了她们男性的性格、气概和胆识,“走州过县”,极大限度地施展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张腊月泼辣、大胆、粗矿、虎虎有声;吴淑兰温顺、聪明、娴淑。新社会使她们彻底解放,成为情同手足、互相帮助、你追我赶、各不相让的劳动对手。不同的性格碰撞出的瑰丽火花,构成了时代新女性的色彩和风貌,使作品产生了深刻的现实主义意义,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中国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强烈愿望。坚强信心和巨大勇气。“英雄的形态各式各样……重要的是要充分描绘和展现那堪称英雄的人们的精神风貌、思想情操。”[1]作者的这一认识是十分深刻的。由于农民长期处在个体生产的习惯势力之中,即使走上了新的集体化道路后,其残存的封建意识仍根深蒂固,时有发作,形成了生活中的诸多新矛盾。王汶石同样以微笑的方式,做着微笑式的善意批评,帮助他们在笑声中看到自己的可笑,从而弃旧补新。作者的这类作品别样的深刻,其人文关怀也更是别样的深沉。比如《卖菜》中的王云河老汉投机取巧的经营作风,反映出旧的传统思想、意识和习惯的存在;《成绳》、《老人》中的新旧对比;《春节前后》、《井下》中的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社会主义与私有观念的冲突;《严重的时刻》、《新任队长彦三》中的各种矛盾斗争的勾画,反映了作者通过这些具有严肃的思想内容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矛盾冲突,真实地再现了农民群众不断摆脱私有观念和狭隘心理的过程,以及社会主义在农村各个领域逐步取得胜利的时代趋势。可以说,两类人物,两种领域,王汶石。都寄寓了无限的人文关怀。将笔墨献给了时代的英雄人物,把全部的激情倾注在人物形象之中。因而笔下的形象不是概念的诠释,不是某个道德观念的化身,而是血肉丰满、个性灿然、情感饱满的典型。至此,王汶石微笑着看生活,既有激流,也有暗流,既有严肃的思想斗争,又有令人笑出声来的幽默、含蓄、明快。“他的小说是对于我们新时代新生活的赞歌,是对于我们祖国大地上不断涌现着和成长着的新人的赞歌”。“真正的赞歌都是作者内在激情的表现。杜鹏程用赞歌的激情,写出了周大勇和王老虎,王汶石用赞歌的激情,写出了张腊月和吴淑兰。我们尽管可以说杜鹏程和王汶石的艺术风格是不一样的。但是,他们却具有很深的内在激情,他们却把自己真正热爱和感激之情交给了我们作品中的主人公们。”[3]这种内在的激情就是王汶石的人文思想在作品中的深刻体现。
[参考文献]
[1]王汶石.《风雪之夜·后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382,383,882.
[2]杜鹏程.<读风雪之夜——>给王汶石的一封信.<风雪之夜>评论集.东风文艺出版社,1969:882.
[3]胡采.《论王汶石短篇小说<风雪之夜>》.《延河》,1959(9).
*作者简介:王稳苗(1991-),男,陕西吴堡人,宝鸡文理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现当代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12-008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