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兰 李淑云 贺亚雄2
1.西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2.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兰州市穆斯林民间公益慈善组织的发展困境与出路探讨*
马兰1**李淑云2**贺亚雄2**2
1.西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甘肃兰州730000;2.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近年来,甘肃省民间公益慈善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成长,据统计甘肃省目前约有180余家注册、未注册的草根公益慈善组织,而兰州市关注穆斯林群体的公益组织约有20余家,其中注册的有10家。但是,兰州市穆斯林民间公益慈善组织发展参差不齐,大多处于初创期。此研究中主要是以兰州市穆斯林民间公益慈善组织为调研对象,全面了解其发展现状,浅析其发展过程存在的困境以及探讨解决的对策,并对兰州市穆斯林民间公益慈善组织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实质性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穆斯林;民间公益慈善组织;发展困境;对策
一、穆斯林民间公益慈善组织
民间组织也叫非盈利组织或者非政府组织,公益慈善组织是非盈利组织中从事公益慈善事业的组织,作为链接社会资源和弱势群体的桥梁,是独立于政府和市场而提供社会福利服务以满足社会需要的第三方力量,是以接受社会捐赠为运营基础的,借以向有需要的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扶贫济困、救灾助孤、发展教育等有利于公众福利的非盈利性的社团和组织。本文中探讨的民间公益慈善组织是指除了官办的慈善组织以外,由民间主体自发设立并自主开展活动的,以慈善为目的,以志愿的方式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的民间性社会团体或者组织。穆斯林民间公益慈善组织一是指公益慈善组织由穆斯林人士发起和管理,其组织的使命和业务范围主要服务于穆斯林群体;二是指组织的发起人或者负责人不一定是穆斯林,但是其所在组织有一部分业务是关注穆斯林弱势社群的。
二、兰州市穆斯林民间公益慈善组织发展现状
(一)注册门槛降低,公益慈善组织法律环境逐渐改善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中提出,“重点培育、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成立这些社会组织,可以直接向民政部门依法申请登记,不再需要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了慈善法草案二次审议稿,并决定将草案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慈善法草案》还在审议过程当中,会及时发布,并明确相关的规定,比如将对慈善组织、慈善募捐、慈善捐赠、慈善信托、慈善财产、慈善服务、信息公开、促进措施、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进行明确的法律界定和规定,这有利于促进公益慈善事业有法可依、有法保护。国家对公益慈善组织放开注册后,兰州市的穆斯林公益慈善组织也在抓住机遇,比较活跃的组织都已经取得合法身份。
(二)兰州市穆斯林民间公益慈善组织数量逐年增加,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和延伸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服务事业的逐步重视和社会大众对公益慈善作用的认识,公益慈善活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关注和从事穆斯林公益慈善活动的组织也成逐年增长态势。目前兰州市关注穆斯林群体的民间公益慈善组织约有20余家,其关注和服务的领域也不断拓宽和延伸,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进城务工人员、婚姻家庭、妇女扫盲、儿童教育、贫困学子助学、慰问和照料孤寡老人等问题也日益成为穆斯林公益慈善组织关注的焦点和服务领域。兰州市穆斯林公益慈善组织大约分为三类;一类是在省、市、区等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组织,由穆斯林人士发起并有业务是服务于穆斯林群体的组织,比如甘肃兴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甘肃沁塬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甘肃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促进会、甘肃新星公益慈善中心、甘肃绿叶公益慈善中心、甘肃善泉城乡社区发展中心、甘肃益启公益慈善中心、兰州主赐良缘穆斯林婚姻工作室、兰州市崇德文化服务中心、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湖文化服务中心等组织;二类是有实体组织存在,服务于特定人群,但没有正式注册的组织,比如关注流动儿童教育的兰州爱心教育服务中心、关注边缘社区儿童教育和妇女扫盲及能力建设的兰州市边缘社区流动人口家长学校,为兰州市民提供公开借阅图书的兰州市穆斯林图书馆、还有以清真寺为依托为妇女开展扫盲学习的清真寺女校等;三类是以网络为依托,比如QQ群、微信群、博客、微博等为主要载体,由穆斯林人士发起,线上线下组织志愿者关注穆斯林贫困及失学儿童、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如橄榄枝扶贫计划、兰州义仓、穆斯林在线、中穆网(兰州社区)、兰州黄河家园公益、乐天公益、爱心公益社等。目前兰州经注册的穆斯林民间公益慈善组织约有10家。另外,也有甘肃伊山伊水社会环境与发展中心、兰州慧灵智障人士服务中心等组织也分别关注少数民族农村社区发展和少数民族智障人士的发展。
(三)宗教信仰依旧是穆斯林人士从事公益慈善事业的主要动力来源
慈善,是伊斯兰教规定的宗教义务之一,《古兰经》号召和倡导人们为获得真主的喜悦积极施济、踊跃行善。《古兰经》说“你们应当分舍他所委你们代管的财产,你们中信道而且施舍者,将受重大的服酬。”(57:7)“析产的时候,如有亲戚、孤儿、贫民在场,你们当以一部分遗产周济他们。”(4:8)“至于赈济贫民,敬畏真主,且承认至善者,我将使他达到最易的结局。至于吝啬钱财,自谓无求,且否认至善者,我将使他易于达到最难的结局。”(92:5-10)《古兰经》说:“正义是信真主┄┄并将所爱的财产施济亲戚、孤儿、贫民、旅客、乞丐和赎取奴隶。”(2:177)“当孝敬父母,当优待亲戚,当怜恤孤儿,当救济贫民,当亲爱近邻、远邻和伴侣,当款待旅客,当宽待奴仆。”(4:36)“他们问你他们应该怎样费用,你说:‘你们所费用的财产,当费用于父母、至亲、孤儿、贫民、旅客。’”(2:215)“他们为喜爱真主而赈济贫民、孤儿、俘虏。”(76:8)这些《古兰经》经文中的核心价值和理念,是以博大和仁爱的胸怀教导穆斯林同胞要行善积德,这是穆斯林坚持公益和慈善的最直接的因素,也是仁爱的传递着和践行者。
(四)天课捐赠是穆斯林民间公益慈善组织运作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
天课作为穆斯林五大功修之一,直接而充分地体现伊斯兰最终极最核心的价值—关爱他人。天课又称“赈款、济贫税、周济品”等,是穆斯林法定宗教义务,即丰衣足食的穆斯林把其每年盈余财富的一部分抽取出来周济贫民和有需要的人,旨在涤净财富、净化心灵。真主说:“你要从他们的财产中征收赈款,你借赈款使他们干净,并使他们纯洁”(9,103)。天课“只归于贫穷者、赤贫者、管理赈务者、心被团结者、无力赎身者、不能还债者、为主道工作者、途中穷困者,这是真主的定制。”(9:60)富裕的人拿出一部分财产帮助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它要对纳课的人实现什么样的价值呢?其社会价值是以富济贫,但是对纳课的人而言,就是净化他的心灵,取消吝啬,取消小我,成就大我,诚实待主,善待众生,关注社会,就是塑造他的心灵。通过调研发现,处于初创期的穆斯林民间公益慈善组织的主要资金来源都是穆斯林的天课捐赠,并且占到80%以上。天课不同于一般的慈善事业,它既靠个人的自觉行为,也是伊斯兰教教义中一种强制性的义务,首先是信仰和服从的表现,而不只是慈善思想的表达。但是天课在公益慈善的大环境中,却成为民间公益慈善组织运作的主要资金来源,另外还有一部分的“施舍”、“乜贴”等。
三、兰州市穆斯林民间公益慈善组织发展中存在的困境
随着国家的重视和广大穆斯林人士公益理念的提升,关注穆斯林群体的组织也越来越多,领域也不断扩大,但是,处于萌芽期或者初创期的公益慈善组织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和困境,从实地调研并与组织负责人的深度访谈中,我们发现目前兰州市穆斯林民间公益慈善组织存在如下困境。
(一)组织运作的外部环境不成熟
1、政府角色的“越位”和“缺位”。政府虽然在《关于鼓励和规范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意见》两次提到了宗教界设立慈善组织“进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但是,在具体的执行方面,对于穆斯林公益慈善组织的管理还较为严格,甚至有些“越位”,缺少组织发展的空间。另外,对于穆斯林公益慈善事业应该有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服务等方面的支持却相较而言,比较匮乏,因此,初创期的草根穆斯林公益慈善组织,又缺少政府资源的支持和倾斜。
2、社会公众缺乏对慈善组织监督的主动性,捐赠者只关心善款善物的捐出,却并不关心其去向及救助的效果,而有些企业家的捐赠又往往带有一定的利益诉求,社会舆论的宣传有限,政府一方面举办各种形式的表彰活动,对穆斯林慈善组织的成绩表示肯定与认可,另一方面却很少付诸于媒体向社会进行正面的宣传,而公共媒体的相关报道也采取谨小慎微之态度。
(二)组织内部治理不健全
1、组织规模小,结构不合理
穆斯林公益慈善组织除了几家发展较早的组织外,其他的组织结构都比较分散。多数组织处于自发、自愿和“自娱自乐”的状态,没有完整的组织结构,虽然设立了理事会,却形同虚设。比如,有几家社会组织的成立完全是出于伊斯兰教义和个人善心以及兴趣的影响。组织一个网络性的临时性的团队为穆斯林鳏寡孤独等弱势人群征集最基本的生存方面的物资,还处于单纯的物资发放的初级阶段,没有形成组织规模,只是小团体运作,也没有固定的组织运作团队。
2、专业人才匮乏成为制约兰州市穆斯林公益慈善组织发展的最大瓶颈
是否拥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决定民间公益慈善组织能否获得发展的核心要素。穆斯林公益慈善组织的发展,基本上都源于一批有宗教信仰和爱心的穆斯林人士,起初只是对宗教义务的一种履行,到后来,慢慢在公益慈善的环境中融入和感染,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具体的公益慈善活动当中。便产生公益领袖,形成组织,渐成规模。就需要有专业的人士去运作,而这些人士大多数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这就成为阻碍组织的发展重大阻碍。鉴于此,有一部人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公益,另外有志于从事这份职业的爱心人士,却并非是行业内的专业人士,因此,由往日的志愿者身份向管理和运作一个组织的社会组织专业人士的身份转变,还是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另外,目前除了以网络方式运作,发动志愿者参与公益活动之外,注册的穆斯林公益慈善组织,却为找不到合适的组织管理人员、社会服务人员等一筹莫展。经过调研发现,注册的10家组织的负责人都认为,当组织取得合法身份,走上社会服务的正轨时候,就需要有更多志愿奉献于公益事业的高学历、高技能的专业人才,光凭借教义的监督、志愿者的爱心和兴趣并不能保证一个机构的健康运作。但是薪酬问题却成为困扰行业内寻找“能人”和专业人员的另一瓶颈。
3、资金来源单一,资源的可持续性差
资金是组织发展的最基本前提,开展社会服务必须要有资金支持。穆斯林公益慈善组织大多属于高校知识分子、宗教界有威望的人、工商界成功人士(企业家)等组织和成立的。组织开始都是由圈内几个比较有权威的穆斯林一起组织“行善”的,资金来源主要也是领导人圈内的资源,比如,有一部分穆斯林企业家共同成立的公益慈善组织,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家的捐助;由宗教界的权威人士发起的公益慈善组织,资金主要来源于天课捐助和社会捐助等,这些人都是有一些影响力和号召力,但是由于组织成员本职工作的限制,大多数组织不能全心全意的投入到社会资源的链接上,基本上都在“杀熟”或依赖熟人“天课”、“施舍”和“乜贴”等。因此,穆斯林公益慈善组织基本上都是在穆斯林群众(商界精英、小商贩等)以个人身份捐赠下来维持组织的运转,对于这些组织而言,资金来源太过单一,严重依赖“输血”且缺乏“造血”能力。另外,缺乏专门的资源链接者和专业的筹资者,这些共同导致了穆斯林公益慈善组织“进退两难”。
4、组织团队自身能力不足,内部人员专业化程度亟待提高
从当前兰州市穆斯林公益慈善组织内部的人员状况来看,一是组织松散,专职和专业人员明显偏少,二是专职人员的专业背景不扎实,专业化程度不高。一个成熟的组织,有了专门的团队,就不会为优秀的人才而发愁,但是就很多兰州市的穆斯林公益慈善组织而言,恰恰是在不断的实践和磨合当中逐渐形成工作团队和做事风格,这样就与组织成长的一般轨迹相违背。目前一些穆斯林组织中,组织负责人忙于项目资金的筹备和寻找专业人才,往往忽略了团队成员的学习和成长,“只想牛拉磨,不给牛吃草”的情形时常存在。很少提供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导致团队成员很难成长和成才,这也是阻碍组织发展和团队成熟的重要原因。另外,很多穆斯林公益慈善组织,因信仰和爱心成立,对组织自身定位不够清晰,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和目标,没有形成自己的工作重点。穆斯林人士只是通过信仰去做好人好事,更多的是一种个人的、自发的行为,缺乏深度和广度,不能形成品牌服务。
5、缺乏宣传意识,社会的认可度不高
《古兰经》说:“如果你们公开地施舍,这是很好的;如果你们秘密地施济贫民,这对于你们是更好的。”(2:271)秘密施舍是指施者和受施者相互不知道“我帮了谁”、“谁帮了我”,因此它能使施者避免因沽名钓誉而使其善行失效的同时,保护了受施者的人格尊严以免其感到难堪和羞愧。先知穆圣(愿主福安之)也强调:“最佳的施济莫如是右手施予时,左手毫不知情。”穆斯林受宗教信仰的影响,缺乏或者很少有这种公益慈善的宣传意识,所以穆斯林公益慈善活动并不被社会大众所了解和认识,被认为只是一种小范围的施舍或者宗教行为。部分穆斯林公益慈善组织缺乏对慈善项目的经营理念,既不利用一些宣传渠道进行推广,也不跟踪善款善物的实际功效,致使民众对慈善项目的认知缺乏和认可度不高。
四、出路与解决途径
针对以上穆斯林公益慈善组织的发展困境,各个组织集思广益,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对策以及分享了他们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另外还提出了一些期望。
(一)改善穆斯林民间公益慈善组织发展的外部环境
穆斯林公益慈善组织要想得到长足的发展,良好的外部环境必不可少。首先,政府部门应当转变管理理念,将非政府组织当成合作伙伴,共同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满足人民的需求。其次,完善的法律制度是非政府组织健康发展的有利保障,不断完善我国现行的相关法律制度是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重要保证。放开对公益慈善类组织的直接登记注册,《慈善法草案》的发布,这些都促进了公益慈善环境的改善。再次,民间公益慈善发展时间较短,自身还存在许多缺陷,因此还需要政府加大扶持的力度,带动其共同发展。
1、政府健全购买服务机制,加大对穆斯林公益慈善事业的购买力度
2014年,财政部关于印发《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财综[2014]96号,明确了政府购买服务的购买主体和承接主体、购买内容和指导目录、购买方式及程序、预算及财务管理、绩效和监督管理等,采用“费随事转”、项目包发、公开招标等方式将社会福利性的服务交由民间公益慈善组织来承担,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近年来,中央财政资金的投入、福彩公益金的投放购买社会服务的资金也不断在投入,但是这些对于初创的机构的惠及还是比较有限的,可以加大对这些组织的政策和资金倾斜。
(1)建立民间公益慈善组织发展扶持资金体系,设立公益慈善组织发展的专项基金,对甘肃省比较活跃而又有能力和成绩的民间公益慈善组织予以政策和资金的扶持,用于此类组织成立时的经费补助,教育培训、同行交流、完善组织建设费用等,加强民间公益慈善组织自身能力建设。
(2)建设甘肃省民间公益慈善组织孵化基地。目前,政府支持建立民间公益慈善组织孵化中心成为一种趋势,甘肃可以借鉴其他省市孵化模式,建立甘肃公益孵化器,为初创的民间公益慈善组织打造良好的创业平台,提供办公场地、办公室设备、提供服务专业化的指导、自身能力建设的培训、注册协助和小额补贴等创业期急需的资源。
2、营造有利于穆斯林公益慈善组织发展的社会环境
建立健全公益慈善组织的有关法律,使其规范、合法的发展。其一关于公益慈善组织的立法,必须有足够级别的立法机关方可立法,所立之法,才具有权威性、规范性和示范性。其二要加强立法研究,各高等院校和研究所要立足公益慈善组织需要,加快的立法研究,使之有法可依,从而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营造一个适合公益慈善组织发展的政策环境,始终要与政府保持“合作”关系。随着政政府职能的转变,逐步做回“小政府、大社会”的服务型政府,放权给民间组织,与民间组织合作协调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服务的有效发展。民间公益慈善组织必须要学会积极主动与政府沟通,让政府了解组织的服务以及在发展阶段存在的需求,使政府能够从民间组织的需求出发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制定公益慈善组织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对那些符合标准的公益慈善组织由税务机关进行免税资格核准,给予免税待遇;对那些不符合标准的组织或符合标准但从事与慈善无关的活动收入要依法征税。其次,应该以公益性为原则确定捐赠的税收扣除政策。
(二)加强穆斯林民间公益慈善组织的内部能力建设
1、建立健全合理的组织框架,促进组织规范化发展
目前,公益慈善组织已经解除了双重管理体制的登记注册的问题,这对于穆斯林公益慈善组织的发展是一大的机遇,在抓住取得合法身份的过程中,也面临组织治理和规范的艰巨任务,因此建立符合组织宗旨和使命的组织框架,加强对组织内部结构的建设,完善以组织章程为核心的内部治理机制,是组织发展的关键之所在。完善组织的管理制度,如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克服组织管理的随意性和人情化。
2、巩固已有团队,注入新鲜血液
组织的发展问题,归根结底是人才问题。为了促进慈善事业的规范化发展,公益慈善组织必须推进工作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选拔、培养热心慈善事业、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要求组织一是要提高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与其他行业应该持平。二是要提升专业服务能力,使优秀人才能够有足够大的舞台来展示和发展自己。三是要与高校对接,提供志愿服务和实习岗位,发展公益人才。
另外,笔者认为,清真寺作为寺坊组织的核心构成部分,不仅是社区穆斯林行教、宣教的场所以及权威象征的教育中心,而且穆斯林的日常生活也紧紧围绕着它。阿訇在民间的权威是体现清真寺在本社区中权威和作用的核心和关键,拥有智慧、学识和人品的阿訇,不仅在清真寺有威望,在当地政府、社区都是扮演者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因此,穆斯林公益慈善组织可以和所服务社区的清真寺合作,一方面清真寺可以在相关硬件上对组织进行支持,另一方面可发展清真寺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宗教人士(比如阿訇)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借助阿訇和清真寺在坊上的权威和影响力开展更多的社会服务。
3、筹资渠道的多元化,促进资源共享
资金是慈善组织运行的前提,是实现其运行目标的根本保证。针对民间公益慈善组织筹资问题,组织倡导筹资渠道的多元化。我们选取了发展比较健全的一家NGO的负责人进行了访谈,他对机构资金的可持续性做了如下的见解:
访谈员:机构作为一家转型的机构,主要为省内的草根NGO做能力建设服务,您觉得机构存在最大的困境是什么?
负责人:我认为是资源的可持续性差,近几年以来,机构主要依托的是国际基金会项目的支持,但是国际基金会支持国内机构的越来越少,而国内针对民间公益慈善机构的支持还没有形成,这对于我们来说实在是一种担忧。
访谈员:那您认为解决这种困境的有效途径是什么?
负责人:我认为要使筹资渠道多元化,从三个层次来解决,一是中央财政的支持,政府要加大购买服务的力度;二是机构自身要提升筹款的能力,拓宽筹款渠道,挖掘本土资源;三是要倡导企业和社会来承担社会责任,充分利用其闲置资金;四是组织之间加强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公益慈善本身就是一种善行,是为有需要的人提供专业的服务,所以组织之间要学会合作,共享身边的资源,为服务对象带来福利,避免资源重复和浪费投入。一是在本地多举行同行交流学习的机会,让同行机构之间借鉴彼此先进的经验;二是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原则。“走出去”即派遣工作人员到其他的同行机构或国外学习交流,“引进来”即邀请有工作经验和知识技巧的人才定期给机构做培训。三是整合相关资源,比如政府、共青团、省市残联,民政系统等相关资源,为公益慈善组织自身发展创造广阔的平台。
兴邦是这些穆斯林公益慈善组织中发展最早,也最成熟的组织之一,其组织规模比较大,团队基本稳定,资金来源渠道比较广泛,这相比于其他只靠穆斯林“施散”生存的组织,已基本跨入成长期。对于这样的机构,笔者认为组织不能只靠外在的“输血”而存在,要学会自我“造血”,促进资产的保值增值,学会投资,发展社会企业等也将都是不错的选择和趋势。因此,坚持多元化的筹资策略,不断增加增值性资产,提高自身财务独立性是慈善组织筹资的根本途径。而其他处于初创期的组织,可以借鉴这些成长型组织的先进经验,借用穆斯林独特的公益慈善理念,发现和打造符合本组织筹资与资源动员的模式。
4、打造专业团队,加强“品牌”建设,促使服务专业化
一个组织想取得长远的发展,稳定而又强大的工作团队是不可或缺的。经过调研发现,目前穆斯林公益慈善组织的团队力量还是比较欠缺的,缺乏专门的管理团队和全职的执行团队,尝试建立“职工+义工”的组织运作模式比较符合目前的组织发展状态。
作为草根组织,要想在公益之林立于不败之地,组织自身就要打造自己的组织品牌和服务品牌。服务是竞争的主要筹码,而品牌服务更是重中之重。创立品牌项目的组织也可以比较容易的筹措到资金,这也是品牌的竞争优势。作为初创的公益慈善组织,更加应该注重活动项目的选择及对项目的品牌打造理念,如果还是遍地撒网式地开发毫无特点的活动项目,只会给组织造成更大的经济压力,小而精的项目选择方式将会是小型慈善组织的发展趋势。
5、提高组织公信力,得到社会认可
某种意义上来说,穆斯林做公益慈善事业的原动力来源于伊斯兰教崇高的慈善价值观。穆斯林慈善事业不仅是一项道德事业,同时还是一种宗教功修,既需要穆斯林群众有强烈的慈善意识,也需要社会舆论的支持。穆斯林公益慈善事业的公信力是靠信仰自觉遵守的,但是当形成公益慈善组织,其组织的公信力直接影响着组织的长远发展。要提高组织的公信力,单纯依靠宗教的约束已经远远不够,还需要有“玻璃做的口袋”,要有完善的财务预算制度,坚持财务公开、透明。组织要定期公开资金流向情况,捐款人虽然不求回报,但是还是关注自己所捐善款是否运用到了需要帮助的弱势人群的身上。只有做到这些,组织才会慢慢被捐赠人认可、被服务对象认可,久而久之也会被社会公众所认可和接纳。
五、结语
伊斯兰教义中公益慈善思想是发展穆斯林公益慈善事业的坚强后盾,而穆斯林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壮大对于整个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也起着不可或缺的补充作用。兰州市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聚居的城市,在转型期的大背景下,本身就存在很多棘手的问题,因此,穆斯林公益慈善组织的出现和发展,正是为这些问题补缺的绝佳机会。发展穆斯林公益慈善组织不仅能够为有需要的穆斯林群体带去福利,而且能够补充政府职能的缺位,在政府领导下更好的服务社会有需要的人群,也可以促进民族的团结和发展。兰州市的穆斯林公益慈善组织虽然有一部分注册的组织已经拥有比较稳定的团队,能够为特定的群体提供专业的服务,但是总体上发展还都处于初级阶段,因此,还需要各个方面的支持与鼓励,才能给组织的发展成长营造一个有利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黄晓勇.中国民间组织报告(2009-2010)[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12).
[2]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25e2650100rot9.html.
[3]王名.社会组织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3).
[4]顾健健,马立,[加]布鲁斯.哈迪.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与管理——中国和加拿大比较研[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5]孙婷.志愿者失灵及其矫正中的政府责任—以北京志愿服务为例[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
[6]靳东升.非盈利组织税务管理的中澳比较及思考[J].涉外税务,2008(7).
[7]刘玉能,高力克.民间组织与治理:案例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8]康晓光,冯利.中国第三部门观察报告2011[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9][土耳其]法土拉·葛兰.智慧珠玑[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3(2).
[11]杨永昌.漫谈清真寺[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1.
[12]刘文光.我国公益慈善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行政与法,2009(1).
[13]马明良.伊斯兰文化新论(修订本)[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
[15]马锐强.坚定信仰履行善功[J].中国穆斯林,2004(1).
[16]马丽蓉.中东国家的清真寺社会功能研究[M].北京:时事出版社,2011.
[17]马坚译.古兰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18][土耳其]奥斯曼·努日·托普巴希,蒋敬译.伊斯兰文明的光辉—慈善与社会服务[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马兰(1964-),女,回族,西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阿拉伯语;李淑云(1987-),女,汉族,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贺亚雄(1986-),男,汉族,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社会工作。
中图分类号:B9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12-0012-0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甘肃省少数民族民间公益慈善活动的现状调查研究——以兰州市穆斯林慈善业为例”(项目编号:13XJA850003)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