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曾辉(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1)
浅谈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程评价模式的构建
李曾辉
(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1)
摘 要:课程评价是课程的基本组成部分。高职公共艺术课程一般可以分为艺术技能类、艺术赏析类、艺术理论类等三类课程,对学生的成绩来进行评定与考核应分别根据这三类课程各自的特点建立科学有效的机制和评价方案。
关键词:高职院校;艺术课程;评价模式
课程评价在课程体系中起着重要的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是课程教学中基本组成部分。课程评价包括着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以及对课程教材的评价等。而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则是整个教学的关键所在。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高职公共艺术课程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评价所具有的激励与诊断功能,对学生的成绩来进行评定与考核应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机制和评价方案。
采用课堂作业,小论文或开卷等形式考核,是目前高职院校的公共艺术课程评价方式,考核及格记相应的学分,按照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记分。但是这种评价模式却常带来许多的弊端。一是公共艺术课程现今多以传统的笔试考试为主,这种考试方式容易忽略学生在各个时期的努力程度和进步状况,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二是忽视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心理素质、实践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等各种因素的综合考察,而评价的主要标志仍然是对学科知识获得的多少。三是在整个评价的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消极地被评论地位,而常由教师决定着学习结果的优劣。因此,完善公共艺术课程评价模式,需要重新认识和理解公共艺术课程评价理念,借鉴优秀的经验从而不断的探索、研究和改进评价方法与手段。
树立起多元性和动态性的评价观念,建立多样化的成绩评定体系。传统的笔试在整个艺术课程考核评定中所占比例应只是一部分,评价体系中更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特性和个体特性,要将学生艺术技能、艺术理论知识、艺术欣赏水平、艺术活动参与等各要素综合起来,作为考试评价的内容。还需综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以此建立艺术课程开放动态的复合性评价。当然在整个教学评价过程中,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评价目标指向较模糊、随意性较大、成绩衡量不规范也成为了我们需要克服的问题。在各类公共艺术课程教学中,要多用启发性、互动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艺术感悟力,使学生欣赏美、感悟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也是艺术教育的终极目的。所以我们在发现并解决学生学习中问题的时候,应该尽量给予学生一个公正、科学合理的评价。
就现在而言,解决不同类型的课程的方法存在差异性,而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程主要由艺术技能课、艺术赏析课、艺术理论课三类课程组成,而评价标准也应该根据这三种不同类型的课程加以区分。
(一)艺术技能类课程评价标准与方法
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爱好,陶冶自身的性情和身心,提升自身的艺术创造能力是艺术技能学习的主要目的,而艺术技能更能提高学生个人的综合素养,使生活更为丰富。若想要在短期内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有着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对刚开始学习某一种艺术技能的学生来说。因此对待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们更多的还是应该以鼓励和发展的眼光来评价。而每个学生的基础又不一样,教师在对学生提出相应要求的时候,应该着重考虑每位学习者的基础,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更进一层。需要综合评价学生艺术技能的学习,既要考虑学生本身的艺术基础,通过艺术课程学习后学生成长的程度,也要将学生参加各类艺术社团、艺术活动以及艺术创作能力等要素纳入到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二)艺术赏析类课程的评价标准与方法
现阶段学生,应该拥有自己鉴别艺术作品的审美能力。艺术赏析类课程一是可以扩大学生的艺术审美视野,二是可以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品位。学生通过艺术赏析类课程的学习,可以对音乐、舞蹈、绘画、书法、影视等艺术门类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规律产生初步感性认识,又可以提升其审美能力。从评价方式来看,一是教师可以在平时作业多布置一些探究型作业,鼓励学生多查找资料,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从而引导学生对经典艺术作品做出富有独创性和新颖的阐释;二是要在课堂提问和讨论环节,要将学生回答问题、发言讨论做好记录,并将其作为艺术赏析类课程的评价依据;三是在期末考试环节,应以测试学生艺术鉴赏能力、艺术评价能力为主,从而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反思、自我辨析,形成学生自主艺术学习能力。
(三)艺术理论类课程评价标准与方法
艺术理论类课程通过对审美和艺术问题的理性思考达到由理人道的境界,它包括艺术概论、审美文化史、美学原理艺术史等课程。艺术理论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融通理性与感性。在欣赏和创造作品的时候,不仅能够塑造自我丰富健全的人性和人生,还可以更好的认识自我。因为它注重研究艺术和审美的基本规律,所以通过学习,学生可以科学理性的看待和分析各种艺术现象,使学生具备敏锐的艺术直觉。在艺术理论课程进行成绩评价时,应该突出理论与生动的艺术作品的结合,用一种开放的眼光和心态,让学生养成用哲理性的探索方式来看待艺术规律和审美活动。注重对思想的研究,通过对提问发言、课后论文、探究精神等,来对学生做一个综合的标准评价。■
[参考文献]
[1] 叶秋美.浅议高职公共艺术教育[J].科技信息,2014,08.
[2] 周鑫.对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评价标准的思考[J].教育科研,2011,04.
[3] 文莉.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与学生素质发展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2,04.
作者简介:李曾辉(1979-),男,湖南隆回人,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课部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艺术教学与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