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晨(曲阜师范大学,山东 日照 276826)
钢琴音乐风格之演进
陈 晨
(曲阜师范大学,山东 日照 276826)
摘 要:音乐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产物,欧洲人创造了世界上最经典伟大的钢琴音乐,为了适应这一需求,中国的音乐文明也随后应运而生,钢琴音乐就是其中之一。
关键词:钢琴;音乐风格;演进
钢琴是由古钢琴和羽管键琴发展演变而来的。由于钢琴是由键盘的敲击与和弦相互作用而产生音乐的,鉴于这一原理,“弦”与“键”成为了钢琴最主要的两个组成部分。
(一)钢琴的产生
12-14世纪的欧洲,人类学会借用长形木箱,对其进行琴键安装,在将琴键固定好在其末端后,利用平头针对金属琴弦的敲击作用,使弦与键盘相互撞击,最后产生声音。羽管类钢琴与古钢琴的弹奏原理极为一致,但也有差异之处,对于前者来说,其琴键的后端装置了钢黄片与鸟类的羽毛,声音的发出主要是来自于对这两种琴弦装置的拨动;在敲击的过程中,由于力度上较小的限制,使得这两种钢琴所发出的声音都较轻,音量的大小也无法随人们的需要而任意改变。这一使用上的局限性使得钢琴的表现力度大大缺乏,人们对弹奏灵活性的强烈要求也难以满足。
(二)钢琴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十八世纪的初期,一位来自意大利的乐器制造者对羽管琴键进行了系列的改造与提升,其利用皮革,对木槌进行精心包裹,通过不断的尝试与实验,最终,键盘机械被这位名叫克里斯托弗利所发明。对于西方国家来讲,由于文化及地域上显著的限制性,使得钢琴制造家与作曲家在听众的认知范围上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中国听众在某种程度上被忽视。随着西方国家与中国对外联系的日益密切与加强,文化共享也成为了各个国家友好交流的标志之一。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性原因主要有三个。其一,音乐是精神文化,且作为“乐器之王”,钢琴的文化与艺术内涵强大无比,因此不仅在诞生地西方国家历久不衰,还能广为流传与发展,满足中国人对音乐的需求;其二,经典的艺术由人类所创造,是全人类所共同拥有的财富,无论是在欧洲人对艺术狂热追求却被压迫限制的时期,还是在文化运动掀起的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人的审美观点在一定程度上都超越了他们创作音乐所处时期的时代背景,也由此钢琴音乐符合全人类的听觉审美;其三,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立足本国音乐文化的传统上,对其他国家的音乐精髓不断地借鉴与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终形成了具备本民族文化特色的优秀音乐。综上所述,这三个主要条件在中国钢琴的产生与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人们普遍认为钢琴的产生与发展有大约300年的历史,但在现代钢琴出现以前,它就已经存在了近300年,古钢琴便是在这一阶段发展的,在1709年,钢琴制造者对古钢琴进行一系列的改良与创新,为现代钢琴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保障。
(一)第一时期:巴洛克时期
在17世纪时期,作为西方音乐历史上的代表时代,巴洛克成为了一种艺术形式,音乐家在巴洛克时期所创作出来的音乐都被统称为巴洛克音乐。最早在意大利的16世纪后期,巴洛克时期就已经表现出来了;但是在德国以及南美的殖民地,晚到18世纪在某些方面才达到了及其盛行的程度。例如巴洛克时期的钢琴代表家巴赫,创作《十二平均律》,以及六首著名的《勃兰登堡协奏曲》[1]。后来巴赫举家迁往莱比锡,又创作了《约翰受难乐》和《马太受难乐》。巴赫在创作上,他开始跟对“古代风格”,即文艺复习时期的复调音乐感兴趣,研究,抄写,并且将巴洛克时期的复调音乐与自己所创作的音乐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反思与总结,得出了一些结论。
1.音符辞藻过于华丽,装饰性成分过度多。
2.在管弦乐团的编制上没有形成标准化的格局。
3.J.S.巴赫时代将复调的和声性发挥到最大化。
4.节奏短促但强烈、旋律优美而精致。
5.教会调试被大小调替代,主调音乐在不断发展。
6.占据主导地位的依旧是复调音乐。
7.巴洛克的重要部分主要是即兴创作与低音数字。
(二)第二时期:音乐的浪漫主义时期
作为浪漫时期的音乐代表,肖邦、舒曼和舒伯特等一些乐曲作家在创作时对待音乐的看法不同,因此侧重点也各不相同,相同之处体现在他们作品的浪漫主义风格及其表现手法上。他们生活和创作盛期正值19世纪30-50年代,即欧洲政治舞台又一次形成革命高潮的时期这一时期,从推翻法国复辟王朝的1830年7月革命、1831年波兰反对沙皇俄国的起义一直到1848年欧洲范围的革命[2],都对法国德国以及其他国家的艺术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德国的音乐家舒曼和门德尔松的音乐作品都对现实中的无聊空虚、鄙俗慵懒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不满,他们将自己积极、充满活力的艺术风格融入到音乐之中,通过不断地社会活动以及听众对音乐的评价,推动了德国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发展。而肖邦作为波兰人,为西方文明和人类文化增添了特殊的光彩,钢琴音乐在肖奈的创作时期进一步发展追求美的真谛,演奏技巧与改进的作曲技术之间相互补充与结合,为钢琴音乐在艺术上的发展与升华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第三时期:中国风格
经过不断地积累与沉淀,钢琴传入我国已有百余年的历史,这期间我国的钢琴音乐创作经历了萌芽、起步一直到繁荣发展的过程,我国钢琴作曲家在钢琴的旋律与曲式结构上形成了一套独立的风格。他们的作品逐渐走向世界,为世界钢琴艺术增添了许多瑰宝。1915年我国第一首钢琴曲是由赵元任先生作出的,名为《和平进行曲》[3],标志着中国钢琴音乐的诞生,此时的音乐风向开始从日本转向欧洲,构思简单、结构短小是最初期的音乐特征。对于钢琴在中国的发展来看,旋律是音乐要素的重要成分,20世纪的音乐旋律主要是以节奏为主,这一时期的音乐节奏比过去任何时期的变化都要多,且更复杂和更有活力。有些作曲家试着采用“多节奏”,钢琴音乐风格在中国的演变过程中,通过作曲家的不断创作与创新,已经成为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部分。
人类对科技的不断追求与创新以及来源于精神生活的需求,使得钢琴成为乐器中的集大成者。在钢琴乐曲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不仅仅能看到人类物质生活的演变过程,还能体会到除开物质追求的文化涵养。作为一种物质上的文化媒介,钢琴的产生给了音乐家展示激情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来说,音乐家对钢琴弹奏功能上的多样化使得乐器制造者不断对其进行深化创新与调节,这一行为间接促进了钢琴结构上的优化以及组成功用上的成熟。由此,音乐人若想全面了解钢琴的文化,就必须要熟知钢琴的发展过程、理解钢琴的存在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楠.对20世纪中国钢琴音乐风格之演进探究[J].北方音乐,2014,17.
[2] 吴烨.中国钢琴作品的风格演进初探[J].大众文艺,2014,18.
[3] 田亮.钢琴演奏技术探析[J].文教资料,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