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金枝
摘要:数学学习方法指导是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教育途径对学习者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诊治,使学习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学习之中,逐步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的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合理预习,做好课前准备;学会听课,增加课堂的有效接受知识的时间;掌握规律,科学复习三个方面养成高效能的学习习惯,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学科规律 指导 学习方法 合理预习 听课 科学复习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9.144
最早的学习型论著《学记》就曾经指出:“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其中的深意就是:善于学习的人,教育者非常省力,学习的效果也能事半功倍,并且能够自觉地将学习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不善于学习的则正好相反,不仅教育者需要花费很多的力气,学习效果也是事倍功半,对于学习和生活的指导和帮助意义也不大。学习其实和生产劳动具有相似性,生产劳动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才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学习也是,学习方法就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工具,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习活动才能行之有效。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让小学生感到数学好学,把学数学当成一种乐趣,真正做学习数学的小主人,下面我就结合在教学工作中的体会,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思考的方法。
一、合理预习,做好课前准备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数学教学的起始阶段,预习在课堂学习中起到了很好的准备作用。充分的预习工作,能使学生在课上学习时能够整体把握知识结构,做到有的放矢,对自己不了解的问题能够在课上充分认识。小学生对于预习知识了解甚少,我们在具体工作中,应该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一)引导学生形成预习的框架思路
在教授学生预习的过程中,需要循序渐进。开始时,需要明确布置学生预习的范围,引导学生找出重点和难点。在学生掌握一定的预习规律时,就要引导学生列出预习提纲。这种方法主要是根据心理学研究得出的结论,曾有心理学家做过这样的研究,带着问题读书和不带问题读书,数据分析显示前者比后者的效率要高出五倍。就如我们常说的一句古语一样: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二)手脑并与,做好预习笔记
在掌握一定预习思路的同时,学生预习时并不能单纯地读教材,应该调动多种感官集体作用,其中一个重要的预习方法就是学做预习笔记。儿童思维是发散性的,系统概括能力不强,单纯的文本阅读,使学生很难记住预习中的难点与问题。这就需要调动学生的其他器官一起发挥作用,好头脑不如烂笔头,对于一些晦涩难懂的数学抽象问题,学生需要做好预习笔记,在课堂教学中才能有的放矢,有所侧重。
(三)教授预习策略,提高预习能力
除了预习笔记,在预习当中,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结合不同的预习策略,全面提高自己独立学习的能力。其中“圈、点、批、注”就是从古至今教育不断推崇的高效预习策略。其目的就是让学生“站在书上看书” ,这种方法也属于学习策略中的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这种策略的运用,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全面调动“识记”“回忆”和“再认”等多种认知方法,引导学生体会到预习的快乐,增加课堂的积极性。
同时,做记号的方法对学生预习也是帮助非常大的。如直线(—)表示比较重要的内容;曲线(~)表示特别重要的内容;重点号(.)表示关键的词语;问号(?)表示对句子或观点的质疑等等。此外,还可使用五颜六色的标记笔,这样学生的记录也不至于那么单调,而是令人赏心悦目了。
二、学会听课,增加课堂的有效接受知识的时间
上课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检验教师备课和学生预习的核心步骤。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指导学生学会听课,自然也就成了打造高效能课堂的关键所在。
(一)合理利用学生的预习知识,集中解决预习中的难题
引导学生在听课的过程提出自己存在的问题,结合知识结构,有所侧重地指导学生解答存在共性的难题,根据学生个性特征,增进师生互动,有针对性地辅导个别学生,使“传到授业解惑”的过程融为一体,使预习和学习融为一体,增加学生的学习观念。
(二)跟随教师思路,做课堂的小主人
解决问题并不是学生课上学习的主要内容,而是要做到调动学生跟随教师思路的引导,能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逐步转变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关系,由传统的灌输式教育逐步转变教师启发,学生回答,注重学生形成性思路的开发和培养。压缩集体教学时间,积极开展小组学习,实现同伴互助,增强学生的主人公意识。
(三)科学利用学生在课堂上的随意注意和不随意注意
由于学生年龄阶段所限,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时刻保持随意注意是不可能的,并且权威式的课堂管理,也并非教授学生知识的最佳方式和方法。所以教师应该在讲授重点知识的时候,要保持学生的随意注意,而在课堂练习和作业布置上要科学利用学生的不随意注意,这不但能够使学生在整堂课中都能感受到轻松愉悦,也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
三、掌握规律,科学复习
学生复习的过程是对预习和上课的信息反馈阶段,这一阶段也具有自身的规律性。主要依据的就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其实是一个识记的过程,高效能的记忆是其中的关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指出了人的遗忘速度具有先快后慢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在课下时间,学生应该阶段性地、有规律地复习知识,以巩固课上知识。这个环节也是打造高效能课堂的重要环节。
综上而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指导学生学习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养成高效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对打造高效能课堂,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吴立岗.教育的原理、模式和活动[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责编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