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掘地方美术课程资源

2016-01-28 14:56周奇明
新课程·中旬 2015年12期
关键词:发掘渗透美术

周奇明

摘 要:要上好一堂美术创作课,只教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充分利用身边的自然资源,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解放教研者的眼睛,开拓学生的眼界,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是新教学理念所发扬的,特别是在有旅游优势的地方更应该将旅游资源融入课堂,所以就要鼓励学生敢于观察、善于观察、立足本土、放眼外界。

关键词:发掘;资源;美术;渗透;创作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素有一代文人对巫山壮丽景观的赞赏,而巫山在其中亦举足轻重,昔日的贫困大县经历过为三峡工程大迁徙、有过老城的淹没到新城靓丽的蜕变,也有巫山猿人的亘古历史到考古的寻根探源。新的经济发展可谓是对巫山面貌的革命,曾经一度的萧条景象仅由瑰丽的大、小三峡与峰峦跌宕的十二峰撑住。享誉中外的旅游胜地在某种极端的预测下就快被消磨在世人的眼角。沧海桑田,有“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华章,而今亦有遍山红叶的渲染,还有入住悬崖的开发,两江水岸的交汇造就宁江半岛的凸显呈现一片碧水云天。而今,大自然馈赠的巫峡仍在,巫山的萧条不存;前朝的刀耕火种消失,拥有考古探源的龙骨坡遗址却吸引了考古学家和中外游客的青睐。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眷顾,我们没有理由生于安乐。在历任领导人的重视下,“再穷不能穷教育”的理念渗入各个阶层,巫山教育事业的发展犹如雨后春笋,处处显出生机勃勃,这已不是口号,而是有实实在在成果展现在人们眼前。在巫山红叶相继被列入语文课本时,身为巫山人不仅仅为之欣慰,更应该感到自豪。最是那“一片淳朴厚重的红叶,一弯浓妆淡抹的三峡。这一刻,我忽然发现:我们需要重读新三峡,发现新三峡,进而发展新三峡”的华丽描述,心是何等激扬,何谓美,看了这就知道,何谓丽,它们正向我们走来。

放眼看去大自然的造就、祖辈文化的遗留,这山已经不再是山,而是让你看得更高的垫脚石,生在山村活在大地,先辈的文化不能消失更不能淡忘,而要加大学习,寻回历史,研究它的精髓。就长江三峡的心腹——巫山来讲,拥有天生的奇景又有不可取代的红叶,可谓“天下红叶虽红无二致,千姿百态,各领风骚,而三峡红叶吸取了大江精髓,独具山魂水魄,具有江山之美,江山品格,所以,人们更爱三峡的、巫山的红叶。”而在美术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了“认识本土文化是学生学习艺术,认识艺术的基础,是走向世界的起点,身为教育者有必要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本土文化,从他们的周围环境开始,挖掘生活的美,乡土文化的美。”要上好一堂美术课,只教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充分利用身边的自然资源、校园社会资源,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完成美术课程的学习与创作。立足本土,着眼外界,抛砖引玉,展望通过本土教材让全国中小学生从小就开始了解三峡、了解巫山,

这必将对巫山和三峡更多的是对巫山文化的发展起到巨大的宣传作用,而且这种作用之大、之久,就是不可估量的社会效应。

但这重中之重还得是如何自然巧妙地将地方文化渗透课本教材、渗透到课堂,潜移默化地进入学生学习的领域,从美术教育的“造新·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来看,将地方文化划分领域仍是一个研究的难点。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学习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美术的渠道,逐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一、有效挖掘归纳本地风俗人情

解放教研者的眼睛,开拓学生的眼界,所以就要鼓励学生敢于观察、善于观察、立足山区、放眼世界,在美术课堂上敢于运用新的学习方法,对优美的风景描写我们要靠文人般的吟唱感悟其中的韵味,不仅要靠书本的知识,而且应该把本地风情带入课堂。我们只有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的资源,不断地去开发、实践,才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让学生贴近生活,亦能不断推进课堂的高效性。挖掘本土民间特色的文化资源,是拓展学习和运用美术的渠道。现今,很多学校都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虽资源广泛,可是这些往往不如现实生活资源给人亲近、给人震撼、给人惊奇。所以,要巧妙地发掘本土风俗民情,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这对高素质教师的培养有促进性作用更对学生的学习与吸收有深远的意义。

二、搭建校园的宣传、学习、交流、展示平台

以我们的校园来说,踏入我校(巫山县乌龙学校)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带有典型龙精神的校徽图案,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展现在人们眼前,从这些画中可以看出教研者的匠心独运和创作激情。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而建的假山上,建有高雅的读书厅(书香厅),另有卧龙湖的点缀形成一幅山中美景,脱颖而出。学校宽敞华丽的美术室更是学习与创作的展台,现代化先进设备落户于山区的学校,无疑是学校硬件建设的亮点!学校的外网平台给了我们向世界宣读的舞台,我们的活动公诸于世,我们的成绩众望所归。在美术学习中,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先天景象和后天设备,将生活纳入学习,将学习渗透于生活。通过文人故事、先烈典故、地理环境,仔细观察,细心探究,广泛获得美感、灵感,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美的抓捕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珍惜生活的情感。在新课程的改革与乡土文化的结合中,带领学生对生我育我的故土不断解析,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让学生在乡土文化中提高能力展现自我,创造美。多发表他们的作品,积极地学习乡土文化、宣传乡土文化、体验乡土文化。

各地的地方课程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我们要在当地进行调查、了

解,分类整理,充分加以利用,积极编写校本课程与教材,从而开展有特色的美术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发掘渗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小学美术个性化教学的策略研究
考古发掘之后的文物保护探讨
美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作文立意的探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