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康
摘 要:在语文课堂教育中渗透情感因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情感体会等,通过有效的情感教育方法,有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将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情感因素渗透的有效方法进行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因素;教育方法
情感教育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情感因素的开发,进而丰富学生的情感,调动学习热情,实现身心健康发展。在初中语文课堂渗透情感因素涵盖三个方面,即教师的情感、学生的情感及教材中的情感。情感教育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课堂教育观念,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强化情感熏陶。
一、以教师的魅力感染学生的情感
当前的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能力素质及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影响学生,因此,要想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从教师开始转变,不断增强自身的能力素质,尝试使用全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以个人魅力感染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获得健康成长。在初中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中,教师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视。首先,要在学生面前树立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获得学生的尊重与信任,进而让学生喜欢语文课;其次,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不断学习、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以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语文课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语文课获得情感体验。例如,在学习课文《春》时,教师可以采取情感式的新课导入方法,在课前跟学生一起讨论古今中外赞美春天的词语、句子等,并且让学生畅所欲言,描述他们眼中的春天。在学生思考和讨论过程中,每个人脑海里都有一幅春天的美景,带着这样的良好情绪开始学习课文内容,学生的学习热情较高,更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创设真实的情感教育环境
人的情感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中才能激发出来,因此,语文课堂的情感教学离不开真实的环境烘托作用。教师可以采取新课导入、有效提问等方式,将学生带入一定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带着情感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创设真实的情感教育环境,需要围绕教材内容而开展,由教师在课前预设教学环节,做好课前“热身运动”,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加入学习中。其一,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与设计的优秀文学作品,学生通过朗读课文,能直接获得美的感受;教師也可有感情地为学生朗读课文,将教材中无声的文字转变为真情实感,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再创作文字内容,学生感悟到课文中的情感;其二,在课文教学中经常采取分角色朗读方法,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尤其在人物角色较多的课文中,可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情感、不同的语调朗读课文,更有利于学生对课文人物的认识与理解,深入分析课文的中心思想;其三,在情感教学中还可实施角色扮演策略,根据班级学生的个性差异,结合课文的内容及教学目标等,可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分组编排话剧,分角色扮演,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较高,则能够保证学习的效果。
三、以多媒体技术渲染情感教学情景
初中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都是描写社会生活事件的,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尽量将抽象的知识内容以简单、直观的方式表示出来,更利于学生的接受和理解。在当前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并且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不可取代的作用。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各种视频、图片、PPT、音乐等,创设教学情景,更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例如,在学习《沁园春·雪》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一首动听的音乐,让学生配合音乐默读课文,从中感悟课文中的情感,学生的脑海中纷纷呈现出美丽的雪景,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能够集中注意力听讲并积极举手发言,既获得了情感体验,也掌握了教材的学习要点。另外,在课余时间,教师还可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中外著名电影、话剧片段等,调动情感,开阔视野。
四、在实践中强化情感体验
语文学科本身就具有实践性强的特征,其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增强学生的人文意识与审美能力,在学习中获得成长。语文教育涵盖听说读写,学生可通过锻炼口语表达、阅读、写作等多个渠道提升语文实际运用能力。课堂教学的时间十分有限,因此,语文教育不能局限于课堂内,更要拓展到课堂外,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获得特殊的生活经验与情感体会。作为语文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多与学生沟通,鼓励学生通过课堂内外的观察和交流,运用各种资源,拓宽自己的语文知识储备;同时,教师也可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学习,给学生推荐好的书籍、好的电影等,为学生创造培养情感的机会,提高初中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
五、积极的教学评价激励学生情感
在初中阶段课堂教学中,积极的评价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丰富情感起到积极作用。过去,教师经常批评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导致他们的自尊心受挫、学习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学习成绩。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要多关注学生的积极情感,对于学生所做出的努力、取得的成绩等,给予积极的评价和肯定,多表扬学生,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与快乐,进而转变学习观念和学习态度。
总之,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课堂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提高教学效率、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途径。情感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目前已经得到初中教师及学生的广泛认可,有效的情感因素渗透,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高晓燕.初中语文情感教育渗透刍议[J].关爱明天,2014(06):52.
[2]安怀现.初中语文情感教学论[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33):275.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