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东 霍斌
摘 要:在新课改的不断发展下,教师不断地对初中数学参与式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与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不同,参与式教学注重学生参与,教师起引导作用,激发初中生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望。在课堂教学上,参与式教学改变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注重知识要点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理解多少、吸收多少,学生被动学习,而参与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成为指导者。因此,好的参与式教学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热情。如何构建良好的初中数学参与式教学模式是需要初中数学教师不断探索发展改进的。
关键词:初中数学;参与式教学;学生主体;教师引导
在传统教学中,数学课堂沉闷没有生机,知识就像水一样,老师把水强制性地一次性灌入学生脑子里。这种教学模式重结果轻过程,只强调学生学多少,忽视了理解多少,最后导致学得快忘得快。与“注入式”教学不同,参与式教学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初中生正是需要培养学习能力的阶段,从小学升到初中,应当培养学生对数学的认知,这是学习数学的过渡阶段。初中数学参与式教学应当如何更好地调动初中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如何做好数学基础性学科教学是参与式教学解决的问题。
一、让数学源于生活
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不同,开始系统学习数学的各个方面,
因此要让刚刚升入小学的初中生更好地接受数学。很多初中生认为数学和自己离得很远,就是因为他们并不能将学习到的定理、公式、几何图形应用于生活中,生活与数学的脱离是初中生认为数学难学的关键,进行数学教学之前,教师应给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让学生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是如何应用到生活中,怎样联系到生活之中的。只有当学生明白数学源于生活,才不会再感到数学的陌生,也更愿意学习数学,再将数学应用到生活之中。比如在学习几何的课程时,上课之前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在生活中观察什么是圆柱体的东西,什么是球体的东西,自己会不会做出一个规则的图形等课前作业,上课时进行小组讨论,评比哪个组观察到的多。这种方式既能调动学生课下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能让学生发现生活中隐藏着数学知识。
二、教师起引导作用,学生自主学习
填鸭式教学是教师一味地将内容传输给学生,学生被动学习,学习效率不仅不高,还打击学生积极性。新型参与式教学要求教师起辅导作用抛砖引玉,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自发地思考学习。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减少机械化的程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学生本身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以它们为基础不仅方便教学,还有利于学生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创新问题,激发学生自己在大脑中思考问题寻求答案,将
自己拥有的知识重新拼凑组合,教师再加以补充形成新的知识。
也可以提出错误性问题让学生通过反驳探索出正确的数学模型,比如为什么一厘米和一米不能直接相加,通过小组的讨论得知单位不同不能相加这一道理。
三、人人都当小老师,数学课堂大家讲
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从客体转变为课堂的主人,最好的方式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在短暂的课堂上,如何充分地利用时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呢?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学生不断有新鲜感。初中生年龄不大,注意力不集中也实为正常。让学生成为小老师,教师可以先在黑板上出题,给学生一些时间解答,看看谁答得快答得好。答完的可以到黑板上写下解题步骤,然后老师不讲让做题人亲自给学生讲解。当然,这种讲解不能单单只靠学生讲,学生毕竟没有经验,他们的讲解也只是皮毛的、片面的,在学生講完后老师应当重复问一遍台下同学还有哪些方面不明白,并且在知识重点上加以点明和补充,这样既保证了课堂活跃性,学生积极性,又保证了教师引导性和教学高效性。
四、分层次教学,人人都有自信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的程度也不同,理解能力、吸收知识的快慢也不同,统一的教学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是不够的,对于知识本来就有漏洞,不能很好理解教师讲课的学生来说却学习起来相当吃力,因此教师应当将学生分出层次,给每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发挥到学习的极大值。虽然分层次会有可能让某些学生产生优越感,有些学生产生自卑感,这就需要教师合理调节课堂进度、教授方式,比如在提出一些简单问题时,选择数学基础较弱的学生回答,给予鼓励,难题不要刻意去找本来就不清楚概念学生回答。否则,这种行为反而会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参与式课堂教学。
数学在人类历史发展史上,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在以后更高层次其他学科的学习上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才能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初中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如何调动起来关键在于课堂能否合理地安排教师与学生的实践所占比例,让学生更加牢固地理解认识数学模型是十分有必要的。参与式教学就是注重学生的参与能力,提高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刘振宇.改变传统“填鸭”式课堂教学:努力构建高效数学课堂[J].学理论,2011(16).
[2]黄毓芳.关于提高初中数学开放式教学的思考[J].学园,2014(13).
[3]刘军平.基于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开放式教学改革探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01).
[4]刘康宁.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初探[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3(Z1).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