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娇艳,陈翠华,严文沛,陆 莉,王世英,顾晨辰,柏涌海*
(1.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预防保健科,上海 200003;2.上海开放大学,上海 200433;3.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护理部,上海 200003;4.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心内科,上海 200003)
综合医院心理护理骨干培训初探
庞娇艳1,陈翠华2,严文沛1,陆莉1,王世英3,顾晨辰4,柏涌海1*
(1.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预防保健科,上海200003;2.上海开放大学,上海200433;3.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护理部,上海200003;4.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心内科,上海200003)
[摘要]目的探讨护士群体二分法与心理护理二分法相结合的心理护理模式在综合医院的实施,在初期心理护理骨干培训的结果分析基础上,探索培训内容及方式上的改进。方法面向全院招募心理护理骨干65人,组织7次心理护理相关理念和知识为主要内容的讲座,培训结束后使用自编调查表收集信息。结果被调查群体对培训的总体满意度较高;经培训大部分护士能部分掌握心理护理的相关理念和知识,但某些具体技术的使用较差;较高年龄、职称、工作年限和受教育程度的护士“充分与患者交流”和“与患者家属交流”的频率较高,而较专业的沟通技术所有护士都较少应用。结论调查结果提示在后继培训中,内容应该更加细化和具体,形式应更加丰富和灵活,尤其是要提供实践机会,并且在组织、制度上提供现实的辅助和支持。
[关键词]护患沟通; 心理护理; 护理骨干; 二分法
Hosp Admin J Chin PLA,2015,22(10):963-966.
我国医患矛盾逐渐突出,长期以来医患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被认为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因素之一[1]。护理工作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患者接触最直接、最连续、最密切也最广泛,护理的质量直接影响患者在看病就医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2],因此护士群体与患者的有效沟通是和谐医患沟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世纪现代护理学诞生开始,护理学家就一直强调沟通在护理学科中的重要性[3]。心理护理作为现代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与患者的康复有着密切的关系[4],当前有关心理护理的干预类研究重点都在考察其对患者身心健康的影响[5];另一方面因为心理护理的核心内容是建立和发展良好的护患关系,通过实施心理护理,可以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与信任,以及与患者(家属)间的亲和力,避免潜在冲突,进一步促进护理工作的开展[6]。因此,心理护理这一体现人文关怀和契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护理方式是有效改善护患沟通的手段。
尽管有学者对心理护理的基本方法做了诸多探讨[7],但尚无统一结论,而临床护理人员对心理护理概念、方法和操作过程也存在模糊不清的情况[8]。造成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中流于形式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源于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意识不强,认为心理护理只是护理工作的辅助部分,不是护士的分内工作[9-10]等;另一方面,其他学者的调查结果以及本研究的初步调查都提示护士心理护理措施掌握不熟练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护士对心理学知识和心理治疗等理论方法掌握不足[9];因此,通过培训和继续教育等方式提高护士群体的心理护理能力显得非常重要和迫切。另外一个现实问题是,护士职业是世界公认的压力性职业,工作负荷重,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等均给护士带来了压力,国内医院护士严重缺编,更加重了护士的工作负荷[11],因此,保证心理护理知识的学习不给护士造成更大的压力,设计合理高效的培训模式和方案成为心理护理可以真正得以实施的关键所在。笔者认为,将心理护理骨干和普通护士群体的护士二分法与心理护理二分法相结合,可以解决以上问题。
胡佩诚[12]提出,心理护理二分法具有较强的临床指导性,将心理护理分为一般性心理护理和治疗性心理护理。一般性心理护理包括“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强化患者的心理支持系统、创造良好的治疗休养环境、加强健康教育”四个方面;而治疗性心理护理是指运用心理治疗的各种方法帮助患者“改变认知,改善不良情绪,矫正不良行为”。一般性心理护理是临床心理护理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对患者的心理支持、心理健康指导,以及良好的护患沟通,是一般患者的基本心理需要,也是维持和谐护患关系的有力保障;同时,一般性心理护理做法简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普及性,是所有护理人员都能掌握的。因此,应该使全院护士都掌握基本心理护理的知识和方法。治疗性心理护理,面对的是少数有较突出心理问题的躯体疾病患者,这些心理问题往往是由相关疾病引起,并阻碍患者的正常康复;同时,治疗性心理护理对实施者的要求也更高,需要其具备心理咨询和治疗的知识和技术。因此,鉴于治疗群体的有限性和对实施者的高要求,只需要有少数护士(即心理护理骨干)掌握治疗性心理护理的方法即可。
心理护理骨干的选择标准为全院每个科室至少一名或两名,参加者对心理护理和心理知识的学习有较高的热情,有较强的责任心,具备一定的带教能力;对心理护理骨干进行系统全面的一般心理护理和专业心理护理知识和技能培训,经评估合格后,由各个科室的心理护理骨干面向全科室的护士组织和开展一般心理护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实现以点带面达到全覆盖。这样,既能保证两个群体的学习效果,又做到资源的最大限度利用。同时,为解决心理护理真正实施困难,流于形式的局面,本院将在制度上进行保障,将其纳入系统有序的护理程序中,并将心理护理的实施情况作为护士考评的一个指标,逐渐实现临床护理工作中一般心理护理的普及渗透,必要时可以由科室的心理护理骨干对患者进行治疗性的心理护理,满足患者不同层次的需求。
本院为了提高整体护理水平和护理人员的护患沟通能力,加快心理护理专业队伍的培养,进行初次心理护理骨干培训,同时对护理骨干心理护理相关知识和能力进行问卷调查,为综合医院探索和建立心理护理模式以及提高护患沟通能力提供借鉴和支持。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次心理护理骨干培训人员招募面向全院所有科室,每个科室一名或两名护士参加,对心理护理和心理学知识有较强的兴趣,责任性强,并有一定的带教能力。共招募护士65人,均为女性,涵盖39个临床科室。因工作繁忙和突发事件等原因,部分护士未能参加全部培训。回收问卷46份,其中4份问卷由于填写不完整予以剔除,最终得到有效问卷42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91.30%。其中年龄<25岁9人、25~35岁29人、35~45岁4人;职称:护士15人、护师23人、主管护师3人,护士长1人;工作年限:<5年23人、6~15年13人、>15年6人;受教育程度:大专21人、本科20人、研究生1人。
1.2研究方法
1.2.1调查工具自编调查表,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一般资料:包括年龄、职称、工作年限、所在科室、受教育程度等。②对本次培训的评价:包括总体评价、实用性、授课内容、授课方式、掌握程度、建议和期望。③个人的相关知识和能力评估:包括10个项目(项目1,掌握“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理论和实际;项目2,能认识到躯体疾病患者的相关身心问题;项目3,能察觉到患者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项目4,能开展较满意的护理经验交流会;项目5,能在平时的护患沟通中给予情感支持;项目6,能与重病患者讨论疾病情况(告知坏消息);项目7,能在面临危机时给予患者及其家属关怀;项目8,能与那些“挑剔”的患者及他们的家属沟通;项目9,能结合患者个人背景看待问题;项目10,能认识感受到自身对患者及家属的作用和责任)。根据个人情况进行选择:完全不同意、较不同意、较同意、完全同意,分别记1~4分。④在临床工作中护患沟通方式的使用频率,包括四个方面:充分的护患交流(大于20分钟)、与家庭成员交流、专门的信息或咨询服务、支持小组的使用,频率分为四级:完全没有、有时(<2次/周)、经常(2~5次/周)、每天。
1.2.2研究方法本次心理护理骨干培训聘请院内外相关领域专家,自7月中旬至8月底的每周二中午共进行7次培训,主要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培训内容包括:情绪管理、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医(护)患关系、压力管理、临床常见心理问题、临床常用心理测量量表的使用、放松技术、护士自我身心问题的识别与应对。 在最后一次培训结束后,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现场发放调查表,讲解指导语,调查表基本在30分钟内完成,当场回收。发放和回收问卷46份,其中4份问卷由于填写不完整予以剔除,最终得到有效问卷42份,调查表有效回收率为91.3%。
1.3统计分析调查表结果录入Excel表格,分别对护理骨干对本次培训的评价、个人的相关知识和能力以及临床工作中护患沟通方式的使用频率三个方面的数据进行频次分析;将个人一般资料数据和心理护理能力及特定护患沟通技术的使用频次导入SPSS 17.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2结果
2.1护士对本次心理护理骨干培训的满意度本调查结果表明,护士对本次培训的总体满意度、对培训内容和方式的评价以及掌握程度较高,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初期心理护理骨干培训满意度调查结果
2.2心理护理相关知识和能力的自评结果(表2)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护士具备或部分具备心理护理相关知识和能力,但是在“告知坏消息”这个项目上,半数的护士不清楚如何进行。
表2 心理护理相关知识和能力的自评结果
2.3特定护患沟通技术的使用频率(表3)绝大多数护士每周至少能有一次与患者及其家属的充分交流;但是在为患者提供专门的信息咨询服务方面,40.5%的护士完全不能做到;也有较大比例的护士无法寻求并参与到支持小组中。
表3 特定护患沟通技术的使用频率
2.4单因素的方差分析结果年龄、职称、工作年限和受教育程度在护士心理护理相关知识和能力的得分上主效应均没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本调查的护士群体尽管一般情况不同,但在具备心理护理相关知识和能力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
护患沟通运用方面的结果显示:“年龄、职称、工作年限和受教育程度”四个因素在“充分的护患交流”和“与家庭成员交流”这两项技术的使用频率上主效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年龄越大、职称越高、工作年限越长、受教育程度越高的护士倾向于越多地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较充分的交流[年龄:(F=4.264,P=0.011),(F=7.803,P<0.001);职称:(F=2.927,P=0.046),(F=5.682,P=0.003);工作年限:(F=4.228,P=0.011),(F=10.273,P<0.001);受教育程度:(F=3.428,P=0.043),(F=4.878,P=0.013)]。而年龄、职称、工作年限和受教育程度在“专门的信息咨询服务”和“同支持小组合作”两项上均没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所调查的护士群体对本次心理护理培训的总体满意度较高,培训内容的丰富性和实用性也得到了较高程度的认可,将近90%的护士认为自己能较好地掌握培训的知识,大部分护士对培训的形式也较认可,但是仍然存在不可忽视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21.4%的参加培训者认为此次培训的形式过于单一,也有部分护士认为培训内容过于理论化,不能很好地将其应用到护理实践中。由此可见,随着整体护理及优质护理服务的广泛开展,心理护理已开始逐步被护士群体所熟识和接受,护士实施心理护理的意识在逐渐加强,对心理护理相关知识的求知和学习积极性在增加;但是由于相关理论和实践知识相对缺乏,对初次培训知识完全掌握的程度不高,而且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欠佳,提示今后的心理护理培训应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例如角色扮演、案例讨论等,增加学习兴趣的同时利于学习者将理论知识更加灵活地应用到实践中;培训的内容更侧重于心理护理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法和细则。
调查显示半数左右的护士只是部分具备心理护理相关知识和能力,表明该群体心理护理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有待提高,这一结果与敖欢[9]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被调查群体在特殊场景下的沟通技巧尤其缺乏,例如只有不到10%的护士能与重病患者讨论疾病情况(告知坏消息),而重症患者往往是心理问题更加突出的一个群体,需要更多的心理护理,这提示在培训中,除常规方法和内容培训外,应重点结合临床相关背景,尤其是非常规情景进行,如与处在病情变化等应激状态或情绪变化中的患者进行沟通的方法和技巧。此外,方差分析的结果并没有发现年龄、护龄、职称和学历在心理护理相关知识方面有显著的主效应,说明该群体心理护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没有太大差异,一方面表明长期的一般性护理工作可能并不能促进心理护理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提示开展心理护理培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对相关技术使用频率的调查结果发现年龄越大、职称越高、工作年限越长、学历越高的护士在护患沟通上做得更好,突出表现在能与患者进行充分的交流以及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方面,该结果为培训中进一步细分学员群体,细化培训方案提供参考。曾凯等人的研究也发现,护士长的临床沟通能力高于普通护士[13],可能与护士长的角色定位以及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处理护患矛盾和医疗纠纷等而得到较多的锻炼有关;而在为患者提供专门的信息或咨询服务,以及同支持小组共同工作方面,虽然高年资高职称护士较年轻和低年资护士好,但并未达到统计学显著差异,说明专业性较强的心理护理技术的掌握和推广应用还需要经过专门的心理护理培训和院方的支持才能实现。
初期心理护理骨干培训结果提示在今后的培训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心理护理相关知识应该更加细化和具体,例如普及正常人的心理特点及心理健康知识、一般心理咨询和治疗知识、临床各科疾病患者的心理及相关心理护理技巧。其次,培训的形式也应更加丰富和灵活,如采取授课、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法的结合,其中初步尝试为护理骨干提供到本院心理咨询门诊见习的机会,得到了良好的反馈,个别护理骨干还参与到了巴林特小组活动中,初步的结果显示其护患沟通能力和压力应对方式都得到了提高。再次,要为护士群体提高心理护理能力提供现实的辅助帮助,例如,为各个科室提供相关的书籍、制作一些学习手册等,并建立侧重心理关怀的心理护理文化,使所有护士可以随时随地地感受心理护理的氛围并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方便地得到学习资料;科室内可以根据情况成立多个支持小组,能更全面周到地为患者提供心理护理服务的同时护士自身也可以得到支持。
【参考文献】
[1]鞠民. 从医疗纠纷产生原因剖析医患沟通的重要性[J]. 现代医院, 2009, 9(9):105-106.
[2]霍春暖,朱秀勤. 神经内科病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措施与收获[J]. 中国医院, 2011, 15(4):65-67.
[3]Fleischer S, Berg A, Zimmermann M, et al. Nurse-patient interaction and communication: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J].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2009, 17(5):339-353.
[4]张芳.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 职业与健康, 2009, 25(13):1456-1457.
[5]程金连, 潘银河. 5种护理核心期刊10年心理护理论文调查分析[J]. 2010,24(6):1425-1426.
[6]关华. 在护理过程中如何实施心理护理[J]. 中国医药导刊, 2012, 14(1):134-135.
[7]陈瑶, 刘晓虹. 从杂志刊文窥见我国临床心理护理现状[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 21(2):30-32.
[8]包美华, 吴明霞, 陈爱民. 心理护理“二分法”应用于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效果观察及护理体会[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22):158-160.
[9]敖欢,沈贵荣,刘翠萍. 护士心理护理知识、意识及实施现状的调查分析[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13, 49(1):62-64.
[10]刘群, 王桂茹, 庄岚, 等. 实施心理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 20(11):73-74.
[11]蒋望雁. 护士工作压力现状与影响因素[J]. 当代护士: 学术版(中旬刊), 2013(2):103-106.
[12]胡佩诚. 护理心理学[M].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2:232-233.
[13]曾凯, 卢惠娟, 李铮, 等. 护士临床沟通能力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 护理学杂志, 2011(17):013.
(2015-05-07收稿2015-09-30修回)
(本文编辑戴志鑫)
·医院教育训练管理·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Core Team Training in General Hospital
PANG Jiao-yan1, CHEN Cui-hua2, YAN Wen-pei1, LU Li1, WANG Shi-ying3, GU Chen-chen1, BAI Yong-Hai1*
(1.Department of Prevention and Health Care, Changzheng Hospital,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hanghai200003;2.Shanghai Open University, Shanghai200433;3. Department of Nursing , Changzheng Hospital,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hanghai200003;4.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Changzheng Hospital,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hanghai200003)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of combining nurse dichotomy and psychological nursing dichotomy in general hospital, and to explore ways to improve the training content and methods on the basis of preliminary training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core team. Methods65 nurses were recruited within the hospital, and 7 lectures which focused on psychological nursing idea and knowledge were organized. A self-made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collect information after the training. ResultsA relatively high satisfaction of the training was reported. Most nurses can master at least some parts of the idea and knowledge about psychological nursing after the training, but their ability on the actual use of some specific technologies was limited. Nurses who are older, working for longer period, having a relatively high education and high title can contact with the patients and patients’ family better; but all nurses are not good at professional physician-patient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nclusionThe survey indicates that in the following psychological nursing training, the content should be more specific and detailed with varied and flexible forms, in particular, opportunities for practice should be provided. Meanwhile, the hospital should provide organizational support as well.
[Key words]nurse-patient communication; psychological nursing; nursing core team; dichotomy
[通讯作者]柏涌海,E-mail:Baiyonghai179@126.com
[作者简介]庞娇艳,女,博士,心理治疗师;电话:021-81885734
[基金项目]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重点项目(12ZS08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473261)
[中图分类号]R 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985(2015)10-096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