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红,任晓旭
(首都儿科研究所教育处,北京 100020)
儿科危重症救治知识和技能培训效果评价
马晓红,任晓旭*
(首都儿科研究所教育处,北京100020)
[摘要]目的评价小班形式的“儿科危重症救治知识和技能培训班”培训效果。方法对基层11家医院的31名医师、17名护士进行10次30学时的“儿科危重症救治知识和技能培训班”小班培训,随后对各项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到合格调查表45份,30份来自医师、15份来自护士;其中,30名医师均认为通过培训掌握或基本掌握儿科危重症救治知识和技能,掌握或基本掌握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PCIS)/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NCIS)的占96.6%;15名护士中认为通过培训对危重患儿的护理工作帮助很大的占86.7%;45名学员中84.4%的学员认为培训内容实用性强,95.6%的学员认为对实际工作帮助大,认为提高临床诊治能力和提高操作能力的占87.8%。结论小班形式的“儿科危重症救治知识和技能培训班”对提高基层儿科医师和护士对危重症患儿的早期识别、准确评估、及时救治、稳定病情、加强护理等方面的能力效果较好。
[关键词]小班授课;儿科危重症救治知识和技能;继续医学教育;基层医护人员;培训效果
Hosp Admin J Chin PLA,2015,22(10):967-969.
危重疾病医学涉及的是以急性症状为主的危急重患者,患者病情进展迅速,需要在第一时间做出诊断并给予对症治疗。临床上治疗此类患者以往多凭经验以及直觉[1],导致此类疾病的患者病情进展评估方面不够客观。
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Pediatric Critical Illness Score,PCIS)能够帮助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医师定量、准确地对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既能反映危重症患儿的病情危险程度,亦能反映患儿器官功能衰竭的状况,其评分结果为抢救危重患儿提供客观参数,对指导救治具有重要的意义[2]。
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NCIS)(草案)于1994年制定,并于2001年发表[3],经过长时间的临床应用实践,证实可以准确评估病情、指导抢救、提高治疗质量[4-7],已经成为新生儿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提高基层儿科医师和护士对危重症患儿早期识别、准确评估、及时救治、稳定病情、安全转运、加强护理等方面的急救能力;降低儿科患者的死亡率;减少后遗症率;提高患儿生存质量;避免医疗事故,本院举办多期针对基层儿科医师和护士的“儿科危重症救治知识和技能培训班”。培训班进行小班授课、交流互动、病例讨论、技能培训,内容基本覆盖儿科常见危重症识别及处理的绝大部分内容,以期在基层医疗实践中能具体应用。
1材料和方法
1.1资料来源对11家(4家三级综合医院、7家二级甲等医院)的31名医师和17名护士进行10次30学时的小班授课、交流互动、病例讨论、技能培训。培训结束后,请参加培训班的48名学员填写“继续医学教育效果调查表”和“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执行情况满意度调查表”并随即收集。
1.2统计方法及评价指标对学员的一般情况及学员在“继续医学教育效果调查表”和“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执行情况满意度调查表”中的回答进行统计。内容包括学员的学历、职称、专业及所在医院的级别,培训后对小儿危重病例早期识别、准确评估的相关知识、PCIS/NCIS的掌握情况、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对实际工作的帮助、培训计划安排、最大收获等。
2结果
2.1学员的基本情况共收集合格调查表45份,来自于30名医师,15名护士。45名学员中,80%来自4家三级综合医院,20%来自7家二级甲等医院,医师学历均为本科以上。护士本科学历8人,专科7人,无主任护师职称的学员(表1)。
表1 45名学员的一般情况
2.2医师培训效果30名医师认为通过培训掌握或基本掌握儿科危重症救治知识和技能的为100%, 掌握或基本掌握PCIS/NCIS的占96.6%(29/30)(表2)。
表2 医师培训效果
2.3医师对于儿科危重症救治知识和技能培训知识的掌握情况30名医师中认为PICS/NICS作为危重症患儿识别评估手段,能够早期识别的为46.7%(14/30),能够准确评估为86.7%(26/30),能够早期识别并且能准确评估的占33.3%(10/30)。认为培训对危重患儿的救治帮助最大的三个方面(可多选),及时救治、稳定病情、安全转运三项都选的为9人,选择2项的为19人,选择1项的为2人(表3)。
2.4护士培训效果及评价15名护士对危重症患儿护理的培训内容不知道和部分知道的为14名,占93.3%。认为通过培训对患儿的护理工作帮助很大的为13名,占86.7%,帮助一般的为2名,占13.3%。
表3 医师对于儿科危重症救治知识和
2.5培训内容、学习收获评价45名学员中38名(84.4%)认为培训内容实用性强,7名(15.6%)认为一般。43名(95.6%)学员认为对实际工作帮助大,2名(4.4%)认为一般。35名(77.8%)认为学习收获大,10名(22.2%)认为一般。
2.6培训项目质量评价45名学员对于教师授课内容、教学计划安排、教材很满意的分别为33名(73.3%)、31名(68.9%)、33名(73.3%),满意的分别为12名(26.7%)、14名(31.1%)、12名(26.7%)。满意度均为100%。
2.7培训收获45名学员认为通过培训收获最大的依次是提高临床诊断能力(45.6%)、提高操作能力(42.2%)、开阔思路(10%)、提高理论水平(2.2%)。提高临床诊治能力并提高操作能力的占87.8%。
3讨论
继续医学教育是在完成毕业后医学教育,即完成住院医师培训或研究生教育之后,在本专业领域内不断地掌握相关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技术,保证医师能在整个行医生涯中保持高尚的医德医风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专业工作能力和水平,始终跟上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水平[8]。
小儿危重症往往具有病情危重、迅速多变的特点,急诊救治是否及时恰当,直接影响病情发展及预后。加强急诊重患救治能力,提高急诊重患诊疗水平,是减少危重患者死亡,提高治愈率的重要基础[9]。
PCIS是我国儿科急诊领域近10年来建立、发展和完善的量表,该量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因此在临床应用上更全面、简便,更适合我国的国情,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10]。NCIS目前也已经成为新生儿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继续医学教育作为基层医师获取知识和能力的主要途径,应该承担提高医师诊治能力的重任,但常规的较大规模的继续教育面授学习班存在着诸多问题[11]如培训目标不明确、缺乏需求调查、培训课程形式单一、针对性差等。美国的Bloom BS对继续医学教育对医师临床行为和患者疾病控制情况的影响作了系统性的回顾研究,结果表明“交互式”的继续医学教育模式是提高医师知识水平和临床诊治能力最有效的方法[12]。
本次“儿科危重症救治知识和技能培训班”针对基层儿科医师和护士进行小班授课、交流互动、病例讨论、技能培训,特别是病例讨论最受学员欢迎。基层一线儿科医师和护士的临床工作十分繁忙,如何能保证学员完成全部培训课程是本次培训的最大困难。为此在开班前3个月将培训计划告知学员,以便学员安排好工作。每次课前1个月、1周分别再次通知提醒学员培训时间。调查显示,这种继续教育模式较大地提高了他们对危重症患儿的急救能力。学员认为,学习收获大、培训内容实用性强、对实际工作帮助大。30名医师经过培训,能够以PICS/NICS作为危重症患儿识别评估手段,达到早期识别并且能准确评估的仅占33.3%,认为培训内容对于危重症患安全转运帮助大的仅占30%,这两点是本次培训不理想之处,有待加强。
通过培训能够不断提高基层儿科医师和护士的儿科危重症救治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PCIS/NCIS对危重症患儿的病情及其疾病的预后进行评估,从而提高儿科危重症患儿的诊疗水平,减少患儿死亡、提高治愈率,是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的使命和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光营, 陆铸今. 小儿危重评分和死亡危险评分在监护室中的应用[J].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08, 15(z1):1-3.
[2]银羽, 王芳, 成怡冰, 等. PICU小儿危重评分与死亡危险评分的比较及其价值分析[J]. 中国医师杂志, 2013, 15(7):869-872.
[3]中华医学会急诊学分会儿科学组,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急诊学组、新生儿学组. 新生儿危重评分法(草案)[J]. 中华儿科杂志, 2001, 39(1):42.
[4]肖敏, 姚庆云, 张德生, 等. 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在新生儿转运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J].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06, 13(5):437-439.
[5]梁星群, 严越秀, 汤鸣, 等. 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的临床应用[J].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02, 9(1):40.
[6]陈敏, 吴妙心. 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J].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04, 7(2):113-115.
[7]姚庆云, 肖敏, 张德生, 等. 418例危重新生儿转运分析[J].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07, 14(4):335-336.
[8]孟群. 谈继续医学教育[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1998, 14(3):151.
[9]任晓旭, 胡风华, 曲东, 等. 儿科急诊危重患儿状况调查及分析[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2, 21(5):462-466.
[10]任晓旭, 宋国维. 第3代小儿死亡危险评分和小儿危重病例评分的应用[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6, 21(6):382-384.
[11]曾哲淳, 赵冬, 王文化, 等. 北京市基层医生医学知识获取途径及临床问题解决方式的现状研究[J].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04,23(4):193-195.
[12]Bloom B S. Effects of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on improving physician clinical care and patient health:a review of systematic reviews[J].Int J Technol Assess Health Care, 2005(21):380-385.
(2015-05-20收稿2015-10-12修回)
(本文编辑丁陶)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 of Knowledge and Skills Training of Pediatric Critical Illness Treatment
MA Xiao-hong, REN Xiao-xu*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Capital Institute of Pediatrics, Beijing100020)
[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training effect of pediatric critical care treatment of knowledge and skills training in the small class form. MethodsIn a total, 31 pediatricians and 17 nurses from 11 hospitals were trained in 10 times and 30 hours by the national continuous medical education program “The skills training and knowledge of the pediatric critical illness treatment”. Then all data collected from questionnaires were analyzed. ResultsAmong those 48 questionnaires, 45 were qualified, including 30 from the pediatricians, and 15 from nurses. These 30 pediatricians all mastered or nearly mastered the skills and knowledge of the pediatric critical illness treatment, and 96.6% mastered or nearly mastered the pediatric critical illness score (PCIS) and neonatal critical illness score (NCIS) cases; 86.7% of 15 nurses thought the program is very helpful for improving their skills in nursing children with critical illness. Among all these 45 participants, 84.4% believed that the content of skills training and knowledge are very practical, and 95.6% thought the program is very helpful for their work, 87.8% got improvements in their diagnosis treatment ability. ConclusionThrough the small class education, early recognition, accurately evaluation, timely treatment, making condition stable, and nursing ability of pediatric critical illness we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Key words]small class teaching; pediatric critical care and skills; the national continuous medical education program; primary health care workers; training effect
[通讯作者]任晓旭,E-mail:renxiaoxu-2008@163.com
[作者简介]马晓红,女,副主任技师;电话:010-85623097
[基金项目]儿科应急救治相关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2012BAI04B00)
[中图分类号]R 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985(2015)10-096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