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人文”因素,溢满“人文”之美

2016-01-21 03:37蒋庆庆
课外语文·下 2015年12期
关键词:语言实践人文素养人文

蒋庆庆

【摘要】纵观人教版小语教材,不少作品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语文教师如何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人文因素,有效结合阅读教学渗透人文教育,从而让语文课堂溢满“人文”之美?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

【关键词】人文素养;深挖教材;尊重理解;语言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人文内涵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内容,它影响着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发展。纵观人教版小语教材,不少作品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语文教师如何把握教材特点,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人文因素,有效结合阅读教学渗透人文教育,从而让语文课堂溢满“人文”之美?

一、深挖人文素材,释放人文之美

小学生正是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发展期,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收录的课文很多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气息,编者的目的在于通过教材丰富学生的人文内涵,使学生在浸润语言文字时能感受到作品独特的人文情怀,并在积累语言的过程中获得成长的正能量。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深挖人文素材,使学生在感悟文本意蕴时,感受到浓浓的人文之美。

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幸福是什么”,本文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气息,但想让四年级学生理解帮助他人而让自己感到幸福有一定难度,为此,教师抓住略读课文特点,深挖作品蕴含的人文素材,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并结合自己的生活感悟去感受文本浓浓的人文气息。如课文最开始,三个牧童发现老泉,并通过三个人的努力让泉水源源不断地流出,为森林里的动植物和过往的行人带来帮助,这就是作品散发的人文气息之一。教师以此处为切入点,让学生感受为他人奉献的价值。智慧女儿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接下来,课文以三个牧童十年之后的对话再次展示了因自己的劳动给别人带来的益处。课文中蕴含的人文气息就是要让四年级学生懂得奉献,而童话故事会引发学生的注意力,并在阅读中深入思考。教学时,教师可以以“智慧女儿”为线索,串联起学生对人文内涵的理解与体验,最终升华出主题“幸福是什么”的含义,使学生既品文,又悟理。

二、尊重独特理解,体验人文之美

想让人文精神内化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中,需要将阅读感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对话、感悟。不少人文气息浓厚的作品是源自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小学生由于生活阅历和语文基础的差异性,在阅读文本时会有不一样的理解,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的理解,并让学生结合生活感悟去理解作品,从而在碰撞中产生共识。只有尊重学生的独特理解,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才会深入,而作品中蕴含的人文精神也才能被学生所认同,并内化到知识结构中。

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穷人”,本文散发着浓浓的人文气息,表达了穷人纯朴善良的心地和穷人不穷的高尚品质。细读本文不难发现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描写是体会文本意蕴,感受人文气息的重要突破口,但阅读课文,学生对人物内心的感悟会出现不一样的理解,这和学生的生活背景有很大关系,特别是处于和平年代的小学生来说,人物复杂的内心矛盾是很难体会的。面对学生的理解,教师不要刻意引导,将自己的理解强加“灌输”给学生,而应该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特别是语言、行为、外貌、环境等描写,让学生为自己的理解找到支撑点,从而理解主人公复杂的心理,体会在生活极其不易的情况下,穷人还能在邻居西蒙死后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孤儿的决定。于是,穷人不穷的人文气息就会渐渐地内化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学生的理解不再肤浅,而是走向理性和深刻。

三、巧妙语言实践,提升人文素养

2011年版指出人文性与人具性的高度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想让语文学科凸显出人文性,教师必须正视工具性的作用,通过搭建语言实践平台让学生进行表达,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语言实践时,教师要结合教材中蕴含的人文因素,巧妙在语言实践中融合人文因素,使学生在语言表达中进一步深化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并获得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母亲对学生来说是非常熟悉的人物形象,每个学生对母亲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但并不是每个学生对母亲的付出都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进而理解母亲、感恩母亲。本课以朴实的语言刻画了人物形象,用不一样的笔触描写了慈祥与善良的母亲形象,如何让五年级学生感受到文本所蕴含的母爱精神?本文文字浅显易懂,学生容易明白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但是蕴含于朴实语言背后的情感却是理解难点,为此,教师可以抓住文本语言描写的特点引导学生开展语言实践,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体会文本的人文精神。如母亲挣钱的环境、样子、神态,看似用浅显的语言描写,却再现了不一样的情景,教师可以设计情景,借助音乐和图片渲染气氛,引导学生结合语言文字展开想象,感受母亲挣钱的艰辛和不易,学生被情景所感染,他们在阅读语言文字时,内心会受到强烈震动。教师抓住学生内心的情感变化,引导学生开展语言实践,让学生结合文本的理解说“母亲”,借助实践激发生活体验,感受“母爱”,当学生对课文的情感有了自己的体会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感情朗读,从而升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可以说,语言实践让学生的情感与作品融合在一起,他们的阅读感悟能力会在人文精神的影响下得以提升,“可怜天下父母心”将会深深撼动着五年级内心的世界。

总之,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发展期,教材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精神食粮。想让语文课堂散发着人文气息,需要教师正确把握教材中蕴含的人文因素,搭建交流平台,让学生在人文气息的熏陶下收获成长正能量,从而让语文课堂溢满人文之美。

参考文献

[1]谢仕华.探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8).

[2]郑健.语文教学应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J].小学教学研究,2009(4).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语言实践人文素养人文
人文绍兴
如何对待小学英语课堂上学生的语言错误
高中英语课中如何指导高中生探究性学习
语言积累,和风细雨最润物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