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璐婷
【摘要】教师在“日积月累”的教学中,应把学生语言积累的可持续发展放在重要地位,本着“用好教材、用活教材”的理念,充分运用,合理挖掘,适度拓展,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理解、鉴赏、感悟、内化,在积累中运用,在运用中积累,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积累;价值;原题再现;解题思路;命题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之一就是注重学生的积累,《新课程标准》也明确要求:要使学生“具有较丰富的积累”。但积累、理解、运用,这三者是不可分割的,体现在试卷上应以运用为主,考查学生是否能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灵活运用所积累的知识。下面就关于“积累运用”板块的一道自主命题做阐述:
一、原题再现
此道命题为自命题,适用于小学语文六年级期末考试,内容如下:
二、命题考点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都要靠长期的学习积累,语文的学习也不例外。所谓“厚积薄发”,就是提倡在语文教学中广泛阅读,熟读背诵,强化读书积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解题思路分析
1.审题——是解答的前提。明确题目要求:所填词语是ABCC式。
2.读题——是解答的关键。读懂语境内容,从语境中找取解题的信息点。
3.答题——是解答的落点。按题目要求从已有的积累中搜索出ABCC式词语,进行筛选,选出合适的词语写出来,这一步是与“读题”交织在一起的,方向是一致的。
该命题在读题时,从语境中找取的关键解题信息点是“带着一副老花镜”,从这个信息我们可以知道:我们的语文老师已经老了,而描写关于人老的ABCC式词语是“白发苍苍”。人老了精力就不足了,可从“但”这个词我们可以知道老师虽然老了,但精力还很旺盛、精神还很饱满,从这个信息中我们可以筛选出ABCC式的词语是“神采奕奕”。
整道题的完整答案是:我们的语文老师白发苍苍,带着一副老花镜,但往讲台一站,还是那样神采奕奕。他的课堂书声琅琅,充满活力。他非常重视品德教育,常常对我们说:“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传习录》)”在这即将毕业之际,我想对他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四、命题变式分析
以上这两道题是我们试卷中“日积月累”板块经常出现的传统题目。这样的出题方式,对于学生来说,只要记住ABCC式词语和相应的句子,就能正确地填入相应的空格中。然而,这样的测试,即便全对了,也无法正确衡量学生对于这些词语和句子是否做到了真正的理解与掌握,尤其是无法衡量学生是否会正确地运用。
如果我们将上面的试题进行调整,试题的目的与宗旨或许就会大不一样了。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两组试题对于语文知识考查的立足点迥然不同。调整后的命题凸显了以下设计理念:1.关注运用。语文学习是日积月累的过程,“积累”通俗地讲就是“记忆”“背诵”,但“记住了”“背熟了”不等于“掌握了”。如何才算“掌握了”呢?就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能正确理解、运用词句。教学和命题都要处理好“记住”和“掌握”的关系,因此我们要多问“你掌握了吗”,少说“你记住了没”,强调学以致用,反对死记硬背。2.立足情境。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篇不离生活”是“语文源于生活,又广泛用于生活”的最好诠释。3.注重整合。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基础课程。一道试题既考查词语、句子的积累,又考查对词语、句子的理解,还考查词语、句子的运用。
五、命题反思
“关注基础,凸现价值”是本命题的宗旨。积累是语文学习和语文考试中一块很重要的内容。积累词语,能使自己的语言内储不断丰富,从而提高语言的表达;积累句子,能使自己的内储语言不断厚实,从而不断增强语感。作为导向的试题,就要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正确的导向作用:
1.创设语境,促进积累。脱离语境、机械地记忆背诵,不符合语文教学的原则和儿童的学习规律。“日积月累”板块的教学相对枯燥,练习形式也相对单一。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堂生动有趣.
2.融合课文,促进积累。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日积月累”与课文内容之间的融合点,将他们巧妙结合。这样既能避免为了积累而积累,又能使学生对所积累的内容和文本都有更深入的理解,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3.实践运用,促进积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搜集,学会运用,学会交际。”
总之,教师在“日积月累”的教学中,应把学生语言积累的可持续发展放在重要地位,本着“用好教材、用活教材”的理念,充分运用,合理挖掘,适度拓展,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理解、鉴赏、感悟、内化,在积累中运用,在运用中积累,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