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源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策略及其诉求

2016-01-18 02:58:51张翔升
重庆高教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高职高专学生诉求学习策略

异源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策略及其诉求

张翔升

(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山西运城044000)

摘要:通过对571名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策略的测验研究发现: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策略水平高于中学生平均水平;普高生在情感策略上占优势,而对口生在调控策略上水平较高;不同届别入学新生的学习策略水平差异不显著,但对口生入学学习策略水平提升明显;访谈研究结果分析表明,对口生学习更具情绪化,对环境和制度敏感。结果分析表明,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策略有使学习异化的可能性,建议课程计划要重视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策略的差异,创造科学民主的多元化学习环境,加强学习策略的培养和使用导向,从价值观层面阻断学生学习异化发生的途径。

关键词: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策略;学习异化;诉求

[中图分类号]G442[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5-01-08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项目“国家规制下的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省际差异性研究”(DIA140309);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一般项目“基于广东省省情的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实践与政策研究”(GD14CJY07)

作者简介:廖洁敏(1964-),女,广东广州人,教育学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院校发展研究。

DOI:10.15998/j.cnki.issn1673-8012.2015.04.015

一、问题的提出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普通高中学生数量减少,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大量扩招对口生(特指三校生):职业高中、职业中专及普通中专学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系统性,即要构建中职、高职及专业硕博士学位的直通培养体系。这些政策及行为表明:普高生和对口生同校求学、同堂上课将成为高等院校的常态。根据笔者近7年的观察、调查和实践,发现生源不同的学生学习方式及学习效果差异十分显著,很多高职院校因为对此差异估计不够,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没有考虑这些因素,导致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石中英认为:高中教育的根本性质在于具有基础性,是普通的、为大学入学做准备的教育;中职及其余的中等教育则具有职业性和专业性,是为学生进入社会入职做准备的[1]。因为这两类教育在中学阶段的学习环境、内容、要求都不相同,因此这两类学生进入大学后会有不同的学习策略。基于此,研究这些学习策略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影响学生后续学习和大学生活,对于促进教师教学和学生成长具有积极作用。

在本研究中,异源高职学生是指升学渠道不同的高职高专学校学生,在此主要分为通过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进入高校的普通高中毕业生(简称普高生)和中等职业类学校毕业生(包括中职、高职、普通中专等三校学生,简称对口生)。由于普高生参加全国统考,在高中学习的课程基本一致,因此他们的水平相对整齐,素质相当;对口生是省级统一命题,专业课也不相同,各个学校教学计划也各有特色,因此素质不一。特别是由于这两类学生在中学阶段培养目标不同,课程体系差别很大,因此学生在知识体系、能力体系及基本素养等方面有明显差异。由于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因此他们是否有很好的策略去化解学习中的问题,直接影响着他们大学生活的顺利展开和对大学生活的幸福感体验。

学习策略是伴随着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而发生的一种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是一种对学习过程的安排。这种安排不是僵死的固定的程序,而是根据影响学习过程的各种因素即时生成的一种不稳定的认知图式。这种图式可以被学习者接受而成为经验,也可以因学习者的忽略而消失。对复杂问题的认知,单一的学习策略是不起作用的,需要学习者有一个完整的、多层次的、动态的策略系统[2]。因此,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完成特定学习任务时,选择、使用和调控学习程序、规则、方法、技巧、资源等的思维模式。这种模式是影响学习进程的各种因素间相对稳定的联系,与学习者的特质、学习任务的性质以及学习发生的时空密切相关,是一个有特定指向的认知场函数[3]。通用学习策略系统模型(Mode of Systematic Normal Learning Strategy)表明,学习策略系统以学习策略为核心,包括学习者、学习方法、学习任务、元认知和学习策略5大因素。这5大因素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特别是学习者、学习方法、学习任务、元认知4个因素制约着学习策略的产生和发展,构成了学习策略系统的环境。学习策略是随学习任务和学习者本身因素发生变化而变化的共生结构体,可以进一步细化为认知策略、动机策略、情感策略、社会策略和调控策略。本研究假设异源高职高专学生在学习策略上存在明显差异,普高生学习策略水平应该高于对口生,随着年级提升,以及不同教学方式的影响,大学生学习策略水平应该逐步提升。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工具

由于本研究主要研究的对象是刚入学的大学新生,因此其学习策略水平主要是在中学阶段形成的策略状态,故测试问卷采用周国韬等编制的《中学生学习策略量表》修订而成。该量表所含35个题目的S-B折半信度均值为0.87,各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93,量表的重测稳定性系数为0.59,是比较适合我国中学生情况的一份量表[4]。该量表在2006年由张翔升进行了修订,并根据2 133个样本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提取了5个公因子,即学习策略的5个分策略:情感策略、调控策略、动机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策略。修订后问卷的35个题目间Cronbach’ s a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896 3。本研究在统计分析时主要遵循后者对样本的学习策略结构进行分析。

(二)测查样本

在某师范专科学校2011届(样本数169名)、2012届(样本数135名)和2013届(样本数265名)新生中随机抽样产生普高生和对口生样本共571名(其中普高生291,对口生290名),在入学2个月(心理适应期)后对其进行学习策略测查,了解其养成的学习习惯及学习策略状况,然后再在来年5月份抽取一定样本进行学习策略测查,比较相关数据,分析大学教学方式对其学习策略的影响。最后通过对20名(普高生与对口生各10名)学生进行访谈研究完成质性分析,尽量反映高职大学生学习策略差异状况及原因。

获得数据用SPSS 16.0进行统计分析,并完成统计描述和推断。

三、结果与分析

(一)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策略水平高于普高生平均水平

通过3次抽样调查,将不合理数据全部剔除,经SPSS 16.0软件分析,与普高生(高中生,2006年)学习策略水平(M1±SD1,N=1 162)比较(表1),发现高职高专学生入学学习策略水平及认知策略显著好于普高生,在调控策略、动机策略方面也优势明显,而在情感策略及社会策略方面与普高生无显著差异。这说明招生考试对学生学习策略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和筛选作用。

表1 高职生样本与普高生样本学习策略水平T检验

(二)异源高职学生学习策略水平差异不显著,但在情感策略和调控策略方面差异显著

从表2可以看出,普高生和对口生学习策略总体水平在统计学上差异不显著,在情感策略、调控策略两个分策略上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普高生在情感策略上占优势,而对口生在调控策略上水平较高。

表2 异源高职学生学习策略水平比较(N=569)

(三)高职学生学习策略的届别主效应分析显示,新生入学学习策略水平差异不显著

从表3比较可以看出,高职学生学习策略总体水平在统计学上不存在届别效应,在分策略上差异也不显著,但从描述统计可以看出,生源的学习策略水平有增高趋势,其中情感策略和社会策略增势明显,而动机策略和调控策略降势明显。

表3 高职学生学习策略届别效应(N=569)

(四)不同年级异源学生学习策略水平分析表明,对口生入学学习策略水平提升明显

考虑到招生生源每届的普高生和高职学生人数比例不同,我们比较了12届和13届的对口生学习策略、11届到13届的普高生学习策略。表4统计表明:普高生学习策略水平下降明显,特别是除社会策略外其余4个策略都明显下降;相反,对口生学习策略水平提升明显,而且超过了普高生,特别是社会策略、调控策略、情感策略和认知策略提升明显,但动机策略则下降了。这种现象一个较大的因素是:2013届刚好是高中生源大量减少而普高招生人数增加的年度,高考录取线降至200分左右(当年山西高招录取率超过70%),但当年对口生招生录取率仅为5%左右。

(五)高职学生学习策略的系别主效应分析显示,语言文学系学生学习策略水平较高,而艺术类学生较低

对三届学生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学习策略比较,表5的样本中,语言文学系是纯普高生,学前教育系、美术系和艺术系中有对口生和普高生,为了比较的科学性,我们将三系的对口生组合成一个分组对口生。从表中我们可以发现,语言文学系学生学习策略水平较高,艺术系和美术系学生学习策略水平较低,而且明显低于对口生的策略水平。通过分策略对比分析发现,专业差异主要表现在情感策略和调控策略方面;一个异常情况是学前专业的普高生学习动机策略很低,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学前教育专业除了有文科生外,还有部分理科学生,而其他系普高生基本上都来源于文科生,而文科生的学习动机比理科生要复杂一些。

表4 高职学生学习策略年级效应(N=569)

表5 高职学生学习策略的专业效应(N=569)

(六)对口生在学习上更具情绪化,强调环境和制度的作用,而普高生则具有“理想”概念

访谈时间安排在2011届学生第五学期末,为期1周。为了保证访谈数据的真实,委托经培训的校报学生记者孙丹阳负责,访谈对象按成绩册分层抽样,访谈地点主要在相对安静和私密的地方,如宿舍、校园休憩处等。对访谈资料整理主要采取关键词提取,同时在预阅读基础上对资料用30个概念作为语义单位进行编码,然后对部分资料进行登录。表6集中反映了学生对学习方法的认识。

编码码号:1—兴趣、2—老师态度、3—环境、4—喜欢、5—讨厌、6—愉快、7—不愉快、8—同学、9—计划、10—理想、11—成就、12—理论课 13—英语课、14—艺体课、 15—考试、16—合作、17—困难、18—制度、19—感谢、20—动机、21—工作、22—亲友、23—业余活动、24—需要、25—盲目、26—冷漠、27—被动、28—主动、29—坚持、30—学习态度。

从表6可以看出,超过6频次的有:1,3,6,7,10,20,26,27,28,29,30等11个语义概念,主要涉及情感和态度方面。0频次的有:8—同学, 19—感谢,说明在学习方法上同学互助和交流很少,也没有表示谢意的行为和想法。在 5—讨厌,18—制度两个概念上,对口生感受较深刻;而普高生更多地谈到“10—理想”,经用spss 16.0对编码5,10,18的频次进行非参数检验(选用双样本Moses极端反应检验分析),得出的P值分别为0.008、0.000、0.008,说明在对待学习的情感上、对待学习管理制度及学习动机3个方面,普高生与对口生的心理反应有显著差异。

表6 对学习方法的认识和访谈者观感(编码行为频次表)

四、讨论

(一)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策略及分策略水平高于中学生平均水平,但并不能促进其适应大学学习,特别是很难提升以实践为主的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效率

学习策略具有时间和空间的特点,忽略了时空特性,学习策略将对学习过程失去意义。认知场论者勒温警告研究者说:要用构成法而不是解析法或分类法来研究学习,应该用心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来探讨学习问题;要从整体情境分析入手,而不只是从情境中抽取一两个孤立的要素[5]。事实说明,机械式的分析研究不会得到学习策略的真谛,只能得到学习行为的某些表面上的东西。对以应试和理论学习为主的中学学习,更看重的是认知策略和调控策略,而大学学习对学生的社会策略及动机策略要求更高,而且从本质上也有别于高中阶段。如动机策略,在高中阶段主要表现为“提升学生升学考试水平”的学习策略,而在大学则更多表现为“求职准备”或“拿奖学金”等很现实的策略。特别是一些习惯用“做题”或者“背课堂笔记及讲义”来取得成绩的学生,在大学初期会感觉到学习方法严重不适。一些高考成绩好的学生在期末考试中排名明显下降,相反一些知识水平低的对口生在考试评定中位列前茅,成绩优异。

(二)异源高职学生在情感策略和调控策略方面差异明显,“学习意义”的丧失是对口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加涅认为,学习任何一种新的知识技能,都是以已经习得的、从属于他们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的。加涅通过描述8个学习层次(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动作链索、言语联想、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问题解决或高级规则学习)来研究理智技能累积方式。人们为了解决问题,常常需要把一些简单的规则组合成复杂的、高级的规则[6],而且许多问题可以有一系列的解决办法。因此,学习者在获得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的过程中,也形成了一种新的能力,即把他们学到的东西用于解决其他类似的问题。这意味着,他们已经习得了一种或一组新规则——迁移的规则。为了解决问题,学习者常常先识别问题的基本特征,并回忆已学过的或经历过的有关规则以及有关的信息。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普高生喜欢记课堂笔记、追问老师学习重点,在考试前更要问清题型等和考试有关的事情;而有些对口生则不记笔记、不问老师问题,考试前不看书而是直接要求老师划重点并给出“复习题”(其实就是部分考题),有的对口生甚至还向授课教师要答案并要求一再缩减考试范围,更具典型的是一些对口生毫不在意考试,准备小抄或者打算补考。种种现象表明,部分对口生对学习不仅彻底失去信心和兴趣,而且有“鄙视”学习、抛弃学习真谛的严重倾向,突出表现为:

1.学习动机分析比较显示,普高生比对口生更关注学习兴趣和学习本身的意义。

情感策略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调节情绪和态度的策略,学习者应具备为学习而调节控制自己情绪情感的能力和方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亲其师信其道”,这两点在高职大学生中得到进一步验证。老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才能保证自己的课有人听、有人学,也只有采取和学生联络感情的方式才能达到让大部分学生积极地、毫不犹豫地听他传道授业并得到好评。在老师教学态度影响的前提下,对口生更情绪化,而且情感在学习动机中起重要作用。例如,一个学生在《幼儿卫生与保健》科目学习上,补考也只得了20分,在考卷中把“人的主要呼吸器官是什么”回答为“胃”,这种答案让任课老师很困惑,甚至怀疑该学生智力太差,可该生在《教育统计学》课程考试中取得了82分的成绩,名列年级前茅。调查后发现该学生家庭极其困难,性格内向,其辅导员对她很关心,而统计学课程的任课教师就是辅导员。“情绪可以起到动机的作用”,情绪理论这一重要观点被不断证实。相对来说,普高生的学习较少受环境因素影响,他们能积极调控自己的情绪情感,理性对待学习和考试。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应该是多元的,但高职学生学习动机单一而且薄弱,特别容易受自己或他人的情绪情感左右,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2.在学习的调控策略方面,对口生他控因素较强,依赖制度又讨厌严格管理,更多进行外部归因。

制订学习计划是调控策略的主要表现形式。普高生多有自己的计划,而且能部分执行;对口生制订计划多是老师要求,认为没有意义,胡编乱造,原因是自己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不适应变化太快的环境,对自己学习的负面因素感受多,自我效能感较差。人们一般认为对口生最不守纪律,因此调控策略应该低于高中生,但这一点和测验调查数据相矛盾,可能原因是对口生因为大部分不爱学习,因此更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调控自己的行为,以尽量满足老师对教学的要求。他们对学习行为的控制多来自他控,在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如普高生和对口生都能够及时完成作业,但经访谈发现,他们所谓的作业是“老师收交而且会给平时成绩的作业”,对于思考性或抽查式作业普高生更为关注。也就是说,对口生的学习习惯和策略更多地来源于学校的“制度”管理,有体制化调控的特点。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对体制化的功能有着精辟的阐述:一个在监狱里待了几十年的犯人说,体制化就像这个监狱一样,刚来的时候,你特别不习惯,觉得四处都不舒服,到处都在压抑你。可是,时间长了以后,你已经非常习惯这一切了,反倒是离开了它,你倒活得非常别扭了。一些高职学生在学校时讨厌学校、急于逃离,但离开学校更不知道干什么,也不知道应该怎样去学习。

(三)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策略有异化倾向,学习价值与大学生的生存关系逐渐削弱

学习策略是会不会学的标志,是衡量个体学习能力的重要尺度,是制约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连续3年对新生入学学习策略水平测试显现,大学新生的学习策略没有改善,只是在描述统计上略有提升,但对口生的入学学习策略水平提升明显。考虑到受连年高考生源恶化的影响,说明中学生学习策略总体水平应该得到了提升,也说明“学生本位”的教改理念取得了一定成效。根据心理学家对学习策略内涵的理解,学习策略是学习的程序、方法及规则,是学习的信息加工方法,是学习监控和学习方法的结合[7]。为此,我们也有理由推断,学生对“学习”的行为控制更严了,反过来说通过提高学习策略水平,“学习”活动更有效地绑架了学生的自由,如果真是这样,“学习”就可能被严重地异化了,也就是说学习本身是为创造幸福而自发的行为,但对高职生而言则成为一种让其痛苦的“举措”。真实的情况也证明了这一点。在我们调研的高校中,和杨易等结论一致[6],语言文学系学生学习策略水平较高,而美术专业学生较低,两者差异显著。经生源分析,语言文学系的学生全部是普高学生,而艺体类学生有一半来自于中职艺术类学校。在教学秩序上,语言文学系学生表现很令老师满意,笔试考试分数、特别是闭卷考试成绩名列前茅。然而,据在对学生进行《SCL90——心理症状自评量表》心理普查的结果显示,该系学生心理问题明显,到心理咨询中心咨询的学生也多。对口生的入学学习策略水平提升了,但更多的中职生表示“讨厌”学习,做作业的兴趣、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减退了,越来越多的课堂上,不再有曾经热闹的、中职生牛头不对马嘴地积极“回答”问题的现象,课堂秩序一如高中生一样井然有序。笔者所任课程的传统项目——课前发言越来越难以为继。相反,一些学生热衷于参加各种费用高昂的考证培训,但真实的情况是:一些学生更多地看培训班能否“保证”过关,而不是看能够学到多少技能和知识。这种貌似重视学习、而且注重使用学习策略的现象,刚好是学习功利化的表现。学习的社会策略是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时通过交往等手段对资源高效利用的策略,调研数据反映,随着年级提升,大学生的社会策略有明显提升,但这并不是好消息。正如李丽分析的, “学习外在的功利价值左右了学习动机和兴趣,学习的内在价值因带有个体体验性和抽象性在短时间内无法见效而被视为无足轻重”[8],而教育应当成为功利主义的解毒剂而不是催化剂。那么,当一个学生运用各种学习策略来把“人”绑架到“功利化学习”这个战车上时,学霸出现了,而真正的学习却消解了!在这方面,来源于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策略有着极大的负面作用,其对人的控制性和价值中立性往往使学习者忘记“我在学习”,他把学习异化为对人行为甚至是心灵控制的外在活动。

五、建议

(一)课程计划重视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策略的差异,创造多元化的学习环境

根据本研究的结论及教育的“因材施教”原则和人本主义精神,建议高校处室及各院系在制订教学计划和管理制度方面要有所差异,不要一刀切。譬如2007年,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源复杂,中职对口升学占学生人数2/3,通过高考招收的高中生为1/3。为了分班学生的质量达到均衡,学前教育系将他们混合编班,但仅上课2周,一些矛盾便暴露出来:普高生艺术、美术功底差,上课不适应;对口生则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犹如听天书,根本无法学习。两科老师若放慢进度,另一方就会在课堂上毫无收获。这一生源不同引发的学习方式不适和教学难题,是制度问题和科学管理问题,并不是有些院校推卸责任说的生源质量问题。异源高职学生进入高校后,显然不适合混合编班,合适的教学方法显然应该建立在学生基础之上,其中,异源学生学习策略的影响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对口生在学习上更具情绪化,强调环境和制度的作用,学习焦虑程度明显,学校的民主生活、民主课堂、民主制度和氛围是解放他们心灵的关键因素。高校应该面向这两种不同优势的群体,扬长避短,弥补不足,使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真正实现教师教学策略与学生学习策略相适应。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策略,允许不同的学习策略并存,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策略中的利弊 ,根据他们不同的学习策略特点制订不同的教学策略,以适应不同学习策略的学生学习的需要。提倡多元化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同时加强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老师教学态度的培养,尽量加强自主学习环境的创设,创造并提升自主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学会做学习的主人。

(二)重视学习策略的培养,从价值观层面阻断学生学习异化发生的途径

学习策略不是学习的全部,但从学习发生之始便贯穿在学习的全过程中。只有明晰了学习策略的组成要素及其在系统中的作用,才能在教学中运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去指导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也才能帮助一些学习困难的学习者消除学习障碍。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学习策略系统也十分复杂,不是一种观点就可以全面描述的。一个系统论者应该摈弃主客二分的哲学观,走出认识论的二元取向,借助后现代主义的多元化思想,关注学习策略的真实存在情景,并重新审视先贤们关于学习策略的辨析,用学习哲学、生存哲学来帮助学生认识学习策略的使用价值,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本体意义在于人的幸福,学习是人之生存的一部分而不是大学生活的全部,学习策略更多地要为人的生存和幸福去服务学习,而不是丧失当下的“生活需求”而追求某种功利性的东西。笔者的一些学生学习欲望强烈,但从不知道为什么学习,只是麻木地表白:我要专升本,考上研究生。我问为什么啊?他们说:我们知识太少,文凭太低,找不到好工作!其实,一个合格的幼专毕业生完全可以满足幼儿园教学的需要,也完全可以创造幸福、成功的生活。她们这种迷茫一部分来自于上进心,但更多地来源于学习异化的影响、功利思想的影响,当然也不乏不良培训机构的商业引诱和某些教师不负责任的价值取向引导。

六、结语

社会正在进入“微”时代。知识、信息的庞杂,技术、物品的迅速更迭,让人生的确定性迅速消解,不确定性大大增加。任何人都觉得时间紧迫,因此策略就大摇大摆走进了每个人的生活去指手画脚,学习策略也不例外。但我们必须弄清楚在复杂的学习策略系统中,哪个因素的叫声最为响亮。如董艳等研究认为,免费师范生学习策略中情感要素与目标要素比重较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较强,但在对自身的职业规划与身份认同上还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9]。同样,我们调研的高职生也在情感策略和调控策略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作为教育者,我们不能无视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策略的现实,也不能任其吞噬学生的学习本性,我们需要在透视其特征后引导它到它该在的位置,为人的学习服务,而不是控制人去为学习服务。

参考文献:

[1]石中英. 关于现阶段普通高中教育性质的再认识[J]. 教育研究,2014(10):18-25.

[2]赵俊峰,杨易,师保国.大学生学习策略的发展特点[J].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5(4):79-81.

[3]张翔升.中学生物学习策略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6.

[4]周国韬. 中学生学习策略量表编制的研究[J].心理学探新, 2002, 22(83):48-52.

[5]刘电芝,黄希庭.学习策略研究概述[J]. 教育研究,2002(2):78-82.

[6]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305-311.

[7]杨易.大学生学习策略的研究与测评[D].开封:河南大学,2002.

[8]李丽.学习生存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7.

[9]董艳, 陈桄, 曹良亮.免费师范生学习策略结构分析及策略提升[J].教师教育研究,2013(6):47-52.

(责任编辑吴朝平)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Their Pursuit of Heterologous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ZHANG Xiangsheng

(Yuncheng Preschool Education College, Yuncheng Shanxi 044000, China)

Abstract:Through the test and study on the 571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strategies, it is found that (1)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strategy level is higher than the average level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2) the senior school students are dominant in affective strategies, while the examinees to levels were higher in control strategy; (3) the learning strategies of freshmen in different sessions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hile the level of learning strategies for ready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was promoted obviously; (4) the interview results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examinees to learn are more emotional, sensitive to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system. The overall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n learning strategies have the possibility of the alienation of learning, and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curriculum pla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differences of learning strategies. As a result, it is significant to create diversified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to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learning strategies, in order to the way to the alienation of learning occurred from the value level.

Key words:high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strategies; the alienation of learning; pursuit

引用格式:廖洁敏.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与广东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重庆高教研究,2015(4):87-90.

Citation format:LIAO Jiemin. Development of Local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Transform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Guangdong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J].Chongqing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2015(4):87-90.

■ 高等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高职高专学生诉求学习策略
高中生数学自主学习策略探讨
浅谈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口语学习方法
高职高专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调查
基层教学对教学目标的诉求
教师·下(2016年10期)2016-12-03 11:04:48
昆明市城区失独老人的诉求分析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6:21:18
关于高职高专学生成长问题的几点思考
考试周刊(2016年80期)2016-10-24 17:36:31
失独家庭基本诉求及政府帮扶服务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3:53:45
高职高专英语写作中的中式英语问题探讨
考试周刊(2016年50期)2016-07-12 17:16:57
失独群体诉求探析与对策研究
商情(2016年11期)2016-04-15 22:02:48
一种使用反向学习策略的改进花粉授粉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