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片特困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
——以武陵山区为例
肖泽平
(重庆旅游职业学院, 重庆黔江409000)
摘要:新世纪以来,武陵山区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并积累了一定的办学经验,但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外部环境投入、社会观念意识等因素的制约,存在品牌不突出、专业设置重复、发展支撑要素薄弱、生源竞争激烈且质量偏低、学习成本相对较高、职教扶贫精准度不够等问题。为此,要营造更加有利于突出职业教育公益性的外部环境,努力形成与地方经济社会良性互动的格局,着力提高其可持续发展能力,为连片特困地区的发展源源不断地创造人才红利。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武陵山区;连片特困地区;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9.2[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5-06-04
作者简介: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1202038)
作者简介:陈本炎(1983-),男,湖北武汉人,博士研究生,讲师,工程师,主要从事教育质量管理、区域经济及金融工程研究;
DOI:10.15998/j.cnki.issn1673-8012.2015.04.004
武陵山片区横跨湖北、湖南、重庆、贵州4省市71个县(市、区),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于一体,是跨省交界面大、少数民族聚集多、贫困人口分布广的连片特困地区,也是国家扶贫攻坚试验区[1]。反贫困战略最根本的是提高贫困人口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联系最直接的教育,对于扶贫开发攻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武陵山区高等职业教育现状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变为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一个现实途径。长期以来,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高度重视,尤其是在2000年、2005年、2010年以及2014年先后召开全国职教工作会议,赋予职业教育更高的战略地位和新的历史使命。近年来,众多专家学者对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如胡茂成(2005)[2]、许锋华(2013)[3]、王国超(2012)[4]、杨玉兰(2013)[5]、王道福(2011)[6]、王志章(2014)[7]等,对武陵山区职业教育发展战略、背景及困境、校企合作利益机制、信息化建设等进行了探讨。综观既有文献,缺乏对武陵山区高等职业教育更全面的横向比较分析,也缺乏将职业教育上升到国家扶贫开发整体战略中进行综合考量的研究。为此,本研究通过网络调查和文献分析,首先对武陵山区7所高职院校发展现状做初步归纳。
(一)办学积淀不一,品牌效应不足
1.办学历史不长,积淀不够。首先,从建校历史来看(以高职成立时间计算),主要在本世纪初前5年,2000—2004年间每年升格或组建1所高职院校,2010—2011年新设立2所。其次,从办学经验来看,大部分高职院校由一所中职升格或几所中职组建而成(最多有6所)。再次,就学校品牌来看,有国家示范高职1所、省级示范高职2所,共占总数的42.86%。
2.顶层设计虽各有特色,但系统性不强。调查发现,顶层设计的表述主要有“办学宗旨”“办学理念”“办学思路”“校训”“办学指导思想”“学院精神和办学定位”等,极少提“办学工作方针”“发展思路”。具体而言,多数高职院校明确提出了自己的办学理念,如“能者治教,严谨治学”“质量兴院、人才立院、科研强院、产业活院”“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特色立品牌,以创新求发展”“立德树人、以技立业、服务新农村”“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办出特色,争创一流”等。校训作为培养目标的价值抽象得到与办学理念同等程度的重视,表现出各自特色,如“乘物游心、融古铸今”“创新与自信使人生更有价值”“笃志厉行、厚德善技”“崇德、尚能、精业、有为”“明德、求真、笃行、自强”。有三所学院分别凝练出“乐山水、化人文”“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尚志求索、敢为人先”“求真务实、自信自强”的院校精神。综观武陵山区各校的情况,除个别院校外,大多数缺乏对人才培养、服务面向、专业发展、目标定位的系统阐述。
(二)专业分布不合理,特色不突出
1.专业门类重复率高。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教高〔2004〕3号)标准统计,截止到2013年9月,7所高职院校共开设了199个大专专业(见表1)。分区域看,黔江30个,恩施35个,怀化29个,湘西州26个,铜仁44个,张家界32个。分门类统计,专业大类16个,专业类43个。其中,超过10个专业的专业大类8个,占总门类数的50%,且该部分占专业总数的88.44%。相应地,剩余门类专业数仅占专业总数的一成略多。专业结构不均衡,工学与管理学专业分别有102个和47个,共占专业总数的74.87%;专业重复设置近半,有3所以上的学校同时开设的专业达到91个,占开设专业总数的45.73%,主要集中在22个专业(详见表2)。
2.专业特色不突出。一是示范或精品专业不多;二是民族文化特色代表性不足,被三部委认定的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仅有2个[8]。
(三)办学支撑要素薄弱,亟待进一步加强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5)》[9],对武陵山区高职院校的基础数据进行梳理和分析,发现:
1.师资队伍总量不足,区域内分布不均衡。一是专任教师规模偏小。2014年7所高职院校的平均生师比为17.66∶1。按照教育部“生师比不得高于18:1”的规定,有4所院校超过该标准,最高的达到20.31∶1。二是师资校际分布不均衡。“双师型”教师占比参差不齐,总体偏低,多数在35%~60%之间,最高的达到81.6%;专兼职教师的比例差异也非常大,最低的为1.58∶1,最高的为3.82∶1,企业兼职教师专业课课时占比在8.52%~21.68%之间;专任教师的学历结构同样表现出差异性,如恩施职业技术学院硕士以上学历占比为14.35%,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则达到26.17%;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有两所院校低于20%。
2.经费投入相比地方本科院校明显偏低。经费是学院运行的基本保障。根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10],地方本科院校与地方高职高专的经费投入存在明显差距。从倍数来看,2012年贵州、湖北、湖南和重庆的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地方本科院校分别是地方高职高专的1.56、1.52、1.68和1.39倍,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支出分别为2.32、1.92、2.08、1.53倍。
3.实习实训投入不够,校内实习条件不足。实训实验是职业教育有别于普通教育培育学生核心能力的关键。从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来看,武陵山区2014年平均为5 656.54元/生,高出国家标准1 600多元,但远低于东部14所高职平均水平(达4 278元①);从校内实践基地使用学时来看,武陵山区2014年平均为179.04学时/生,低于东部地区18.5个学时。
表1 武陵山片区高职院校专业数及分布
数据来源:根据各校简章及简介整理
数据来源:根据各校简章及简介整理
(四)院校间生源竞争激烈,生源质量偏低
1.生源集中在中西部省份,所在区域招生竞争尤为激烈。根据“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阳光高考平台提供的数据,2013年7所院校的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集中在西部12省市区、中部5省(湖北、湖南、江西、河南、河北)和东南2省(福建、广东),其中,7所高职在所在4省的招生计划投放数达到9 244人,占招生计划总数的76.8%,生源竞争的激烈程度可以想见(见表3)。
2.生源类型多样,质量偏低。首先,生源类型为普通高中毕业生、三校生(职高、中专、技工校)、初中毕业生三大类,少数的还招收三年制中专。初中起点五年一贯制在学校规模中占较大份额,以2014年为例,共计划招收4 900名(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未计算),与同期三年制大专招生计划数比为0.47∶1(各校官方网站2014年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数汇总,三年制大专招生计划数为10 451人);其次,录取分数处于尾端,生源质量不高。如重庆2013年高考录取分数线,高职二段划线为文科163分、理科155分,均为高考录取垫底分数[11]。
表3 2013年武陵山片区省份高职招生计划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各校2013年招生简章整理
(五)学习成本相对较高,就业去向以东部为主
1.学习成本和负担较重。一是学费,根据各校2014年招生简章统计,校均收费4 908.29元/年/生,而民办院校专业平均收费更高出公办院校约40.3%。二是住宿费,多数院校在1 000~1 200元/年/生之间。三是教材费,一般在300~700元/年之间。四是专业实习实训费(包括校企合作专业收费),一般在4 500~6 000元/年之间。此外,还有诸如军训费、保险费、职业资格认证费等项目。由此推算,生均收费每年不低于1.1万,这远远超过了武陵山区家庭人口的平均年收入。
2.学生就业去向以东部为主。异地就业是武陵山区高职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式。尽管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但是就业去向主要是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或生源地所在的区域经济中心城市,且初次就业的单位集中在民营、私营企业。因此对办学所在地而言,他们只是高级技能人才转移的培训基地;对家长和学生而言,高职教育只是向发达地区横向转移的桥梁,而向上流动的社会功能薄弱。
(六)社会服务得到重视,职教扶贫精准度不够
社会服务是高校的职能之一。根据调查,7所院校都设有培训部、继续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处、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等机构,专门从事各类社会服务。其提供的社会服务项目主要是成人学历教育和各类社会培训。尽管职业教育在扶贫开发中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围绕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需求的精准扶贫总体上还做得很不够。
二、武陵山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剖析
职业教育是教育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既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也受制于内部结构的不协调;既依赖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也受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影响。具体而言,当前武陵山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主要存在三组矛盾。
(一)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职业教育供给脱节
首先,区域内人才需求不旺,专业与产业契合度不高。职业教育有赖于经济实力的支撑,其向社会各部门输送人才时,必须适应产业结构、技术结构、行业结构、就业结构的变革。2012年,尽管三次产业结构比中二、三产业占比6地平均达到83.4%,但是,除张家界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占比60%以上外,其他5个城市的主要产业以矿产品、烟草、电力、食品加工及生物制药为主,而这些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不足。这也是区域内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需求耦合矛盾的直接原因。其次,城市化水平低制约了人口就地城镇化。就城镇化率变动来看,本世纪初武陵山区6城市在20%左右,到2012年平均达到38.48%,分别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16.2和18.8个百分点。缺乏强有力的产业支撑,自然阻碍了进城人员就地城镇化。这一点从外出务工人员的统计可以得到证实。以恩施州为例,截止到2011年2月,外出务工农民工总数约为80万人,其中约75%的农民工到州外务工,仅有25%的农民工选择在州内就业[12]。
(二)外部环境供给与职业教育需求矛盾
首先,制度创新不够。尽管中央政府通过规划纲要、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等进行顶层设计,强调“加大对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各省、区、直辖市也研究出台了相应办法,但市、县级层面关于职业教育发展则面临很多具体的问题,致使良好的制度设计难以落到实处。其次,经费投入障碍。连片特困地区的大部分县市基本属于“吃饭财政”,各贫困县所隶属省市也基本是经济社会发展较落后的地区,教育经费的筹措渠道非常有限,主要来源还是国家财政投入。而从中央财政投入来看,这些地区各级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普遍偏低,而用于职业教育的经费更少。目前,政府教育经费的投入无法满足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需求,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整体较差,发展举步维艰[3]。
(三)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度不高
一是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显示,黔江、湘西、恩施、怀化、张家界5地文盲率平均为4.93%,也就是说,武陵山区每百人中就有4.9人(15岁及以上)是文盲。二是人民生活水平偏低。2006年,武陵山片区贫困发生率为49.1%[13],而各地2012年国民经济社会统计公报也表明,黔江、恩施、怀化、张家界四地的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平均为49.6%。也就是说,农民家庭收入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达到近50%。三是空间相对闭塞,信息不对称。武陵山区6城市离其所在省级行政中心平均距离为408.65公里,与外界的交流较少,加之传统观念的影响仍然较深,信息相对闭塞。鉴于以上原因,社会对普通教育比职业教育有更高的认同度。以湖南为例,2012年底张家界、怀化与湘西州3地的普通高中在校生数与中职在校生数的比例分别为4.29∶1、3.57∶1、5.10∶1[14]。
三、加快连片特困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由于受制度、财力、配套政策、社会观念等的束缚,连片特困地区的职业教育是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规模、结构、质量、效益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之间存在极大差距。这既难以适应建设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更难以适应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现代工业和服务业的要求。
(一)打造更有利于突显连片特困地区职业教育公益性的外部环境
“强化职业教育的公益性,符合国家和社会共同利益,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能否定职业教育的公益性,职业教育离不开市场,但不能依靠市场……需要政府强有力主导,需要公共财政的积极支撑,需要国家财政税收政策积极引导。”[15]
1.以国务院已明确了的13个部委分别作为11个连片特困地区的联系单位,统筹各片区,构建区域职业教育集团,采取大学联盟等非营利合作形式,整合、重组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校企双赢,促进毕业生就业。同时制定《连片特困地区职教扶贫规划(2014—2020年)》,就招生工作、实习实训、经费筹措、师资队伍建设、技能培训等进行详细规划;制定《连片特困地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专项规划(2014—2020年)》,将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纳入国家区域发展规划。
2.充分考虑连片特困地区生态保护任务重、深度贫困人口多、少数民族分布广等特殊困难,进一步加大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取消中央财政支持的实习实训建设项目、骨干师资提升计划的地方或学校经费配套要求。首先,在充分利用好国家和地方对职业教育项目投入资金的同时,提升连片特困地区高职院校生均拨款标准,达到与本科院校同等或更高的投入水平。其次,探索社会投融资体制机制,特别是建立和完善沿海发达地区和本土企业制度化投入机制。
3.打破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国家劳动力转移补偿机制。毋庸置疑,即使发达地区设置较高的人口迁入门槛,由于区域发展不平衡导致中西部人才的单向流动,东部发达地区仍然会成为人力资本的事实受益方。为此,要转变“谁投资,谁受益”为“谁受益,谁投资”的城乡和东西部“反哺”理念,建立起国家人力资本转移补偿机制。一方面,中央应该通过转移支付的形式对人力流出地的人力资本投资的主体进行补偿;另一方面,国家应通过教育、培训、健康补偿和政策倾斜,补偿农村地区人力投资的成本付出。同时,对人力资本流入地征税,建立人力资本补偿基金,通过增加农民工工资、统一劳动力市场、高薪吸引人力资本回流等形式进行补偿。
(二)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良性互动的格局
著名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认为,“经济增长是人力资本、自然资源、资本积累、技术变革和创新不同比例组合的函数”[16]。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现代经济发展越来越离不开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其经济功能。
1.探索与工业园区融合发展。工业园区聚集各种生产要素,工业化集约程度高。武陵山区6城市现有省级工业园区8个(恩施经济开发区,黔江正阳工业园区,怀化工业园区,湘西自治州花垣、泸溪、保靖工业集中区,铜仁工业园区,张家界经济开发区),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就业创业空间。应当总结黔江区国家职业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职业教育“园校互动”办学模式(渝教职成﹝2011﹞32号)的经验,在武陵山区形成职业教育与工业园区融合发展互利共赢的格局。
2.提高职业教育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服务能力。城镇化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我国提出“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而职业教育是提高该群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要加强连片特困地区高等职业学校对社区的职业技术培训,将农村转移人口转化为新型产业工人,真正融入城市,成为新市民。
3.开展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首先,国家有关部门要搞好职业院校开展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的顶层设计与发展规划,加快研制教学标准,规范民族文化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建设,建立质量考核体系,同时设立专项资金,改善相关专业办学条件。其次,在传统行业内甄选一批优秀的、有良好声誉的师傅,聘其以全职或兼职的形式参与到职业教育教学当中,开设特色课程,与民族工艺品企业、文化旅游产业等开展深度合作,并逐年扩大招生规模,联合培养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人才。
(三)着力提高连片特困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高职院校应以专业建设为载体,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双师型”教学队伍,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增强适应市场的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1.完善专业退出机制,增强专业对接产业能力。一是职业院校要根据地方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设置专业,结合岗位技能要求,对照国家职业标准,确定和调整专业教学内容,根据市场需求设计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等形式多样的人才培养方案。二是在产业和行业合作的框架下,教师对接主干产业职业岗位,进行多种形式岗位实践,提升教学、科研能力;学生对接重点企业职业岗位,通过多种形式工学结合,提升就业、创业能力。三是教育行政部门要对就业情况不好,学生家长投诉多或师资队伍弱、实验条件不合格的“问题”专业发出预警,采取限制招生甚至停招的形式使之逐渐淡出。
2.以培养产业技能为核心,增加要素投入。一是建立与市场接轨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健全人才培养目标及定位的预测机制,搭建学校、市场、政府、学生四方的供需平台,改善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融合度,科学设置课程体系,严格职业资格准入制度,不断提高劳动力的产业技能。二是创新人事管理制度。教师由身份管理过渡到岗位管理;建立教师开放流动机制和补充机制;实行专业首席教师制度,建立首席教师工作室和名师政府津贴制度。三是加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加大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努力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在“校企合作、校校合作、资源共享”的框架下,共建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利用企业设备为学校的教学服务,利用学校的先进设备为企业培训和开发新产品服务,通过联合建设实习就业基地、联合推进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共同促进工学交替试点工作等方式来实现企业与学校、学校与学校间的资源共享。
3.深入推进东西部高职对口支援计划。2001年6月,教育部启动《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标志着我国高校对口支援政策正式出台,对口支援高校从最初的13所,扩展到2011年的94所[17]。但受援高校以本科院校为主,且合作的规模不大、范围不广、机制不完善、学生交流面窄量小[18]。因此应当在更大范围内推进东西部高职院校的对口帮扶,加快连片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发展。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职业教育发展事关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提高贫困地区及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是扶贫开发的重要途径之一,要加大对贫困地区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实现让每个人都有出彩机会的目标,这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在新的时期做出新的贡献和新的努力。
注释:
①根据随机抽取东部地区14所高职院校(福州职业技术学院、闽北职业技术学院、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河北能源职业学院、河北沧州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天津城市职业学院、天津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滨州职业学院、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的年度质量报告计算。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通知(国开办发〔2011〕95号)[EB/OL].(2011-10-31).http://www.cdpsn.org.cn/policy/dt104l36188.htm.
[2]胡茂成.武陵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研究[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
[3]许锋华,王祖山.连片特困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背景、困境与对策研究[J].职教论坛,2013(16):4-8.
[4]王国超.武陵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困境与路径探析——基于教育“三要素”视角[J].教育文化论坛,2012(3):55-59.
[5]杨玉兰.武陵山片区:高等教育结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论丛,2013(4):67-71.
[6]王道福.乌江流域民族职业教育公平发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24):9-12.
[7]王志章,刘子立.连片特困地区知识扶贫路径研究——以武陵山片区为例[J].西部学刊,2014(1):24-31.
[8]教育部办公厅,文化部办公厅,国家民委办公厅.关于公布首批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3〕12号)[EB/OL].(2013-04-24). 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55/201305/xxgk_151618.html.
[9]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专栏[EB/OL]. [2014-10-25].http://www.tech.net.cn/web/index.aspx.
[10]教育部财务司,国家统计局社会科技和文化产业统计司.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576-579.
[11]重庆经贸职业学院官网.2013年高职专业招生计划及最低录取分数线[EB/OL].[2014-10-22].http://ygzs.cqvcet.com/index/item/mid/103/top/246.htm.
[12]国家统计局恩施市调查队.2011年州城农民工务工情况调查[EB/OL].(2012-03-08). http://www.hbesagri.gov.cn/xwzx/xxlb/1796.html.
[13]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2011[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12.
[14]湖南统计信息网.湖南统计年鉴(2013)[EB/OL].[2014-10-25]. http://hntj.gov.cn/sjfb/tjnj/13tjnj/indexch.htm.
[15]鲁昕.要强化职业教育公益性[J].职业技术教育,2010(24):24-29.
[16]徐英俊.职业教育学[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8:48.
[17]解群.中国高校对口支援政策分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53.
[18]鲁晓泽,王文中,孙会扬.东西部区域高职院校对口支援与合作的实践与思考[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19-22.
(责任编辑蔡宗模)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Higher Occupation
Education Development in Destitute Areas
——Taking Wuling Mountain Area as an Example
XIAO Zeping
(Chongqing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Tourism, Qianjiang Chongqing 409000, China)
Abstract:Since the 2000s, the higher occupation education obtained fast development and accumulated certain experiences in the running a school in Wuling mountainous area. But influenced by the level of regional economy development, investment of external environment, social consciousness etc.,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without outstanding brand, repetition major setting, weak supporting development elements,and fierce competition for students, high cost of learning,lack of enough precision for anti-pover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etc. Therefore, to create a more favorable external environment for public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effort should be put to form a benign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local economic and social pattern, to improve i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ility, and to create the talents dividend for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destitute areas.
Key words:the higher occupation education; Wuling Mountain; destitute areas;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何万国(1965-)男,四川安岳人,教授,硕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和质量管理研究。
引用格式:陈本炎,何万国. 基于目标管理的高校二级学院绩效评价体系构建[J].重庆高教研究,2015(4):19-23.
Citation format:CHEN Benyan, HE Wanguo.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of Secondary Institute of University Base on MBO[J]. Chongqing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2015(4):19-23.
■ 西部高教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