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校课程大纲比较研究
徐湘荷
(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山东聊城252059)
摘要:高校的课程大纲是课程的教学计划和教与学的总体框架,对教与学具有根本性的指导和规范作用。通过对中美高校课程大纲的构成要件和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中国高校课程大纲亟须完善,建议授课教师重视课程大纲的教育性功能,编订以学生为中心、操作性强的课程大纲,注重课程大纲各个部分之间内在的有机联系,并以课程大纲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学术诚信教育。
关键词:高校;课程大纲;教育性功能;学术诚信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5-03-24
基金项目: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
作者简介:周菲菲(1986-),女,黑龙江佳木斯人,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外国教育史研究;
DOI:10.15998/j.cnki.issn1673-8012.2015.04.019
课程大纲是教师在教授一门课之前拟定的教学计划, 通常以一学期为单位, 记载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基本内容及其进度、评价标准、阅读书目以及作业要求等。美国1889年的大学课堂已经出现了课程大纲[1],到今天为止,美国高校的课程大纲已经是高校课程教与学的总体框架,对教与学有根本性的指导和规范作用。中国高校课程大纲在编订和使用方面都相对薄弱[2]。基于此,本文分别选取中美三所高校教师教育专业教育学类基础课的课程大纲作为样本,尝试对中美高校课程大纲的构成要件和特点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对我国高校课程大纲的完善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对于美国高校的样本,本文选取密歇根大学教师教育专业的“教育导论:多元文化社会中的学校教育”课程大纲和杜克大学教师教育专业的“教育基础”课程大纲。考虑到样本的层次性,本文还选取了犹他州立大学迪克西学院教师培养项目的基础课“教育导论和基础”课程大纲。尽管这三校的教师培养方案各异,但选取的课程都是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而中国高校(出于某些原因的考虑,中国高校用字母代替),则以国家级精品课程A师范大学的师范类专业公共必修课“教育学”和B师范大学师范类和教师教育专业的公共必修课“教育学”的课程大纲为样本。此外,本文还选取了地方性综合大学L大学(其前身是L师范学院,教师教育专业为该校的优势专业)教师教育专业必修课“教育学导论”为样本。
一、中美高校课程大纲的构成要件比较
课程大纲的构成要件是课程大纲的组成部分,一般说来,中美高校课程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基本信息就是该课程最基础的信息,包括课程名称及代码、学分或者学时、课程类别即必修还是选修、适用专业、上课的时间和地点。前四项是美国高校课程大纲和中国高校课程大纲所共有的,所不同的是,美国三所高校的课程大纲都明确列出了上课的时间和地点,而中国的A师大、B师大还有L大学的课程大纲对这一点都没有涉及(见表1)。
表1 课程基本信息比较
(二)授课人的基本信息
授课人的基本信息包括授课教师的姓名、职称或者学历背景、教师的联系方式(包括电话和邮箱),还有除上课外授课教师的答疑时间和答疑的地点,以方便学生和教师的联系(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中国高校的课程大纲中授课教师的联系方式和答疑时间及地点严重缺失。
表2 授课人基本信息比较
(三)课程介绍
对于课程的概述,美国的课程大纲称之为课程简介,中国的课程大纲则以课程的性质和地位取代。教学目的或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是中美高校的课程大纲所同时具备的,所不同的是,美国高校的这三门课程大纲又把教学目标具体化为学习目标,并且把衡量的标准和学生平时的作业及期中或期末考试或论文联系起来(见表3)。
表3 课程介绍比较
(四)课程支持材料
课程支持材料就是学习该门课程需要准备哪些材料。如表4所示,中美六门课程大纲的课程支持材料包括教材及其他一些纸质或数字化的材料。美国三所高校的课程大纲把学习该门课程的技术材料也列进来,规定需要用本校的邮箱以方便与教师联系。密歇根大学、杜克大学的课程大纲甚至明确要求学生需要准备笔记本电脑和相应的WORD、PDF等软件来完成作业或者其他课程任务。中国高校的课程大纲对这一点则没有要求。
表4 课程支持材料比较
(五)课程进度表
课程进度表是课程大纲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课程内容(主题)、学生作业及其编排方式。课程进度表的编排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以章节为单位的编排,就是把课程内容(主题)及学生作业按照章节顺序进行编排。中国三所高校的课程大纲均采取的是章节编排方式。另一种是以周或日期为单位的编排,就是把课程内容(主题)及学生作业具体化到每个周和具体的日期。密歇根大学、杜克大学、迪克西学院的课程大纲就是以周为单位进行编排的(见表5)。此外,中国高校的这三门课程大纲还包括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表5 课程进度表比较
(六)考试信息及评分标准和权重
密歇根大学、杜克大学、迪克西学院的课程大纲都明确规定了出勤、课堂参与及表现、平时作业及期中考试(论文)、期末考试(论文)在该门课程总考核当中所占的权重。以密歇根大学“教育导论”课程大纲为例:该课程总分150分,期末论文40分,期中考试30分,平时短作业(共8次)30分,小组项目作业30分,出勤及课堂表现20分[3]。除此以外,该大纲还明确规定了各类作业及考试的评分标准。杜克大学“教育基础”和迪克西学院“教育导论和基础”的课程大纲也都有类似的规定。A师大“教育学”课程大纲中没有显示考试信息,B师大“教育学”课程大纲关于考试信息是“建议采用期末闭卷考试和平时作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4]。L大学的“教育学概论”课程大纲对于考试的规定是“平时成绩30%,包括出勤10%,一次作业20%,期末闭卷考试70%”。关于评分标准,按照惯例,中国高校的课程往往在期末以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考核,评分标准通常显现在考试的参考答案而不是课程大纲里。
(七)课程政策
美国高校的课程大纲还包括一些中国高校的课程大纲所没有的课程政策。
1.为残障学生提供便利条件。密歇根大学“教育导论”课程大纲在这方面的规定是:“如果你认为你需要特殊安排,请你在方便的时候尽早和我们联系。我们可以根据你的情况,有针对性地修改课程的某些方面如作业形式、课堂内的活动方式以及教学方式以方便你的参与和进步。对于你提供的信息,我们将视为隐私和机密。”[3]杜克大学和迪克西学院课程大纲也都有类似的规定。
2.宗教和紧急事件豁免政策。密歇根大学、杜克大学和迪克西学院的课程大纲对学生的出勤都有严格的规定,迟到或缺课会影响该门课程的成绩。但出于参加宗教仪式或者宗教庆典以及学生本人急病或近亲属亡故等紧急事件所导致的学生缺课或迟到是允许的,但需要履行一定的程序。
3.严禁学术不端。密歇根大学“教育导论”课程大纲标明“所有上交的作业、论文或者口头表达的观点都必须是原创的,引用别人的观点一定注明”[3],并给出一个网站链接密歇根大学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及处罚措施,以方便学生查找。杜克大学和迪克西学院课程大纲中都列有专门的条款要求学生学术诚信,严禁学术剽窃、学术欺骗等学术不端行为。
二、中美高校课程大纲的特点比较
除了课程大纲的构成要件,中美高校课程大纲的差异还表现在课程大纲的特点上。
(一)美国高校课程大纲的规定明确具体,便于操作,中国高校课程大纲的内容则相对模糊、弹性大
以中美课程大纲都有的作业信息为例。美国高校的课程大纲中关于作业的信息,除了在课程进度表里标明作业的题目和需要上交的日期外,课程大纲还附有专门条款说明对作业的具体要求,包括作业的类别、题目、需要上交的日期及迟交的后果、在考核中所占的权重等。有些大纲甚至还明确了书写要求、格式要求、字数要求及评分标准。以密歇根大学的“教育导论”的短作业信息为例: “你需要完成8个以表格形式组织的短作业,这些短作业的重点是审视我们在课堂上阅读的材料和讨论的观点。每个短作业均可以在CTools(学校的一个平台)以表格的形式获得。你需要下载表格,把你的回答打印出来带到课堂上交(不要在CTools上传你的回答)。为了获得作业的分数,你必须按时交作业(附有8个短作业的上交时间),迟交的作业拒收,除非由于当天你生病或者其他明文规定允许的理由,不可以由他人代交作业。所有的作业都需要打印出来,正确拼写和仔细校对,并且附有8条具体要求(略)。这8个小作业在该门课程考核中共占30分(总分150分)。”[3]杜克大学和迪克西学院虽然作业的形式、内容各异,但要求都很明确、具体,操作性很强。而中国的B师大“教育学”课程大纲关于作业的信息是“布置两次课外作业,具体内容除了可参考教材中的行动指南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自行选题”[4]。可见,这样的规定相对模糊、弹性大,教师和学生自由发挥的余地很大。A师大和L大学的课程大纲中,通常只把练习的题目附在章节内容的后面,至于这些练习需要做吗?不做有哪些后果?需不需要上交?什么时候交?以什么形式交?在考核中占到什么比例?在课程大纲中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其实,不仅是作业信息,就是课程大纲其他方面的条款如课程进度、内容安排等方面,美国高校的规定都明确具体,而中国高校的规定则相对模糊。
(二)美国高校课程大纲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中国高校课程大纲的理念则是以教师为中心
美国高校这三门课程大纲各个环节和构成要件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首先,从课程大纲的获得途径上看,美国这三个课程大纲均挂在该校的网站上,学生可以非常方便地浏览和下载。中国A师大的官方网站提供“教育学”课程大纲浏览和下载;B师大和L大学的课程大纲在各自的学校网站则没有找到相关的链接。当然,B师大的“教育学”因为是国家精品课程,该大纲可以在国家精品课程网站上浏览,可是该校选这门课的学生究竟有多少人会想起去国家精品课程网站浏览该门课程大纲呢?其次,美国课程大纲都提供授课老师联系方式、答疑时间及答疑地点,以方便学生有困难时好寻求老师的帮助,而中国高校的课程大纲则缺少这方面的信息。其实中国的高校普遍存在着学生课下找老师难的问题。第三,从课程进度编排方式上看,美国课程大纲的课程内容和作业是以周和日期为单位进行编排的(见表6),对学生来说,哪一天有什么样的课程内容或主题,需要阅读哪些材料、完成哪些作业,一目了然,清清楚楚。而中国的课程大纲课程内容和作业都是按照章节进行编排的(见表7),虽然每个章节都标明了需要占用的课时,但是具体到某一个章节的课程内容和作业要求究竟在第几周,哪月哪日,并没有清楚表明。毋庸讳言,这样的安排方式相对方便老师。第四,美国的课程大纲注重尊重学生的权利,如宗教赦免政策、残障学生享有的便利都体现了这一点。
表6 杜克大学“教育基础”课程大纲中课程进度表(部分) [5]
表7 A师范大学“教育学”课程大纲中课程进度安排(部分) [6]
(三)美国课程大纲各个部分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而中国课程大纲各个部分之间相互分割
以杜克大学“教育基础”课程大纲为例(见表8),杜克大学课程大纲中的学习目标、课程内容和各个作业、期中考试、期末论文之间环环相扣,内在联系明显。
表8 杜克大学“教育基础”学习目标、课程主题及其评估方式的对应(部分) [5]
中国高校的课程大纲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分开排列,练习题就是所用教材章节后面的复习题。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练习题乃至期末考试的内在联系是什么?教学目标的实现通过哪些课程内容为载体?在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当中又是如何体现的?怎样考评学生是否达到了这些教学目标?这些问题之间往往没有明确的答案。中国高校的课程大纲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练习乃至考试各个部分相互分割,缺乏有机的联系。
三、研究建议
通过以上比较可以发现,中国高校的课程大纲确实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仅对大纲的编订者(授课教师)提出一些建议。
(一)重视课程大纲的教育性功能
目前,中国高校从一线师生到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对于课程大纲重要性的认识远远不够,很多时候课程大纲被认为只是一种记录存档的文件,仅仅是为了应付检查或者需要完成的教学环节。其实,课程大纲的功能远不止于记录存档。从美国高校的三门课程大纲中可以发现,课程大纲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性功能。首先,课程大纲是一种认知地图,它不是章节内容的简单罗列,而是把课程内容整合成一个认知框架。对于学生来说,课程大纲是一种和教材同等重要的学习工具。其次,课程大纲是一种契约,是约束任课教师与选课学生教学行为的一个合同。有了这个约束,师生随意性、任意性行为会相对减少,任课教师才能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安排课程内容和各项活动,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所以,授课教师在编订课程大纲时要重视课程大纲的教育性功能。
(二)编订以学生为中心、操作性强的课程大纲
现代高等教育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由“教”的范式转为“学”的范式,这就要求教师的角色由知识的传播者变成学习的促进者,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大纲,首先体现在师生交流途径通畅。中国的授课教师提供课程大纲时应注明自己的联系方式,并安排课后答疑时间及地点。其次,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大纲在确立课程目标、选择教学方式和课程主题、安排作业或考试以及提供其他信息时,都应该以最有利于学生学习、最方便学生为原则,像美国课程大纲那样有具体明确的授课时间、课程主题及作业或考试要求。最后,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大纲还应充分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权利,包括残障学生、不同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的学生。美国高校的特殊需要安排、宗教赦免及其他一些课程政策都体现了对这些学生的尊重。另外,为了保证教和学的有据可依,课程大纲的编订不宜过于模糊,应该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保证课程大纲具有可操作性。
(三)编订课程大纲时应注重课程大纲各个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课程大纲不是把教学目标、课程内容、习题及考试信息按照固定的格式罗列在一起,各个部分之间有着内在联系,恰如美国高校课程大纲所示。所以,中国高校的授课教师在编订课程大纲时要寻求证据支持。编订课程大纲的首要任务是确定教学目标,确定了教学目标以后,需要认真考虑如何实现这些教学目标,以哪些内容为载体来实现教学目标,怎样组织这些教学内容,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在平时作业和期中、期末考试当中如何体现,怎样考评是否达到了这些教学目标,一步步地寻求证据支持就能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作业及评价有机地联系起来。
(四)以课程大纲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学术诚信教育
课程大纲不仅是一种教育工具、交流工具,同时它还是一种隐性的教育力量,对师生起着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作用。美国高校的三门课程大纲中都列有专门的条款要求学生拒绝学术剽窃和学术欺骗等学术不端行为,要求学生严守学术诚信。中国高校的教师在编订课程大纲时,应针对学生的作业要求及考试等部分标明严禁学术不端行为,这不仅是作业或考试应有的要求,也是对学生进行学术诚信教育的载体。
参考文献:
_article_2.pdf.
[2]张光.高校课程大纲的功能和要件:兼论我国大学课程大纲制度之现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2):40-46.
[3]SCHOOLING OF EDUCATION[EB/OL]. [2014-08-10]. http://www.soe.umich.edu/academics/courses/EDUC_118.
[4]教育学.[2014-06-23] http://course.jingpinke.com/details/results? uuid=df5f59cd-1237-1000-ba11-144ee02f1e73&co
urseID=K090153&column=effect.
[5]EDUCATION 100 Foundations of Education Spring 2011[EB/OL].[2014-07-26].http://educationprogram.duke.edu/uploads/assets/Exhibit%205_13pdf.pdf.
[6]Dixie State College of Utah Education Department Syllabus[EB/OL].[2014-08-09].http://jwc.ccnu.edu.cn/showNews.aspx?id=22854.
据悉,根据区位优势不同,14个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分别设立在市一级和相关园区,各示范区有特定任务,侧重点和落脚点有所不同。
(责任编辑杨慷慨)
Comparison of the Syllabus in Higher School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XU Xianghe
(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 Liaocheng University, Liaocheng Shangdong 252059, China)
Abstract:A syllabus in higher school is a teaching plan and overall framework that directs and supervises fundamentally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this course. Comparing the composing elem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yllabus in higher school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we can find that the syllabus in Chinese higher school needs to be improved urgently. This article suggests the teachers in higher school in china should pay great attention to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s of an operational and student-centered syllabus and make students form an idea of academic integrity by means of the course syllabus whose all parts be connected each other.
Key words:higher school; syllabus; education function; academic integrity education
李朝阳(1978-),男,河南淮阳人,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外国教育史研究。
引用格式:周菲菲,李朝阳.美国城市化崛起时期黑人高等教育的论争:华盛顿与杜波依斯[J].重庆高教研究,2015(4):107-111.
Citation format:ZHOU Feifei, LI Zhaoyang. Blacks’ Higher Education Debate during American Urbanization: Washington and Dubios[J].Chongqing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2015(4):107-111.
■ 比较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