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学生心理辅导策略研究

2016-01-13 03:01肖力诠
科教导刊 2015年36期
关键词:心理辅导贫困学生心理素质

肖力诠

摘 要 高校贫困学生由于其家庭贫困等原因,一直是学生中心理健康水平偏低的群体。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学生辅导员在帮助贫困学进行心理辅导的过程中要注意策略和方法,通过营造公平健康的环境,加强心理素质训练等具体措施帮助贫困学生正视自身问题。

关键词 贫困学生 心理辅导 策略 心理素质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12.072

On College Poverty Students' Psychology Counseling Strategies

XIAO Liquan

(Hu'nan Judicial Polica Vocational College, Changsha, Hu'nan 410131)

Abstract Poverty students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have always been the group with low psychological and health level among students due to family poverty reasons, etc. Therefore, college education workers, especially student counselo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strategies and methods in the process of conducting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to poverty students, and assist them in facing up to self problems via concrete measures including creating fair and healthy environment and strengthening psychological quality training.

Key words Poverty students, counseling psychology, strategy, psychological quality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经济快速增长,我国居民家庭经济条件普遍有了较大改善,但由于高等教育深化改革,高校扩招,大学生生活费用逐渐提高以及农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等原因,我国高校贫困生比例一直维持着较高的水平。据统计,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中经济困难学生比例仍保持占在校生人数的20%上下,特别困难学生的比例在5%~10%。①近年来,关于“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论调更是在网络上甚嚣尘上,这些言论看似残酷,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寒门学子上升通道相对闭塞的客观事实。这些现实困难让贫困学生背负着比普通学生更大的心理压力,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②而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加强对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关注,掌握针对贫困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有效策略,要努力使他们能在大学校园里以积极、健康的方式学习、生活,帮助他们更加自信的迈出人际交往、择业就业的关键一步。本文讨论的即是贫困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困境和高校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学生辅导员,在心理辅导中所应当采用的应对策略。

1 营造公平健康环境——重要基础

家庭贫困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由于家庭经济原因本身就面对了诸多的不利因素,他们无法和富裕家庭的孩子一样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无法享受优越的物质条件,甚至在精神层面也相对匮乏。进入大学以后,贫困学生与家庭富裕学生这两个经济条件迥异的群体,经过群体认知有意无意的反复刻划和强化,产生了对大学生内隐和外显行为都带来明显消极影响的“裂痕效应”。③这不但直接作用于贫困学生和富裕学生,也对中等经济水平的学生产生了直接影响。其后果是强化了大学生的原始身份等级观念,恶化了校园人际生态,削弱了大学生应有的求学进取精神,让贫困生易于产生对学业的焦虑、对社交的自卑、对社会援助的疑虑。因此,高校教师、辅导员在开展工作时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公平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原本总体处于劣势的贫困学子在大学里能有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平台,让他们看到通过自身努力改变现状的希望,从而重拾信心,乐观生活,积极向上。

首先,高校教师应从自身态度出发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帮助学生淡化物质色彩,为学子们创建一个全新的、相对公平生活、学习氛围。其次,要扶正大学精神,充分认可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坚持与努力取得的成就,鼓励优良的学习风气和勤劳自立的生活习惯,让认认真学习、独立自强、努力投身科学研究和自我建设的学生脱颖而出,成为大家的榜样。第三,高校教师在与贫困学生交流时要关注他们自卑、敏感的特殊心态。与其互动时要注意自己的表述方式和对方的心理感受,尽量优化自己的言行,将不必要的刺激和心理伤害降低到最小限度。④

另外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很多教师往往对贫困学生在道德品质上有着更高的隐性要求,比如认为贫困学生就一定要更加自立自强,一定要学习更努力,品德一定要更加高尚等。然而,在实际中我们看到,贫困学生虽然从不缺乏自立自强的典型代表,但毕竟他们也是普通人,甚至是比一般家庭的孩子缺少关爱、缺少教育,更敏感、更脆弱的普通人,他们也可能上网成瘾、厌学、消极、懈怠甚至染上一些不良习惯。如果我们对这些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或先入为主地给他们贴上标签,不仅无助于改善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反而会加重贫困学生的心理负担,不利于心理辅导的开展。因此高校教师不妨把他们看作普普通通的学生看待,摈弃那些固有标签,包容他们的各种缺点不足,对他们多鼓励,以正确的教育观念对待贫困学生,为他们营造一个真正公平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

2 加强心理素质训练——方式与内涵

有研究表明,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贫困大学生,且贫困程度较重的大学生心理问题更为显著。⑤贫困学生其窘迫的家庭经济状况容易使其形成敏感、自卑、封闭的特殊心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大量的案例也证实了这一点:家庭贫困学生往往性格内向,较为自卑,人际交往方面存在较大问题;少数贫困学生不能正视自己贫困的客观事实,觉得贫穷是耻辱,感觉自己无法出人头地报答父母,并将痛苦深埋在心中,对生活和学习丧失希望,因此产生焦虑心理;一些贫困学生在面对社会中各种物质诱惑时心态失衡,逐渐失去了自己的淳朴,在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上逐渐表现出与自己条件不相符的举动,表现出虚荣的心理特征;另一些贫困学生因多次获得助学金,产生了对助学金和社会援助的依赖心理,一旦助学金减少或未能获得,就心生怨气;还有一些贫困学生由于长期的挫败感,产生了很强的戒备心理,看待问题狭隘,遇事易钻牛角尖,不能正视自己和他人的优缺点,无法正确评价客观事实,因此容易做出不理智行为。而以上种种现象归结起来,是贫困学生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品质的缺失。因此,我们在对贫困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过程中要着重加强对其心理素质提升的训练。具体策略如下:

2.1 敞开沟通之门,重拾交流信心

针对贫困学生普遍存在的自卑、封闭的心态,心理辅导教师应采取恰当的措施帮助他们建立起自信。在辅导过程中,可以开展以人际交往训练为主题的团体心理训练,让贫困学生掌握与他人交往的知识与技巧。⑥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在某些方面有所长,因此我们应有意的让贫困学生展示自己的特长,从而使其得到身边同学的认可。例如某贫困生会做饭,可以在集体组织出游时安排他做一桌好菜给大家吃;某生在家经常帮父母干农活,可以在主题班会上让他介绍田间地头的趣事和农民们的丰富的生产经验和知识。这些活动不仅能够让贫困学子们敞开心扉与同学交流互动,而且互动过后得到的积极反馈又能帮助他们获得自信,让他更愿意与他人交流,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2.2 正确面对挫折,锤炼毅力心智

贫困大学生在生活、交友、恋爱甚至学习上都会遇到很多挫折,更加棘手的是他们对挫折的耐受程度也相对较低,如果无法正视挫折,容易产生焦虑、懈怠甚至自暴自弃等等不良情绪。因此我们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应把握几个要点:首先,要教育学生正视挫折。要告诉他们生活中没有人能够避免挫折,古今中外有所成者,无一不是经历了我们难以想象的无数次挫折,而经历挫折正是每一个人的必经之路。其次,要教会他们克服挫折。对于一些由于自己的过错和失误造成的挫折要勇于承认错误,担当责任,并想办法解决问题。比如人际交往上的挫折——与寝室同学产生矛盾,首先心理辅导老师要全面了解事实经过,再通过客观分析帮助他们找出问题症结,是由于生活习惯上的差异,还是交往中的误解?一步步帮助他们理顺思路,从而能够自行化解矛盾。第三,要教会他们避开挫折。避开挫折不是逃避困难,而是教授他们通过分析客观现实而选择解决困难的最佳路径的一种能力。最后,要教会他们从挫折中总结经验。吃一堑,长一智,让挫折不再击垮他们,而是帮助他们变得更加坚强、更加睿智。

帮助贫困学生正视挫折,在挫折中成长,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也是高校教师在对贫困学生心理辅导时的最重要的一课。

2.3 端正价值观念,消除负性情绪

在对贫困学生的心理辅导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也尤为重要。一些贫困学生自卑于自己的家庭出身,不愿让同学朋友看到自己贫穷的一面,因此产生了相对扭曲的价值观念,极力包装自己。另一些贫困学生在获取了国家助学金后养成了等、靠、要的不良习惯,⑦甚至部分学生因为争夺助学金而产生矛盾。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在心理辅导过程中,一方面要告诉学生,一个人的出身是不能选择的,家庭的贫穷也只是暂时的,不应为此感到羞耻;而个人的人生态度、努力程度、行为准则、学识高低是可以由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完全可以不逊于他人。另一方面,我们应该通过正确引导,使得学生的经济补助中无偿资助的比例降低,而通过勤工俭学和奖学金资助而获得的收入比例增加,让学生从经济上做到自立、自强,从而消除他们因经济窘迫和争夺助学金而产生的负性情绪。

总之,教师在对贫困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不仅要全面了解学生本人的性格和家庭背景,还要充分了解其所处的人际环境,并针对具体的问题采取具体措施,以帮助他们以健康的心态积极应对贫富差距的挑战。对于那些正处于 “心理断乳”的大学生,应要求其接受必要的心理辅导,学会运用积极的心理防卫和心理完善手段来调适消极心理。对于一些羞于参加心理辅导的贫困学生,我们也要耐心向他们解释心理辅导的普遍性和必要性,让他们敞开心扉,在辅导老师的帮助下逐步克服成长中的障碍,解开心结,接纳自我。

本文系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院级课题“家庭贫困学生心理辅导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 曹成刚.贫困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初步探讨——对渝西地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64-70.

② 梁军,何丽萍.高校贫困学生心理问题探析——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J].社会科学家,2011.6:109-110.

③ 胡年珊.大学生贫富差距的“裂痕效应”与和谐校园建设[J].教育评论,2008.3:48-51.

④ 肖汉仕,苏林雁.湖南省部分贫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6.10:857-858.

⑤ 胡春红.不同贫困程度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方差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3:333-334.

⑥ 谢文涛.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探析[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95-99.

⑦ 刘丽.浅析高等院校家庭贫困学生受助后负性情绪的形成和干预[J].文教资料,2013.10:128-129.

猜你喜欢
心理辅导贫困学生心理素质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浅谈心理素质课程的重要意义
幼儿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习惯、问题行为的关系
陕西全省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
地方高校学生干部心理素质提升探析
南明区离休干部党支部慰问嘉润学校贫困学生
高校辅导员的自我定位及学生管理工作的探讨
心理辅导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当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方法
澳门爱心人士吴少芬、释会明等赴兴仁县看望贫困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