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道金
[摘要]当前,语文学习由于缺乏立竿见影的效果,很多时候,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如何让学生重新认识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如何引导学生找到语文学习中的快乐,如何在语文学习中让学生获得持续的快乐体验,经过教学实践与思考,本文从培养学习兴趣、学会自主学习、树立大语文教育观三方面引导学生找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关键词]培养兴趣;自主学习;大语文教育观
经常听到语文老师戏言:语文上多上少一个样,做多做少一个样。言外之意是语文课上了也是白上,学生根本没有兴趣。传统的语文课把学生的头脑当做容器,教师强行把知识灌进去,学生完全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不必说如何进行言语对话,也不必说学生的主动质疑发现,单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快乐已经消失殆尽了。如何改变语文教育的现状?如何引导学生找到语文学习的快乐?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创设民主轻松的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呢?
(一)给学生以惊喜
可以通过尝试创设一些学生意料之外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产生意外的惊喜。如,上次到城东中学听一堂同课异构作文课,感触很深。都上七年级的调动多种感官写作,但是快乐却不一样。一位外地陈老师的课学生兴趣盎然。她先做了一番自我介绍拉近了与陌生学生的距离,然后告诉同学们这节课来抢糖果。学生很惊讶。老师把花花绿绿的糖果往空中一撒,学生热火朝天的抢。学生回到座位后,老师问谁还没有抢到,就给没抢到的同学发糖果。然后让同学们看糖果的颜色,摸糖果的质地,剥开后闻糖果的香味,尝糖果的味道。最后叫同学们写《抢糖果》。记得有位学生的片段作文:老师把花花绿绿的糖果往空中一抛,像天女散花。糖果在空中划出一道道美丽的彩虹,地上下起了糖果雨。同学们你争我抢,有的跳起来直接抓到;有的在地上地毯式搜索。抢到的咪咪笑,没抢到的气鼓鼓。老师给没抢到的同学发了糖果算是一种安慰。我抢到一个。蓝色而艳丽的包装。糖果的质地坚硬,摸起来像石头。打开包装纸一闻一股清香扑鼻而来。放在嘴里一尝,薄荷的香味充溢满嘴。
学生写作的兴趣都被调动起来了,作文还会写不好吗?在同学们念自己的作文时,老师再从多种感官角度指导学生如何写作。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课的成功已经不远了。
(二)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
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要消除学生的紧张恐惧心理,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主动阅读,培养他们探究发问的兴趣和热情。记得以前有位女同事教书和学生关系很好,课堂上叫学生省去姓,叫名字,听起来特别亲切,感觉像兄弟姐妹。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一点都不紧张,学习探究就不会拘束了。徐州有一个特级教师叫于永正,为了消除上课造成的紧张拘束气氛,让学生放松的称自己为“于先生”“于阿公”“于永正同志”。有个学生终于鼓起勇气叫了一声“于永正”。于老师高兴地应了一声“到”。一位老教师和一群稚气未脱的孩子打成了一片。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不再畏惧,兴趣自然来了。
(三)激励性的评价
除了创设轻松的氛围激活语文课堂,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学习兴趣,还可以在作文批改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作文批语可以以激励为主。如“你的书写非常优美,必成大器~‘能写出这么优美的文章真了不起~‘你的文章充满真情实感,非常感人”等等。有时还采用互评,把作文的评价权利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体,提高学生写作文的兴趣。
我们说,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可以培养学生的专注力,在专注的学习中,学生就能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快乐。快乐的学习,可以激起学生高涨的情绪。当学生能够以饱满的激情投入语文学习时,语文学习就会充满快乐。
二、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体会发现的快乐
教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正确方法,就常常有发现的快乐。
所谓“发现”,按照语文教研组的理解就是多元解读,即学生对文本的原汁原味的理解,或者说对文章内涵的发掘、意义的建构。因为,真正的阅读过程就是意义不断丰富的创造过程,学生将自己个性化的理解融入文本中,在解读中,丰富自己的感受,提升自己的思想品质。
例如,何其芳《秋天》,在解读第二节诗歌时,按字面意思有的学生解读“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为收起渐渐变红、如青鳊鱼般的乌桕叶的影子。有学生就认为前面写了“撒下圆圆的网”,根据语境收的应该是“青鳊鱼”。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本体是“青鳊鱼”,喻体是“乌桕叶的影子”。正确的语序应是“收起乌桕叶的影子似的青鳊鱼”。学生认为作者写错了。大家在课堂上争来争去,充满快乐。最后老师引领:诗歌是跳跃的,语序的改动有时是为了押韵,有时是为了某种意境。读者要根据诗歌意象想象出整个画面。
有学生在解读“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时认为:这是一幅“霜晨归鱼图”,“轻轻”说明大家沉浸在温柔寂静的梦乡里,摇桨人是不愿惊醒大家,也不愿惊醒其它还在沉睡的鱼。有的学生马上就反对,认为摇桨人早早去打鱼,鱼早都被他惊醒了。有的学生解读“轻轻”认为:他早早打鱼,收获很多,心情特别好,摇船特别轻快,悠闲自得的心情。一句诗歌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有多元解读,真正读出了味道。你说课堂能不快乐吗?
第三节诗很多学生读不懂最后三句“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我就引导大家思考:“何处去了”看出什么?笛声为什么令人思念?牧羊女在美丽的秋天为什么不活泼?在大家反复的阅读思考后,有个学生大胆地说“我认为牧羊女在思念那个笛子吹得很好听的人。”有个女生认为可能是思念心上人,他们在一起度过夏天,秋天心上人去哪了?
在解读鲁迅《社戏》时:“这时船慢了,不久就到,果然近不得台旁,大家只能下了篙,比哪正对戏台的神棚还要远。其实我们这白篷的航船,本也不愿意和乌棚的航船在一处,而况并没有空地呢……”有的学生解读认为乌篷船太难看,所以不愿和他们在一处。有的学生读不懂问我为什么?我就让同学们在文中找乌篷船的信息。学生在阅读后找到“乌篷船里的那些土财主的家眷固然在,然而他们也不在乎看戏,多半是专到戏台下来吃糕饼、水果和瓜子的。”所以认为乌篷船是土财主的私人船。有的学生根据注释“乌篷船”船篷是用黑油涂过的,黑油涂过的才可以遮风挡雨,才是高档的船。八叔的船是没有装修的低档船,所以不愿和他们在一起。
三、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加强课外阅读、体验和探索
大语文教育是张孝纯的语文教育主张,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然后向学生生活的其它领域进行延展、开拓,从而全方位地把语文学习和他们的实际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把语文教学与做人联系起来。如,学习《斑羚飞渡》时,为了语文学习和课外延伸,我设计了一个问题:你最同情、最怜悯或最钦佩的是什么羊?结合文章说明理由。有的学生认为:最同情老斑羚,他们在面临绝境,在面临种群灭绝时,敢于牺牲自己,保全他羊,最有责任感。就像我们家里的爸爸妈妈为了我们,起早摸黑,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培养我们读书。有的学生认为:最钦佩镰刀头羊。他有胆有识,为大家找到了一条生存的道路。他也正当壮年,但在老斑羚和小斑羚对比悬殊的情况下毅然走到老斑羚那边。小斑羚飞跃悬崖他们却甘当跳板坠下悬崖粉身碎骨。这种有组织能力却勇于牺牲自己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像雅安地震中为了救灾而牺牲自己的消防官兵一样,精神多么可贵。这样就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做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让学生把语文学习和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结合起来。
我们说,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生活中时时处处都离不开语文。看电视可以学习语文,上网可以学习语文,逛街也可以学习语文,课外的阅读更可以学习语文。
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认为:语文水平的提高,大量的阅读非常重要。他甚至认为可以把语文教材分成《汉语》和《文学》。他认为没有必要让中学生掌握太多的语法逻辑,应花大量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他说:“我想,如果把语文比喻成一台钢琴,那么,的确需要一些人学设计、学修理,而绝大多数的人,只要学会演奏就行了。肖邦未必能修理钢琴,沈从文未必能写出一本语法方面的书,而写了很多语法书的吕叔湘,好像也没能写出一部很好的小说。”由此可见,课外阅读对一个人的发展多么重要,没有大量的课外阅读,莫言怎么能够写出《红高粱》《透明的红萝卜》《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野骡子》《师傅越来越幽默》《长安大道的骑驴美人》等作品?怎么能够写出80多篇短篇小说、30部中篇小说、11部长篇小说?
总之,在提倡有效教学的今天,我觉得更要快乐学习语文,要让学生充满学习兴趣,自主学习,加强课外阅读,让语文教育和做人教育,语文学习和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让学生的人格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尊重,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受用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