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2016-01-11 14:44余晓玲
雪莲 2015年24期
关键词:意境美

余晓玲

【摘要】美国19世纪诗人爱伦·坡的《安娜贝·李》是西方悼亡诗的经典之作,以其苍凉高古、奇幻缥缈、超凡脱俗的笔调,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多姿多彩的美学画卷,有感人至深的人情美,有极富诗意的死亡美,有庄严古典的意境美,有宛如天籁的韵律美。诗人通过诗的语言,呈现了死亡为精神最本真、最富灵性的现象,并以美作为自己的花冠,沉醉其中。

【关键词】人情美;死亡美;意境美;韵律美

悼亡诗是诗歌中古老而又特殊的题材,《安娜贝·李》悼念的不是那些志存高远之人,所感所想也无关家国天下,而是悼念与诗人关系最为亲密的妻子,选取妻子生前与诗人琴瑟和鸣,恩爱有加的场景,抒发诗人内心失去至爱的伤痛。震撼世界文坛的文学多面手埃得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1809-1849)虽以侦探小说和恐怖小说著称,但其诗歌亦毫不逊色,甚至可以说是独树一帜,游离于当时的美国文学之外。他的诗歌收山之作《安娜贝·李》祭奠他那位年仅二十五岁便香消玉殒的爱妻弗吉尼亚·克莱姆,代表了他抒情诗歌的最高成就,也充分体现了他的诗歌创作美学,即表现美,在读者心中产生美的震撼。

一、至真至性的人情关

悼亡诗的魅力主要在情感的真实,它最能打动人的也是至真至纯的人类情感。人情美是体现悼亡诗审美价值的最核心的因素,字里行间的刻骨铭心如果不以情感的真挚为基础,便不会产生巨大的感染力。爱伦坡的悼亡诗之所以感人肺腑,充满艺术感染力,主要是其诗血泪交融、情深义重,充分表达了诗人与爱妻坚贞不渝、超越生死的爱恋。

诗中安娜贝·李是爱伦·坡爱妻弗吉尼亚的化身,13岁便与坡成婚,婚后生活虽颠沛流离,但两人却伉俪情深。但不幸的是自1842年1月起弗吉尼亚的身体便每况愈下,一直未能完全恢复健康。坡视爱妻为他的精神支柱,“你(弗吉尼亚)现在是我与令人讨厌、令人憎恶、令人失望的生活抗争之最大而唯一的动力”。在《安娜贝·李>中,坡将他的忠贞的爱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一开篇就将读者带入一个虚无缥缈的美丽幻境中,已故的妻子的音容笑貌如在眼前,诗人幻想在许多年以前,在海边的一个王国里,住着他和他的爱人安娜贝尔·李。他们的深厚情谊是“超越爱的爱”,以至于天堂中的六翼天使为此嫉妒他们,于是死亡降临在安娜贝·李的头上,她被放进冰冷的坟墓里。这真是挚爱遭天妒,让死亡永远地横亘在两个相爱的人之间。诗的最后是诗人的真情告白和坚定誓言:没有什么力量能够将他们的灵魂分开,即使是死亡也不能毁灭他们的爱情。诗人采用渐进的方式,情感随着诗歌三个部分不断升华,由低徊到哀婉到坚定,在最热烈的时候戛然而止,诗人对亡妻的爱可谓是矢志不渝、生死难隔、天长地久。

二、极富诗意的死亡关

爱伦·坡认为美是诗歌创作的唯一题材,其最高形式就是使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而最富于美的特性的基调就是忧郁和悲伤。哀莫大于心死,其中死亡是“世界上最富有诗意的主题”,而一位年轻美貌女子的死亡是诗歌创作的最好的主题,因为其更会令人感到悲哀、惋惜,更富有诗意。爱伦·坡曾说:“在所有忧郁论题中,什么是最忧郁的论题呢?显而易见,是死亡。什么时候这个最忧郁的题材才富有诗意呢?那就是当死亡与美连在一起的時候。如此说来,一位美丽的女子的死,毫无疑问,是世界上最富有诗意的题材了;同样不容置疑的是,讲述这样一个故事最合适的人选,应该是痛失这位美女的情郎”。《安娜贝·李》正是这一创作美学的最佳实践。

《安娜贝·李》摆脱了对死亡的痛苦印象,升华了死亡,使人置身于一个死亡消隐,灵魂不朽的完美精神境界。安娜贝·李幻化成天使的形象,与诗人在海边的王国里相会,在天堂相守。坡对安娜贝·李形象的塑造重在一个美字,诗中对安娜贝尔的直接描述只有四行“因为当月放光华我总会梦见我美丽的安娜贝·李,而当星斗升空我总会看见她那明亮而美丽的眸子”,所用的描述语是很直接的形容词,“美丽的”和“明亮而美丽”。这里所凸显的是圣洁的安娜贝·李的形象,诗人完全消除了对死亡的恐惧,诗中的爱恋也升华为超越生死,荡气回肠的情感,使人以一种肃穆虔诚的心情去注视它给人带来的一种净化心灵的神圣美感。从这一角度来看,与其说《安娜贝·李》是悼亡诗,倒不如说它是赞美诗。

三、庄严古典的意境关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一首好诗必定是物我两忘的境界。爱伦·坡的《安娜贝·李》共四十一行,写景、状物繁多,不止一次提到诗人“我”,然而“读罢掩卷,留在读者脑海中的只有Annabel Lee以及她与诗人之间的爱,可谓无我之境的典范”。全诗有景有物,但呈现给读者的只是美丽的Annabel Lee以及她与诗人之间的爱,显得无景无物;全诗反复提及“我”,以“我”来介绍Annabel Lee,讲述“我们”之间的爱,但凸显的还是Annabel Lee和他们之间的爱,无“我”。

爱伦·坡在意境上追求的是一种遥远的、古典的、忧郁的和陌生的美,全诗摒弃了传统悼亡诗悲伤、沉郁的基调,一开篇就是典型的童话或神话故事的开头,“It was manv and many ayear ago, /In a kingdom by the sea/That amaiden there lived whom you may know. /Bvthe name of ANNABEL LEE”。再加上苍白的月光、茫茫的大海等气氛的营造,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远离尘嚣、超凡脱俗的仙境或世外桃源。在这样的氛围中,安娜贝·李不是天使胜似天使。“moon”和“stars”的意象仿佛是一盏明灯照亮悲伤阴郁的内心,让人恍若在天朗星稀的夜晚来到了微风习习的海边,同诗人一道望着天上如安娜贝·李的美丽双眼般明亮的星星,月华如练,撒落满地清辉,温柔地照在诗人身上,并引领他到梦中与心爱的妻子相会,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诗人沉醉于此,流连忘返,情愿与爱人长相厮守。

四、宛如天籁的韵律关

诗的显著特点之一便是声音,如节奏、音韵等。英文诗是通过轻重音、升降调等节奏和音律来达到诗的音韵美。爱伦·坡认为,诗歌是“美的节奏之创造”,强调诗歌创作应该注重视觉和听觉、节奏和音韵的统一。《安娜贝·李》就是诗歌韵律美的典范,该诗使用了多种诗歌创作手法,主要有头韵、词语反复、句子反复、尾韵、行间韵和首语重复法等。

亡妻的名字在诗中被悦耳动听的AnnabelLee代替,该词尾音上扬,念Lee时,音调轻柔舒缓,使人不禁联想Annabel Lee是多么高贵典雅,而又婀娜纤弱的女子。Annabel Lee在短短六节诗中出现了七次,似声声呼唤,给人一种撕肝裂肺般的痛楚。Lee中长音/l:/又与全诗的韵脚/i:/巧妙吻合,浑然一体。全诗尾韵,如双元音/u/(ago,know)读来深沉悠长,如泣如诉;开口音/a i/(night, eye, side, bride)、/A/(love,above),读来清脆响亮,如怒斥上苍的不公;鼻音/m/、/n/ (heaven,reson,dream)更似发自肺腑的呜咽,烘托了诗境的悲凉气氛。全诗每节基本上六行,一长一短,一唱一叹,一哭一泣,节奏渐次加快,到第三节(共八行)达到小高潮,如同一口气诉说到此,换一口气,紧接着从第四节开始恢复六行,然后节奏再次加快,第五节增加到七行,到第六节最后一节)达到最高潮(此节又增至八行),且重复两次“Of the beautifulANNABEL LEE”,一唱三叹,并以重复的“sea”收尾,好像悲痛欲绝的诗人此时已精疲力竭,细若游丝的/l:/音,如同哀乐的尾声从读者的心头荡去,余音袅袅,令人黯然神伤。另外,诗中长短诗行的交替使用,不仅能制造出一种节奏感,更重要的是使整首诗看似潮起潮落的海面,为该诗主题的呈现做好了背景烘托。

五、结语

总之,《安娜贝·李》的人情美、死亡美、意境美和韵律美,充分体现了爱伦·坡以神圣美为核心的美学思想,这种美是超脱于现实的彼岸之美,着力展现一种特定的情调,激发读者的情感和想象。爱伦·坡的悼亡诗让我们在审视死亡的同时,在更深的层次上理解了爱。

猜你喜欢
意境美
以《渔歌子》教学为例谈古诗词教学中的美学渗透
珠宝设计中意境美的表现技巧探索
美术教学中“古诗配画”教学探微
三维动画艺术的审美特征分析
浅谈中国传统戏曲表演艺术的意境美
浅析美育在诗词教学中的体现
浅析诗词翻译中增译法的运用
论诗歌的意境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