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敏
【关键词】阅读 字词 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A-0079-01
字和词是构成一篇文章的基本单位,正确理解字词的含义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常见的字词学习方法是借助工具书或者查阅相关资料来理解,这样学习就把字词和阅读、生活分隔开来,造成学生孤立学词的弊端,不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运用字词。怎样才能使字词教学更具活力,并且使学生乐学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连接生活、替换比较、追本溯源这三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准确理解字词的内涵。
一、连接生活,体会字词的抽象意义
在语文教学中,一些字词的意思比较抽象,单凭教师口头讲解或者查阅词典,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字词的内涵。在理解这些字词时,除了常见的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外,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连接生活,结合生活体验来理解字词,化抽象为具体,促进学生对字词的理解。例如,以下是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詹天佑》一课的教学片段。
出示句子:帝国主义者谁也不肯让谁,事情争持了好久也没有得到解决。
师:请大家仔细读这句话,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1:这句话是说他们谁也不肯让谁,争来争去也没有结果。
师:那你能具体说说“争持”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吗?
生2:“争持”主要是指就一个问题研究了好长时间还没有结果。比如,我们学校提议把篮球比赛设立在A校,可其他学校不赞成,学校之间就这个问题争持了好久。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没有采取下定义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争持”一词,而是让学生在大体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结合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词语的认识。学生理解了字词的真正含义,提高了学习效果。
二、替换比较,揣摩字词的表现意义
课文中有许多字词运用得准确形象、生动。要理解这些字词的妙处,教师可以通过替换字词的方法,加深学生对字词的理解和掌握。例如,以下是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理想的风筝》教学片段。
出示句子:他脸上漾出的那甜蜜的笑……而是一个和我一样的少年。
师:请大家仔细读这段话,并说说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个字?
生1:“漾”。我从这个字读出了刘老师发自内心的高兴之情。
师:“漾”可以换成哪些字?
生2:露、显、展……
师:作者为什么选择了“漾”字呢?你们把这些字带入句子与“漾”字比较一下,说说它们在语言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生3:“漾”字更能体现出刘老师自己成功放风筝以后流露出的满满的快乐与幸福。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主要引导学生抓住“漾”字展开品味、欣赏,并通过“漾”与“露、显、展”等字作比较,使学生明晰这些字在用法上的差别,从中感悟到文本字词深刻的表现力,可谓言意兼得。
三、追本溯源,参透字词的文化内涵
字词往往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意蕴,我们要想领悟字词深处的意蕴与情感,就要沉入字词的文化语境,领悟字词的文化内涵,从而获得丰富的体验,加深对字词的理解。例如,以下是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只拣儿童多处行》的教学片段。
出示句子:1.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2.舒展出新鲜美丽的四肢,使出浑身解数。
师:请大家仔细比较这两个句子,并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生:这两句话中都有一个“解”字。
师:你观察得非常仔细,你觉得这两个字在句子中表达的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一个读jiě,另一个读xiè。
师:这只是读音不同,其实说起来这个字还有一段由来呢!其中“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出自李商隐的《暮秋独游曲江》(多媒体展示全诗);“浑身解数”出自于吴承恩的《西游记》第七十三回:“浑身解数如花锦,双手腾那似辘轳。”(媒体展示,拓展阅读)请大家仔细阅读原文,相信大家对这些字词会有更深的理解与感触。(生读、说)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结合字词的特点,引导学生追本朔源了解字词的出处,这样一来,学生在阅读原文的过程中不仅丰富了阅读视野,而且真正参透了字词的文化内涵,提高了学习效果。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使字词教学充满魅力,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要能够引领学生连接生活、比较辨析、追本朔源,理解词语的深刻内涵,让字词教学更加精彩。
(责编 杨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