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巍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整理复习课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
教学目标:
1.巩固所学分数的含义、比较大小和简单计算,建立知识间的联系,运用所学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拓展相应知识学习的空间。
2.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注重探索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
3.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程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整理复习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板贴标题)。
师:课前老师请同学们自己来当小设计师,试着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现在就请同学们把作品给同桌看看,再说说同桌是怎样设计的。
师:刚刚看了一下大家设计的作品,我都很喜欢。把你们的作品举起来给同学们看看,给听课的老师看看。同学们,你们真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是需要智慧和勇气的。时间有限,老师不能一一呈现给大家看,我就选几张有特点的作品给大家欣赏一下。(逐一展示并即时圈画整理的内容,指出有哪些知识点,不足之处有哪些。)
师:这几个作品我都很喜欢,你更喜欢哪一个作品的设计呢?认为谁的设计好?好在哪儿?这些作品各自有什么特点呢?同学交流一下。(巡视、倾听并指导。)
(学生汇报。)
师小结:经过大家的梳理,呈现给我们的是清晰的知识结构框架,在知识点后面还有对应的例题、图示辅助说明,内容更丰富了。谢谢同学们让我们了解了怎样更好地呈现知识结构图。
二、合作交流,梳理知识
师:老师也跃跃欲试,想在黑板上梳理知识点,我试试行吗?(杂乱呈现。)这样放行吗?谁愿意帮老师整理板书?先贴哪个?(请学生帮忙板贴。)
师:(贴图,补充几分之一。)这个图形用哪个分数表示?(板书 。)说说表示的意思。在这句话中有一个词很重要,是平均分。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例子?再说一个。
师:(贴图,补充几分之几。)这个图用哪个分数表示?(板书 。)说说意思。分数就在我们的身边,你们信吗?请4名同学到前面来,(1男3女,包括戴眼镜的、戴发卡的。)说说在这几位同学身上有没有分数,留心看一看,用心想一想,会发现分数就在我们身边。
师:谁能帮老师出比较大小的题来考考大家?这道题写在哪个位置?(板书。)说说你是怎么比较的。
师:谁能说说分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生回答: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师:老师出几道题考考你:
对应位置板书:
+ 1- 1-
师:说说怎么算的?1可真神奇啊,像一个魔术师,一会变成 ,一会又变成 。那么1= = = = = ,这样说下去能说完吗?是所有的数都可以填上去吗?0为什么不行呢?
师小结:同学们都对知识点进行了梳理,你们的作品都让老师看得陶醉了。由于时间关系老师刚刚只是展出了几个作品,回去之后同学们继续完善作品,在班级墙壁上展出,PK一下好吗?
三、提升练习,闯关游戏
师:分数朋友看到大家对知识点掌握得这么好,心里高兴着呢,想带你们去玩“闯关游戏”,敢不敢去?真的敢吗?好,我们来进入第一关的答题。
1.第一关:判断。手势无声判断+比较大小
师:第一关里可有难题哦,要认真思考啊!像这样的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我们今后会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分层次练习,逐步加深,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转化”思想来解决分子不仅仅是1的分数比较,只要分子相同时都可以用分母去比较大小;分子不同、分母也不同的异分母分数可联系含义来比较,解决问题,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对知识进行自我探究的一些方法。)
2.第二关:1分钟速算比赛。
师:前10名报数,开火车说答案,自己批。拓展的分数乘除法说说是怎么想的。异分母分数的计算我们今后会学习。
............
师:第二关也没难住大家啊,你们这么棒啊,老师不服气,还要考考你的眼力。下面进入第三关。
(设计意图:建立知识间的横向联系,从整数到分数,再到小数。不仅仅体现了知识的拓展与延伸,更重要的是传递给学生一种继续学习的意识。)
3.第三关:猜测纸条长短。
两根纸条露出来的部分一样长,分别占自身长度的 和 ,还盖住了剩下的部分。先猜测哪根纸条长,盖住的部分占纸条的几分之几?
四、对比练习,发现整数与分数的联系
师:分数只是数家族中的新朋友,还记得这个家族中的老朋友吗?让我们快去拜访一下吧。
(设计意图:让学生产生思维冲击,质疑复习分数时为什么来做整数题?为下面建立整数与分数的联系做铺垫。)
师:这个老朋友是——整数。通过对比练习,你能发现分数和整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吗?(留有思考时间。)
(设计意图:将分数的4块内容与整数部分对比出现,目的是要让学生能从中发现其实整数与分数各部分知识间都是有横向联系的,而且算理也是一样的,只是计数单位有变化而已。)
师小结: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就会发现,分数、整数从开始认识到计算,有很多内在联系,但也有区别。整数计算时是用几个一相加减,分数计算是用几个几分之一相加减。后期我们还会认识小数,并学习小数的计算。(板贴。)
五、总结全课
师:同学们,时间过得可真快,这节课就要结束了。我们不但复习了旧知识,还了解了新知识。希望同学们能在复习旧知的过程中,找到知识间的联系,产生新的思考。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中山路小学)
编辑∕于金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