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东钱湖旅游学校 周红
职高学生数学运算错误的分析探究
□浙江省宁波市东钱湖旅游学校 周红
数学运算错误无所不在,形态各异。文章从正确选用公式、有效利用条件、整体把握思路、严谨运用概念、瞄准求解目标、学会验算技巧等六方面对职高学生数学运算错误作了详细分析指导;系统地分析错误,合理归类,逐个击破,希望学生从有意识地少犯错误,到自动化地修正错误,多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达到乐学会学的成效。
职高数学 运算 错误 分析 解决
在近些年的高三数学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越来越差;有幸会做,也要不幸算错。表象似乎是中考使用计算器带来的数据处理技能低下,但究其原因,我发现还有许多深层影响因素。
运算能力是包括分析运算条件、研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公式、确定运算程序等一系列过程的思维能力,也包括在实施运算过程中遇到障碍而调整运算的能力,以及实施运算和计算的技能。可见,运算除了是对数据、公式的求解,还有对数据的处理分析,以及对运算方法和程序的正确选择。分析数学运算错误的原因势必成为提高数学运算能力的必要途径。
数学运算要求正确使用各种运算法则,包括不等式、集合、函数、向量、方幂、指数、对数、三角、数列、排列组合二项式等各个方面的运算法则和计算公式。此外还有几何内容的各种计算公式。学生对这些法则和公式的使用常有误用和错用的情况发生。
错因分析:k1k2=-1的确是判断两直线是否垂直的条件之一,但这个条件的前提是两直线的斜率必须存在。本题中这个前提条件不一定成立,故选用k1k2=-1求m导致漏根。基于此分析,正确选用直线方程一般式判断垂直的条件:A1A2+B1B2=0。
【例2】等差数列{an},a1=500,公差d=-30,求Sn的最大值。
解题分析:一元二次函数配方求最值往往是学生解此题的定向思维,但这种机械方法在此题中显得运算复杂:配方引起数据庞大,容易引起运算错误,结论的导出危机重重(除却计算难度,n∈N*也是学生常漏的隐形条件,而n=17还是n=18时Sn有最大值也是学生易纠结弄错的关键点)。
另辟蹊径的解题分析:整体把握该数列特点:a1=500,公差d=-30,首项为正的递减数列,求前n和的最大值即求所有正数项之和。
简解:an=500+(n-1)×(-30)=530-30n,
【例3】:已知△ABC三个顶点A(5,1),B(-1,2),C(1,-3),求△ABC的外接圆方程。
解:设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D2+E2-4F>0)
分析:以上解法是高三升大班一位数学程度中上的学生板演过程,很遗憾,尽管她很努力地去创建二元一次方程组,但过程中一次“小小的漏乘”,最终使她功亏一篑,远离了正确答案,正所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与这位程度中上学生相似,在一次模拟考中全班竟有一半学生在列出三元方程组后无从下手,放弃解答。全班46个学生最终得出正确答案的竟只有3位!
除了计算能力薄弱之外,最重要原因是学生解方程组缺乏层次性和条理性,导致列式凌乱,交代不清,将算式胡乱迭代穿插,频频失误,导致半途而废。一般说来,当未知元较多、方程个数较多时,宜对式子加以编号,对式子变形或变换前,先作整体统筹规划,明确解答过程中各式的因果关系,切忌迷失方向,瞎撞乱碰。
思路分析:第一步:用加减消元法消去F(因为三个方程中F的系数均为1,消F要比学生板演时消D简单得多,这是对三个方程先作整体思考而得出的正确判断,学生之所以没想到,不是因为想不到,而是有拿来就做的坏习惯,给自己一分钟的思考时间条理就会清楚许多;二式相减时,注意同类项配对相减,可简化计算,减少错误的发生率);第二步:解关于D,E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则水到渠成。
【例4】bn=32n,求数列{bn}的前n项和。
学生解答:b1=9,b2=81,b3=729,{bn}是等比数列,q=9,
分析:答案虽然是对的,但纵视解答过程,通过前三项就说明{bn}由特殊推出一般结论,犯了说理不足、逻辑推理不严密的问题。
∴{bn}是等比数列,q=9,b1=32=9,
【例5】某班要从五名运动员中选四名参加4×100米接力跑,其中甲必须跑第一棒,乙不能跑第四棒,问共有多少种不同排法种数。
错误分析:学生的解法思路很简单,按限制对象分二步:第一步先排乙,有2种排法;第二步从剩余3人中任选2人排另二个位置,有种排法,根据分步计数原理,共有=12种排法。
如此分析却与题意相违:乙不跑第四棒代表他一定被选中?题意是乙可以被选中也可以落选,但如果选中必不跑第四棒,显然审题出错,解答错误也无可避免。
正解:按限制位置分二步:第一步先排第四棒,有3种排法;第二步排第二和第三棒,有种排法,根据分步计数原理,有=18种排法。
六、变形或运算失误,欠缺估算和验算的技能,不能及时修正错误
【例6】已知数列{an}前n项和Sn=n2+2n+5,求an。
错解:n≥2时,an=Sn-Sn-1=n2+2n+5-(n-1)2+2(n-1)+5=6n+7,n=1时,a1=13与S1=8不符,
分析:显然,在二式相减时因缺乏整体思想,学生漏写了括号,导致结论错误。但是学生如果只需简单验算:a2=S2-S1=13-8=5与a2=6×2+7=19不符,就能察觉错误,及时修正。
在数学运算中,犯错误的机会很多,需要学生的细心,更需要用心。为了尽可能地避免和防止犯错,培养数学运算能力,教师需要明确:掌握算理是培养运算能力的基础;重视口算是培养运算能力的关键;有效练习是培养运算能力的手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是培养运算能力的途径。运算能力的提高也将带来思维的创造性和应用性,在数学运算能力的提高中将逐渐系统地养成从事脑力劳动的习惯——计划自己的工作,寻找完成工作的合理途径,对结果进行批判评价。这也是提高数学运算能力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