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木渎金山高级中学 丁妍
循循善诱,走出困境
□江苏省苏州市木渎金山高级中学 丁妍
数学课堂上,学生在课堂解答时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此时,就要求我们教师能做一个循循善诱的引导者,通过运用“启发式诱导”、“对比式诱导”、“转换式诱导”等多种诱导方法,去“牵”着学生向前走,去深入思考,去探索答案,从而使学生走出困境。
循循善诱 诱导方法 走出困境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的职责主要不在于“教”,而在于引导学生“学”。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的主渠道,教师的引导作用举足轻重,这就要求我们要做一个循循善诱的教师,引导学生向着未知领域探幽发微,逐步走出困境。
【案例1】已知函数f(x)=x2+2x+a,若对于任意的x∈[1,+∞),f(x)>0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教师诱导:当我看见班级大部分学生这么解时,心里有点惊讶:这帮小孩怎么题目都没审清楚就乱做!我压住心中的怒火,猜想可能部分学生看到了x∈[1,+∞)的条件,只是不知道该怎么用。于是我就试着提醒学生:“请同学们仔细审题,此题的定义域是一切实数吗?”部分审题不清的学生听到这句话后马上有了反应,开始重新解题。可是还有部分学生听到这句话后反而茫然了,这部分学生就是真正不会做的人。这时,我继续提醒:“同学们可以试着画图来研究一下,或者不画图的话,你可不可以想想其他办法来求参数的取值范围,我们在求参数取值范围时最常用的方法是什么?”听到这句话后,很多学生的眼睛发亮了,开始刷刷地写起来。
学生再解:
解法一:数形结合。
因为函数f(x)的对称轴为x=-1,
所以只要f(1)>0即可;
即f(1)=3+a>0,
所以a>-3。
解法二:参数分离。
因为f(x)=x2+2x+a>0对于任意的x恒成立,
所以a>-x2-2x对于任意的x∈[1,+∞)恒成立;
即a>(-x2-2x)max。
令g(x)=-x2-2x=-(x+1)2+1,
当x∈[1,+∞)时g(x)单调递减,
所以g(x)max=g(1)=-3,
所以a>-3。
教师反思:当学生解题发生错误时,不要急着告诉他们正确答案,要分析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适当地点拨、启发他们的思维,让他们试着去探索正确的解答。教师的一句启发式诱导语句,有时就像一颗小小的石子,石子虽小,但却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
【案例2】若存在x∈[0,1],使得2x(x-a)<1,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__。
教师诱导:遇到这种情况,我知道学生把存在性问题和任意性恒成立问题混淆了。既然学生混淆了,那我就干脆把原题变一下,让学生先来求这题:“对任意x∈[0,1],使得2x(x-a)<1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学生一看我在黑板上写下这题,就开始对比这两题的区别,然后试着去做我给的变式练习:
家长群的本质是一种教学和家校沟通工具的延伸,但因为群是半开放的空间,而且具有天然的社交属性,所以常常会变味儿,很多家长群事实上已成为信息过载的“负担群”。怎样在这样一个虚拟的“小社会”里构建合理的秩序呢?这又是另外一个复杂的话题。而我希望,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能在群里多一些理解和包容——至少不要一言不合就把人家给踢了出去。
解好后学生开始疑惑,我就问他们:“解答过程一模一样,难道两道题是同一题目?”学生开始反思。我让学生比较这两类题的区别,仔细体会题目的用词。陆续有学生开始说:“前面一题用的是‘存在’两字,后面一题用的是‘任意’两字。”我马上表扬了这些学生的观察能力,然后继续问:“那你们知道‘存在’和‘任意’的区别吗?”有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开始回答:“存在的话只要存在一个满足题意就可以了,任意的话必须是给定范围上的全部都满足题意才可以。”听到这个回答我很开心,正中“要害”,我肯定了他们的回答作做进一步的解释:“对于原题,在给定范围上只要存在g(x)的值比a小就可以了,哪怕只有一个值比a小都能满足题意。那同学们再想想看,a需要比g(x)的最大值还要大吗?”学生思考了一下回到道:“不需要,只要比g(x)的最小值大就可以了。”“很好!那对于后一个变式题,在给定范围上要任意的x都使得g(x)的值比a小,所以a才必须比g(x)的最大值都大。”学生渐渐明白了两题的区别,理解了存在性问题和任意性恒成立问题的本质。
所以g(x)min=g(0)=-1,
所以a>-1。
教师反思:当学生遇到概念或解题方法混乱时,我们可以把学生感到混乱的题放在一起讲,从而从本质上去理解题目,搞清概念,理清思路,弄清方法。
学生初解:大部分学生不会求解,找不到求解的方法;小部分学生把b换成了1-a或把a换成了1-b,然后通分再利用导数求最值,把问题变得很复杂,最终也没几个人做出来。
教师反思:当学生遇到一些比较新颖的题不太会做时,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去寻找这些“新生儿”的“母亲”,看看能不能用比较相似的基础知识去解决问题,也就是通过转换式诱导——要解决A,我们先从B开始,从而利用B的方法来解决A,达到“曲径通幽”的效果。
帮助学生走出困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最根本的就是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课堂是思维训练的主阵地,教师在教学中应以思维为核心,以训练为主线,循循善诱,促使学生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