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容
个人良好习惯的培养,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这个时期,青少年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又极具可塑性的阶段,是形成思想、铸造灵魂的最佳时期。错过该年龄段,再加以培养,往往事倍功半,难以奏效。
一、重视养成教育,充分体现德育在行动
教师是学校德育的一线工作者,直接承担着大量的德育工作,其队伍的质量和素质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德育接收质量和状况。因此,要加强德育教师队伍特别是班主任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加强德育教师队伍思想教育和工作培训,不断提高教师对德育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要通过积极组织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和德育工作的评比、表彰活动,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提高教师德育教育的整体素质。同时,要进一步提高班主任抓德育工作的能力,通过坚持开好主题班会、班主任会议、班主任经验交流会、班主任例会等四种会,让班主任在实践中互学互进,共同提高,充分发挥他们在德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从而带动学校整体德育工作的开展。
二、强化制度约束,引导学生变习惯成自然
学校要不断完善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制度,坚持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制度、“创先进班集体”评比制度、以重大节日或纪念日为主题的活动制度等;研究制定学生思想品德考核和常规管理考核方案、学生违规违纪处理程序,以使德育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另一方面,要加强中学生对相关规章制度的学习,重视考核结果的运用,切实把学生表现情况及班级相关考核情况落实到对学生、班集体等的实际评比考核中,切实实现用规章制度约束、规范中学生的日常行为的目的。
新生入学意味着一个新的学业阶段的开始,学生面对新的学习环境,自然会约束自己的言行,这正是我们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因此,要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政教处可以印发《致新生家长的一封信》给每位学生家长,从仪容仪表、安全、使用手机等方面做出明确的规定,争取家长的支持,配合学校做好入学前的教育工作,减轻学生入校后接受的教育阻力和压力。学校还可组织军训,通过操练,培养严谨作风;通过读书,使学生熟悉了解《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及校规校纪等规章制度,使规定牢记于脑,让荣辱牢记于心;通过对照检查,让学生清楚纪律的严肃性和违反纪律的严重性;通过军训考核,引导树立学生积极进取、争当先进的意识。
三、以示范为榜样,强化良好行为习惯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学习模仿的榜样。孩子是否诚实、文明、谦虚等等,无不与家庭的熏陶和父母的潜移默化有关。因此,作为父母,既要为孩子提供必要的学习生活条件,购置必要的书籍、学习用具等,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更重要的是在言谈、行为、思想、信仰、习惯、爱好等方面为孩子提供优良的示范,要求子女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才能把子女教育得更好。
教师是学生的师表,班主任更是学生的楷模,班主任平时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班主任教育学生,首先要牢记言谈笑语之中有教育,举手投足之际做榜样,坚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不断提高自己的品行,修身养性;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讲粗话;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开展结对子、献爱心、做好事等活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引导学生。
四、构建“三位一体”德育网络,巩固教育成果
在学校里,老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增强教育工作的严肃性;在家里,家长对孩子也要严格要求,与学校步调一致,形成合力,不断督促和强化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防止坏习惯的滋长。我们可以让家长监督学生完成“五个一”活动:在家里做一天家务、为父母洗一次脚、陪父母聊天一小时、看一本好书、看一部好电影。研究制定“自评-家长评-师评”的评价制度,进行评比考核,这样,家长和教师在行为习惯教育方面就能目标一致。
学校要结合每一个时期学生的特点和教育教学工作新形势新要求,借助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工具,探索研究教育教学方法,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形成共同管理的良好局面。可以探索推广定期家访、召开家长会、建立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学校等多种方式,与家长保持沟通联系,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的学习和日常行为情况。此外,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力量,建立校外教育实践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与社区精神文明共建,组织开展志愿文明活动,开展护绿、助残、国防教育和社会服务等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本栏责任编辑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