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艳萍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已经在教学理念上有了很大转变,逐渐认识到课堂教学不只是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而是要与学生互动。互动式教学方法引入到高年级数学教学中,不仅是教育的进步,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局限性,让教师与学生更好地沟通,而且还能够让学生在与教师互动的过程中学到有用的知识,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数学教学 互动 提问 情境 游戏 合作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为了给学生奠定扎实的基础,从一开始教师就要把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初步的创新能力摆在教学的重要地位。而探究式教学,就要让学生学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通过自主探究知识的过程,更好地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
1、在提问中与学生有效互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互动式教学模式体现了教师课堂教学的初衷,该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与学生互动促进师生之间的活动,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提问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可以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帮助学生查缺补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科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2、依据图形,让学生进行深入探讨思考
在小学数学课堂的设计过程中,同时要增强学生对于各种图形的了解和认识。特别是在学习混合运算的时候,一个图形发挥很大的教学效果。从另一层面而言,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和有待完善的地方,如小学生其思维方式太过于死板,很难灵活地运用思维来解答问题。所以,利用图形来解答问题的创新教学方法由此诞生,使学生的思维结构获得整体的深化和不同程度的提升。在利用图形结构来进行运算的时候,需对学生思维实施全面性地激发,如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便可以让自己的思维获得充分有效地深化,并同时在解题的时候可以灵活的运用。如在教授《减法运算》的内容时,我们可选择各种各样的图形,把减法运算规则和运算方法合理地融入其中。首先,将理论性的知识深入到学生内心,之后把不同减法运算的习题应用图形来进行相应地展示。大多数学生即便不熟悉减法的运算规则,但也可以很快速的实施减法运算。在计算减法习题的时候,教师先让学生画一定数量的图形,之后让学生把图形按减掉的数圈上,这样就代表减掉,之后没有被圈上的便是减法算式最后得出的结果。
3、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教师需经常组织安排一些丰富的课堂活动,使学生可以在活动当中掌握和了解数学学习的相关技巧。特别是运算形式的数学活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速度和逻辑思维能力。如在教授《混合运算》的学习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分组形式的混合运算比赛。由教师来出题,哪一組能最先回答出问题的答案并且必须是正确的便是获胜的一组。经过这样的活动之后,教师会察觉学生对此类活动的参与主动性非常高。大多数学生对于问题的回答速度都有所提高,但也有一小部分学生跟不上竞赛的节奏,由此会形成自卑心理,对这类学生教师需结合学生的个体特点来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单独对这些学生实施课外辅导。
4、通过课堂游戏与学生互动
小学生年龄小,爱玩是他们的天性。教师在课堂上不应该扼杀学生爱玩的天性,而是要充分利用学生爱玩的天性设置游戏与学生互动。在高年级阶段,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自控能力不高,在课堂上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在课堂上容易分心,从而影响学习。一节课只有短短40分钟,绝少部分的学生能够做到全神贯注地听教师讲课,绝大部分的学生则是无法专心听课。为此,教师要学会利用课堂游戏来组织教学,不仅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营造“动态”氛围,提升互动效果
互动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既要强调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引导过程,也要促使学生能够在“教”“学”互动中完成知识的学习与积累,并在各种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碰撞、交融中,实现激发数学学习兴趣、调动自主参与度、自主探究的目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实施互动教学模式时须建立在良好的“师”“生”情感与“动态”教学氛围基础之上,通过“教”“学”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思维碰撞来实现真正的“互动”。小学数学教师应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有效地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并在立足于教学情感、师生情感的基础上,了解、掌握小学生数学学习心理、学习特征、学习需求,并为其设计、营造不同的、“动态”的、智慧的互动课题,促使小学生在互动式“教”“学”过程中“爱上”自己的数学教师,喜欢上互动学习的氛围,这才能够真正实现互动教学,真正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到各种数学互动教学活动之中,并实现“互动一学习一再互动”的良好教学循环。小学生喜欢动手实践与模仿,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轻松、趣味性强的互动内容,来激发、调动学生的互动意识。
6、利用多媒体,强化互动效果
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既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也绝非单纯的学生参与,而是需要师生之间进行良好、有效的数学知识与信息交换、反馈的载体。一旦互动失衡,往往就会造成数学知识、信息交换少、反馈少的现象,最终导致互动式的“教”“学”效率低下。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实施互动式教学模式时,应有机地借助具有互动性较强的多媒体教学装备来进行,如微课、电子白板等。这样,既可以提升互动教学的互动效果,还可以提高互动的可控性,在为学生设计、营造更具有趣味性、直观性的互动教学情境时,也能够做到“收”“放”自如,进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及参与度,实现高效课堂的目的。如数学教师可以借助微视频、微课、幻灯片的暂停、重播功能,来进行互动教学,一旦发现学生对某一数学问题、知识点出现不理解的情况时,则可以在“自由”控制互动环节的前提下,帮助学生解决其数学学习需求:还可以鼓励学生之间的知识交流、探究来提升互动教学效果。
结束语
互动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教师须立足于学生为主体,掌握好小学生的心理、学习特点以及数学学习规律,还要善于为学生营造更多趣味性的互动教学氛围,并运用现代教学装备不断进行教学内容与形式的优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参与互动教学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陈建祥.互动探究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08):62.
[2]王晓利.互动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05):41-42.
[3]吕慧峰.“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黑河教育,2014(0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