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淑玲
摘要:从生活角度进行语文课堂的教学活动,一方面能够去除学生的抵触情绪,打消他们的认知顾虑,方便教师高效的实施各项人才培养计划,进而取得事半功倍的理想成效;另一方面可以缓解师生间的紧张关系,优化最终的教学效果,并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先进的育人思想,给学生学科成绩的进步、认知水平的提升带去积极的影响,真正达到一举数得的目的。本文对此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希望能够促进其他教师实践工作的有序推进。
关键词:初中语文 生活角度 课堂教学 有效策略 研究
引言:
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从生活角度出发,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研究的好习惯,是教师必须完成的一项艰巨任务。初中阶段,学生更喜欢参与有趣的学习活动,教师选择合适的材料,展开了针对性指导,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启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这有利于语文教学实效性的不断提升,学生学科成绩的进步及核心素养的形成。下面笔者就此阐述了几点不同的看法,用于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整合生活化的课程资源。
一、阅读活动中品味生活
初中的语文教材精心编制,绝大多数文章都在引导学生感悟生活、记录情感、走进自然。语文具有人文性、工具性特点,释放它的生活气息.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应该发挥指导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强化培养学生理解的能力,并在合适的时机内选用恰当的授课方式,带领学生在特定情景中感悟现实生活的美好,融合自身情感,优化教学效果,给后续教学工作的推进奠定下良好的基础[1]。比如,讲解朱自清的《背影》这篇课文,教学要点是引导学生整体的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行文脉络后,分析平淡中显神奇的特定情景,进而體会文章的感染力,产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针对教学方案的优化设计,我是这样做的:首先,从生活角度出发,拓宽学生的视野,简单进行了朱自清的生平介绍。其次,通过范读课文,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令你最为感动的是什么?”再次,将重点放在望父买橘,理解父子深情的研讨上,鼓励学生深入分析:“背影”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为什么把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写得十分详细?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父亲“本已说定不送我”,却“终于决定还是自己去”这一举动背后的心理活动的。慢慢的突出情感变化,使学生体会父子间的至深感情,而后,可让学生回忆一下平时与自己的父亲如何相处,父爱的具体表现,将阅读提升至新的层次,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也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二、课堂活动中感悟生活
初中语文教师不妨借助各种各样的课堂活动,从生活角度出发,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继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比如,组织小品表演、辩论赛、话剧节目、黑板报等,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引导他们全面的发展。或者说,在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中,指导学生区分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激励他们做有理想、有追求、优秀的人,未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为了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贡献出一份强大的助力[2]。比如,《变色龙》一课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学生阅读这篇小说,可以更好的认识社会,品味人生,感悟生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角色扮演”,引导他们体会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在小说中的作用。然后,要再结合文章特点,培养学生整体感知,师生讨论:“奥楚蔑洛夫的态度是围绕什么而变化的?”,揭示“见风使舵、媚上欺下、趋炎附势”的丑恶嘴脸,由此总结:变色龙这个词的含义是“反复无常的小人”、“见风使舵的小人”,用变色龙作为标题,一方面具有很强的讽刺意义,另一方面形象而生动,运用非常恰当。在纷繁世态中,中学生必须了解社会现象,争做鞭挞丑陋、扫清污秽、祛除邪恶的能动者。从生活中悟出做人的道理,远比教师一味灌输指导的效果好得多。
三、实践活动中丰富生活
很多事情,学生都必须亲身的经历,他们遇到各种选择、复杂问题敢于提出自己的丰富见解,人才价值会更高,主体优势也更强[3]。鉴于此,初中语文教师从生活角度出发,设计课堂的教学工作,就要诱导学生参与实践,让他们的语文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的状态,懂得感恩,懂得回报,最终成为全能型的栋梁之才。比如,平时互动中,教师可将书信作为与学生深入交流的首要选择,拿起笔来交朋友,自由创作广告语等,循序渐进中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这样的教学真实而有效,有望揭开素质教育的崭新一页。再如,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不定期的组织主题活动,邀请学生们主动的参加,从中获取到不一样的情感体验[4]。学习《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课时,我让学生针对生活中的环境保护问题以分组的形式展开了深入的探讨,要求:(1)自由结组,考察、研究本地区的环保现状后完成一份报告。(2)在一定范围内寻找有代表性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情况,尝试制定解决方案,提出有效整治措施。以“环保”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激起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他们理解了文章的创作意义,体味了文中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接下来,再去实施后续的活动计划就会变得越来越顺利,课堂因此焕发活力,教学效果足够理想。
结束语
总而言之,语文是初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的生活化教学,需要引起教师们的广泛关注。主动的联系生活,有效的师生互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这样一来,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才会显得异常的顺利。我们教师应从生活角度进行教学方案设计,课程资源整合,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比理论知识一味灌输指导重要的多。达到了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寓教于乐的目的,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双向发展,有益于初中教育事业长远规划进程的加快。学生们感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了语文的学科魅力,使教师的教学轻松自在,构建了素质教育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王玉林,张洪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例谈[J].文学教育(下),2017( 03):88-89.
[2]韩新龙,融入生活一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探析[J].语文天地,2017 (18):144-145.
[3]杜婷婷,刘旺.从生活角度推进初中语文的有效教学[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2015( 05):36-37.
[4]徐云辉.初中语文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探究[J].成功(教育),2015( 22):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