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活动,让语文课活起来

2015-12-21 21:50:32魏雨芳
课外语文·下 2015年11期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语文能力学习兴趣

魏雨芳

【摘要】在当前高中语文只能在夹缝中艰难生存的教学形式下,如何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应该要树立大语文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新鲜、丰富、高营养的实践活动来吸引他们,让他们积极投身其中。在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遵循阅读、鉴赏、写作相结合和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原则,这样才不会让我们的实践活动止于红花热闹,而是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让我们的孩子成长为和谐的人。

【关键词】语文实践活动;大语文观念;学习兴趣;阅读鉴赏写作;自主合作探究;语文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树立大语文观,激发兴趣

语文是无处不在的。语文教学自然不能局限于课堂的45分钟。应树立大语文的观念,带领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扩大学生学习语文的“场”,让学生随时随地地学语文,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以现在带的这一届为例,今年正好是高三,可以比较完整地展示我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大致脉络:从高一开始,我便开始建立班级图书角,做摘抄写随笔,课前三分钟演讲,高二开始讨论课,这些活动一旦开始便一以贯之,中间会穿插一些一次性的活动。比如高一上学期是朗诵会,高一下学期是演讲比赛,高二上学期是配合年段搞的“古诗词吟唱会”,高二下学期是“致我们飞扬的青春”主题晚会。建立图书角是为了学生更好、更方便地阅读(学校图书馆因为各种原因无法使学生更快、更方便地借阅)。课前三分钟演讲,每个学生都要轮流讲过,内容循序渐进,先是自己通过阅读选取一篇美文,推荐给大家,美文全文和推介的理由,全部要求脱稿;第二轮是自定主题,自写文字,进行演讲;第三轮是抽签即兴演讲。当然,每轮新的演讲开始之前,开动员大会,看视频案例,告诉他们演讲的要求和方法,激发他们的兴趣,然后挑选班级演讲素质较好的同学先示范,作为榜样,后面的同学会排除很多畏难情绪,做好自己的演讲。朗诵一般以朗诵会的形式进行,结合教材的现代诗歌教学单元进行的,学生可自己挑选喜欢的诗歌进行编排,做一场别开生面的朗诵。讨论课,结合当时的热门话题来进行讨论,条分缕析,学生在了解社会、专家、百姓对此的观点看法之后,要确定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且有理由支撑。

二、遵循阅读、鉴赏、写作相结合的原则

实践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提高,而语文能力中最重要的莫过于阅读、鉴赏、写作的能力了。几乎所有的实践活动都应以这三者能力为依托,而高质量的实践活动也促进了这三种能力的提升,这是个良性循环。阅读是自始至终的事,每一届都会设置班级图书角,图书角的书来自学生和我本人,学生可自由捐赠。我自己掏钱买一些书本相赠,这些书随着他们的毕业,要留给下一届的。还有语文学习小组的前六名的奖品是书,这是由班费购买,这些书也义务地放在图书角供同学借阅,但书的所有权还是获奖者本人,最后可以拿回去。一般图书角的书一个学期一换,以保证书籍的新鲜和丰富。此外,还鼓励同学到校图书馆和县图书馆办借书证借阅,以此扩大阅读面,同时进行摘抄和随笔。摘抄可以自己定主题,亦可老师定主题,一周一次;随笔一周一篇,由老师评定优秀摘抄和优秀随笔,然后进行展示。课前三分钟的演讲,学生一定要通过一定量的阅读,找寻美文,写鉴赏文字,然后进行演讲;而第二轮和第三轮的演讲更是体现了阅读鉴赏和写作能力。而朗诵会,对于参赛的诗歌,要进行一番阅读鉴赏认真比较之后最后选定,朗诵结束后还需要一段自己对诗歌的欣赏文字;演讲会,从主题的确定到稿子的形成到如何更好地通过声音把它传递给同学们,都需要各种各样的语文能力的参与。

三、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原则

每一届伊始,我就会给他们编学习小组,一般前后桌,四个人,选定组长。现在两个班都有十四个小组,任何一个实践活动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这些任务的安排计划都是组长和组员一起合作探讨之下决定的。比如课前三分钟演讲,按小组顺序,轮流上台,这样需四个小轮完成一个大轮的演讲。轮到任何一位组员演讲,同组的其他三位组员必须和他一起对演讲内容的选择撰写定稿合作探讨,所以上台的那个同学就不仅是他一个人的演讲,而是本小组共同合作的展示。而以小组为单位,对一些能力较差的同学也能有个缓冲和学习的机会。一般来说,他们会选派本组实力最强的组员先第一轮上台,这些有着较好演讲素质的同学就能起到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而能力较弱的组员就可以在学习中慢慢储蓄、积累力量,等到最后更好地完成任务。朗诵会、演讲会、讨论课无不都是以小组为单位来开展的。下面以高二下学期举行的一场以“致我们飞扬的青春”为主题的语文活动文艺演出为例,讲讲同学们之间的自主合作与探究。

准备阶段:1.确定晚会的主题“致我们飞扬的青春”;确定演出时间:五一;节目范畴:语文主题晚会,不拘什么形式;参加对象:高二(7)(8)。2.总导演和副总导演由全班同学投票决出。3.任意两个学习小组组合,每个成员都应参加,或编剧,或美编,或演员,总之都要参与进来,两个组长自动默认为小组节目总策划;4.导演招兵买马,组织团队,寻找主持人,舞台布置,文字编辑,各种事宜。每一部分都应该有专人负责,各尽所能,各司其职。

合作探究阶段:1.阅读。寻找有关青春的文字,查找资料,研读;推荐书目《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辛夷坞)《那串闪亮的日子》(朱秀娟)《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巴西】柯艾略)。2.探究分析。每个节目组都应该开会探讨,确定节目,编写剧本,准备道具,服装,音乐。3.总导演召集各个节目负责人及有关负责人开会碰头,探讨节目的编排,串词的编写,各种设备的准备,场地的布置等。

演出阶段:(1)表演。节目单:1.开场舞。2.小品荆轲刺秦。3.诗剧《美丽的爱情》。4.如此双簧( 语言双簧)。5.时装秀。 6.音乐剧《我要去远方》。7.小品《和尚也疯狂》。8.情景剧《关于梦想》。9.朗诵书法表演《太白赋》。10.相声《成语新篇》。11.小品《新闻联播》。12.朗诵表演 《相信未来》。13.大合唱《我相信》。(2)每位同学就这次语文活动写一篇文字,不拘什么形式和主题。

总结阶段:召开汇报交流会,评选出优秀小组,优秀个人。录像做成CD,文字用IEBOOK编辑成电子书。

这次的语文活动是以晚会表演的形式进行,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这也是我第一次尝试这么大型的语文实践活动。他们在这两个月的准备中尝到了自主学习的快乐、合作的愉悦、探究的乐趣,虽然中间有摩擦、有质疑,但都能通过沟通交流的方式得到妥善的解决。从小节目组来讲,他们选定节目,编写剧本台词,分配角色,安排排练,统筹学习时间和活动时间,改进节目品质,热烈讨论,精益求精;而整个大节目组,他们要安排节目演出顺序、撰写串词、舞台设置、借用道具、筹备资金等等不一而足。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他们自发参与,群策群力,不仅团体,而且每一个个人的成长,在这里都是显而易见的,而后者应该是实践活动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四、实践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提升学生的素养

一个人语文素养的提升,首先是积累语文知识,其次是培养语文能力。“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所以,优秀的语文素养会给我们的孩子一双坚强有力的翅膀,去搏击风雨,去遨游天际。而实践活动以其不拘一格的形式,充分培养了孩子的创造力。而“培养创造力并没有千篇一律、一成不变的具体方案或措施,他只要求教育者具有重要的理念:提供一个环境,营造一种氛围,允许拥有不同观点、不同意见、不同答案,鼓励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鼓励创造性,让受教育者的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对于教育来说,无论其愿望、目的还是结果,都应该给他们恰当的水和阳光、养料,让所有的孩子都生生不息。”(斯宾塞)在这样的交流过程中,要留心给每一个孩子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让他们每个人都能体会到被接纳、被认同、被欣赏的喜悦,这是语文实践活动正在做的事儿!希望我们的孩子都能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史金霞.不拘一格教语文[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2](美)安奈特·布鲁肖·托德.维特克尔.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

[3](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自主合作探究语文能力学习兴趣
从“听说读写”到“语思审文”——从周丽蓉老师《开学第一课》实录看语文能力的培养
在“闲书”阅读中培养语文能力——儿童“闲书”阅读指导例谈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的自主合作探究模式
未来英才(2016年19期)2017-01-04 11:32:28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在体育课堂的探究
语文课堂上如何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商情(2016年43期)2016-12-26 00:00:00
高中数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探微
考试周刊(2016年80期)2016-10-24 11:48:30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8:24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6:18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1:29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