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兰平
中学图书馆资源利用与学生阅读现状的调查研究
●宋兰平
中学图书馆是学生求知和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本文采用数量统计、问卷调查、访谈调查等手段,通过对上海地区中学图书馆图书资源利用和学生阅读情况的调查,具体分析了中学图书馆图书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的馆藏图书的生均保障率与利用率差距悬殊、馆舍设施的先进性与到馆利用率反差鲜明、图书馆专业咨询服务功能令人堪忧,中学生课外阅读方面存在知行脱节、重浏览轻求知等问题,揭示了这些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就强化中学图书馆的服务和指导功能、激发学生主动阅读动力等对策建议。
中学图书馆;学生阅读;课外阅读
本文所采集的数据和材料,主要来源于笔者在2014年对上海市部分初高中学校的调研。这次调研涉及普陀区、虹口区、宝山区的八所初中、高中和完中,涵盖上海市实验性示范学校、普通学校以及民办中学等各种类型。
调研内容共分为三个方面:(1)中学图书馆现有资源配置情况;(2)中学图书馆资源利用情况;(3)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与学校图书馆的关系。
本次调查的方式包括:
(一)数据统计调查。以调查表的形式,调查被调查学校图书的图书、电子资源配置情况,资源利用情况等相关内容的统计信息。
(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包括8所调研学校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含教师或职员身份)共80人,以及8所学校的初高中学生共2400人,问卷回收全部有效。
(三)抽样访谈。对上述两种参与问卷调查的教师和学生分别进行个别访谈,访谈目的是弥补问卷设计中未曾预料的方面,挖掘问卷调查后的深层次原因。
根据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和访谈情况整理结果,发现中学图书馆在功能发挥、资源利用方面和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方面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而且这两个方面的不尽如人意,有着很大的相关性。
(一)馆藏图书的生均保障率与利用率差距悬殊
文献保障率是一个国家地区或机构文献收藏完备程度的一个比率。本调查以“生均文献保障率”为依据,衡量中学图书馆的文献保障率。国家教育部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对中小学图书馆文献收藏量与在校学生数的最低标准比例都有相应规定。2003年,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对此有明确规定,并将全国中小学分为一类二类;2004年,上海市教委颁发《上海市贯彻《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实施细则(修订)》中,采用了教育部规定中较高的一类标准作为本市中学图书馆馆藏“最低标准”。
表1 教育部中学图书馆(室)馆藏标准
表2 上海市中学图书馆(室)馆藏标准
从被调查的8所中学图书馆的情况看,馆藏量远远超过这一生均保障率。8所学校在校学生总数9,468人,校均图书馆藏书量12.9万本,校均拥有期刊种类166种,校均拥有报纸种类26.4种,学生人均拥有图书109册。即使完全按照高级中学标准,即生均图书50册、校均报刊120种为100%生均保障率计,那么,这8所中学图书馆图书和报刊的生均保障率就分别达到了218%和160%!由此,我们似乎可以比较自豪地说,我们的图书馆资源足以保障学生的需求。
然而,另一调研数据显示,8所中学图书馆的藏书利用率(流通率)仅有21%,也就是说,尽管生均拥有很多本书,但每10本只有2本被学生借阅。而按照上述教育部《规程》中的指标,高中完中藏书的流通量不少于70%,初中藏书的流通量不少于80%。
国家对中学图书馆的任务的规定是:“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采集各类文献信息,为师生提供书刊资料、信息;利用书刊资料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文化科学知识等方面的教育;指导学生课内外阅读,开展文献检索与利用知识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利用信息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①这标明,中学图书馆的主要任务不是藏,而是用,这与公共图书馆的性质与任务,有着严格的区别。藏得多而用得少,绝大部分图书资料备而不用,这就明显违背了中学图书馆的建设初衷。
藏书量高而利用率低的矛盾可能存在许多原因,既有图书馆本身的因素,也有学生的因素。但重藏轻用的现象其实是由来已久的,这让我们联想到应试教育的普遍性和顽固性,在中学图书馆界,是否存在一种“应检办馆”呢?事实上,即使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在上级来馆检查前,图书馆是最忙的时候,增补书籍刊物,整理汇报材料,填补空白,打扫卫生……文献调查发现,某地一所中学平时没有固定的购书计划,有一年为应付上级检查,三个月里购入了5,000本书。
许多国内外学者已研究证实,在同一地区,学校中有图书馆的学生在本地区标准化测试的分数要优于学校中没有图书馆的学生,图书馆质量好的学校分数更高。学校图书馆的利用还对学生的阅读习惯、学习态度、信息素养等能力的培养产生积极的影响。国外中学生的动手能力比我国的学生强,创新思维比我国的学生活跃,知识面也比我国学生宽广,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善于利用图书馆。
(二)馆舍设施的先进性与到馆利用率反差鲜明
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教育理念先进,投入充足,设施完善,中学图书馆的硬件建设也是位于全国的前列。根据调研数据反映,8所中学学校图书馆面积平均680.9平方米,学生人均占有面积率为10%。已达到《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中关于图书室的面积标准。阅览室都配有桌椅,基本符合标准。大部分图书馆实行开架或半开架,著录规范,有计算机书目检索系统。图书馆环境整洁,窗明几亮。8所中学学校图书馆均有电子阅览室,校均配备电脑28.5台,在数量上尚有些不足;并有供学生阅览的光盘资料和声像资料。其他设备方面:工作计算机校均3.4台,读者用机校均5.1台,复印机、扫描仪、投影仪只有3所学校的图书馆拥有,5所学校已建设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查询和共享平台,占62.5%。从调研数据看,中学图书馆的硬件配置基本达标,部分学校的硬件还超过了市定的标准,这些场所理应能够吸引学生光顾。
但是,学生到馆利用的调查数据却不容乐观。学生问卷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初中生每月到图书馆每月一两次甚至更少的占到72.8%,高中学生占75.3%,初中学生到图书馆的次数稍高于高中。学校电子阅览室反映几乎没有学生来的占50%,偶然有较少学生来也占50%。8所学校平均每个学生一年中到图书馆的次数为15次,其中初中生表示到图书馆的主要原因是上课的占34.3%,如果考虑到上海初中学生到图书馆上课排进课表而“被到馆”的因素,则学生主动到馆率就更低些。学生到馆率较低也许是图书馆利用率低的重要原因。为什么有充足的图书资源,又有良好的阅读环境设施,学生却较少到馆?对于“你基本不到图书馆借阅的原因”的问题,学生的回答如图1所示。
图1 中学生图书馆利用率低的归因分析
高中生几乎不到图书馆的主要原因,考试压力大作业太多占44.5%,其次是找到不到自己需要的书占30.7%;初中生主要原因为找到不到自己需要的书占33.2%,考试压力大作业太多也占了24.4%。而关于图书馆环境的原因选项是最少的。
在个别访谈中,许多学生还表示,平时在校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少,从早上到校直至放学,基本上都按照课表上课,即使中午吃完饭的那一段自由时间,也有很多同学被语、数、外等考试学科教师抓去补习,也有部分考试学科教师干脆进教室为学生上课,所以基本就没有时间到图书馆。另据统计,8所学校中有6所校图书馆的开放时间为8:00-16:00,对学校图书馆开馆时间“感觉很不方便”的,初中生占60.1%,高中生占41.7%。
到馆率是图书馆功能发挥的重要指标,好的硬件设施环境与较低的到馆率形成鲜明的反差,图书馆资源形同摆设令人扼腕。早在2003年,韩国中学生年均到学校图书馆借阅次数已达22.3次,假期中还会到公共图书馆阅览借书。初中图书馆阅览席位每馆平均56席,高中图书馆阅览席位每馆平均更达95席。重视教育的国家,一般都非常重视图书馆的作用。比起我国的学生,国外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创新思维活跃,知识面宽广,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和能力利用图书馆。国外学校从小就培养学生通过图书馆等渠道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的在上小学时,老师布置的作业就已经要求通过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才能完成。在美国,学生在求学期间,不可能没去过图书馆。而我国的中学生中有些上到高中还没到图书馆借过书。
(三)图书馆专业咨询服务功能令人堪忧
所调查中学图书馆配置的教师资源方面的情况是:8所学校图书馆工作人员校均人数为1.9人,学历方面,大专占40%,本科占60%;职称方面,具有图书馆专业职称的8人 (其中7人中级、1人初级)占53.3%,旁系列高级1人、中级3人、初级2人、无职称1人;资历方面,46岁以上占46.7%,馆龄1年左右1人、4至8年7人、8年以上7人。从以上数据来看,这些学校图书馆任职人员总体上呈现高学历高资历,业务素质还是比较高的。虽然现在中学图书馆尚不足以吸引图书馆专业人才入驻,毕竟在普通中学里,这个岗位还是算“二线人员”,但通常一个专业岗位待上3到5年后,业务知识和能力就已经比较专业了。
但是,与此相应的学生到图书馆的咨询率却十分低下,8个中学图书馆年均读者咨询仅137次,占总人数1.45%。虽然所有学校图书馆都曾开设过如何利用图书馆资源、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课程或讲座,也作过新书报道,校年均12次。
图2 图书馆利用功能分析
从图2看出,初中生利用图书馆的方式,去上课和借书两者占了绝对大比率,分别为37.3%和34.3%;高中生利用图书馆的方式,借书占了绝对大比率,为56.9%。反之,参加图书馆老师组织的活动和向图书馆老师请教读书方面问题所占比率又是绝对小,前者初高中生分别为6.7%和5.3%,后者初高中生分别为1.2%和0.0%。中学图书馆工作的教师接受学生咨询的功能近乎空白!
访谈中,一些学生几乎不知道能向图书馆的老师请教问题,有的学生说:“到图书馆老师就关照要安静,不许打闹,不能翻乱了书”。“有时候也想问问老师的,就是不敢”。当然也有些学校图书馆教师和蔼可亲热情接待,学生反映很亲切,但是在学生眼中,他们是图书馆的管理者,就管借书还书。参考咨询是图书馆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读者向图书馆工作人员或其它专业人员提问并获得解答的一种信息服务方式。中学图书馆工作人员直接面向中学学生,理应承担起面对面、个别化、实时动态、便捷高效的咨询服务。我们不能说中学图书馆的老师不努力不敬业不负责,有些学校的图书馆教师还常有“屈才”的感觉,认为自己身在“二线岗位”,专业知识和能力被“埋没”了。
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中规定中小学图书馆要“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并开展图书情报教育课、图书和图书馆知识介绍、工具书使用方法、图书的选择和读书方法以及读书卫生知识等方面的指导。”从19世纪90年代美国图书馆界倡导参考咨询工作以来,图书馆的参考咨询功能已经从它的次要功能提升到核心功能。学校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常常遇到疑难问题,需要到图书馆(室)查找资料、提出询问,图书馆(室)的工作人员应给予解答,帮助他们查找资料。学校图书馆不能仅仅提供借借还还的服务方式,单一的借、还服务方式已经不适应教师学生的需求和当今的教育形势发展。上海教育要向世界一流教育发展,必须改变学校图书馆的服务现状,事实上在我们了解的个别学校中在这方面也有做得较好的。改变现状除了提升图书馆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服务理念外,更重要的也许是校领导的观念、考核评价机制、素质教育的氛围。
(一)课外阅读的意义:知行脱节
学生问卷中有一题“你认为读课外书对于中学生的意义何在”,初高中生的统计情况分别如下:
图3 中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意义的认识
从统计图可见,认为阅读课外书有利于整体素养和学习提高占了较大比率,大部分中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认识还是比较正确积极的。另一道问及有关读课外书的感觉的选择题中,回答“是一件快乐的事”的初高中生分别为71.3%和61.9%;回答“是一件痛苦的事”的初高中生分别为8.5%和5.2%。
(1)燕窝植生穴。吴江涛等[19]在湖北清江隔河岩库区消落带生态恢复实践中,构造燕窝植生穴用以种植耐水淹陆生灌木和挺水植物,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然而,当我们调查“你平均每周读课外书所用时间”时,其结果如下:
图4 中学生每周课外阅读时间
图4 告诉我们,初高中学生课外读书时间比率高度重合,每周读1至6小时的最多,占近70%,基本不读的也有10%左右。也即大部分学生每天用于读课外书的时间少于1小时,如果把这70%再做细分,恐怕情况更加悲观。学生对于阅读课外书在知和行上出现严重的脱节,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相比于贫困地区的孩子,上海中学生理应有得天独厚的读书条件,是什么影响了他们阅读课外书?——时间!调查表明,有12.3%的高中生反映根本就没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初中生这一数据较低于高中生,占4.5%。在有限的读课外书时间里,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只能选择在周末或假期进行课外阅读,高中生这一数据为36.4%,初中生为23.7%,高中生也明显高于初中生,说明高中生的升学压力远大于初中生,而初中因安排了阅读课情况稍好。
初高中学生阅读课外书知行脱节不能归咎于学生本身,很多学生处于有心无力的尴尬境地。在应试教育的阴霾未散之时,绝大部分学生不得不跟着考试的指挥棒走,能突出重围的少之又少。正如一位中学老师描述的,“很多学生课后阅读的数量非常贫乏、种类也非常单一,即使是中学生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书目也很难有时间去把它们一一读完。为了应付考试,老师往往越俎代庖,自己把名著肢解成一个个零碎的考点,学生只有背诵的份,即使有学生在考试的压力下去阅读名著,也往往在一种功利的需求下去‘研磨’其中的所谓考点,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读书真谛相去甚远,何谈什么阅读、品味、欣赏和享受。”
上海中学生连续两次夺得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评第一名,在包括阅读、数学和科学能力的测试中均领先于韩国日本,更把欧美的教育强国抛在后面。国内许多学者对此采取了客观冷静的态度,有专家认为阅读测试成绩夺冠,正是由于我们的学生精于试卷答题和普遍的超负荷学习时间的结果,并不代表真实能力和潜力;而PISA的学生问卷中关于“阅读是我最喜爱的嗜好之一”这一选择题中,又是上海学生选择“非常同意”或“同意”的比例最高(69.9%)。由此看来,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知行脱节,并非偶然。甚至于北大硕士生面试中总有不小比例的学生,教科书之外几乎没读过几本书。②
(二)课外阅读:重浏览轻求知
尽管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堪忧,总还是有人在抽时间看,他们看什么较难统计,从他们的课外书来源统计中可略知他们是如何看书的(多选题)。
由图5可见,首先中学生课外书的主要来源,家庭或个人购买是主渠道,向同学借和网络上看均比从图书馆借比率高。其次购书、网络看书、图书馆借书和家庭藏书四项高中学生均比初中生高。为什么身边有藏书丰富、免费借阅的图书馆不去,而要从其他渠道获取课外书籍?从便利性而言,到书店购买或同学间寻找自己需要的书应比从图书馆借阅麻烦;从经济性而言,网络上虽有很多免费读物,但一些专业性强的或较新出版的热门书籍受版权保护,还是要收费的。
从学生访谈中我们了解到,中学生阅读课外书籍,通常是按照学校或老师提供的“必读书目”,并且这些书目在考试中往往是能“派用场”的。显然学校图书馆不可能提供如此多的复本。除此之外,购书也好,同学间传阅也好,网络上看也好,通常是泛泛而读,看到自己感兴趣的就翻翻。一位同学透露,中考前一年的暑假里,爸爸带他在书店一下子买了20几本书,一半是教辅类的。这些现象表明中学生课外阅读方面,一是“被读书”的现象较严重,按照老师和家长的要求被动看书,而自己感兴趣的书却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找了;二是以目的性不强的浏览为主,为解决某些疑问、搜集某些材料、钻研某个问题而到书中求知求解的较少。这方面高中生略好于初中生。
不能否认浏览泛读是课外阅读的好方法,“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原是一种读书的境界。我们这里关注的是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被动现象,“被要求”地读,“非求知”地读,就违背了课外阅读的本来意义。
图5 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来源
(一)强化中学图书馆的服务和指导功能
首先,变革传统观念,主动为学生学习提供专业支持与服务。中学图书馆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兼顾教师,而中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读者群体,长期以来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概念,在学校接受知识的场所就是教室,知识的来源是教师和教材。面对这样的群体,中学图书馆应该转变陈旧的观念,从重藏转为重用,从重守转为重推。当校长和馆长看到一批新书被学生翻旧翻烂时应该感到由衷的欣喜。
上海市贯彻《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实施细则强调了中学图书馆的服务和指导功能。除了完成教育计划规定的阅读教学任务外,还应“为师生充分提供文献信息资源,并开展相应的检索、查询和利用等方面的服务”;应“配合学科教学的开展,指导学生开展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知识的教育活动”;应“采用生动活泼、内容丰富的组织形式”,“开展并指导学生的读书活动。”这方面可做的事情很多,例如配合教育教学需求,及时编制二次文献、新书通告,也可通过校园网推介新书信息、设置留言板沟通需求信息等等。有条件的学校可让图书馆主办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读书谈书换书活动,举办图书展览、新书介绍、辩论会、知识竞赛、读书演讲比赛、科普知识竞赛、读书心得与书评、读书猜谜、阅读小博士评选等活动,使图书馆成为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场所。我们看看美国中学图书馆是怎样吸引学生的。
美国的儿童图书馆和中学图书馆会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多种文献资料或媒体形式开展各种综合性活动,比如讲故事、电影、音乐、舞蹈等结合起来,给中学生以感官上的极大享受。这一类活动种类繁多,例如,纪念安徒生的活动:四月二日为现代童话之父安徒生的诞辰,美国中学图书馆一般在三月下旬至四月初举办“安徒生生日活动”,陈设丹麦的海报,展示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书,展示安徒生及其故乡的情况,放映有关安徒生的电影等。又如,以春天为主题的活动:朗读有关春天的书,放映有关春天植物、花卉盛开的电影,并配以“春天的旋律”的音乐,等等。使孩子们受到春天的感染,萌生新的希望。此外,还有“仲夏夜之梦”等一系列的活动。
其次,要提升人员素质,发挥咨询指导的功能。
国际教育成就评估协会曾对学校图书馆员的作用做过分析研究,他们比较了有专业图书馆员的学校和没有图书馆员的学校学生的阅读成绩,结果前者平均比后者高出12分。因此,研究者的结论是:专业图书馆员(指受过图书馆专业训练,有图书馆员资格证的图书馆员)是阅读发展的积极因素。科罗拉多州图书馆研究所主任肯斯·克瑞·兰斯说,“学校图书馆的关键是图书馆员。几乎每一所学校都有图书馆,但只有图书馆员积极参与教学的学校,学生的学习成绩才有明显的提高。图书馆员是老师们最好的教学伙伴。”③
美国的“专业图书馆员”必须持证上岗,可以给学生上课,每天的工作跟电脑和网络分不开,年薪高于一般公立学校教师。在我国,即使在教育比较先进的上海,中学图书馆工作人员具有图书馆专业资质的也不到一半,其咨询指导的作用也难以发挥,更何况他们的“专业地位”屈居“二线”。他们的处境,从见于官方文件的称呼中可见一斑——“管理员”、“工作人员”、“人员”、“图书馆教师”。大力提升馆员素质势在必行。
(二)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动力
首先,淡化应试倾向,释放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与空间。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有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上海已经做了很多的探索和努力,但是学生数量庞大又考试竞争激烈的情形下,校长和学生都很无奈。江阴有一所中学规定,在周一到周三所有学生必须每天定期在图书馆阅览室读书一个小时,周四属于自由阅读时间。他们认为,稍具强制性的阅读规定对于习惯的养成是很有必要的,而且效果很好,一旦半学期过去了,学生读书习惯养成了,那么就是不再约束,学生也会很习惯的走进图书馆。④这是一种需要勇气和眼光的改革举措,同时也真正解决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时空,但不得不先把一些“课内时间”牺牲掉。
PISA数据的分析者指出:每天不超过30分钟的趣味阅读能提高阅读成绩,每天趣味阅读1-2小时成绩增长不显著,每天趣味阅读2小时以上成绩显著降低。所有国家和地区,三分之二符合这个规律。就是说,兴趣阅读过多,可能“高能”,却会“低分”;反之,没有趣味阅读,不碍“高分”,虽然潜在的影响必然消极。⑤我们希望,教育决策者在权衡“高分”和“高能”时,给学生留一片阅读的时空。
其次,运用项目驱动,激发学生寻求新知内需。动力既可以来自外部,也可以来自内部。兴趣是内部动力之一,而外来的“任务”也能转化为一种内部动力。上海中学生已在广泛开展的探究课、研究课中尝到了探索未知的乐趣,图书馆的利用能力也从中得以提高,但比起发达国家的做法还远远不够。
为了让学生从小养成利用图书馆的习惯,美国公共图书馆都要面向2到4岁孩子设定“讲故事”时间;到了幼儿园每个教室有“图书角”;小学一二年级要能找到小说类和非小说类的书,了解索书号和书目卡片;三年级学会杜威分类法十大类别,开始做一些简单的“项目”,如用图片方式,给爸爸妈妈准备一份节日健康晚餐菜单;四五年级学会使用联机公共检索目录,做文字说明更多的“项目”,如“汽车尾气对环境的影响”;到了初中,则要求利用图书馆查找资料完成论文。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个这样的案例:一位初中生去美国后,有一次历史课,老师留的作业是写一位在历史教科书上没有专门介绍的历史人物,要求写出该人物的生平事迹和认为他应该在史书上占有一席之地的理由。这个孩子说,为此,他到学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翻阅了很多材料,读了很多书,又用了十几天时间,写了一份十几页的报告。他说,在此期间他经常是夜里两三点才睡觉,但是当他把报告交给老师时,他心里充满了成就感。从此,他也养成了去图书馆的习惯,久而久之,作文也不在话下了。由此看来,项目和任务促使美国学生从小习惯于利用图书馆,他们的求知动力不是教会的,而是养成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也自然形成。
解决中学图书馆利用和学生阅读方面的这些矛盾,既要靠图书馆用服务提升软实力,也要靠学科教师善于引导任务驱动,更需要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合作努力,最根本的,还是需要加快素质教育的进程,才能让学生真正享受读书的幸福和快乐。
注释:
①《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的通知》(教基[2003]5号)(2003年3月25日).
②郑也夫.上海PISA夺魁后的思考[EB/OL].(2011-12-24)(2015-01-20).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ccddcf01011ugq.html
③林京京.美国中小学图书馆不“鸡肋”[N].中国文化报,2010-11-04.
④郭兆和.来自中学图书馆的现状分析及思考[EB/OL].(2009-05-04)[2015-01-20]http://www.jyxqzx.cn/Article/jyky/lunwen/200905/193.html
⑤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质量与公平:上海2009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研究报告[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的通知(教基[2003]5号)[EB/OL].(2003-03-25)[2015-01-20]http://law.148365.com/43157p1.html.
[2]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贯彻《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实施细则(修订)》[EB/OL].http://www.docin.com/p-508618490.html.
[3]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质量与公平:上海2009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研究报告[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
[4]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质量与公平:上海2012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结果概要[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
[5]于斌斌.国外中小学图书馆对学生学业表现的影响研究综述[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3(05).
[6]王京山,安记勇.美国图书馆重视为中小学生服务[J].图书馆杂志,2001(01).
[7]姚鸿恩.美国孩子2岁开始进图书馆 中国孩子痴迷iPad(网易教育大家谈016期)[EB/OL].(2014-06-04)[2015-01-20]http://edu.163.com/14/0604/14/9TTCGIBI00294IIH.html.
[8]郭兆和.来自中学图书馆的现状分析及思考[EB/OL].(2009-05-04)[2015-01-20]http://www.jyxqzx.cn/Article/jyky/lunwen/200905/193.html.
(责任编辑:金传宝)
宋兰平/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