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赵姝影
提升评价素养,促进专业发展
——评《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研究》
● 张赵姝影
评价学生的学业成就,是每位教师都要处理的专业事务,由于评价与学生的课堂学习、成就体验息息相关,甚至直接影响学生的升学和职业取向,教师的评价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评价项目相应提出了新的需求,大量类型迥异的评价方法与技术因此应运而生。但这些新型评价方法、技术最终以何种方式进入课堂、影响学生,取决于教师的行为。由此可见,教师评价能力的发展不仅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就还决定着改革的成败,如此一来,解答如何发展适合改革需要的教师评价能力的问题就变得极为迫切。
如何发展适合改革需要的教师评价能力的问题,用专业术语表达,就是如何发展教师的评价素养(assessment literacy)的问题。教师在力求缩小自我评价能力和外界对其寄予的理想诉求之间的差距时,正在面临着突破自我专业能力发展瓶颈的巨大挑战。因此,教师评价素养问题不仅关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还影响着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与发展。《教师评价素养发展研究》正是基于促进学生与教师共同成长的理念,对教师素养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将其分解为三个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的子问题,即发展教师评价素养的条件问题、发展教师评价素养的内容问题、发展教师评价素养的策略问题。
在充分了解教师评价素养问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后,我们不禁要问,教师究竟需要怎样的评价素养呢?针对这一问题,作者首先回溯了20世纪学业评价范式的“革命性”转型,梳理出这一时代背景下评价范式的演变历程,清楚地呈现了评价范式的转变趋势:由心理测量学范式转向促进学习的范式。这一新范式的出现,颠覆了旧范式对评价含义、主体、目的与手段的理解。新范式下的评价摒弃了旧范式通过测验来判断认知水平的做法,将评价定位成“一个过程”,是一个基于学习者学习信息进行不断推理和决策的过程;学生和教师不再是评价的防备对象,而是评价信息的使用者;评价的功能由选拔、甄别转向促进学生的学习,改善教师的教学;评价的手段依据评价目的、评价对象和内容的不同而类型多样。
富有建设性的是,为了对教师评价素养做出整体而具有结构性的阐释,作者在本书中建构起了一种分析框架,从结构入手来分析教师评价素养的内部构成。结构模型由评价态度(信念)、评价知识、评价技能(能力或表现行为)构成,具有三方面特征,第一,评价技能是评价态度与知识在行为上的综合反映;第二,态度、知识与技能相互匹配且保持一致;第三,态度、知识与技能各自内部的诸要素保持一致与平衡。教师评价素养结构促使人们用一种整体的视角去看待评价素养本身,并有机会“走近”评价素养,看清它的内容构造与组织变化。
明确了教师要成为有评价素养的教育者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那么又要如何发展教师所需要的评价素养呢?根据来自中小学教师课堂评价知识的实践调查数据,作者探明了教师评价素养的来源及其影响因素,并总结出影响教师评价素养的外部因素、中间因素和内部因素,提出了通过建立和执行权力共享的学业评价政策、教师教育制度的一体化变革、学校本位等途径促进教师评价素养的发展,同时以强化专业学习和改善评价实践的方式实现教师个体自身的推动力与系统推动力的融合,从而为教师评价素养的提升开辟出现实出路,为教师专业发展指明一条可行之道。
(责任编辑:张 斌)
张赵姝影/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