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谭恩美《沉没之鱼》中的反东方主义

2015-12-17 18:50刘菊荣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谭恩美东方主义



论谭恩美《沉没之鱼》中的反东方主义

著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于2005年出版了小说《沉没之鱼》,讲述了一群美国游客在缅甸的丛林中进行艺术探险时离奇失踪的遭遇。小说以主人公陈碧碧的视角,描写了故事中每个人物的言行和思想。作品一改谭恩美小说创作的一贯风格,人物不再是华裔家庭成员,而是主流社会的白人;故事的背景不再是美国社会,而是切换到了充满神秘色彩的东方古国;故事主题不再围绕母女间的情谊与冲突展开,而是一群白人前往东方古国旅行的经历;谭恩美不再展现母女关系和对自己的文化身份的追求,而是从全新的角度探讨中西方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研究道德问题和人文观念。这部小说被看做是谭恩美作品的一个转折点,她从原来的母女话题转换到多个话题,如政治、信仰、宗教、世界生态和拯救话题等,反射出她后现代主义的写作风格。读者能够从作品的标题、故事中的人物描写、背景的设置和主题的刻画上体会到她全新的写作视角。文章通过分析小说中人物的刻画和小说拯救主题对霸权主义的消解,探讨作品中所体现的反东方主义元素,以期展在学术界,传统的东方主义是指西方学者对于东方文化的研究。对东方文化持偏见态度的西方,时常有意无意地抱着西方世界的态度来理解东方世界,对东方文化带有偏见的理解。

1爱德华·萨义德与东方主义

在当代美国学术领域中,爱德华·萨义德被认为是最为卓越、最前卫的文学理论家和评论家之一,他提出的“东方主义”(Orientalism)最为人所知。萨义德认为“东方主义”是一种西方人藐视东方文化,并任意虚构东方文化的一种偏见性的思维方式或认识体系。“Orientalism” 本质性的含义,就是西方人在文化上对东方人控制的一种方式。东方主义对东方的描述本身就充满错误,因为东方几乎就是西方世界的创造物,是西方人自己在想象中创造的主观而非客观的东方。在西方人眼中,东方总是充满着浪漫和异国情调。为了显示西方的优越性,东方常常被表述为贫瘠、残暴和落后。

东方主义的影响之大,让无数美国华裔自身也卷入其中。多数著名的华裔作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东方主义的影响。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出现了两类华裔作家。一类是迷惑于自己的双重身份,想要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的作家。为了融入主流社会并消除身上的东方身份,他们站在西方的角度以白人的视角,审视父母以及传统的东方文化,在作品中竭力展示丑陋的东方以迎合西方读者。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创建了一种新的东方主义。另一类作家则在作品中挑战东方主义。在种族歧视盛行的社会环境中,这一类作家感受和体验到祖国力量强大的重要性。他们竭力维护东方国家的形象,强调和宣传真正的东方文化,解构西方的东方主义话语霸权,力求以宽容的态度看待世界文化。在小说《沉没之鱼》中,充满着许多反东方主义的元素。

2从人物刻画中看东方主义话语霸权的消解

萨义德指出,在东方主义中东方人常被带有偏见地视为“他者”。西方认为东方地域野蛮、荒凉和贫瘠,东方人则永远是懦弱、古怪和愚昧的刻板化形象。在东方主义者眼中,白人永远是礼貌、文明、智慧和友好的代名词,因为他们是优越的种族,即便他们进行大屠杀,那也是充满理性和理智的行为。东方男人的形象则是嗜杀成性、充满血腥、野蛮而残暴,而东方女人也仅仅是男人的玩偶。小说中,谭恩美通过对美国白人的描写和刻画,解构白人至上论和白人神话论形象。在《沉没之鱼》出版后,谭恩美收到来自西方读者和评论家的尖锐批评,他们纷纷指责她在作品中丑化白人。谭恩美在小说中着重刻画西方人物形象,抹去西方人身上的神秘色彩,打破东方人的刻板化形象,目的在于能让东西方文化更加公平地对话。

小说中的人物是美国中产阶级的一群成功人士,他们代表着这一阶层人的普遍趣味。当美国主流社会的思维与其文化发生碰撞时,谭恩美巧妙地将之上升到哲学的高度。谭恩美在作品中描写了四位光彩夺目的华人女性。她们在美国主流文化中有着很高的社会地位,她们聪明、智慧、富有,对他人充满友善和关爱。故事的讲述者陈碧碧,是亚洲艺术博物馆董事会成员,也是这支美国精英人士组成的旅行团的领队。小说人物朱马琳是众多完美华人女性的代表,美丽、知性、智慧、善良。当发现对方的错误莽撞时,她不是骄傲的指责,而是宽容地报以微笑。她的女儿和她一样,漂亮而富有爱心。在旅途中,碧碧的幽灵随着他们前行。在碧碧一路的观看中,她温柔慈爱的生母,用一种无形的力量和爱,帮助她思考。这里的东方女性形象,并不是东方主义者所认为的软弱、感性、愚蠢或只是男人的宠物,她们拥有自己的思想和尊严,理性而智慧。谭恩美在小说中通过对四位华人女性的描写,将笔端指向美国主流文化与传播媒介,打破西方对东方尤其是华人的异己化想象,解构东方主义中华裔没有思想、没有英雄的现状。

谭恩美在作品中通过对白人男性博哈里、亨利希的刻画,解构白人神话论和至高无上的言论。博哈里是美国电视系列节目中的一个著名训狗师,作者不惜笔墨地描写了他对华裔女性朱马琳的爱。毫无疑问,他是一个成功人士。他主持的电视节目一直保持最高收视率,也获得无数次艾米奖。他为自己的名誉感到骄傲,总是自我感觉良好,在别人面前显得高大无比、自以为是。博哈里是典型的美国主流社会的代表人物,他的主观臆断和自以为是,闹尽笑话、出尽丑态,暗示了西方人对东方人的误读。在丽江石钟山,他无视白族神圣的子宫洞,把它当成公用的便池;他把有关生殖女神的中国文字雕刻,当成是胡乱的涂鸦。最后他因为自己愚蠢的行为和亵渎神社的罪过,受到白族族长的惩罚。在旅途中,博哈里满脑子想的都是性、女人以及想象别人对他的热爱和羡慕,他被认为是最没有规矩、喜欢卖弄自己的讨厌人。在作者对他的描写中,我们看到的不是西方人的文明与理性,而是一个狂妄自大、自以为是的家伙。

来自洛杉矶的酒店经营者亨利希,曾经是中央情报局特工。他老于世故,圆滑虚伪,知道如何做能取悦客人。他亲热地称他的客人为伟大的领导、可爱的女士、优雅的学者、项目天才,而事实上,他并不记得他们的名字。作为酒店经营者,他以提供免费的午餐为由,诱惑他的客人们点昂贵的套餐。请朋友们在酒店喝酒,自己却总在支付昂贵的账单前偷偷溜走。他对客人极尽阿谀奉承之态,满嘴胡诌。他对自己的谎言和可悲的行为毫不感到羞耻,从来都挂着所谓的灿烂微笑。当他的客人失踪时,他关心的不是寻找客人而是丢失的卫星电话。可以说,他的形象同样让人失望,虚假和势利。在对亨利希的形象刻画中,我们看到了东方主义者眼中的两个华人刻板化形象陈查理和傅满洲的影子。这群美国主流社会人物自傲,虚伪,多疑,外强内弱。谭恩美将这群白人的形象嵌入到美国主流话语内部,拆解主流人物话语霸权,以解构华裔刻板化形象。

3从精神拯救主题看文化霸权的消解

文化霸权(Cultural hegemony)最先是由哲学家安东尼奥·葛兰西提出来的,是指一个阶级对另一阶级的文化内容的控制,通过建立重要的习俗和强化意见的统一,以达到支配目的。纵观历史,西方中心主义是西方文化的一个无意识且重要的前提条件。西方中心主义认为东方充满着恐怖、荒废、落后的文化,是野蛮人的寄居地。根据复杂的语言描述和修饰策略,东西方文化矛盾产生了一系列的二元对立,如文明对野蛮、理性对荒唐、先进对落后、科学对迷信。从某种程度上讲,所有的二元对立都是为了证明西方文化优越于东方文化,这种优越性逐渐从政治体系转移到文化领域。谭恩美在小说中通过对主题的深入思考,消解了西方文化霸权。

小说讽刺了西方对东方的拯救意义极其浅薄,拯救的结果终究是归于失败。十二个美国人组成的旅行团,在茂密的丛林中离奇失踪,事实的真相是他们遭到了隐居在丛林中的克伦部落人的绑架。克伦人原是居住在丛林中的原始居民,他们一直企图找到部落的救世主“小白哥”来帮助他们逃脱缅甸军队的追杀,好让他们居住在和平的世界里。当他们发现这样一群美国人时,鲁伯特的荒唐行为让他们误把他当成救世主,绑架就此发生。事实上,克伦人并没有伤害他们任何人,相反对他们非常友好。他们只是希望“小白哥”能神奇般地把他们变成隐形人,让他们能远离战争过上和平宁静的生活。

认为自己文化优于一切的这群美国主流社会人士知道了克伦人的生活后,开始竭力拯救这群他们心目中的落后人。一直主持丛林冒险节目的主持人贝利,最大的爱好莫过于享受冒险的过程,挑战原始生活。然而,当他和他的同伴们迷失于丛林中时,他几乎要发疯,同时也意识到本族文化的荒诞可笑。贝利的经历暗示着文化的消解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也就是说,当面对随之而来的困难和艰苦时,西方世界的文化权利在逐渐变弱。随着对克伦人拯救工作的开展,美国主流社会人士荒唐的行为,反倒使部落人原本隐秘的生活被完全暴露于公众之下。多个世纪以来,他们隐蔽在丛林深处,免受外界文化的侵扰。可是随着西方社会自以为是的拯救的展开,他们的生活环境完全暴露,生活受到很大的干扰。最后克伦人不得不选择走出丛林,面对他们悲惨的命运。正如Albert Camus所说的那样,“世界上的邪恶差不多都源于无知,如果缺乏了解,好意可能和恶意带来

的伤害一样多。”在这个文化冲突的背后,西方的一切理念显得十分肤浅。他们想要拯救东方,却没想最后是东方拯救了西方。

4结语

在《沉没之鱼》中,谭恩美给读者提供了一个重新思考西方文化和人类历史的机会。谭恩美希望东方和西方两种不同文化能和平共处,这一点和萨义德的美好愿望不谋而合。在小说中,谭恩美也继续了自己一贯的作风,于叙述中加入了超自然元素,如通过灵魂的视角叙述故事的发展。较之于以前的作品,谭恩美的这部作品在风格和主题上有很大转变,为美国华裔文学的写作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开辟了另一片新的天空。

参考文献:

[1]Said, Edward W. Orientalism [M].London: Penguin, 1977:17—18.

[2]Tan, Amy. Saving Fish from Drowning [M].London: Harper Perennial, 2006:45—55.

[3]爱德华·赛义德. 东方学(中译本)[M].王宇根,译.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33—34.

[4]王逢振. 美国文学大花园[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113—115.

[5]谭恩美. 沉没之鱼(中译本)[M].蔡骏,译. 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89—93.

[6]谢燕燕. 族裔内外的探寻——从鲍德里亚大众传媒视角解读谭恩美的《沉没之鱼》[D].厦门:厦门大学,2009:11—12.

[7]张平. 论《喜福会》中的东方主义及反东方主义[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5—6.

[8]何亚莉. 传统与现实,东方与西方——论谭恩美小说的主题与写作技巧[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3:3—4.

(责任编辑:杨阳)

刘菊荣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于2005年出版了小说《沉没之鱼》(Saving Fish from Drowning),小说以独特的叙事策略和写作手法受到国内外众多评论家的关注。谭恩美一改以往的作品风格,不再仅仅探讨母女关系、族裔问题或是文化冲突,而是以一种全新的角度来审视人类文化。文章通过分析小说中人物的刻画和小说拯救主题对霸权主义的消解,探讨作品中所体现的反东方主义元素,以期展现谭恩美小说艺术对东方主义的非凡超越。

关键词:谭恩美;《沉没之鱼》;萨义德;东方主义;反东方主义

Abstract:Amy Tan, an outstanding Chinese-American writer, published her new novel entitled Saving Fish from Drowning in 2005. This novel has drawn much attention from critics at home and abroad because of Tan’s unique narrative strategies and writing styles. Greatly different from her previous works and writing styles, she turns her interest in portraying the mother-daughter relations or ethnic issues or cultural conflicts into examining the human beings from a fresh perspective. By analyzing the dissolution of discourse hegemony in the characterization and the theme of spiritual salvation, the paper aims to discuss and probe the anti-Orientalism elements in this novel.

Key words:Amy Tan; Saving Fish from Drowning; Edward W. Said; Orientalism; anti-Orientalism

作者简介:刘菊荣(1980—),女,湖北武汉人,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收稿日期:2014—10—18

中图分类号:I712.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536(2015)01—0032—03

猜你喜欢
谭恩美东方主义
谭恩美的多面人生
解读《接骨师之女》的中国文化
东方主义在大正日本文学中的探讨
好莱坞动画电影中的东方主义
浅析《喜福会》的叙事结构
从贤哲会饮到饕餮盛宴
《麦田》的问题
试析《喜福会》中被丑化的中国男性形象书写
论《中式英语》 对东方主义的解构
多元文化身份与人物形象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