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ail:sylvia0567@163.com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POPS教学模式研究
郭晟A,杨承英A,赵婷婷A,吴玉章A,梅峰B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A.全军免疫学研究所;B.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重庆400038)
摘要:以往的医学免疫学教学常采用“结构式课堂教学”,难以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目的。POPS(Patient-Oriented Problem Solving System(以患者为导向的问题求解系统,简称POPS))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中重知识灌输、轻实践与运用;重理论体系、轻方法手段;重以教员为中心,轻学员参与的弊端与不足,提高了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将转换医学的概念贯穿学习的始终,激发了教员的教学创新能力,值得在推广。
关键词:创新;POPS教学;医学免疫学
收稿日期:2015-07-14
作者简介:郭晟(1980-),女,博士,讲师,现在重庆市沙坪坝区第三军医大学全军免疫学研究所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2.0
DOI:10.13555/j.cnki.c.m.e.2015.05.007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创新能力就是指提出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李政道教授曾经说过:“最重要的是会提出问题,否则将来就做不了第一流的工作。”作为医学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医学生的培养是根本,如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世纪医药卫生人才是我们医学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传统的医学免疫学教学模式采用的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方式,培养的医学生思想比较禁锢。就教学内容而言,《医学免疫学》分为基础免疫学和临床免疫学两大板块,基础免疫学由于内容比较抽象,各章节的知识点之间无一定的逻辑可循,导致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至临床免疫学部分由于授课方式的系统性不强,缺乏内容体系之间的有机联系和整合,难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由于缺乏临床的支撑,学员的爱伤观念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难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因此,必须对现有的这种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以满足当今医学诊疗技术、医学理论的快速发展以及个性化医疗时代的需求。
免疫学的主轴及核心内容是免疫应答,基础免疫学中的各论均是为免疫应答过程做铺垫和储备,而临床免疫学中的各种免疫学现象归根到底都是一种免疫应答过程。因此,可以将免疫应答作为主线贯穿于《医学免疫学》教学的全过程,将临床相关免疫学现象和免疫相关疾病作为教学模型,使《医学免疫学》更立体化、形象化。这需要推行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使《医学免疫学》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为适应医学人才培养需要,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0世纪90年代,美国开创了POPS教学方法,并逐渐在各医学院校进行推广[1]。POPS基本特征如下:①以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为中心,教学过程根据培养目标的需求,将知识点转换成问题,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始终贯穿教学的全过程;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具备相关的知识储备后,能有取舍地运用所学知识解答临床相关问题;③学生是主体,教师作为组员之一参与到小组讨论中,体现了“教”与“学”的过程;④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通过见习体现医学免疫学中的“医学”二字,学以致用,防止知识脱节[2]。其实施要点如下:①精炼教学内容,采用以小组(4-5人1组)讨论为核心、临床情境模拟下进行问题导向的教学方式;②课前预习相关章节知识点,讨论之前将相关知识要点以选择题的方式进行摸底,之后抛出相关临床案例,模拟临床情境,以层层设问的方式引导学员分析并解决问题;③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不仅是设问者,同时也是讨论的参与者,全面贯彻小组内学员及师生之间教学相长,以学生自我学习为主导,强调基础医学知识同临床应用相结合;④与临床相关科室进行沟通,安排课后对相关案例的见习,使学生对基础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的爱伤观念;⑤课程设计尽量使学习内容和教学过程接近临床实践,实现基础学科与临床医学的纵向综合和多门基础学科知识的横向综合[3]。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并非POPS独创,之前有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及CBL(Case-based Learning)教学,二者均倡导以学生为主体。而POPS教学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①课前只需储备相关章节的知识点,而并不知晓临床案例,讨论更随机、灵活,教师可以更好地观察学生的反应;②案例给出之前需要对学生接纳知识的情况摸底、预判,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③教师同时作为组员参与讨论,体现“教”与“学”的双重身份,去除了一定的主观因素,对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有益;④加入了临床见习过程,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及爱伤观念的培养,使基础与临床有机地结合起来。
3.1建立教学改革研究小组
组建了以本教研室教员为主要班底,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授及讲师为主力的教学团队,另外邀请了一名具有丰富POPS教学经验的外籍教师,同时配备学校附属医院皮肤科、肝胆科、肿瘤科、感染科等相关临床科室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教员各一名,共同参与POPS教材的编写及课堂教学。
3.2编写《医学免疫学》POPS教材
经过教学小组的集体讨论,参照国外相关病案教材,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针对每个章节的教学内容,选取免疫相关免疫学现象和免疫相关疾病,编写POPS教材。
3.3进行POPS教学
以超敏反应理论教学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对学员进行分组。上一节课后布置超敏反应章节的预习任务,各组有重点地预习及查阅相关资料进行知识拓展。
②编制POPS课程。Ⅰ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是本章的重难点,临床常见疾病较多且典型,可以紧扣临床病例,联系相关学科,精细设计出若干问题。上课时,先给出几道选择题预判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再给出如下病案:患者,男,35岁,喜好郊游。今天早上独自外出游玩时左前臂不慎被昆虫叮咬,因以前有此经历未引起注意。但几分钟后被叮咬的手臂发生水肿,随后出现气促,进而呼吸困难加重,后晕厥。一小时之内即苏醒,发现内衣裤因尿失禁均打湿,全身出现风团,遂来就医,医生检查发现血清IgE抗体含量异常增高。
③课堂教学。首先通过选择题对各组学员知识掌握程度进行预判,教员进行提点。之后抛出临床病案,以层层递进的方式设问:a.患者究竟得了什么病?b.是什么东西导致患者发病?如何明确?c.患者血清IgE抗体来源于何处?d.IgE抗体有何特点?e.患者为何出现了所述的一系列症状?怎么治疗?6)为何以前被咬没有发病而这次被咬之后出现了症状?按问题分组进行讨论,教师也参与其中,在引导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拓展相关的知识点,比如问题b.解答的同时可引申问题:还有哪些常见的变应原?实验室检查过敏原的方法有哪些?问题解答完毕,先让学员自己根据病案总结I型超敏反应的特点,进而得出I型超敏反应的概念,最后教师总结本次课的知识要点。
④课后见习。以小组为单位,到皮肤科门诊的几个诊室见习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提醒学员观察临床医师接诊的全过程,自己先体会病史询问、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里面涉及到哪些知识点。见习之后由临床医师和授课教员共同归纳总结。整个过程实施完毕之后以小组为单位,写一份心得体会。
POPS教学结束后对学员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跟踪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其效果和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极大地激发了学员学习免疫学的兴趣。由于对免疫学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编排,以免疫应答过程为主轴,将基础免疫部分与临床免疫部分相结合,同时加入了临床见习课,增加了免疫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与传统的免疫学课堂教学相比,学员明显感觉更有学习的动力和乐趣。二是提高了学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往的“结构式课堂教学”往往是填鸭式教学,学员缺乏主观能动性,而POPS教学法则把主动权抛给了学员,学员需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利用各种途径查阅相关的资料,并且进行知识的拓展,学员普遍认为更有利于将所学融会贯通。三是提高了教学的实用性。在教学任务结束之后,学员和临床相关科室医生联系,利用节假日时间自发组织为学校附近社区居民提供医疗咨询服务,真正将所学运用于实践。部分学员还参与了低年级学员的师生开课见面会,向低年级学员介绍学习经验和心得,并以《我的免疫观》为专题对新生进行辅导和交流讨论,激发了低年级学员学习免疫学的热情。
总体而言,POPS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的医学免疫学课堂教学,更能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如下目的:①培养了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基础知识来解答临床问题的能力;②培养了学生对教科书及相关文献的内容进行取舍整合来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培养了学生取舍有度地发送和接纳信息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及师生之间的协作和沟通能力[4]。POPS教学模式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师生互动互补”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围绕问题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不因循教师的原有思维,是一种弘扬创新精神的教育理念[5],这种教学模式更符合培养综合型人才的教学目的,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贯彻。
参考文献:
[1]Lathers CM, Smith CM.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teaching materials:Clinical pharmacology problem-solving(CPPS)units and problem-solving based learning----a 10-year review[J]. J Clin Pharmacol, 2002, 42(5):477-491.
[2]Ernest K, Anand KN, Kanagasabapathy N, et al. Patient oriented problem solving(POPS)approach and audiovisual aided(AVA)lectures in teaching pharmacology-a comparative study[J]. Indian J Pharmacol 1998, 30(2):97-101.
[3]Singh A. Student performance and their perception of a patient-oriented problem-solving approach with audiovisual aids in teaching pathology:a comparison with traditional lectures[J]. Adv Med Educ Pract, 2011(2):9-15.
[4]Ghosh S. Combination of didactic lectures and case-oriented problem solving tutorials toward better learning:perceptions of students from a conventional medical curriculum[J]. Adv Physiol Educ, 2007, 31(2):193-197.
[5]刘东, 刘威, 吴玉章. POPS教学法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实践[J]. 西北医学教育, 2013, 21(1):115-118.
(编辑:赵伊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