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国华
[摘要]在聋校的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教科书的插图,发挥聋生视觉优势。以图激趣,突出重点,化解难点;以图为抓手,培养能力,促进发展;以图点拨,教育思想,形成“三观”,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聋生教科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10104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历史教学要让学生了解多种历史呈现方式,包括文献材料、图片、图表、实物、遗址、影像、口述以及历史文学作品等,提高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形成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一定的历史情景想象。应充分运用教学挂图、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等,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
众所周知,聋生因听力丧失而造成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的缺失。“当上帝关上一扇门时,也会为你开一扇窗”,作为人体的代偿功能,聋生的视觉能力相对较强。教师应发挥聋生视觉优势开展历史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在历史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用好历史教科书插图,以不断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思维能力,提升其分析、概括的能力。下面结合北师大七年级历史教科书,谈谈笔者的粗浅做法。
一、熟悉历史教科书,分清其中的插图种类
插图具有直观性、典型性和启发性特点。以北师大七年级历史教科书为例,插图可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是历史文物图片,包括历史文物、复原模型等。教师应主要介绍它们的名称、出土的时间及地点、用途和在当时所起的作用,以增强学生对历史的真实感受。如铸有武王伐纣铭文的青铜利簋(陕西临潼出土)等。第二类为历史人物图,主要包括照片、画像等。教师应主要介绍他们所处的时代、地位、历史功绩等,帮助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或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如《秦始皇画像》《汉武帝像》。第三类为场景图,包括名家画作、漫画、想象图、流程图等,这些图片揭示了重大历史事件在其高潮或关键时刻的景观或过程,如《玉门关西汉长城》《造纸流程图》等。第四类为图表类图片,包括历史地图、示意图等。它们反映了历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状况及其变化,如《西汉疆域图》等。
二、灵活运用教科书插图,提高教学效益
历史教科书图文并茂,是学生和教师都拥有的较为丰富的教学资源。作为教师应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吃透教材,用好教科书插图,辅以其他教学资源,促进聋生发展。
1.以图激趣,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在历史教科书中选取大量的图片资料,主要目的是利用这些图片资料蕴藏的大量信息元素,帮助盲生理解教材内容,诠释教材的重难点,直观生动地再现历史场景。由于聋生知识面相对较窄,理解能力相对较差,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历史插图等史料进行教学,为突出教学重点、化解难点起到积极辅助作用。在七年级上册第14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中,笔者确立的教学重点是“废分封,立郡县”,难点是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在教学时,笔者出示了教科书中的《秦朝行政系统简表》,让聋生体会秦朝中央集权在君主专制制度下权力的分配和流通过程,并引导学生理解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加强皇权、维护国家统一,为中国古代两千多年的后世王朝统治所继承和发展,进而让他们感受到古人的政治智慧,认识到政治制度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
2.以图为抓手,培养能力,促进发展
“左图右史”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聋生阅读文本,识读教科书的插图,最大限度挖掘出其中的有效信息,培养他们读图、识图、记忆、观察、分析、对比、概括、综合等能力。在七年级下册《第14课 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中,笔者让学生识读《元朝行省简图》,并设问:(1)指一指,元朝疆域东南西北各到哪里?数一数,元朝设立多少个省?(2)我们家乡镇江在元朝时属于哪个省?引导学生从地图上寻找行省,感受“省”的概念,初步了解“省”的沿革变化,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帮助学生认识到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疆域最辽阔的王朝。
3.以图点拨,开展思想教育,形成“三观”
聋生由于听力损失的影响,在社会交往中,与普通人有语言隔阂,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往往只能选择与同龄聋生交流,易与社会疏远。长期的自我封闭易让聋生形成封闭的“小团体”,缺乏自信心,是非辨别能力不高。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历史素材,运用历史图片或图文结合,寓德于教,以伟人为榜样,促进聋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比如可以出示图片《司马迁像》和《史记》书影,介绍遭受酷刑却忍辱负重,以顽强的毅力完成《史记》的司马迁的形象,让聋生学习司马迁的伟大人格和顽强毅力,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聋生实际,以人为本,充分利用好历史教科书中的插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促进他们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佘汗青.运用历史图片提高教学实效[J].才智,2012(16).
(责任编辑庞丹丹)